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個案輔導
1. 家長給幼兒補習導致幼兒心理健康的案例
家庭教育中教養方式不恰當
在有的家長看來,家長的任務是讓幼兒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長對幼兒的衣食及身體保健捨得,卻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現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識灌輸,輕行為習慣培養;重飲食營養攝入,輕情感需要的滿足;重成人包辦代替,輕幼兒獨立性培養。獨生子女現象,造成對孩子溺愛非常普及。如有一個小女孩的裙子被別人擺了一下,她沖上去抓別人的臉,老師剛要准備和她談談,她就大聲哭著說:「我爸爸知道你批評我,會心疼的。」而家長知道這事後,卻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談論幼兒園的開心事或問一些問題,家長嫌煩,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緒上的快樂和滿足,長久下去自然會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的作用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旦發現孩子的問題,都免不了一通數落甚至責打。然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在孩子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生的事情不介意,得過且過,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另外,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見了准備離婚的父母之間的戰爭,感到很害怕,會變得非常膽小。也有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同學。所以,孩子身上發現的心理問題,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為不當之處。
3.家長的教育觀點不一樣
有不少家長在心理咨詢中反映孩子有說謊的毛病。說謊的原因很多,比如學齡前幼兒分不清現實和想像,家長把孩子說出來的想像誤以為是說謊,這實際是幼兒趨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長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出現問題,幼兒園教師找家長,父親回家批評一下,讓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親的話,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總結出來可以從父親那裡得到好處。久而久之,孩子在父親和母親面前說不一樣的話,在老師面前和在家長面前也說不一樣的話。說謊的壞習慣就養成了。
4.以成人的視角看問題
有些事情對於孩子來講是好事或無所謂的事,而有些家長看待這些事的角度卻有問題。如看到老師讓幼兒在幼兒園撿樹葉而自己聊天,家長認為這樣的活老師自己不參與,幼兒也不用干。家長從成人的角度認為這是對幼兒不公平,而幼兒自己認為這是集體活動,很有趣。這樣家長的觀點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者長大以後就學會人際交往中斤斤計較,偷懶耍滑。
5.祖輩與保姆代養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父母忙於工作無法全身心照顧孩子,必然會請老人或保姆幫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輩和保姆的知識水平通常較父母要低,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們給孩子心理成長上的幫助遠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輩和保姆為避免孩子受傷,總是限制孩子的活動,或嚇唬孩子有危險,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受到影響,比如運動能力差、不敢嘗試新事物、膽小懦弱、誇大危險、依賴等。
對策與建議
1.要不斷給孩子以積極的評價,並且要及時地表揚。為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表揚,這樣堅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漸漸恢復自信心,逐漸做得更好。
2.要注意改變家長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滿意孩子的某些特點,檢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表現,如有,要鼓勵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
3.要給孩子的進步留有餘地。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經過努力能夠做到的,否則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4.積極調整家長自己的心態。盡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與同事交往、對社會的態度都盡可能從善意的角度來理解和評價,這樣才能在內心產生寬容的心態,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才能是積極向上的。
5.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參與家務,充分發揮合作的功能;讓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強與孩子的交流。
6.加強與幼兒園教師的聯系,及與孩子同伴家長的交往,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況。
7.家長必須掌握幼兒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識。如碰到自己解決不了的有關孩子心理困擾、心理障礙時要及時找專家咨詢。
2. 如何編寫心理健康教育個別輔導方案
lishuyin5| 心裡的春天
自進入21世紀,很多不同階層的人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這是很多人感到苦惱 ,有的還因此而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重或者精神分裂,其實大都是因為自己職業壓力的問題,很少是因為基因怎麼不好。要使自己不至於成為一名精神病患者,就應該從小事做起,從 兒童抓起,建立一個很好的精神衛生機制,走進每個社區,讓沒有精神疾病的人接觸到這一方面的信息,意使自己在這方面是否有缺陷,很早的把精神疾病的萌芽給扼殺在搖籃里,也讓那些已經感染了精神疾病的患者充分了解到這一方面的文明,給他們信心,精神上給於安慰和鼓勵,從自己的身邊做起,最好有愛心大使廣而告之,徹底消除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種種誤會,給與他們一個明媚的春天,讓精神緊張的患者放輕松,從而改良他們周圍環境的氣氛,使原本受壓抑的他們嘗到新鮮的空氣,告訴不用避諱疾病,充分感受到自由的呼吸,從而使他們正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也許是性格的缺點,也許是環境的不善,打破自己思想的格局,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好好生活。心裡徜徉在明媚的春天裡,柔弱的小草都能在這樣的環境里發芽成長,何況我們堅強的善良的人類呢。期待人人心裡有春天,總是陽光那麼明媚.....
