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問題心理咨詢輔導
Ⅰ 怎樣做好心裡輔導工作作文
現在的中學生,面對種種壓力,特別是升學的壓力,出現了較多的心理問題,如苦悶、彷徨、抑鬱、自卑等,並由引引起厭學、恐學、情感脆弱等現象,為此,作為班主任,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心理輔導,是指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一般心理問題,給予直接或間接的心理輔導,並對這些心理障礙或輕微心理疾病進行診斷和矯治的過程。
班主任是學生思想工作的先導,由於直接與學生的思想問題交鋒,所以最能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直接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便於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點迷津,從而指正學生前進的航向。作為班主任必須強化自己在心理輔導工作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心理輔導,激發學生自我教育,將促進學生自我醒悟和學會自我心理護理作為自己的職責。
一、了解情況,有的放矢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目標是: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為很好地實現目標,首先應對學生存在的心理現象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此開展了「中學生心理行為情況調查」。從學習、與人相處、有哪些不良習慣,怎樣看待家長、老師的批評,與異性交往持何觀點、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私下裡與同學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什麼?等二十九項內容,以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十二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調查,從統計結果來看:對升入理想學校缺乏信心的佔71.3%。對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不能正確對待、厭煩的佔71.4%,認為自己有不良好習慣的(如:抽煙,上網吧,說謊等)佔49.7%,在精神上需要別人幫助的佔63.4%。在「最害怕的」一欄中有72%的同學填考試成績不好,遭家長老師的批評;對與異性的交往過密有31.3%同學不贊成,有42%的同學表示不會有壞影響;私下談論與學習做人無關的佔71.9%。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通過調查,掌握了他們的具體情況,這樣便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具體工作:
1、通過開家長會、家訪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同學們在校表現,向他們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應對策略,積極創造適於學生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如:通過召開「讓別人妒嫉我吧」主題班會,培養同學們敢為人先、勇於進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業的毅力。通過主題辯論「怎樣對待家長、老師對我們的批評、指責」,幫助同學們培養耐受挫折、寬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堅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時機,以不定形式,訓練同學們勝不驕、敗不餒、不自卑、不怯場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只有在學生自覺成為教育的主體,即把外來的要求轉變為自覺行為時,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念、自我體驗、自我概念、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等形式。自我意識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學生的情感、意志、行為、處理人際關系的特點,無不受到自我意識的影響和制約。自我意識較高的同學,一般都有較積極的自我形象,容易悅納自己,做到自愛、自重、自信、自尊,而這恰是學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條件。為此,班主任要幫助每個同學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如在班級張貼「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標語,以及與之相關的條幅,營造環境,時時警覺同學。讓同學們喊響「三我」口號——「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並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的「積極進步二十要」,將它們制牌掛於教室前方,創設氛圍,讓同學們時時對照,嚴格要求自己,增強自我意識。同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及時指出同學們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並予以引導、糾正。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產生改正和提高的願望。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能,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鼓勵,從而使其產生奮進的信心。除運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勵手段外,還注意讓同學們做到自我計劃、自我禁止。讓自我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教育教學管理中,還要幫助學生從第三者的角度去冷靜地觀察自己,客觀地去分析自己的個性的積極特徵和消極特徵,探索自己的實際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動機水平、正視自己的價值。