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常用技術
① 團體輔導中的分組技術包括什麼
心理來團體按功能可以分為不自同的類型。⒈「成長性」的心理團體:注重成員的身心發展,協助成員自我認識、自我探索進而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注重成員生活知識和能力的充實以及正向行為的建立。學校中的心理團體輔導大多是這一類型。⒉「治療性」的心理團體:注重成員經驗的深層解析、人格的重塑與行為的重建。這類團體活動通常在醫療或社會服務機構開展。
② 團體心理輔導的種類分類
心理團體按功抄能可以分襲為不同的類型。
⒈「成長性」的心理團體:
注重成員的身心發展,協助成員自我認識、自我探索進而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注重成員生活知識和能力的充實以及正向行為的建立。學校中的心理團體輔導大多是這一類型。
⒉「治療性」的心理團體:
注重成員經驗的深層解析、人格的重塑與行為的重建。這類團體活動通常在醫療或社會服務機構開展。
③ 團體心理輔導一般程序
O(∩_∩)O~ 幫你介紹一種團體心理輔導程序,這是我在博仁的朋友給我的,也許對你會有所幫助的,希望對你有用
團體心理輔導基本上分為治療性的團體輔導和發展性的團體輔導。在輔導中導師要充分使用心理輔導技術,與團體組員一起,創設一個有固定目標而又安全的團體環境,在導師保護每一個組員不受心理傷害的前提下,刺激組員自我開放,互動活動,相互反饋,釋放各自潛能,得到積極性的自我成長。
1、熱身引導
目的是為了引發個人參加團體的興趣和需要,讓成員彼此認識,跨越溝通的障礙。有的小組會產生隊名和口號,互相建立良好的輔導關系,特別是導師和組長,這才能建立成一個輔導團體(或稱小組建立)。在此過程中導師設計一些環境,促進組員參與互動活動願望的強度,使之願意自我開放,信賴別人,讓別人了解自己,利於他們成長潛能的開拓。
2、開放互動
此程序必須是在上一程序基礎上圍繞發展的目標去設計一系列互動的活動(包括特殊情況下的候補活動),組織組員全體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得到沖擊、體驗、回饋……各有不同程度的成長。發展目標的達到並不是在每一個活動的終結,而是過程。組員在目標活動中相互信任,共同去活動、探索、解惑。
3、激盪探索
此程序其實是融會於目標活動當中一個代表性的心理技巧,在每一個互動活動和每一次小組時間都要貫串運用此技巧。組員只要自我開放,在投入活動時,都會打破原來的心理平衡,在激烈的矛盾心理當中尋求新的心理平衡,這就有了新的成長體驗和解決障礙的辦法,這就是心理激盪。這時導本人還要運用以身示範,指引方向、刺激激盪、催化溝通的領導功能、維持互動、探索、心理激盪活動的發展。
4、團體凝聚
此程序有賴於目標活動的成敗。在各項目標互動活動中,或在小組時間中,大部分的組員是以積極的方式參與活動,並能真情吐露;另外一些組員的問題行為(或稱為一種防衛機制行為)得到了溫和的處理,也願意參與互動的活動和經驗的分享回饋,這樣大多數的團體組員就能很快地發展其團體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並願意放棄心理防衛的防衛外殼,低的開放層次是能與組員分享體驗,高的開放層次是能真情吐露內心的感受(不是隱私)。
5、分享體驗
每次目標活動後都應及時地進行小組活動,讓組員分享體驗,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互相傾吐本次活動中自己的體驗,導師要求每組員給予回饋,使組員在「自我溝通」的過程中成長,洞察了解他人、人生和社會。此時導師也應是一個忠實的聆聽者,必要時也可以組織一些游戲活動進行情感氣氛的催化。
6、成長評價
成長評價是團體輔導的一個重要程序,它貫穿整個活動程序的每個環節。它可以讓組員在活動前定下自己的努力目標,然後在小組活動時間內進行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每一活動後填寫有刻度的或有情感頭像的回饋單,加強體驗或反饋意見;也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追蹤發問卷、聚舊會、寫下感想意見……總之團體的成長評價是成長輔導的重要過程,一個良好的導師不可以忽視這個重要的環節。
④ 團體心理輔導的組織方法
團體目標要注意有針對性,並具有可操作性。
團體名稱要有吸引力,積極正向,並能夠體現本團體的目的。團體名稱不要使用容易出現理解歧義的詞句,題目太小或太大都不切合實際。活動名稱要符合對象的年齡特點,容易使人接受。針對學生的團體輔導活動名稱最好由師生共同制定。 ⑴通過海報、校園廣播、校園網、學生電視台、校刊校報等各種宣傳途徑,讓全體學生了解將要舉辦的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和有關事項。
⑵招募團體成員。團體成員來源途徑:通過宣傳途徑了解開班信息,自願報名的參加者;通過咨詢員根據平時的咨詢情況給出建議而報名的參加者;通過其他途徑,如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介紹、動員而來的參加者。
⑶團體成員的篩選。通過面談、心理測試結果,篩選確定合適的成員。
⑷宣布團體紀律:坦率真誠,保守秘密。 ⒈關系建立階段(一般用1~2次活動時間完成)
運用「群體動力學」理論,創設和諧、溫暖、理解的團體心理氛圍,使團體成員有安全感、肯定感、歸屬感。在活動開始,可以設計一些游戲,如「猜猜我是誰——將個人的資料做成名片展示並介紹」,通過游戲讓成員們彼此相識、彼此認同,消除溝通的障礙,引發成員參加團體的興趣和需要,促進成員參與互動活動。
⒉主題實施階段(一般用6~8次活動時間完成)
營造充滿理解、關愛、信任的氣氛,創設特殊的游戲或討論情境,使成員通過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成員開始融入團體之中,並找到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他們彼此談論自己或別人共同關注的問題,分享成長體驗,爭取別人的理解、支持,利用團體互動,增加對自我與他人的覺察力,把團體心理輔導作為練習和改善自己的心理與行為的實驗場所,以期能擴展到社會生活中去。每次活動後,團體指導者還要請成員們做出反饋,及時地交流種種新的認識及感受。