我身邊有很多的了精神分裂的朋友,他們都是那麼善良,可天有不測風雲,他們大都在二十幾歲就有了這種頑固疾病,有的直到白發蒼蒼也沒能擺脫掉頑症的折磨,很是凄慘,生活上拖累了很多人,以至於家庭總在一種陰暗的角落裡,受人歧視,而無法很好的生存,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的悲哀,一種文化的拖累,我們作為普通人,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深深地為他們感到傷心,我想一個民族的改變,是文化的改變,是精神面貌的改變,因為俗話說得好,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在是自己的精神處於亞健康狀態,變態的人很多,所以我們不能歧視精神病患者,而更應該歧視那些造就這樣一個亞健康民族的政策,一些官員,一些當權者和有錢人。而那些的精神疾病的人我們何曾為他們做些什麼,精神,顧名思義,就是有景有神,還他們一個自由的呼吸,讓我們這個民族能生活在陽光下,讓太陽冉冉升起,多運動,多走進自然,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和釋放,不能傷害別人,更不能傷害自己,希望民族的開放,是一個國家的生存之窗,精神的解放,是一個國家的利民之本,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愛民族,愛世界。
我也曾經接觸過一例很神奇的關於精神方面的案子。那是95年的事,那個女孩據說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精神疾病,她晚上總是睡不好覺,夜裡聽到好像有人說話,剛開始她還以為是幻聽,到了醫院醫生給她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讓她在家吃葯吃了好些年,不過後來她嫁了一個很不錯的老公她老公對她很好,婆子也很偏愛他,雖然家庭狀況不如娘家好,但是她卻在這種愛的環境下而奇跡的恢復了,後來生了一個很白的男孩,世人見了都誇,她還對別人說,她是因為信佛,好像是佛祖在冥冥之中幫助了他,後來生活的很有福,並且幫助了很多鄰居發家致富,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且不管她是因為信仰還是因為環境的作用吧,但是她也提醒了我們,愛是人世間治癒精神疾病的良葯,只要心中有愛,光澤是會散發出奇異的光彩的,我們有了信仰,心靈上也實現了愛的另一種歸屬,因為我們可以奉獻愛,相信愛,有了愛與被愛的力量,我們才能在菩提樹下靜靜的焚香......
讓我們散播愛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使我們的家園披上愛的霞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堅信,愛的力量,當我們受不起風吹雨打時,請給自己一份愛的雨暖衣,讓每個善良的人堅強,讓每個堅強的人善良,愛你,愛我,愛自己。
3. 小班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記錄表 - 百度
內容有、教育要求、個案記錄、跟蹤輔導 要兩份:按照表格上的各項內容, 逐項填寫。該填數據的就填數據, 畫勾或叉的就畫勾或叉。 仔細看錶認真審閱不會有困難滴
4. 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總結
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總結
學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定時期,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結合工作實踐,總結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關愛、尊重幼兒,建立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
幼兒教育專家總結道:「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內疚。」這說明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能使孩子樂觀向上、充滿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以真誠關愛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將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
我班有一位叫「朱筱琪」的小朋友,只要是她喜歡的玩具她就要一個人霸佔,不許別人玩,小朋友都躲著她,生活習慣更是一團糟。我經過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忙於生意,就任其發展,筱琪身上的個性缺陷,其實是長期失愛所致。於是,我常常給她講道理,關心她的冷暖,引導她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有一點一滴的進步,就給予鼓勵表揚等。漸漸地,她成了討人喜歡的孩子,不僅懂禮貌,還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關心同伴,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二、建立追蹤檔案,及時了解幼兒成長
由於個體發展存在差異,常常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傾向。所以,我們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通過家訪、電話、晨間接待等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每個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從幼兒個人基本情況、在家表現、家庭輔導措施、家長的意見建議等幾個方面,結合日常觀察,概括出各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每位幼兒建立了「幼兒個案追蹤檔案表」(見案例)。根據幼兒檔案,我們進行追蹤調查、分析、總結,形成具體的原因分析和教育策略,促使每位幼兒逐步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幫助了家長重視和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園中融會貫通,協調一致。
「幼兒個案追蹤檔案表」案例
輔導
對象
XXX
性別
女
年齡
7
聯系電話
XXXXXXX
幼兒原始表現記錄
在園
她聰明、勤快,但是關於她的告狀沒停過:老師,她搶了XX的玩具、把水灑了一地、抓了小朋友的臉……
在家
大部分時間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爺爺奶奶的一切包辦養成她任性、固執的性格,家裡人常常叫她「小壞蛋」。她也經常一個玩,不跟外界交往學習。
原因分析
孩子在家受到「過度保護」,沒有與外界交往,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滿足,情感壓抑無法發泄。
幼兒園輔導措施
榜樣示範,及時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減少環境中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刺激,通過給孩子講故事、情境表現等形式增強孩子榜樣學習的願望,從而減少攻擊性行為。
家長的意見建議
幼兒園多介紹、提供科學的育兒知識;家園及時互動,做好同步教育。
家庭輔導措施
不包辦代替,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用消極的態度批評孩子,給孩子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