如:開展以「我有陋習嗎?我現有的習慣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為主題的演講討論。通過這一活動,讓同學們都受到了很好地教育,無陋習者認為更進一步提高,有的也有了很好地認識,以致努力改正。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促其心理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班主任要幫助學生首先做好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親近的同學、老師、家長的友好相處。要引導學生掌握積極傾聽的技能,准確領會他人意圖的技能,幫助學生形成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與對他人的長處表示贊賞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請求和委婉地向他人表達否定性意見的能力等。如:開展主題演講「溝通理解是關鍵——正確對待父母、老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求先認真寫好演講稿,然後進行演講交流;開展「我應向他們學習」主題演講,以致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等。
4、正確引導同學們對升學問題的認識。造成學生厭學、抑鬱等不良心理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升學的壓力(能否考上理想學校,選擇好理想的專業)。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同學對此很盲目、很被動。從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開拓眼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滿足社會需要便是自我價值的最好實現。在此前提下引導學生,確定切合實際的自我期望值和奮斗目標,自我設計、自我實現、不背包袱,發揮好潛能,從而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
二、注重反饋,提高效能。
反饋,是控制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班主任應注重做好心理輔導效能的追蹤反饋。從班主任角度講,要求不斷地把自己頭腦或生活中儲存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讓這些信息作用於學生,引起學生的反應,從學生方面講,要不斷地把班主任輸入的信息再以不同的方式輸出。讓這些信息重新作用於班主任。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輔導效能的高低。由於學生的心理素質高低不同,知識基礎和潛能也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對心理輔導的效能就公有不盡相同。有的部分輸出,有的原型輸出,有的同時發出新的信息。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心理信息的輸出情況,及時跟蹤掌握他們的思想動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特點,靈活地、及時地調整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學生能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反饋。成功,對一個學生本身來說,是對其進步的最高獎賞,能激勵其更好進步。同時,成功者又是一個絕好的榜樣,褒揚他是激勵其他同學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學管理中,通過評出每月「進步之星」的做法,讓同學們去體驗轉變、進步的喜悅,追求成功。另外,將走出校門(或就業或升學)同學的感受——取得成功的經驗,特別是他們在校時的心理表現、變化等。以書信、座談等形式反饋給在校同學。激起學生勇於實踐,勇於前進的信念,增強追求成功的慾望和信心,進而產生健康的心理活動,提高心理輔導的效能。
三、情感交流,貫穿始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屬非智力因素,是對人的身心各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刻影響的強大精神力量,它不僅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實踐活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一千次的確信,如果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的清示,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人們的認識過程,總是伴隨著情感過程,認識的程度也與情感有關。從而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要注意運用好「情感」這一杠桿,首先班主任要加強自己的情感修養,重視和增強自己活動的感染力,以豐富、高尚的情感去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其次班主任要善於把自己內心的感情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有效地發揮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感遷移功能,設法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的積極情感遷移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即「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應隨時把著眼放在如何增強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實踐中,注重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Ⅱ 正文內容:針對本職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談如何運用心理咨詢與輔導的知識加以解決。(1500字)的一些
你有什麼問題呀?啊是論文了啦
Ⅲ 如何開展企業員工心理輔導工作提升員工的幸福感、歸屬感
兩種方法,一種是內部成立心理服務機構,不過內部機構由於受制於機構本身,容內易出現一些咨詢設容置的問題。另一種是外包。很多咨詢公司提供EAP服務,企業內部只需要設立一個專人負責整理需要和做出初步評估與轉介,其他具體工作由咨詢公司負責。當然,具體服務內容需要雙方協商。
