線上心理輔導案例
① [急求]焦慮,抑鬱病人心理輔導和成功自救的案例
保持心情愉快,對全世界微笑,多跟同學交往,並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從心底感到很幸福。還可以通過走路提高自信做起,昂首挺胸,一步75公分,比常人多十公分(為什麼要多出十公分呢?因為我們就是比常人跨得遠,比常人走的快!),過一段時間自然會好。好了也不要掉以輕心,不然會復發的。
② 在哪能找到心理咨詢的案例
學習壓力過大咯,你是心理咨詢師的話應該這么做:
需要對父母和孩內子兩方進行引導,容父母方面讓他們不要太著急不要過分要求孩子,多和孩子談心,不要用強硬的口氣和孩子說話。
然後首先對孩子進行的是減壓,帶孩子出去玩玩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她了解他活著不是只有學習而已。然後讓她正確認識學習,不能讓他認為學習就是為了爸爸媽媽,或者為了老師為了掙錢什麼的。孩子還小,要是她一直把學習當成包袱那麼以後將非常困難!所以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都是常常說到,但是卻沒有人引導孩子的。要發掘孩子的夢想,讓她往那方面去努力!知道自己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不是一個背在背上包袱,讓孩子主動背上,明白學習兩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的才行!
③ 心理咨詢案例的過程
心理咨詢案例的過程基本為傾聽、找出問題關鍵點、溝通解決問題。傾聽回是心理咨詢的答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基本要求。傾聽既可以表達對求助者的尊重,同時也能使對方在寬松和信任的情況下訴說自己的煩惱。傾聽時,咨詢師要能認真、有興趣、設身處地去聽,並適當的表示理解,不要有偏見,不做價值評價。
想要獲得好的心理咨詢,選擇泊恩心理這種知名機構是很重要的,泊恩心理將前沿的循證醫學知識在精神心理治療中付諸實踐,制定優於行業的醫療標准,一切從患者出發,嚴格遵循國際精神障礙(DSM-5、ICD10)診斷標准。提供細致極簡的就醫流程,多渠道的預約就診服務,減少患者等待時間。擁有私密以及人性化的就診環境,耐心聆聽患者需求,全過程跟蹤服務,讓就醫過程更精準、更便捷、更愉悅。
④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必須考慮以下幾點因數:
1、案件發展的時間、地點、現場情況以及涉及到哪些人版員。
2、從案件的發權生的本質看給什麼人能帶來很好的利益,一般利益指向之人難以脫離關系。
3、從視覺、聽覺、嗅覺等等各方面入手,明察秋毫加以分析定能找出案發原由。
⑤ 求教:心理咨詢案例
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簡稱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名疾病臆想症。這是一種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過分關注、擔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種或多種軀體疾病,經常訴說某些不適,反復就醫,經多種檢查均不能證實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觀念。這是對自身感覺或徵象作出患有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心身被由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佔據的一種神經症。以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和持難以消除的成見為特點。
患者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疾病,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據國外報道,本病約占各種疾病的1%。一般都發生在40歲以後,女性多於男性。我國尚無全國流行學調查資料,天津地區報告其患病率為0.001%,男多於女。一般認為文化落後的地區較多見,但從CPO心理熱線的研究發現,在城市白領也是一個密集人群。這有時需要和亞健康狀態進行區別。
疑病症的表現
最初往往表現為過分關心自身健康和身體任何輕微變化,作出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伴有相應的疑病性不適,逐漸出現日趨系統化的疑病症狀。
疑病症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礙,甚至是具體的疾病。
症狀以骨骼肌肉和胃腸系統多見;就部位而言、以頭、頸、腹部居多。常伴有焦慮、憂慮、恐懼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症狀。
這種疑病性煩惱是指對身體健康或所懷疑疾病本身的糾纏,而不是指對疾病的後果或繼發性社會效應的苦惱。患者也知道煩惱於健康不利,苦於無法解脫、不能自拔。四處求醫、陳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或保證。有的患者僅表現為特殊嗅覺異常或自身形態奇異等單一症狀的疑病症。
病程長短不一,長者可遷延數月或數年,預後較差。起病急、有明顯誘因及得到及時治療者,預後較好。
疑病症的原因
