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中學生心理輔導認知療法

中學生心理輔導認知療法

發布時間: 2021-01-31 09:44:10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具體是

1、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



4、職業輔導

升學與擇業是人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職業輔導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准備,為今後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心理輔導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行為科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輔導以及家庭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節,從而充分開發自身潛能。

(1)中學生心理輔導認知療法擴展閱讀:

目的和內容

給予被輔導者情感支持,激勵被輔導者擺脫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氣,讓被輔導者更全面准確地了解自己,讓被輔導者學會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被輔導者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水平,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

耐心傾聽被輔導者的傾訴,給予相應的安慰和鼓勵,進行必要的心理測查,對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進行輔導,對被輔導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督促,進行現場演練以提高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體驗水平,幫助被輔導者及時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② 教育心理學:認知行為療法原理的內容

認知療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
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認知療法常採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
認知行為
由於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像。具體來說,「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積和對事的見解等等。例如:同樣的一所醫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認識和經驗,把它看成是一個「可怕的場所」,不小心就會被打針;一般人會看成是「救死扶傷」之地、可幫其「減輕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則可能把醫院看成是「進入墳墓之門」。所以,關鍵不在「醫院」客觀上是什麼,而是被不同的人認知或看成是什麼不同的認知就會滋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反應。因此,「認知療法」強調,一個人的非適應性或非功能性心理與行為,常常是受不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適應不良的行為。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A·T·Beck)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行為矯正療法不如認知療法。」例如,一個人一直「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歡他,因此,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認知療法的策略,便在於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認為自己「不好」的認知。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情緒和行為受制於認知,認知是人心理活動的決定因素,認知療法就是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和由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觀念來糾正本人的適應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

重構認知
認知療法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試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所呈現的心理問題。「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 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 的認識和對事的見解等等。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A·T·Beck)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認知療法的策略,在於重新構建認知結構,
認知療法常採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 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艾利斯(Ellis)認為,經歷某一事件的個體對此事件的解釋與評價、認知與信念,是其產生情緒和行為的根源,不合理的認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只有通過疏導談論來改變和重建不合理的認 知與信念,才能達到治療目的。貝克也指 出,心理困難和障礙的根源來自於異常或歪曲的思維方式,通 過發現、挖掘這些思維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現實的思維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適應環境。
梅欽伯姆(Meychenbaum)認為,人的行為和情緒由自我指令性語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語言在兒童時代就已經內化,雖在成人期意識不到,但仍在控制人類的行為和情緒。如果自我指令性語言在形成過程中有誤,則會產生情緒障礙和適應不良行為。因此,治療包括學習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像技術來解決問題等。

區別
認知療法不同於傳統的行為療法,因為它不僅重視適應不良性行為的矯正,而且更重視改變病人的認知方式和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的和諧。同時,認知療法也不同於傳統的內省療法或精神分析,因為它重視病人的認知對其心身的影響,即重視意識中的事件而不是無意識。內省療法則重視既往經歷特別是童年經歷對問題的影響,重視無意識而忽略意識中的事件。 從另一角度言,認知療法乃是針對心理分析療法的缺陷而發展起來的。因為在心理分析治療時,常著重於心理與行為的潛意識和情感症結,而這種潛意識的慾望或情感,往往只是施治者的分析推測,不容易向患者解釋,也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不易作為治療的著眼點來操作。治療把著眼點放在認知上,它不必管看不到、也抓不到的潛意識,只要更正這些可用語言描述的觀念、想法、信念,處理好非功能的「認知」即可。既明顯,又具體,易取得患者的理解與協作。

現實評價
大家知道,人在葯物作用、疲勞、意識清晰度下降或過份警覺的狀態下可以出現感知歪曲,從而影響現實評價,如「草木皆兵」。在異常認知方式的影響下,同樣可以出現現實檢驗的錯誤。如固執病人,把別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都認為與自己有關;抑鬱病人總覺得事事不如人,猶如行屍走肉;疑病症病人把軀體的任何不適都認為是嚴重疾病的象徵等。
正常人能夠區分主觀與客觀、假設與現實;在接受假設以前,知道先對假設進行檢驗。如果二者混為一談,如焦慮病人把任何風吹草動都視為危險信號。還有的病人雖然進行了檢驗,但只接受與自己觀點一致的證據,拒絕與之相反的證據,以致患者的認知評價不能正確反映現實。要幫助患者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讓病人充分認識到自己認知的局限性,施治者可直接或間接地向患者運用認識論的原理,來解釋以下問題:①對現實的感知,不同於現實本身,最多也只能接近現實,因為感覺器官的功能有限,不可能完全反映現實,在病態的情況下尤其如此;②對感知的解釋依賴於認知過程,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以及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過程容易出錯,任何生理、心理問題都可影響認知過程。