⒊團體結束階段(一般用1~2次活動時間完成)
經過多次的成功團體心理輔導之後,成員之間已建立了親密、坦誠、相互支持的關系,對團體心理輔導的結束可能會感覺依依不捨,有的還可能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系列團體輔導要提前幾次預告團體活動的結束。要處理可能的分離焦慮,做好結束活動,這對鞏固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沒計游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成員能逐步擺脫對團體的依賴,把團體學習成果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而團體成員之問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保持聯系,在必要時可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成長評價也是團體心理輔導結束階段的一個重要程序,讓成員填寫「成員評量表」,交流個人的心理體驗和成長經歷。 1.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院,台灣彰化師范大學輔導與咨詢系,北京大學,中科院心理所,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等國內外頂級心理學家聯合指導研發;
2. 不同於以往工具箱內游戲的簡單疊加,對活動進行系統分類與深入剖析;
3. 不同於拓展訓練多注重運動體驗、團隊目標,更多關注團體成員的自我心靈成長與個人目標; 團體的過程可以視作一個團體的生命成長歷程。一個成功的團體要經歷五個階段的發展,以往的團體活動設計常常停留於前面幾個階段。
團體輔導工具根據團體過程的五個階段所設計:
第一階段:開始——成員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獲得安全感;
第二階段:轉變——成員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被真正接納和有歸屬感;
第三階段:團結和凝聚——成員需要認識人的行為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第四階段:工作和產生——成員最主要在利用團體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五階段: 結束——成員必須對自己的團體經驗作結論,並向團體道別。 1. 青少年團體心理輔導標准版工具箱從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成長規律出發,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常遇到的心理壓力、情緒困擾、人際沖突所設計。
2. 青少年團體心理輔導促進性主題工具箱針對一些典型主題設計層層深入的系統性整體活動方案。 1.工具箱內活動工具豐富、齊全、方便開展室內外活動;
2.指導手冊詳細、具體、指導性強;
3.大大節省了心理輔導教師的時間與精力;
4.大大提升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有效性。 避免說教,減少抵觸
團體輔導採取以趣味性為主要特徵的各種活動,強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主動地參與和體驗,其游戲性質使得青少年更樂於參與其中,減少了他們對學校和家長「要教育我」的抵觸情緒,也降低了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真實問題時所產生的壓力,使他們可以更自然地展現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能力、體會活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體驗和認識。 青少年問題多,但問題類似
青少年時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和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困擾或問題,而一般說來,同一年齡層次的青少年,心理發展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上,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基本上呈現出一種普遍性和規律性。團體心理輔導最適合解決同一類人群的相似問題。 安全環境,前所未有的體驗
團體提供給青少年一個現實社會的縮影,使他能將從團體中所獲得的洞察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連結,並在安全、信任的氣氛中嘗試著去學習或改變行為。因此,團體輔導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安全基地」,是青少年成長路上永遠難忘的「心靈盛宴」。大量的實踐經驗也表明,當青少年身處班級中接受團體輔導時,他的情感體驗和心靈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個體輔導、主題班會、課堂教學及心理健康理論講座等其它場合下所無法想像的。 全方位結合,團輔綜合應用
