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心理輔導幫扶措施
① 如何做好幼兒園留守兒童幫扶疏導工作
當「農民工」一詞漸漸融入社會這本大辭典,折射和牽引的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明顯,其中隨之派生出「留守兒童」這一新興名詞.現在的農村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時間極少.這些孩子在成長中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呵護,情感豐富而脆弱——依賴性和獨立性、沖動性和理智性、自覺性和任性並存,極易產生認識、價值觀上的偏差,以及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據不完全統計,全國16歲以下的留守兒童總數已超過6000萬,龐大的留守兒童群構成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尤為突出的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而怎樣去積極地引導或者如何採取有效的心理輔導措施,成為當前一個嶄新的教育課題.
② 闡述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1、組織開展各種游戲活動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來實施,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掌握各種知識、技能,積累生活經驗。孩子在游戲活動中,會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如何遵守各種規則,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群體意識、注意力、意志力等,使孩子的情感、社會化和個性化協調發展,身心需要獲得滿足和愉悅。
2、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個主題教育活動中,可根據教育主題的內容,結合幼兒認知特點以及發展水平,選擇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教育教學方式或方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3、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一日生活是幼兒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活動、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利用生活中的每個環節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意志力、觀察力以及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
(2)幼兒園中班心理輔導幫扶措施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為:
1、能關心周圍世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有較好的觀察、注意、想像、概括、分析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慾,並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關系。
2、能與父母、老師、小朋友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樂意尋求新的生活體驗,有良好的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懼怕失敗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6、能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敢於自我表現。
7、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平等合作、樂意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③ 如何幫助幼兒在升入中班情緒和心理上進行正確的疏導
幼兒對於幼兒園的環境已經相對熟悉、教育的要求是:中班幼兒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但在EVA小班升中班的過程中、發現她出現較大情緒上的波動:入園時不愉快、在與家長分離的時候哭鬧;在班級中不願意與教師和其他幼兒溝通、不願意遵守活動規則、無法融入到教育環境中。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試圖通過個案觀察及行動研究分析其成因、並進一步幫助幼兒盡快適應中班生活。 一、首先我們對她進行了不適應現象的成因分析 1、入園時,緊緊拉住媽媽的手、哭鬧、當班級教師接她進班時、她遲遲不肯進班、要哄好久才進班、還要跟她講好條件。 2、區域活動中、靜靜獨自坐在娃娃家的一角、不和其他幼兒交談、其他幼兒也不和她交談。教師引導後,靜靜慢吞吞的和其他幼兒一起活動、但持續很短一段時間後、當老師不再關注時、又坐回原來位置。 3、體能鍛煉時、經常鬧情緒、比如說:今天我們上的內容是跳繩這個項目、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認真練習、EVA首先是跳了幾下、然後說:「這個不好玩、我不會、我不想玩了、」 4、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回答問題不夠自信、經常問關於什麼時候放學放假的問題,其次就是喜歡依賴人、斤斤計較、發脾氣、以及出現的暴力行為。 幼兒這種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是由於其一就是年紀比較小、其次就是從小班過渡中班過渡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應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的教養態度造成幼兒過渡的不適應 在小班、幼兒的活動比較自由、教師更多的是在生活上關照幼兒、所以教師給幼兒的印象比較親切。到了中班以後、教師會比較關注幼兒認知方面的發展,對幼兒生活的照顧上較少、當幼兒發現教師不再幫自己穿衣服,也得不到經常親吻和擁抱,會產生「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的錯覺、因而對教師產生畏懼感、加深了對家長的依戀、從而不願意入園。 另一方面、幼兒雖然進入中班、但仍帶有小班的特點。但教師沒有意識到這種過渡、還會經常告訴他們、你已經長大了、要學會獨立。但對於幼兒來說、她們在心理上還沒有充分的准備、在生活、游戲和學習活動中、仍會比較依賴於家長和教師。像入園時的哭鬧,由於對教師還不是很熟悉,從而對教師產生了距離感,始終把自己放在小班幼兒的位置,對突然到來的中班生活不是很適應。從而又造成她對中班生活的畏懼,在平時活動中不夠主動,和教師及其他幼兒的互動不多。 第二,教育目標及方式的不同,造成幼兒過渡的不適應中 班老師會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作為主要目標、在生活上的照顧相對小班教師有所減少。教師對中班幼兒的活動組織方式也加入了更多的認知性、競爭性的成分。而在小班更多的是生活方面的教育、在對待剛進入中班的幼兒時、教師忽略該時期幼兒對於較多關注、較親密的身體接觸的需要、從而使幼兒對教師產生疏離感。比如說不與人交流、較自私、 就說明教師在平時對她的生活照顧和親密接觸不夠多,太早的把她放在一個完全能夠生活自理的中班幼兒的位置上,從而造成了幼兒從小班到中班過渡的不適應。 二、選擇適宜的教育策略 可以看出、中班幼兒的這種不適應是由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影響到幼兒情緒以及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如何才能讓幼兒盡快適應中班生活、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呢?1、注重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待剛升入中班的幼兒應有目的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自理能力形成與幼兒園同步的作息規律以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和要求。教師則要有意識地改變觀念、多關心他們平時的日常生活、多給他們愛撫和關照、使幼兒產生對自己的信賴感、逐漸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給幼兒更多自我鍛煉與自我服務的機會、逐步習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和活動內容、最終讓幼兒適應集體生活。教師與家長應當攜手合作、盡量幫助幼兒減少挫折、增強自信心、使上幼兒園成為幼兒每天最期盼的事。2、教師要有預見性,能夠與家長及時溝通、積極引導 教師需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注意與家長積極溝通、多和家長交流幼兒近日的情況、讓家長能夠體會到教師對於自己幼兒的關注與關愛、從而信任教師、配合教師的工作、並鼓勵家長多與幼兒溝通在幼兒園遇到的快樂的事情、多和教師交流教育幼兒的經驗和感想、及時的反映幼兒的各種情況、從而能夠積極配合教師所組織的活動。3、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個體差異,循序漸進地適應 首先應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和幼兒的個體差異、分析幼兒各自的特點、 根據這些特點和差異、選擇適合於幼兒本人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教育真正有效。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就針對孩子現出現的問題,找到的解決實施的方法。 教學中多行輔導、由於剛升中班、幼兒小手的肌肉鍛煉的不夠、從而好多的東西都掌握的不好通過鍛煉幼兒的二指抓過程、進行一對一輔導,讓幼兒能夠快速的學習、快速的適應、在學習上通過多鼓勵多發言的方法讓幼兒增強自信心、滿足過度時期幼兒的不同心理需求、滿足需求就能夠解決不適應的內在因素、幫助幼兒適應、在幼兒不能完成的事情中,要多引導切不可猛地提高要求,造成幼兒內心的恐慌。 綜上所述、教師應需要關注幼兒年齡特點與個體差異、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社會交往、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家園合作、使幼兒能夠順利適應中班生活、開心的度過在幼兒園的每一天。
④ 幼兒園是怎樣進行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心理干預計劃和安排的範文
幼兒園進行心理疏導,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只要讓他玩得開心,就能夠進行一個好的心理疏導。
⑤ 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怎樣預防少生病
幼兒園健康專欄:可以有一下板塊1、幼兒疾病預防 2、幼兒的日常照顧小竅門 3、對專孩子的教育方法如對孩子的態度屬 4、對孩子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