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心理健康輔導措施
1. 居家抗疫,你是如何做到心理防疫的結合自身感受,談談心理學在疫情應對中的作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多人出現了焦慮、恐懼,過度恐慌,過度誇大疫情的實際危險性,不利於疫情防控。因此,居家百姓做好心理防護同樣重要。結合自身感受,談談心理學在疫情應對中的作用文章舉例如下:
1、疫情防控認知要科學
一定要從官方的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觀理性的認識疫情,相信黨和國家採取的有力措施,相信疫情是可控的。做好防疫配合,戴好口罩、勤洗手,開窗通風、不聚會等。不要相信、傳播網傳的小道消息。
2、居家生活安排要合理
合理安排居家生活,發現生活的意義和積極的行為,可以跟家裡人進行一些健身活動,小游戲等休閑活動,或整理以前沒有整理好的文檔、照片,規劃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和家人一起分享家庭計劃和娛樂等。
3、負面情緒影響要正視
充分認識到情緒的重要性,負面情緒會給我們身體、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心慌、頭痛等軀體不適,嚴重的睡眠問題,甚至免疫力下降。因此,我們要正視自己出現的不良情緒,要學習覺察和評估自己所處的情緒狀態。
4、不良情緒狀態要管理
學習管理情緒很重要,可以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與家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緒;以適應的放鬆活動如做深呼吸、肌肉放鬆、適宜的運動等釋放情緒;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態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疫情,看待生活。
5、自覺問題嚴重要求助
感覺到自己有較嚴重的症狀,對自己造成了明顯的負面影響,要及時尋求幫助。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尋求心理的支持;也可以向心理衛生專業人士尋求心理援助,撥打心理熱線、網上尋求心理咨詢,必要時可以去精神專科門診。
(1)抗疫心理健康輔導措施擴展閱讀:
居家隔離心理防護措施
1、多讀勵志類名人名言,接受正向心理暗示,在潛意識中增加樂觀心態。
科學發現,人在逆境時,名人名言對激勵人們的信心有非常大的幫助,能讓迷茫的內心豁然開朗,一朋友以前意外重傷後,手術康復期每天都閱讀名人名言,讓自己重新站了起來。
2、完成1~2項任務或學習某項技能,特別是平時想做又沒有時間做的事。
比如看一本好書,最好是看紙質書籍,閱讀紙質書籍能讓人心態平和寧靜,培養人們的知性美,提升自身氣質;
3、鍛煉
隔離在家,空間有限也可進行簡易運動,比如瑜伽、八緞錦這些不需多大空間就能做的運動,或者站在窗口眺望遠處,順便做做肩頸操,活動活動頭部;每天進行這些有氧運動會讓人保持活力,對生活充滿希望。
2. 居家抗疫,你是如何做到心理防疫的結合自身感受,談談心理學在疫情應對中的作用。
需要關注權威科學信息,尋找正確渠道進行澄清;作用為消除心理恐慌和焦慮,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
一旦人的負面信息接收多了,「心理電量」必定會急速減量,此時如果不及時補充,人很容易陷入一種消極情緒中無法自拔。這種時刻人們更要認識到,這時我們特別需要關注權威科學信息,尋找正確渠道進行澄清。這才是補充「心理電量」的正確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大部分人還都宅在家裡,不敢外出,很多人心中依然會感到恐慌、焦慮和不安。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采訪了相關心理專家,為大家如何盡快消除心理恐慌和焦慮,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指點迷津。
(2)抗疫心理健康輔導措施擴展閱讀:
心理防疫的相關內容:
1、做好自我觀察的同時,一定要調節好情緒,良好的情緒本身可以增強自我免疫力;做一些能恢復和增強自我效能感的事情,給自己確立一個要完成的任務,或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2、增加娛樂嬉戲的活動,比如唱歌、聽音樂、看喜劇,但一定要保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每天可以與家人、朋友聯系,居家隔離並非居家孤立,與他人經常溝通是疏緩緊張情緒的有效手段;積極的自我信念具有強大心理暗示的力量,可以每天給自己輸入積極正向的心理暗示。
3. 中職生心理健康總結
中等職業學校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要。幾年來,許多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創造出許多很好的經驗。深圳市新鵬職業高級中學採取多種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①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講授心理健康知識教育;②開辦心理輔導室,接持師生心理咨詢;③全體班主任教師和德育課教師參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各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⑤開展多元的文化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⑥建立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的教育環境。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該校借鑒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生存訓練,利用學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自然環境,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了攀岩牆、高空斷橋、水上索道、軟索雲梯、模擬電網等16項設施,組成「超越」訓練場,開辟了森林探險之路……這些設施成了學生磨練意志、挖掘潛能、超越自我、熔煉團隊精神的極性方式。該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李麗耘還總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綜合滲透模式、心理活動模式、家庭育心模式,創造了很好的經驗。本期在「專稿專訪」欄目里以《探索心育途徑,創新德育模式》報道了深圳市新鵬職業高級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在「教學管理」欄目里刊登了覃利雲關於《職中生心理承受力教育的研究》,並在「德育教學」欄目里刊登了江西省交通學校朱隆亮《談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齊齊哈爾鐵路工程學校金麗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與探索》以及廣西農業學校鄧玲姣《開展心理咨詢,提高中職生心理素質》的論文,讀後肯定會有所啟迪。心理健康是指人沒有心理疾病或心理變態,而且在身體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行為上均能表現出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在15~18歲之間,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帶著憧憬跨入21世紀,但經濟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市場的競爭、就業的壓力也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沖擊。