至於你希望提升員工幸福感和歸屬感,建議先看看管理心理學方面的書,裡面有專門的章節介紹什麼因素可以減少員工不滿,什麼因素可以增加員工滿意度。注意喲,這是兩類不同的因素。比如薪水,嚴格說來只能減少不滿,卻很難增加滿意度
Ⅳ 個案工作的個案工作與心理輔導或治療的區別
從處理的問題看,心理輔導著重處理較嚴重的精神病疾患,如精神分裂症、人格異常、心因性軀體題症狀等。個案工作處理一般性的情緒不適或心理困擾性的神經症,如焦慮不安、抑鬱等。 從知識背景看,生理學、精神醫學和心理學是心理治療與輔導工作的主要知識基礎。它強調對於所遇到的問題和所處的環境作出個人調整,而不以改變個人的生存環境為己任,所以較少觸及挖掘社會資源和改變社會機制的問題。個案工作處理的是個人社會功能發揮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更多的則是環境方面阻礙個人正常發揮社會功能的因素。社會學、社會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文化人類學、社會醫學等是個案工作者的主要知識基礎。 從工作手法看,心理輔導強調的是「攻心」術,「心病要用心葯醫」。個案工作除挖掘個人潛能,讓個人做調適之外,還強調調動個人之外的組織和社區資源來解決問題。 從工作關系看,在我國,心理輔導與治療員在當事人的關系中多充當權威人物,以專家的身份面對當事人,他對當事人負有專業責任。個案工作員強調與當事人保持平等的工作夥伴關系。對人的價值、獨特性、自決權的尊重,是社會個案工作關系強調的重點,工作員在這一關系裡不僅負有專業責任,常常還肩負著社會責任。
Ⅳ 怎樣通過員工輔導工作提升員工心理健康
兩種方法,一種是內部成立心理服務機構,不過內部機構由於受制於機構本身,容易出現一些咨詢設置的問題。另一種是外包。很多咨詢公司提供eap服務,企業內部只需要設立一個專人負責整理需要和做出初步評估與轉介,其他具體工作由咨詢公司負責。當然,具體服務內容需要雙方協商。
至於你希望提升員工幸福感和歸屬感,建議先看看管理心理學方面的書,裡面有專門的章節介紹什麼因素可以減少員工不滿,什麼因素可以增加員工滿意度。注意喲,這是兩類不同的因素。比如薪水,嚴格說來只能減少不滿,卻很難增加滿意度
Ⅵ 如何開展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工作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的目標
(1)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對個人的知識、體力、能力、社會經驗、智力和個性特點進行恰當的評價;
(2)指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和把握社會職業的性質、特點、要求和就業可能性,並做出正確的判斷;
(3)引導大學生把個人具備的條件與就業因素恰當地聯系起來,加以合理的組合,做出合理的選擇,形成切實可行的就業需要;
(4)使大學生了解社會分工、經濟特點、相關的職業群在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這些職業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為充分發揮個人聰明才智,追求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同時,還要培養其為社會作貢獻的精神;
(5)幫助大學生了解個人的智能水平和個性心理特徵,指導他們選擇今後就業的大致方向,以提高知識學習和個性鍛煉的針對性和主動性;
(6)提高大學生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特點正確選擇職業的能力,以及求職自薦能力和轉業改行的多項適應能力;
(7)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准備和職業道德輔導,引導他們抓好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和一般職業技能訓練,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吃苦精神、責任心等。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的內容
1.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坦然承受畢業的心理壓力
大學畢業生從國家「統包分配」制向「雙向選擇」制的轉變中,應首先在觀念上積極地轉變並適應和接受。面對分配體制的轉變,畢業生只有在心理上具備了自主擇業的意識,才可能坦然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自主擇業在帶來機會和實惠的同時,也帶來了壓力和競爭;擇業是自主的,但是雙向的,擇業的自主正表現在選擇與被選擇的過程之中。畢業生已沒有了傳統的「一錘定終生」的分配,在未來可能還會面臨很多次擇業。
2.樹立職業的長遠意識,調整擇業的價值取向
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與其具體的擇業行為之間,總的來說雖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其根源就在於畢業生的各種具體的擇業行為很容易受眼前利益所驅動,而掩蓋了職業的深層價值。特別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一方面最看重成就、生活方式、獨立性等職業價值,另一方面又似乎主要為經濟利益所驅使,它實際上是缺乏遠見的表現。不少畢業生一味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提高,卻忽略了做人的根本;重視功利,卻忽略了情感和理想。因此,畢業生完全不必要擁在所謂的「熱門」小徑上,而應該有長遠的眼光和抱負:世上原本就沒有最好的職業,只有最適合於自己的職業。
3.幫助大學生正確地了解自己
認識自己有多種渠道,一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他人主要是指導教師、家長、同伴等。一般來說,任課教師對大學生的評價由於機會多、情感因素影響較小,評價的參照較寬,因而比較准確、可信。二是從活動成績的優劣來認識自己,不要因為一時的成敗而改變自己的志向。三是從教師、專家對自己的專門的評定中來認識自己。
4.指導大學生關心社會就業信息
就業信息對升學時填報志願、選擇學校和專業,以及畢業後選擇所要從事的職業十分重要。為了使大學生能在社會上順利就業,學校應該給大學生提供就業的信息。就業信息的獲得:一可根據國家權威部門對各種人才需要的預測,二是參照各地區勞動人事部門的人才需求信息,三是通過媒體、職業介紹所、人才交流中心等機構的招人信息等。
5.要強化擇業中的價值觀指導