輔導效果
同伴間的交往逐漸融洽,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易反復。
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成長特徵、規律及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孩子們一起挑戰自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快樂,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成功,和孩子們一起感受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長變化,不斷激發幼兒各種優良品質的形成。
由於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往往與具體形象的事物相聯系,因此我們在選擇內容時:第一,充分考慮幼兒經常性、易發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教育活動;第二,將心育目標與領域目標進行整合,融入教學活動;第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第四,利用本土文化,使健康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
如,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經常出現的爭搶現象,我們開展了如培養合作、謙讓品質專題活動「熊貓鑽洞」:在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一聽完游戲規則,一擁而上,可洞只有一個,大家你推我擠。經過討論,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有的認為:「這樣爭,誰也玩不成,不如讓別人先玩。」有的認為:「可以排對,輪流著玩。」有的認為:「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動手多做幾個洞。」 ……適當的活動不僅幫助避免糾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幼兒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出現,增強社會適應性,促使了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設置合理環境,創設良好的氛圍
我們設立了專門允許幼兒獨自游戲的「心理驛站」,在班級設立了「心情樹」、「表情牌」。如「心情樹」,我們知道幼兒的表達能力、自控能力都很低,他們不會象成人那樣主動地傾訴、控制和渲瀉各種情緒,因而在遇到心理沖突時就很難保持平衡和穩定,而教師很難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心情樹」就彌補了這一缺陷。它由紅、綠、灰、黑四種顏色組成,分別代錶快樂、平靜、悲傷、憤怒四種基本情緒。幼兒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時將自己的照片掛在相應的「心情樹」上,教師就可以依據孩子的情緒及時施以適當的幫助。由於它的操作簡單又具有游戲性,倍受孩子的喜歡。
同時,幼兒與教師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是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保證。因此,我們在實施教育時注重為幼兒創設寬松、平等、自由發展的精神心理環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學習,讓幼兒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得開心、玩得愉快。
五、轉變家長觀念,做好家園同步教育
為了提高家長對幼兒健康心理的認識和重視,樹立科學的教養觀、兒童觀,我們讓家長參與幼兒「個案追蹤檔案」的建立,及時與家長做好雙向溝通。在家長學校中開展系列活動,如組織全體家長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設立「科學育兒專欄」,請家長共同參與親子體能賽,等等,從不同層面增強家長的科學教育意識,在家庭中影響和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5.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案例
注重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培養,是體現以人為本,是對人的可持續發展負責的基本精神。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是培養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基礎。辦一所人民滿意的學校,首先就應該是重視學生完善人格,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發展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按照《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綱要》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管校長為副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積極開展心理教育研究。為開發學生心理潛能,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努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發展的個體品質與群體氣質。幾年來,學校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機制建設,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路,使學校的每一次教育投入和教育行為為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發揮了作用。
1、圍繞學校的辦學目標,針對我校學生群體的特點,制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誠於做人、篤於實踐、恆於求知、 」的校園精神,把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納入德育工作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共同發展、個性發展、文明發展、全面發展」的學校德育目標。並注意開發學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推出了《文明發展手冊》《學生自救手冊》《心理培訓教材》,把關注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建康發展,放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來,從辦學思想上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2、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首先從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陣地入手,給與一定的投入,於2001年建立心理咨詢室,訂閱相關的辦刊書報,製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圖板。無論是專職心理教師還是兼職心理教師,學校對其工作的特點給予承認,享受相應的待遇,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建設上有了實實在在的物質保證。咨詢室的建立,(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校機制上的保證)從學校機制上給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證,心理教師利用心理咨詢室的(這個)舞台,開展了一系列如
