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教師具體任務
①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任務
一、面對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數有心理困擾回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答開展補救性和矯治性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三、面對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四、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專業知識的培訓,以及相關相關心理健康教案工具箱的普及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對心理咨詢室的完善。
② 班主任怎樣做心理輔導
一、 掌握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知識, 就是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亦是班主任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先決條件。
我們知道,心理輔導的對象是活生生的處於發展變化的人,是中學生。其所涉及的知識面相當廣泛,如青少年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衛生學等等,而且講究方法和技能技巧。青少年時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間階段,又是人生的「暴風驟雨」時期,其心理是處於非常活躍又易出現問題的「危險期」。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做好前期的知識儲備工作,加強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學習,積累經驗,為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了解和掌握學生心理,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是作為中學班主任做好心理輔導的首要任務。班主任既可以通過查閱學生檔案,走訪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進行家訪,又可通過平時觀察,交談,傾聽和科學的心理調查來確定學生的個性特徵,學生生活和行為習慣及興趣愛好等,依此整理歸類建檔。同時制訂有效的班級心理輔導計劃。整個計劃應符合班級實際,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開心理輔導的通道。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充分理解,彼此坦誠相信的特殊的人際關系。其有利於為進行各項班主任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具體做法:第一,班主任應主動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交朋友,了解學生的具體心理特點和需要。其次,處理事情時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將自己置於學生的現實環境與心態中。這樣,才能達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心理輔導疏通障礙,有利於班主任進行心理輔導.
四、以心理輔導來促進班級管理。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注意班風、學風的建設,通過心理輔導途徑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使班級形成積極向上、人際協調、自主獨立、樂觀自信的精神面貌。
五、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班級活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中學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動量大,求知慾強,多數學生不滿足某些枯燥單調的課內外活動,而是嚮往和追求一種多維的,多層次的和多色彩的立體生活。中學生對班級活動非常感興趣,渴望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內外活動,所以,班主任應尊重他們的意見,滿足其合理要求並協助班幹部做好組織工作。這有助於師生關系和學生間的關系融洽,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班級體,從而增加班級體的向心力,凝聚力。班級活動既能使學生獲得滿足和發展,也能使學生各種心理品質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全體學生情緒飽滿,顯示出良好的學習心理狀態。
總之,班主任只有把心理輔導作為自己改進工作的基本原理並具體落實到實踐中去,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才能在教育工作中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③ 心理健康課的心理健康課的任務
一、面對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向少數有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開展補救性和矯治性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三、面對教師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④ 如何當好中學心理輔導老師
想要當好中學心理輔導老師
這方面還是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讓學生能夠從心裡認同,並且跟老師談談心,能夠在生活中,以及學習方面,都能夠取得進步,才是最關鍵的。
⑤ 中學心理輔導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能力
作為心理健康老師掌握相關的團體心理輔導技能是必須的,同時還要了解各個流派的治療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多關注心理劇方面的內容,因為有時候舉行大型的心理活動一般都會有心理劇作為節目。
心理健康課的主要內容,該怎麼上
京師博仁:蘭祁蓉 心理健康課教師指導手冊
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際、社會、素質等方面,但在這些方面之外各個年齡都有不同特點和問題,但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只探討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側重點。
首先應該幫助中小學生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過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強自我價值來實現:2.能夠客觀的認識、評價自我,同時能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3.發現自身的特點可以接納認可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樹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則有兩方面要培養:1.樹立個人信念與價值觀,體會生命的意義。2.增加自我的肯定與成功經驗,學會歸因及改變負面認知,增強自信心。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並對所犯錯誤有個正確的認識,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觀認識到現實的各種不利因素。
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與心理的發展,要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促進認知能力。因為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階段學生都會有一個成人意識的發展以及邏輯思維的過度。經歷這一變化的中小學生都會有一個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像以前那麼渺小幼稚了。這個時候要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思考或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在思維上:小學會步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初中則會步入形式運算邏輯思維階段,高中則會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所以要針對不同學齡段進行思維邏輯的訓練與教育。
而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過程中有個重要的因素是貫穿始終都要進行培養的便是人際關系與團隊競爭關系,在人際方面的能力培養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溝通能力。健康的人際關系要擁有正向的連接關系、堅定清晰的規范、關懷支持的環境、積極合理的期望、有意義的參與機會。要建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們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提升學生對自我性格的認識及探討性格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師要教導學生分辨益友和損友,以及拒絕誘惑的方法,鼓勵學生選擇益友,建立健康的關系。在人際關系技巧方麵包括溝通、自我肯定、拒絕及抗拒、解決沖突及人際協商的運用。要認識不同性質的批評及其效用,鼓勵學生應作善意及具建設性的批評,還要認識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道歉的習慣。在團隊競爭與合作方面要幫助學生了解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在合作中促進成長,還要幫助學生體會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心理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優秀品質以及積極正面行為,和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在長大以後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培養優秀潛能方面要側重幾個方面:正面行為、樂觀心態、道德效能、目標抉擇、情緒控制、表達能力。
在情緒方面既要做到對自己情緒的把握還要做到對情緒表達的控制,具體要做到認識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達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緒反應或沖動的技巧(延後享樂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緒的策略。而在目標和抉擇能力方面要掌握訂立目標、規劃、並選擇方案的方法,培養樹立目標的意識,掌握設定目標的原則。了解目標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計劃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規則、標准及社會公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在長大之後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很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識到自己違法之後的嚴重性以及所承擔後果的,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嘮。
培養正面的行為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長大之後才能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生了解和認識什麼是正面行為(親社會行為),建立標准,並有所行動。只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態度,學會放鬆減壓,調整認知。
以上是中小學教育當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側重點,而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和學期學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側重,所以心理健康課並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樣,它的教學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師是否能有所作為以及學校相關領導是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