試驗驗證
認知治療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性認知有關。醫生的任務就是與病人共同找出這些適應不良性認知,並提供「學習」或訓練方法矯正這些認知,使病人的認知更接近現實和實際,隨著不良認知的矯正,病人的心理障礙亦逐步好轉。
一些研究資料表明,認知在不良行為的產生過程中可能占據著極重要的地位,對此有人提出只要經過認知矯正就可達到治療目的。拉什等曾用認知療法和丙咪嗪治療41例單相抑鬱症門診病人,分兩組比較其療效,發現治療12周以後兩組病人均有顯著緩解,而認知療法組病人在自我報告和臨床量表評分上的改善更為明顯;另外,認知療法組病人對治療取合作態度者較葯物組為多(分別為78.9%,22.7%)。隨防6-12月,療效穩定。
近10多年來,認知治療興起,並得到迅速發展。阿登納、艾里斯、戈得夫雷特、貝克和麥生保等對認知治療的發展有重要貢獻。認知治療有不同的類別,強調不同的重點,採用不同的技術,但有許多共同的原則。其基本理論是:行為和情感是由認知作為中介的,適應不良性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性認知有關。醫生的任務是認出這些認知,並提供適當的方法或學習技術矯正這些適應不良性認知。由於適應不良性認知被矯正,將導致心理障礙的好轉。雖然認知治療也採用行為技術,但是認知治療的目標是改變認知過程,而不是某些行為。認知治療仍在發展中,已有約10篇報告證明,貝克的認知治療對抑鬱症有明顯療效,相當於或略高於三環抗抑鬱劑。拉什等報告中度與重度抑鬱症經12周認知治療完全緩解出院者達83%。肖亦取得類似結果。認知治療尚無令人滿意的分類,主要包括艾氏理性情緒療法,戈得夫雷特的系統理性重建法、貝克認知治療(CT)和麥生保的自我指導訓練與應激接種訓練等。

③ 心理咨詢中認知行為療法都有哪些

這是最近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咨詢療法,比較好,因為它把行為和思維結合起來。
認知行為內療法是一組通過改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療法(rebt),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ct)和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等。

