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輔導功能不包括
Ⅰ 什麼是學校心理輔導求解答
一.心理輔導的途徑
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條途徑:(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如開設心理衛生課、青春期教育課,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這種課程的特點是,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強調學生認識、情感、行動全面投入,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4)結合班組、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可以說,各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心理輔導的目標
學校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與學校教育目標是一致的。但心理輔導畢竟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其目標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綜合多數學者意見,可以看到心理輔導目標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管理自己,認識、掌握周圍環境,同環境保持適應,幫助學生解決面臨的問題,應付危機、擺脫困難,並增強應對逆境與壓力的能力和勇氣;使學生能去除特殊症狀、改善行為、化解負向的或沖突的思想與情感,指導學生作選擇、作決策、制定行動計劃,鼓勵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尋求生活意義,認清自己內在潛力與資源,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使其能過健康的、有意義的、充實的生活。
三.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要求我們在制定心理輔導計劃時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活動的內容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團體輔導活動時,要創造條件,為盡可能多的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2. 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學校心理輔導兼有矯治、預防與發展三種功能,不過就整體而言,應該是預防、發展重於矯治。貫徹這一原則時應注意:(1)心理輔導工作應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年齡特點的認知性、情感性、行為訓練性質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2)對於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生了重大變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徵候,重點實行早期干預。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1)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2)尊重學生的選擇,輔導教師承認每個學生是自主的,具有抉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3)運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導學生的理解。在同學生談話中,教師不但要理解學生明確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感受,而且要覺察出學生故意迴避,或以隱喻形式透露出來的深層含義,並把這種理解反饋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作更自由的、深入的探索。
4.學生主體性原則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1)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心理輔導不以傳授系統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來進行。(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揮想像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作為協助者,教師應避免使用「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口吻;宜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請聽聽我的意見」、「我想作一點補充」、「如果這樣看是不是更全面」等。
5.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學生輔導的精髓。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應考慮到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對不同學生實行區別對待,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的對象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6.整體性發展原則
心理輔導追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展。從社會價值取向看,它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從滿足學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學生知、情、意、行幾方面協調發展。心理輔導的對象是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人的局部、人的智能側面,或僅僅是人的心理障礙。
貫徹這一原則應考慮到:(1)樹立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觀念。不論從事哪一個領域的輔導,都要關注學生人格整體的完善。(2)不宜把心理輔導課程變為單純的知識傳授課。心理輔導涉及到學生知識、社會技能、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學習,而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因此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就顯得十分必要。
Ⅱ 心理輔導活動課有什麼功能,性質,特徵
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專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屬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
由於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服務需求,一般說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大功能,以獲得積極心理體驗為主的發展性功能、以防範消極心理體驗為主的預防性功能和以轉變(調適)消極心理體驗為主的矯治性功能。
(2)學校心理輔導功能不包括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由一個個活動有機組成的。每一個活動在一節課中所佔用的時間,在活動設計時就要做好估計和安排。一般來說暖身活動、結束活動基本採用小游戲、歌曲、誦讀、總結性話語等形式,時間在2分鍾左右。
總之在活動設計中,要做好每個活動的大致時間安排,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必要時要對活動的大小、容量進行適當地調整。這樣教師在具體實施時,才能心中有數,以保證課堂上張弛有度、節奏適宜,防止出現喧賓奪主、偏離主題或者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
Ⅲ 學校心理健康測評的功能是
首先你要明白心理測評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和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代學生面臨的就業等各種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加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而且我國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教育等正剛剛普及,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許多學生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測量及輔導等方面的教育。在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心理問題以及對問題進行矯正的過程中,心理測評發揮著非常基礎性的重要作用。
正確理解各類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標準的相對性。事實上,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也並無明顯界限,而是一個連續化的過程,如將正常比作白色,將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麼在白色與黑色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緩沖區域——灰色區,世間大多數人都散落在這一區域內。這說明,對多數大學生而言,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面臨心理問題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應積極加以矯正。與此同時,個體灰色區域也是存在的,大學生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人的健康狀態的活動是一個發展的問題,當一個人產生了某種心理障礙並不意味著永遠保持或行將加重。在心理上形成心理沖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決的。心理測評可以通過量化的測評結果,給出測評者的心理健康所在的分數區域。
