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總結
① 新生入學心理團體輔導活動總結怎麼寫
新生入學,是高中,大學?
格式參考:
題目
活動目的
參與群體簡介
活動過程
達到目的
學員感受
活動評估總述
② 學習團體心理輔導的收獲是什麼
1.深度成長,遇見一個未知的自己。在團體中全身體驗,全身投入,不斷探索內心的自己,能夠深入地關注和剖析自我,了解自我人際關系模式、他人對個人的影響,而後學會正確的自我定位;學習感受性的體驗,學習全然地表達自我。
2.提高層次,進入一種全新的咨詢境界。提升自我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在團體動力中感受團體帶給個人的成長與改變,提升自我咨詢境界;學習咨詢師與組員、組員與組員的溝通模式,在模式中感悟與體會咨詢的理念與過程。
3.夯實專業,掌握一種必備的專業技能。團體心理咨詢帶給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團體心理咨詢師作為團體領導者,本身就是專業角色,這種角色會帶來新的專業技能;學會團體開始階段、連結關系階段、形成共享關系、工作期、結束期等不同階段的不同帶領策略與技巧。
4.習得理念,學習一種心與心的溝通方法。學習人際有效溝通技巧,學會表達個人情感情緒,學會分享個人經驗,學會向他人表達同理心,學會給他人反饋;學會不同的溝通方式對個人生活工作的影響,有效應用到生活工作中。
5.提升魅力,掌握一種受歡迎的咨詢方式。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主題成長探索的團體,滿足不同人群需求,例如家長的父母成長團體,兩性的親密關系團體,學生的自我及人際成長團體等;可以在不同的場景,就地取材地應用,增加團體領導者的個人魅力。
6.科學實用,掌握一種靈活有效的咨詢技術。一種可以融合不同技術的咨詢方式,可以讓你百用不厭;掌握一種有效降低團體治療阻抗,有效建立咨訪關系的技術;一種令你的沙龍與培訓更有價值的技術方法:一種令你的領導風格更有魅力的技術。
③ 團體心裡輔導的感悟
我之前有學過吳秀碧老師的團輔心理輔導課程,3天的時間受益匪淺,尤其內是對於學校的團體容輔導尤為重要。其中學習到了團體輔導前准備技巧的向度與內涵,不同團體輔導的方案設計,團體方案的架構,作為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等,這些技術給我們以後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理論基礎,豐富以後的團體活動。
④ 如何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
「學校心理輔導是本世紀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心理輔導的實踐也證明,在幫助那些有著共同成長課題和有類似問題及困擾的人時,團體輔導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 團體輔導(Group Guidance)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的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 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一般而言,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 1名~2名指導者主持,根據團體成員問題的相似性,組成治療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有的發展課題或心理障礙。 日本心理學家村山正治認為,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班級內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風;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提高教師教育與共情的能力」。 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一般採用如下幾種形式:班級心理課、主題心理輔導、心理訓練以及與學科的融合等等,下面分別談一下對這幾種形式的一點思考。 一、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以教學班為輔導單位、針對中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成長發展的實際需要而設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運用教室內的團體動力可以幫助學生成長發展或解決問題。」 它重在師生及同學間的互動、互感,是一種多向的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及評判中撞擊出智慧的火花,觸發更深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團體輔導者採取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如:講授法、自述法、角色法、討論法、情景法、綜合法等。團體輔導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心理問題、心理發展規律的不一致,有目標地針對學生心理品質的提高,合理選擇和組合各種方法以提高團體輔導課的實效。它「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堂以外進行,在時間和空間上更為靈活」。 通過豐富的班級活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團體心理輔導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的質量得到提高。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快舒心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中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新生入學初期,為了使班級成員相互了解,建立親密的關系,便可採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增強班級凝聚力。京師博仁團體輔導活動包里有很多這樣的簡單的游戲(如「同舟共濟」),一首溫馨的歌曲(如《相親相愛一家人》,配之手語更佳),輕松、和諧的氛圍,一堂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課便水到渠成,學生經歷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友好的心理歷程,而班級的凝聚力也隨之增強。 「同舟共濟」簡介: 將學生分為6或8人一組。每組分發一張大的圖紙,視為大海中的一條船。 活動開始時,指導者要求將圖紙鋪在地上,代表汪洋大海中的一條船,現在,需要團體成員同時站在船上(身體的重心必須同時落在船上),一個也不能少,必 須同生死共命運。隨後,讓成員們想方設法,使全體成員同時登上船。行動之前,團體可以充分討論,拿出最佳方案。常常會出現人拉人、人背人、疊羅漢等各種方法,體現團體的協作。 當成功完成任務後,指導者要求將面積減半,繼續實驗。完成後,可以要求將面積再減半,隨著難度增加,成員的努力也會越來越強,團體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練習過程中,成員會忽略性別、年齡等因素,全組一條心,練習的結果常常出乎成員們的想像,成員創造性地發揮全組智慧,也讓成員充分體會團結合作的力量。 