④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12種方法
一、聆聽法
聆聽法是指咨詢者認真、耐心地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技巧,包括耳聞與目睹。耳聞即用耳聽,目睹即觀察來訪者的體態語言,從而聽出來訪者的心聲。咨詢者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主要是聽,而不是說;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不是師生關系,而是朋友關系。咨詢者對來訪者要平等相處,熱情接待。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會聽。交談時咨詢者與來訪者需保持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是一種心理距離,這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聽來訪者講話時,咨詢者既不能一直盯著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聽的過程中,咨詢者要不時有簡短的鼓勵對方講下去的反應,如"嗯","是這樣嗎?"等等,表示自己是在關注他的講話。在聽對方的講話時,咨詢者自己的情感和體態語言也要與對方相適應。如對方高興,咨詢者要表示喜悅;對方悲傷,咨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聽時,咨詢者的身體要微微前傾,並不時適當地點頭。總之,聆聽法的關鍵是用心去聽。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體驗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來理解和分擔來訪者的各種精神負荷。如一個來訪者談到自己在班裡當眾受辱一事時說:"我當時氣極了,真想拿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詢者則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你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這件事對你的傷害太大了?"
三、認知法
認知法又稱ABCDE理論,它是指發生了事件A,由於有B的想法,便產生了心理障礙的後果C。如果通過心理咨詢,將B的想法改為為D(新的想法),就會有E這個新的後果,C這個心理障礙就消除了。這種改變認知結構的方法,就是認知法。這個方法也可以稱為"說明開導"法,接近於日常的個別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個人的一種奮斗目標慘遭失敗,心理上受到了嚴重傷害,如能將其奮斗目標加以轉移,從而改變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屢遭失敗而作《春秋》,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張海迪高位截癱而刻苦自學等等。如來訪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詢者就可移置其奮斗目標,可以建議其去考中專、職校或從業,若一定想上大學,不如考電視大學、職工大學,不是照樣可以進大學,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學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種常見的、奇妙的心理現象,人們可以通過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為它而無病生起病來。這就是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暗示法指咨詢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或行為,讓來訪者接受積極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對增強自信心,克服考試焦慮、比賽怯場、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關鍵是來訪者要相信這種暗示,否則收效甚微。
六、松馳法
松馳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從頭到腳逐步放鬆的方法,順序為幾句語言表達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靜;②我的右(左)手或腳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穩、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輕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額涼絲絲的很舒服。這個公式最早是由德國精神病學家舒爾茨提出的,以後各國心理學家根據這個公式,編制了放鬆訓練的指導和暗示語,製成錄音帶讓來訪者進行松馳。一般一次20分鍾左右,一個療程為10天。經過訓練後,來訪者掌握了這套松馳技術,會迅速使自己的肌肉鬆馳下來,血壓會降低,心率會放慢。除了這種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鬆。冥想就是讓來訪者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經過,越具體形象越好。運用松馳法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放鬆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雜念,呼吸平穩,入靜。此法對因緊張而引起的各種焦慮以及恐慌,尤為有效,還可改善人的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這個方法通常與系統脫敏法結合起來使用。
七、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是指有步驟地、由弱到強地逐步適應某種引起過敏反應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試焦慮,可將引起學生過敏刺激的過程,分解成若干階段;①考試當天走出家門;②離學校還有100米;③離校還有50米;④離校還有10米;⑤跨進校門;⑥進入走廊;⑦走進教室;⑧入座;⑨考試鈴響;⑩拿到試卷。依次做好10張卡片,編好號。系統脫敏時,先拿出第一張卡(考試當天走出家門),想像當時的情景,心理有些緊張,就接著做松馳練習,放鬆全身肌肉。放鬆後,再拿起這張卡片,如再緊張,再進行放鬆,直到不緊張了,才做下面一張卡片,依次類推。直到10張卡片都做完了,考試焦慮也就消除了。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張卡片,不可心急。做後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像考試的情境時不於緊張為止。
八、厭惡法
厭惡法是使外界刺激與來訪者的變態行為之間,建立起密切的條件反射,這主要用於治療那種有社會危害性的心理障礙,如性變態。咨詢者可指導來訪者,當自己一有"壞"念頭時,就用像皮筋彈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壞"念頭與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條件反射:一有"壞"念頭,就感到手痛,以此來戒除惡習。這種方法,一定要在來訪者本人有克服這個心理障礙的迫切願望時,才能進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將沉鬱在人體內的種種不愉快感受,如悲傷的情緒等排出體外的心理過程。疏泄法有以下幾種:一是讓其痛哭一場。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表明,哭不僅可以減輕心理的悲痛情緒,還有利於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傷器不起來,可建議他看悲傷的小說或影視節目,幫助他把眼淚排泄出來。二是向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或悲痛。第三,可向報刊或自己信任的有關機構寫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詢室也是一種很好的疏泄場所。
十、領悟法
領悟法又稱認知領悟療法,是中國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鍾友彬等創立。鍾友彬認為,成年人產生神經症的根源不在現在,而在於幼年時無意識的創傷體驗,如父母離異、缺少母愛、各種軀體病痛和災難、體罰、嚴重的情緒刺激、劇烈的驚嚇等,由此產生的焦慮為初級焦慮。成年人處在困境中或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而產生的焦慮,為次級焦慮。次級焦慮經過心理機制的加工被變成種種神經性的症狀,但當事人本身並未意識到。所謂領悟,就是通過當事人對病因的回憶和咨詢者的解釋,使當事人醒悟到發病的根源,從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勵法
激勵法是指激發一個追求某些既定目標的願意程度的技術,包括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等因素。咨詢者要密切注意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要肯定這個閃光點,鼓勵它燃燒起來,以挖掘來訪者的心理潛能。激勵要講究方法,它要求咨詢者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明確的目標、誠懇的態度和嫻熟的技巧。激發對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喚起被激勵者的成功經驗和對成功的向入,並創造條件讓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類為創造成功的人生,調整不健康的心理防禦機制的措施和技術,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適合自己健康發展的心理機制。