價值觀是主導人的行為的指導思想,它決定了個人職業選擇的傾向,決定了當理想與現實沖突時人們的抉擇取向,也決定了人們的生活幸福感。在價值多元時代,有人崇尚科學技術,有人崇尚文化藝術;有人追求物質,有人追求精神;有人看重穩定,有人欣賞冒險等。盡管人們注重的內容千差萬別,只要人們在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長時,把個人的願望與社會的需求結合起來,踏踏實實地工作,多元價值也未嘗不可。最高尚的職業價值觀是將個人的職業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社會的發展以及人民大眾利益結合在一起。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輔導的方式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開設就業心理學課或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必要的。開展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大學生的知識,而且要改善大學生情緒狀態、思想狀態、學會必要的社會技能等。
2.開設就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為開展就業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一般都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大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應充分適合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心理輔導,可以對大學生就業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大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全班大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
3.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就業心理輔導
不把就業心理輔導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出、列入課程計劃,而是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體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點。新生入學時的「始業輔導」、畢業時的就業輔導也屬於這一類。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輔導仍須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不要讓心理輔導被班級、團隊的日常活動所代替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4.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大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大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大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大學生、情緒困擾大學生、行為偏差大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大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大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
5. .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就業訓練活動
如模擬招聘活動、參加就業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對就業的過程有一個感性認識,以利於更好地做好就業准備,消除就業恐懼心理
Ⅶ 有哪些員工關系中比較難處理的心理輔導問題
現代的、積極的員工關系管理主要包含: 勞動關系管理、法律問題及投訴、員工的專活動和協調、心理咨詢服務屬、員工的沖突管理、員工的內部溝通管理、工作豐富化、晉升、員工的信息管理、員工的獎懲管理、員工的紀律管理、辭退、裁員及臨時解聘
Ⅷ 公司請人做心理健康輔導,該不該拒絕輔導
我覺得不應該拒絕,畢竟公司也是為了大家好。現在時代變換的越來越來,人們的壓力也很大,什麼房貸、車貸、工作等,有些人表面上是很健康的,其實他的心理上已經很不健康了,來源於各式各樣的壓力,公司能這么做也是為了保證員工不光身體健康心理同樣也是健康的。
以上的問題,也只是員工心理問題的一小部分,在生活中員工的戀愛、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個人心理困擾等帶來的心情煩躁、疲憊不堪、厭倦沮喪、悲觀失望等心理問題,也是影響員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對於職工的一個心理健康問題,他們認為解決了職工的心理問題,可以大大的提高員工的幸福感,以及提升工作效率。
Ⅸ 如何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1、重視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在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利用廣播、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媒介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開展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心理檔案,跟蹤每個人的心理發展;
3、採用積極引導、個別咨詢的方式關注特殊人群;
4、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促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5、開展多樣化的心理輔導,採用團體輔導或個體輔導的方式,引導每個社會成員能自我認識、自我調節,重新樹立健康的心理;
6、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形式靈活多樣的校本研訓活動,使任課教師達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識;
7、密切聯系家長,搭建家庭與學校的橋梁,建立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育人環境,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