他們有的人由於興趣、情感、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或其他因素所致,學習成績欠佳,中考失意,產生了自卑;由於他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過高的期望給其造成諸多的壓力或困擾,而過分的寵愛、生活上的包辦,又使他們產生過分依賴的心理,缺乏自立能力;進入中職後,由於對專業學習的不適應,對職業、社會缺乏認識,特別是面對未來的人才市場競爭和求職擇業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恐懼心理;也有人在人際關系方面處理不當而遇到一些挫折,個別人在異性交往方面缺乏自治或被愛情撞了一下腰……總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這已是職業學校的一個熱門話題。對中等職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學生在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形成比較穩定的心理狀態,這是保證他們身體健康、學習順利、生活愉快的基礎,也為他們在校期間了解職業、准備職業、完成學業以及畢業後選擇職業奠定了基礎,因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從長遠觀點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養成「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更新觀念。中等職業學校大多數學生是基礎教育中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只用分數對立體多維的生動個體進行平面的優劣判定,本質上是對人的完整性、豐富性的一種否定,是對人的潛在的、深厚的力量的表面化理解,是對人的發展的無限性的一種忽視和低估。職業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用不健康的心理去對待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無疑又會給學生不健康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要在廣大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要給學生更多的寬容、理解、關愛、激勵和信任。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控制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職業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優化學校的教育行為,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效益,對構建新時期職業學校的素質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 簡述預防幼兒身心健康受到傷害的措施
(一)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無意傷害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傷害了幼兒的心理,但是我們並沒有覺察到那是一種傷害。比如,我在幼兒園帶班時,有的老師安排小朋友進行分組游戲的教育活動是為了實行「因材施教」,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就大聲的對全班小朋友說:「個子高的小朋友排在一起,個了矮的小朋友排在一起,然後根據幼兒的「位置」,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殊不知這種做法違背了教育活動中的最基本的心理衛生原則——尊重幼兒。再比如有許多老師認為,為了促進幼兒言語能力的發展,特別是為了促進內向的幼兒更加活潑開朗,對那些越不想回答問題,越是怕回答問題的幼兒應該多進行「點名」回答,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和發展機會。而我則認為,如果一個能力比較弱而且自卑比較嚴重的幼兒出於保護自尊心和面子,而不願意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時,我們教師絕對應該保護他們的這種沉默權,否則,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將會再次受到沖擊,他們會變得更加內向,更加自卑。對於因能力差(有些並不一定是能力差,而是知識基礎差)而自卑進而不願舉手回答問題的幼兒,關鍵的不是強迫他們多「鍛煉」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樹立其自信心。
(二)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有意的傷害
新《綱要》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發展的需要,從而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而在平日的教育過程中有許多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往往不能做到,反而常帶有先入為主,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的心理傾向。就拿最普遍的一個例子來說吧:每個班裡都會有幾個平時表現特別不好的、調皮、搗蛋,經常會出現一些違規行為的幼兒。教師似乎因為這些行為已經「看死」了這些幼兒,如果今天他與別的小朋友吵架或發生矛盾了,那我們的許多教師在處理時會帶有偏見,潛意識里認為一定是他錯了,有的則不分清紅皂白,馬上在其他幼兒面前批評指責一番。此時,下面的孩子一定是積極地擁護老師。有的會說:「把他送到小班去」、有的會說:「我們都不要和他好了,」還有的會乘機嘲笑。到最後有些老師還會來個總結:「 你呀,看看誰,他多麼乖,你向他學習。」我們都知道,這位老師是想通過集體讓他的行為有所改變,但時這樣的教育對那幼兒的心理造成了傷害,並且這樣的教育對其他沒有犯錯誤的孩子子來說,也不是件好事,它會誤導他們——當別人犯錯誤時,我們可以羞辱他。
5. 疫情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及解決措施
疫情期間對學生的心理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由於這段兒時間尤其是去年過年那一段時間,疫情兼職的時間非常的長,好多同學獲得數,尤其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一直都在家裡沒有去學校里上學,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荒廢了自己的學業。只有那些自律比較強的孩子,或者是家裡條件比較好一點兒的孩子。才在那段時間沒有落下課程。所以疫情對孩子的心理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們在這段時間,由於放鬆的時間長了,就容易養成了一種懶惰的心理。做什麼事情都比較怠慢了,這個時候要想改變他們這樣的心態,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一些對孩子要進行引導,讓他們重新進入一個緊張的狀態,積極的狀態,第二個就是父母,還有老師,一定要起一個榜樣的作用,要給孩子看到我也是和你一樣在努力的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去影響孩子,讓孩子變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當然了同時也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說教,這也是必不可少的,總之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好好的學習去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他們的學習成績的提高。
6. 中國為抗疫,有哪三大措施是很關鍵的
2020年,全世界都面臨著一場巨大的災難——新型冠狀肺炎。而在這次疫情中,中國的表現尤其突出並且為世界抗擊疫情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麼,在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有哪三大措施是很關鍵的呢?
第三點,對疫情進行積極防控,將疫情風險降到最低。在疫情得到緩和後,我國對疫情的防控並沒有放低。我們積極聯合各個部門和各個行業進行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