⑤ 心理輔導對青少年的作用

不少青少年由於對工作與學習負擔過重,用腦過度,生活起居無規律,親人死亡,生活挫折,人事矛盾不能正確對待、認識,長期的心理沖突、壓抑得不到解決,長期焦慮不安、苦悶煩惱,精神負提過重,使大腦長期處於緊張和過度疲勞狀態。久而久之,從而導致腦機體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乏力、恐懼、悲傷、抑鬱、失眠、多夢、精神疲勞、、抑鬱寡歡、神經過敏。有時發生知覺錯亂現象,對極重要的事物會茫然無所知覺,對聲音極度敏感,即使輕微的聲音也會驚恐得心跳、冒汗。神經衰弱在青年人中多見,尤其是少女,更常會受到神經衰弱的騷擾,以致無法擺脫,走不出這種常見疾病的怪圈。
這類患者往往憂慮過多,學業、職業、前途、名譽、地位、婚戀等問題旋於他們的腦際。尤其容易背上「病」包袱,多愛陳述自己的病痛之苦。當醫生勸其擺脫精神壓力時,他覺得別人不解他,不同情他,內心很委屈,進而責怪醫生不負責任,醫術極差。

解決預防方案:
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神經疾病,多發生在青少年求學與就業時期,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的發病率遠比其他神經病要高。主要採取認知療法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可輔以葯物治療。
實際上青少年的健全成長,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全,大多得益於對自己與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及時進行心理調適。因此,認識神經衰弱症的本質和發病原因,樹立起生活與學習的信心,把消極情緒移交為積極情緒,是治療的關鍵。當然,改變不良習慣,加強體育鍛煉,作習時間有規律,不僅可以有助於克服精神衰弱,而且有利於神經衰弱的預防。
那麼,怎樣才能擺脫神經衰弱的羈絆呢?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學會強化自己。
二、要注意忽略小事。
三、要正確評價自己。
四、要充實業余時間。

⑥ 如何用認知行為心理輔導方法進行心理輔導

你好,認知行為療法主要是以調整來訪者的負性認知,調整到正向,因為認知行為療法主要是說認知決定情緒,情緒決定行為。

⑦ 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

1、會談法:咨詢師通過談話了解內心世界的問題和矛盾,也通過談話對認知、情專感和意屬向發生變化。運用這一方法了解心理問題時,要讓對象自由的、無限制的陳述,以充分暴露壓抑在心中的矛盾和發泄積壓的情緒;
2、觀察法:有意識地觀察外部的行為表現,包括面部表情、說話聲調、姿勢和動作等,以研究和判定其內活動的方法;
3、測驗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採用心理測驗的方法應該十分慎重,一是不能過高估計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而迷信心理測驗。特別是把心理測驗的結果告知本人時,要講究分寸和策略,以免造成消極的後果。二是對從國外引進的各種心理測驗量表,由於編制者及其所在國家的文化、價值觀不同,應該採取分析的態度,不能未經我國檢測修訂就加以搬用。

⑧ 簡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心理疏導方法有哪些

談話療法是認知治來療方式,教源人們如何改變有害的想法和信念。當患者有不切實際的負面想法產生時會被告知如何用正面想法來替代這些負面想法,是一種心理治療。心理疏導也採用談話的方式,但與談話療法不同,它不是心理治療,而是情緒的疏泄和行為支持,這兩者相近之處在於,都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作為主要的理論依據。

⑨ 心理輔導方法有哪些

核心提示:現在人們已經不只是身體會患上某些疾病了,在心理方面也有著很多異常情況,所以說大家對於心理健康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必須要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與交際,也會給自己更大的信心,以及在生活中的種種障礙會克服,那麼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呢?

現在人們已經不只是身體會患上某些疾病了,在心理方面也有著很多異常情況,所以說大家對於心理健康也是越來越重視了,必須要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才能使人與人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與交際,也會給自己更大的信心,以及在生活中的種種障礙會克服,那麼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呢?
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
心理輔導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如對於被輔導者的傾訴一定要耐心的傾聽,給予相應的鼓勵以及安慰,還要進行有必要的一些心理測查,當然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也是需要進行一定輔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動,被輔導者也是不例外的,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要做好督促,另外可做現場演練,從而使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以及情感真實的體驗水平有所提高。還要幫助被輔導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解除。

心理輔導的分類有哪些
對於心理輔導是有很多種的,如果是按照 學科劃分的話,分為了教育學模式、醫學或者是生理模式以及心理學模式,而如果是按照服務對象與目標不同來分的話,又分為了適應性心理輔導模式、障礙性心理輔導模式以及發展性心理輔導的模式。學校裡面的心理輔導包括了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以及職業輔導等,在輔導的時候會根據大家不同的症狀表現給予不同的輔導建設。
心理輔導的內容有哪些呢?大家對於心理輔導相信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了解,近些年的時間裡面需要做心理輔導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不同的情況需要做出不同的輔導內容,關於心理輔導內容的相關內容,在以上有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