二、主題團體心理輔導 先確定一個主題,如「男女交往」、「師生關系」、「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等,把有相似性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共同團體輔導。不同年級、班級,不同特點的學生圍繞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通過團體活動相互接納、相互鼓勵,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主題團體輔導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學生的團體輔導,可以是討論式的團體輔導,也可以是有家長、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團體輔導。 主題團體輔導可通過在學校中進行成員招募的方式,製作招募海報,引發有共同問題學生的興趣。 例如,京師博仁團體活動包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輔導,可作如下招募海報: 「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開始成員招募啦…… 你是否經常煩惱於如何更好地與周圍同學、朋友交往?你是否想更好地增強你在你團體中的交往能力?你是否想通過某種方式來解決你所在團體交往中所碰到的一些困難?……當我們都想敞開心扉和自己的團隊融入在一起時,我們該怎樣去做? 這個時候,你可以來參加我們的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旨在通過組建一個臨時的新的團體,把你融入到我們新的團體中來,通過團體中所進行的團體活動和團體成員之間彼此的交往,從而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提升你的人際交往能力。 團體名稱:「解開人際千千結」——人際交往團體輔導訓練 三、團體心理訓練活動 團體心理訓練活動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另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雖然班級心理輔導課中也經常採用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但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作為一種專門的團體輔導模式,還可以結合學校、團隊活動開展。團體心理訓練活動的內容、形式很多,包括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訓練、拓展性的心理游園活動、心理夏令營、智力開發活動等。 經調查發現,我校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一個比較集中的問題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針對此問題,可以對學生開展以「集中注意力」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訓練。例如,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鍛煉注意力的小訓練: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研究表 明:7-8歲兒童按順序尋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 四、與學科教學相融合 學科教學的一般形式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並記筆記。但是,如果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效能增加。將團體輔導與學科教學相融合,一方面,可以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學生觀、教育觀,達到讓學習者自覺領悟的效果;另一方面,藉助學科的力量,學生的心理感觸或許會更深刻。二者相互促進,互相提升。如果將二者合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經聽過青島31中劉倩老師的一堂音樂心理課,題目是《賞心悅耳的音樂理療——針對考試焦慮》。劉老師將音樂知識與團體心理輔導有效地結合起來,用音樂的力量作用於團體心理輔導,反之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貫穿於整堂音樂課,學生在課堂上既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又使焦慮情緒得到了緩解,是一堂令人賞心悅目的音樂心理課。其中,三首曲目的運用十分恰當、有效: 1.播放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情緒准備; 2.播放維瓦爾第《四季——春》,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心態准備; 3.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引導學生做好考前的勇氣准備。 五、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學校團體輔導還可涉及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學生進行國防軍訓時,在進行勞動下鄉時,在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時,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時……將團體輔導的形式、方法、理念、策略等滲透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008年1月16日,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在我省濰坊市召開。在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好形勢下,整天沉浸在課堂上、書本中的學生們都有了「陽光體 育」運動時間。結合「陽光體育」開展團體輔導,相信會使學生們運動得更有陽光、更有活力。此時,團體輔導的一些大型游戲便可以隆重登場,例如「夾氣球」、 「組合滑雪隊」等,既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運動,又可以使他們在運動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成長。 團體是社會的縮影,是一種動力互動。團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就像他們在其他社會關系中與人互動的模式。所以,如果能在良好的團體氣氛引導下,成員便可以學 習並嘗試與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技巧,並通過在團體內演練或角色扮演及成員的反饋來洞察與轉移情緒的困擾,將學到的技巧與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Yalom,1995)由此,團體心理輔導之於每個學生自我成長、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當然,目前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仍處於一個開拓階段,究竟如何更深入、更有效地開展學校團體心理輔導,還有待於我們極積地去探索與實踐。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