疑病症是由於親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於曲解了醫生的言語和醫學知識,或由於誤信了不正確的科普宣傳,產生了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過度關注和擔心,誤以為自已生了重病,如擔心自已生「癌」、「心臟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輕度的身體不適、正常的血管跳動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檢查資料作為患病證據,雖多次檢查結果正常和醫生的一再解釋都不能使病人解脫。這是一種心理疾患。
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過分關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執、吝嗇、謹慎等性格特徵,男患者常有強迫性特點,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較多。約1/3患者是由軀體疾病所誘發,當數患者可能是醫源性。心理社會因素的強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個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自我中心、自憐和孤僻,可因軀體疾病後衰弱狀態而促發,也可由於環境的變遷、個體生理心理條件的改變,如月經初潮、絕經期等的疑慮或由於醫務人員言語不當造成。自我暗示或條件聯想,如見友人死於心肌梗塞,使患者對自身輕微胸痛過分關注,或婚外性交後染上性病而產生焦慮與恐懼等。
導致疑病觀念的原因還有:一些不負責任的醫學科普雜志危言聳聽,其嘩眾取寵之言,或個別醫護人員輕率武斷的議論判斷,也可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觀念。此外,疑病性神經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觀念。
疑病症的鑒別
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並過分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伴有焦慮、抑鬱症狀;
工作、學習和家務能力下降;
病程在6個月以上;
排除精神分裂症、內源性抑鬱症及所懷疑的軀體疾病。
病人除表現有日趨嚴重的疑病症狀外,其他認識良好,主動求醫,無任何精神衰退,體檢或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一般診斷較易明確。
正常人在某一時期過分重視自己的健康,對不嚴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適感的疑懼,可出現疑病觀念,但經檢查證實無病,給予適當解釋後可放棄疑病觀念。這類表現則不屬於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症的治療
疑病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葯物治療為輔。可從幾個方面同時進行:
1. 消除心理壓力,即證明無病。要對心懷疑病觀念的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化驗及儀器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表明他(她)並無軀體性疾病,以打消其思想顧慮。
2. 完善個性。疑病症患者往往具有固執、多疑、敏感、謹慎等性格特點。遇事總是過多地考慮悲觀或不幸的一面,缺乏自信,這是疑病症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疑病症患者要做到心胸寬廣,努力培養樂觀情緒,提高生活信心。要走向社會,豐富自己的生活,如養花、釣魚、下棋、繪畫等。還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家務活,每天堅持體育鍛煉,要多與朋友和親人交流,培養幽默感,從而戰勝消極悲觀情緒和不良心理狀態,最終治癒疑病症。
3. 心理治療。對疑病症的治療,採用認知領悟療法的療效較好。
對疑病症的葯物治療主要在於解除患者伴發的焦慮與抑鬱情緒,具體需尊醫囑。
⑥ 心理咨詢經典案例
強迫症心理咨詢案例
張某,男,20歲,東營市某中學學生。該生從小學習很好,經常考第一。但「從小就非常不老實,在小學時,曾將胳膊摔斷,而且也經常和別人打架,幾乎天天被人找上門。人家領著孩子找上門,我父親就十分生氣,就打我,這樣我幾乎天天挨打,但我仍舊不改。我從小誰都不服,十分膽大。」
「到了初中,學習仍然很好,可仍惡習不改,還經常和老師鬧別扭。有一次,我又和校長打了一架,他不讓我上學了。後來,父親向校長賠禮道歉,幾經周折,我勉強又上學了。」
此生考上高中以後,毛病依然未改。剛入高中一個周,便夥同其他兩人,與高年級同學打架,被學校嚴肅處理,受到嚴重警告處分。可是,不久他又夥同他人,把另一個同學打成重傷,使其住院兩月之久,賠了不少醫葯費,並被學校開除。由於多方努力,在寫了保證書的前提下,兩個月後又來上學。
[主訴]
「從那次打架後,我們兩個被趕回家,我回家看到我家裡人為了我的事整天奔走,愁眉苦臉,心裡很不是滋味,就下決心改掉老毛病,並把以後怎樣為人處事寫在家裡的一個本子上。」
「重來上學後,我就認認真真按照我所規定的做,做事非常謹慎。開始幾天,除了和同學互相問候,其他的什麼都不說,偶爾和同學們在一起,也不象以前那樣,只是說些面上的話,同學們都說我變了許多。過了幾天,我覺得這樣非常難受,漸漸說話又多了起來,但對自己言行仍是十分注意,有時和別的同學鬧得有點厲害了,就生怕得罪了人,也開始胡亂猜疑。有時看到別人目光有點特別,或者和我說話時面部表情有什麼稍微的和以前不同,就十分緊張。對老師見到我的表情,我也十分注意,稍微發現點什麼就胡思亂想。同時,對老師、同學對我的看法和評價也十分關心,與有的同學鬧點小別扭,就生怕他在背後說我壞話,便努力使自己與所有同學都保持良好關系。但以前的有些壞毛病仍無法改掉,如遇事總想顯示比別人強。同時,自那件事後,村裡人對我的看法也有了新變化,所以,我重新上學後,非常小心,覺得如再被開除回家,我簡直沒法在村裡呆下去了,因而,干什麼事都前思後想,每幹完一件小事,都重新想一遍該不該這樣做。」