心理咨詢、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組織各種專題培訓、針對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同學為家長提出許多指導和幫助的活動。
3、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建立一支專兼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隊伍,為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提供思想和人力的保證。
第一,從構建隊伍角度出發,努力打造自己的心理教師隊伍。我們通過參加區市級的心理教育專題培訓,培養了一部分具有心理健康輔導能力的教師。(6人通過培訓獲得了心理輔導證書)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多元性和復雜性現實,2004年,學校專門引進了專業心理教師,逐漸完善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隊伍結構。
第二、從教育科研的角度出發,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探討。通過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指導,德育處在班主任培訓中加大了班主任專業化發展、開展心理教育個案研究等方面的力度,鄭芳老師《初中單親家庭學生學校生活基本心理特徵》、肖紅老師《凈化心靈,健全人格》、余春梅老師《用愛打開心靈的枷鎖》等30餘篇論文獲得市區級各級獎勵。班主任在工作中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自覺意識不斷增強。苗翠雲、葛玉紅二位班主任老師還曾擔任心理教育輔導教師的具體工作。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學校還適時推出張殿華、程安等部分老師的班級心理輔導觀摩課、研究課,為更好的開展班級心理輔導提供借鑒。
第三、從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角度出發,摸索出學生心理輔導員群體的建設的道路。根據我校學生群體的具體情況,在工作開展中,不斷挖掘學生群體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自主教育的模式。成立「學生心理互助小組」,建立心理聯絡員,在參與中提高自己、影響別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開展更加貼近學生,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靈。心理健康互助小組開展了針對畢業年級特點的「我們為你加油、五十中以你為榮」的心理加油站活動,心理教師還組織他們參加心理聯絡員專題培訓、參觀首師大心理系等活動。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利用學校的各種宣傳陣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比如堅持數年的每周二「午檢10分鍾」的健康知識講座、在校園網上開通「心靈驛站」網頁、在學校宣傳櫥窗中開辟「心靈之窗」專欄、各班在德育處計劃安排下舉辦心理教育專題板、為教師發放《心語小報》等形式,從內容、方法、途徑方面廣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5、注意對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提高教師的心理問題的預防意識和教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學校組織了全體教師的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專題培訓,對班主任進行班級心理輔導講座、檢查落實教師繼續教育的心理健康課程學習等措施,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推進工作中,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創造寬松環境,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努力避免師源性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在區級教研員兩輪聽課的信息反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加強知識技能學習中注重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出現了圍繞新課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局面。
二、開放辦學,促進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特色。
1、利用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平台,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每年學校最少舉辦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家長通過心理信箱、家長委員提案等方式參與學校的教育。
2、每年學校還舉辦校園開放周,邀請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士參與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學校辦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3、藉助社會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幾年來,我們與中華女子學院教師合作為畢業年級開展如何緩解學習壓力、高考前心理放鬆、健康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面的專題輔導。與北京市中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的部門合作,為班主任進行心理個案的分析、診斷與矯治。今年,我們又與軍區總醫院心理專家合作,共同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後組織了部分學生SCL90心理調查問卷;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長學校;對個別學生提供心理問題咨詢,下一步我們還有進一步合作的打算,以「教師心理減壓工作坊」的形式,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提供幫助,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提供理論與實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