二是整體協調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標准,應以心理活動為本考察其內外關系的整體協調性。從心理過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協調體,這種整體協調保證了個體在反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的高度准確性和有效性。事實表明,認識是健康心理結構的起點,意志行為是人格面貌的歸宿,情感是認識與意志之間的中介因素。從心理結構的幾個方面看,一旦它們不能符合規律地進行協調運作時,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從個性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穩定的個性心理,一個人的個性在沒有明顯的劇烈的外部因素影響下是不會輕易發生變化的。從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看,每個人在其現實性上可劃分成不同的群體,不同群體間的心理健康標準是有差異的。心理測評可以為測評者更好的從整體上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徵。
三是發展性。事實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發展性問題,隨著個體的心理成長而逐漸調整而趨於健康。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一種理想尺度,它一方面為人們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標准,同時也為人們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如果每個人在自己現有基礎上能夠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從而不斷發揮自身的潛能。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標准,是他們能夠進行有效地學習和生活。如果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都難以維持,就應該及時予以調整。心理測評就是通過量化的測評結果,給出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Ⅳ 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有哪些;
學校心理輔導的原則有:
1、學習輔導;
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意義上講,廣義學習輔導更具有積極意義,它符合學校心理輔導以發展性目標為主的精神。
2、人格輔導;
這里的人格是指與個人對己、對人、對事方面的個性心理品質。它著重對學生的自我意識、情緒的自我調適、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溝通,以及群體協作技能進行輔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
3、生活輔導;
主要是通過休閑輔導、消費輔導和日常生活技能輔導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這對於學生將來獲得幸福而充實的生活具有潛在的影響,同時對他們發展個性、增長才幹、提高學習效率也具有有力的遷移作用。
4、職業輔導。
升學與擇業是人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職業輔導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准備,為今後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學校心理輔導功能不包括擴展閱讀:
學校心理輔導目的:
1、給予被輔導者情感支持。
2、激勵被輔導者擺脫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氣。
3、讓被輔導者更全面准確地了解自己。
4、讓被輔導者學會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5、糾正被輔導者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水平。
6、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
學校心理輔導內容:
1、耐心傾聽被輔導者的傾訴,給予相應的安慰和鼓勵。
2、進行必要的心理測查。
3、對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進行輔導。
4、對被輔導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督促。
5、進行現場演練以提高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體驗水平。
6、幫助被輔導者及時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Ⅳ 學校心理輔導室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填空題
我們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從來就沒開過
Ⅵ 學校心理輔導道德規范包括哪些要求
學校心理輔導主要針對學生道德規范包括以下幾點:
1、熱愛中學生心理咨詢事業,全心全意為求詢學生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在中學生理咨詢工作中的集中表現。按時到崗,認真負責,做好咨詢記錄和檔案。
2、熱愛、尊重學生,真誠平等對待求助的學生。咨詢關系作為一種幫助型關系,是助人者和受助者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必須建立在雙方人格平等的基礎上。
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熱愛,才能保證咨詢關系的健康發展,才能保證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嚴格保密,尊重他們的個人隱私和意願。咨詢應遵循自願的原則,咨詢者不能違背求詢者個人意願作出強行的安排和處理,而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從關心、理解、通情入手,盡可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在自願的原則上展開咨詢,不得收受學生錢物。
4、嚴肅的科學態度,按咨詢規律辦事。中學心理咨詢人員應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刻苦鑽研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技術,在實踐中探索中學生心理咨詢的規律,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5、發揚協作精神,努力與其他專業人員合作,必要時在不泄露學生隱私的情況下也要和班主任或者家長及時溝通,給予學生最大幫助和支持,通過多種渠道來探求解決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Ⅶ 學校心理咨詢相關工作室的功能有哪些
承擔學校每年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測驗
學校的有關心理問題的學生
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開講座
Ⅷ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包括
專業概述
高等復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制健康教育專業是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
特別是適應各級各類學校和相關行業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工作需要而設置的,其目的是以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專門人
才,為提高個體、群體、組織與整個社會的心理健康水平服務。本專業注重考核考生運用科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要求考生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較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並具有分析解決大、中、小學生與其他個體、群體實際心理健康問題的能
力,成為能較好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或相關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心理師,幼教、初等和中等學校心理學教師與研究人員,各級各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教師,醫院、心理咨詢等相關行業的心理學專門人才等。
Ⅸ 學校心理咨詢的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
一是學習環境方面;二是舒緩學習壓力方面;三是心理健康、生理保健知識方面;四是溝通交往方面;五是培養學習興趣、良好習慣養成方面;六是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方面;七是目標要求方面;八是個別特殊情況方面,如對患有網癮、早戀、叛逆、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等不良習慣的青少年的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