從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所涵蓋的內容來看,涉及了青少年心理發展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如自我意識發展、學習潛能開發、情感情緒調控、人際交往訓練、青春期心理適應、升學就業指導、團體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培養等等。
⑤ 心理咨詢的常用技術
哦,我認為他們的主要的呃技術就相當於醫生的一樣,望聞問切,他首先先看看你的啊五官,舌苔等等面向,然後再看看問一下你的近況
⑥ 團體心理輔導是什麼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
團體輔導是從英文groupcounseling翻譯而來的,group可譯為小組、團體、群體、集體等,而counseling可譯為咨詢、輔導和咨商。
所以,團體輔導與小組輔導或集體輔導都是groupcounseling的不同翻譯。從使用習慣上講,台灣地區多用團體咨商或團體輔導;香港地區多用,小組輔導;我國大陸多用團體輔導。本書按照約定俗成,使用「團體輔導」這一概念,是指運用團體動力學的知識和技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體領導者,通過專業的技巧和方法,協助團體或員獲得有關的信息,以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與健康的態度和行為的專業工作。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許多人在參與團體輔導過程中能夠得到成長、改善適應和加快發展。不過,如果誤用、濫用和盜用團體輔導,不僅會使團體成員蒙受傷害,學習錯誤的行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敗感,而且會破壞團體輔導的專業信譽。因此,從事團體輔導的領導者必須不斷充實團體輔導的專業知識,掌握團體輔導的技巧.了解團體發展的過程,才能組織和實施有效的團體活動,協助成員真正解決問題,促進他們尋心發展和生活適應。
⑦ 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概念
(一)區別
團體(group)是指兩個人以上的集合體;如果二人以上,但彼此間沒有任何互動關系,就不能稱之為團體。從團體動力的觀點來看,團體是由兩個以上成員組成的,成員彼此之間產生交互作用,而且有統一的目標。
所以,構成團體的主要條件有四個:
(1)有一定規模,即成員在二人以上;
(2)彼此有相互的影響;
(3)有一致性的共識;
(4)有共同目標。
輔導(counseling)有建議、勸告等多種含義。在我國,對Counseling主要有三種翻譯:咨詢、輔導或咨商,但內涵沒有歧義,是由受過專門訓練的輔導者,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給來訪者以幫助、啟發和教育,使來訪者改變其認識、情感和態度,解決其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促進來訪者人格的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改善。
(二)概念
團體輔導是從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譯而來的,group可譯為小組、團體、群體、集體等,而counseling可譯為咨詢、輔導和咨商。
所以,團體輔導與小組輔導或集體輔導都是group counseling的不同翻譯。從使用習慣上講,台灣地區多用團體咨商或團體輔導;香港地區多用,小組輔導;我國大陸多用團體輔導。本書按照約定俗成,使用「團體輔導」這一概念,是指運用團體動力學的知識和技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體領導者,通過專業的技巧和方法,協助團體或員獲得有關的信息,以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與健康的態度和行為的專業工作。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許多人在參與團體輔導過程中能夠得到成長、改善適應和加快發展。不過,如果誤用、濫用和盜用團體輔導,不僅會使團體成員蒙受傷害,學習錯誤的行為,加深其自卑感和挫敗感,而且會破壞團體輔導的專業信譽。因此,從事團體輔導的領導者必須不斷充實團體輔導的專業知識,掌握團體輔導的技巧.了解團體發展的過程,才能組織和實施有效的團體活動,協助成員真正解決問題,促進他們尋心發展和生活適應。
(三)作用
隨著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各行各業、各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壓力。
心理困擾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很突出且普遍存在的問題,包含了學生的學業發展、異常行為、情緒障礙、人際關系、競爭問題,中年人的職業枯竭、家庭問題(親子關系、夫妻關系、代際關系)、成癮行為(毒品、葯物和網路)、突發事件的危機管理,以及種種的老年問題(孤獨、臨終、疾病)。由於現代人有很多心理困擾與行為問題,因此社會對心理輔導的需要日漸增多。
目前我國心理輔導領域中的專業人員非常有限,人手不足,而且主要集中在醫院、學校和一些專業機構中,工作方式以個別輔導為主。於是,產生了社會需要廣泛和心理服務提供不足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團體輔導非常必要且緊迫,團體輔導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為更多的人提供服務,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心理幫助的需要,也可以彌補個別輔導的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