「到了後來,特別是考試時開始焦躁,如看到筆頭有點小裂縫,就用透明膠粘起來,雖不影響寫字了,但還是老覺得別扭,老是想它。心裡知道沒事,不應該想,可是又總是想,心裡很煩躁,影響了考試。後來考試時,偶爾感覺到鞋底有點不平,腰帶有點緊,就感到很不舒服,就老想,心裡想不去管它,可是越想不想,就越想。其實鞋底根本就很平,腰帶也不緊。自此以後,平時上課也想,無法好好學習。後來又發展到看到衣服上有點臟或有點小線頭之類的也想。這一毛病持續了差不多一年。」
「後來我又開始嫌別人臟,嫌東西臟,總怕別人把什麼病傳染給我。有一次,筆不小心摔在地上,我就想,筆掉的地方也許有人吐過痰,也許有人的鞋踩過,於是覺得很臟,摸完筆後就什麼東西也不敢摸了。還有一次,一個同學做了手術,我知道這種病根本不傳染,但我仍然十分擔心,有時這個同學碰我一下,我就十分緊張,把碰到的衣服的那個地方擦了好幾遍才放心。」
「再後來,對學習上本不該想的問題胡思亂想。如對 3是 6的1/2與 3是 6的 1/2倍,我就懷疑,心裡也知道它們意思一樣,但還是懷疑,就查找各種資料。就這樣無休止地懷疑,弄得頭昏腦脹,十分難受。就是買東西時也老懷疑算錯賬。」
[診斷]
強迫症的典型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並存,二者的沖突導致患者十分痛苦。由上面來詢者反映的情況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強迫性神經症:強迫觀念(強迫疑慮為主)並伴有強迫行為。
〔原因分析〕
強迫症屬於一種壓力型的神經症,往往由重大現實生活事件引起。張某自從打架被開除以後,面對學校、家庭及村裡人對其看法的三重壓力,產生了很強的悔改心理。因而自返校後,為人處事十分小心,與前判若兩人。但因其毛病時間已久,擔心克服不掉,再度引起同學及老師的不滿,因而對老師、同學的反應十分敏感,便加強自我剋制,而越加克制,越擔心他人看法,矛盾症結由此產生。隨著壓力的加大,矛盾的加深,矛盾沖突發生變形,由擔心他人的看法發展為對自身物體及身體有關部位的關注,後來又發展到對他人的懷疑,最後發展到對學習內容的懷疑。
強迫症狀的形成往往以強迫性格為背景。張某原本性格開朗、大膽、滿不在乎、不拘小節,自經歷那次事件以後,力圖改變自己的性格,由於改變和完善的途徑不正確,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致使性格變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膽怯。這就具備了強迫性性格特徵。
[咨詢過程及指導意見]
患者於1997年3月份第一次來到心理咨詢室,面帶愁容、燃懷。我請他坐下後,他便立即述說起來:「老師,我十分痛苦,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對一些事情產生懷疑,雖然覺得沒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師您看怎麼辦?」從他這幾句簡單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確這是一種強迫症狀,於是我又問了幾個具體問題,但他往往說不出來或語無倫次。在這種情況下,我對他講:「你這種問題是能夠解決的,但你必須完成一個作業,回去以後,你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並把它寫下來。第一,你這種症狀的具體表現有哪些?當時的具體感受是怎樣的?最好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寫下來。第二,這種症狀最早從何時開始的?為什麼?第三,把你從小時候與現在的具體情況介紹一下。」
幾天後,他來到咨詢室,把完成的作業交給了我,具體內容如上所述。從他詳細的敘述中,我進一步明確了他的症狀特徵,對原因也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線索。經過分析和考慮之後,制定了咨詢的具體方案和步驟。
第一步,向他說明他患的是一種心理毛病,是強迫性神經症中的強迫懷疑並伴有強迫行為。並進一步解釋這種心理障礙的特點及一般形成過程。同時,向他說明這病不是人們常說的精神病,也不會導致精神病,以解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第二步,與患者共同探討病症的發生過程,目的是使他明確此症的發病原因,揭開患者心中的疑惑,為進一步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三步,採用森田療法具體施治。首先向他介紹森田療法,並反復多次用事實說明如何順其自然地學習和生活,對症狀要採取無所謂態度,不迴避,也不過於關注和思慮。症狀發生時,不要在意,不去管它,該幹啥就幹啥。這樣做症狀就會逐漸減輕,堅持下去,症狀就會消除。其次,向他說明採用森田療法的目的。順其自然,就是為了打破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這個惡性循環,只要順其自然,強迫與反強迫的矛盾症結就會解開,症狀就會逐漸消除。這樣就增強了他採用此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同時,還配以認知療法。具體解釋應如何對待挫折,特別是詳細說明,對待挫折關鍵是找到導致挫折的根本原因,並採用定確的理性的途徑和方法加以克服,而不能對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同時要注意道德和行為修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