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團體輔導方案同伴交往
㈠ 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二、選定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
如果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首先要知道現在你所要組織的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問題。所有的團體心理輔導必須先確定團體的目標,而後才能設計團體活動的計劃,確定規模,組成團體。做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要用哪些人來做?從中選擇一個你所認為當務之急或者受眾比較廣范的主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基本認識自我,情緒行為,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四大方面。選定大主題以後再起名一個小的主題,一般主題要積極、生動、易於理解,具有吸引力,讓團體成員看到這個主題就能明白這個團體是干什麼的,目標清晰,同時對組織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參加。如認識自我中增加自信心,《牽手自信,把握青春》;情緒行為中緩解壓力,《為高三減壓,為夢想添翼》。
三、 甄選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人員
1、 團體規模:團體規模過小,人數太少,團體活動的豐富性及成員交互作用的范圍欠缺,成員會感到不滿足、有壓力,容易出現緊張、乏味、不舒暢的感覺;團體規模過大,人數太多,團體指導者難以關注每一個成員,成員之間溝通不易,參與和交往的機會受到限制,團體凝聚力難以建立,並且妨礙成員分享足夠的交流時間,致使在探討原因、處理問題,學習技能時流於草率、片面、表面,而影響活動的效果。從問題的類型看,主要取決於團體咨詢的目標。以治療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不宜多,一般6~l0人,以訓練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居中,一般12-16人;以發展為目標的團體,參加者可適當多一些,一般-20--40人。人數以6—8人為一組最恰當。
2、 成員選擇的條件:團體指導者在籌劃團體心理輔導時,就應該根據團體的目標明確服務對象。通常,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成員可以是背景、問題相似的人,也可以是背景不同的人。從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看,參加團體的成員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自願報名參加,並懷有改變自我和發展自我的強烈願望;願意與他人交流,並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堅持參加團體活動全過程,並遵守團體的各項規則。對學生而言,有些人是班主任推薦參加團體的,並非個人自願。應該事先通過面談等方式,引發參加者的動機。
3、 團體成員的來源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宣傳手段,成員自願報名參加;二是學習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根據平時輔導情況,選擇有共同問題的人,建議他們報名參加;三是由班主任發現問題推介,或家長要求等而來。發展性團體咨詢主要是通過廣告、通知來招募成員。已經報名,自願參加團體咨詢與治療的申請者並不一定都適合成為團體成員。因此,團體指導者還要對申請者進行篩選。常用的篩選方法有直接面談、心理測驗和書面報告。
4、 團體成員甄選的方法:組成團體以前,指導者應實施成員甄選,以維護全體成員的利益。主動報名、自願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申請者並不一定都適合成為團體成員。因此,團體指導者還要對申請者進行甄選,以便排除一些無法在團體中得益,而只會阻礙和破壞團體進程的人。常用的甄選方法有直接面談、心理測驗和書面報告。面談一般用15 —25分鍾。由團體指導者按約定的時間與申請者一對—地見面。提出的問題有:你為什麼想要參加這個團體?你對團體的期望是什麼?你以前參加過團體嗎?你需要幫助的是什麼問題?你是否有不願與之在一起的某個人或某類人,你認為你會對團體作出哪些貢獻?對於團體和指導者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書面甄選是讓候選成員填寫一張表格,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年齡、性別、年級、生活環境、參加動機、面臨的主要問題、期望等。
50年代後期,schutz真對團體工作制定了一套基本人際關系指標,主要測試三個層面:成員與其他人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個人對權力的態度;個人堅持自己原則的程度
四、確定時間與場所
1、 時間長度:一般而言,團體產生治療與改變的因素需要時間,也就是說團體經由創始期、成熟期到結束期需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團體持續時間太短,效果受影響;但持續時間過長成員易產生依賴,指導者及參加者的時間、精力也不允許。一般認為團體心理輔導8—15次為宜。每周1次或每周2次都可以。每次時間1.5~2小時。對於青少年而言,針對他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興趣易轉移的特點,最好活動次數較多,每次時間較短如45~60分鍾。
2、 活動的場所:對團體活動的場所的基本要求有:避免團體成員分心,也就是要使團體成員在沒有干擾的條件下集中精神投入團體活動;有安全感,最好有隔音條件,能夠保護團體成員的隱私,不會有被別人偷窺、監視的感覺;有足夠的恬動空間,可以隨意在其中走動、活動身體、圍圈而坐,可根據需要隨意坐成大圈,或分組坐成小圈,團體成員都有面對面談話的機會;房間寬敞、清潔、空氣流通、氣溫適當,讓成員感到環境舒適、慍馨、憂雅,使人情緒穩定、放鬆。
五、心理活動設計
1、 熱身活動(舉例)
2、 核心活動(舉例)
3、 結束活動
團體結束時指導者的任務是回顧與總結團體經驗,評價成員的成長與變化並提出希望,協助成員對團體經歷作出個人的評估,鼓勵成員表達對團體結束的個人感受,對團體的效果作出評估,幫助成員把團體中的轉變應用於生活中。常用團體結束的技術有結束預告、整理所得、角色扮演、修改行動計劃、處理分離情緒、給予與接受反饋、追蹤聚會、效能評估。結束活動的方式可分為三種。回顧與總結:回想團體做了什麼?自己有哪些心得?還有哪些意見?祝福與道別:可用心意卡或小禮物彼此祝福、道別,增進並維持友誼。 計劃與展望:討論今後應做些什麼,對未來生活有些什麼展望。
六、活動評估:
問卷;領導者自我總結;觀察員的觀察記錄;團體成員反饋單
團體心理輔導成功的要素有四:一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全體成員認同;二是要有稱職的指導者,有愛心、責任感和領導能力;三是團體成員積極參與投入;四是要有適當的團體技術與方法,引導成員樂於參加。學校團體心理咨詢方案設計。是帶領團體的第一步。一個根據團體成員需要而精心設計的團體方案就像「地圖「,對團體心理咨詢實施有導航的作用。但是有經驗的心理教師都知道教案只是一個框架,一種思路,一份引導,活動情景會因學生的千姿百態而千變萬化,這正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難點所在。老師們在心理輔導實踐中應積極關注學生的表現與感受,盡量避免背台詞。另外在我們與老師們共同分享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帶給我們的感悟和興奮心情時,希望能夠激發教師實踐的熱情,引導教師思考,引起教師創新活動,生成新的輔導方案,不斷增添新鮮內容,積淀輔導經驗。
希望團體心理輔導這種形式能在中小學校園美麗綻放。
㈡ 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選定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
如果設計一個完整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首先要知道現在你所要組織的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哪些心理問題。所有的團體心理輔導必須先確定團體的目標,而後才能設計團體活動的計劃,確定規模,組成團體。做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要用哪些人來做?從中選擇一個你所認為當務之急或者受眾比較廣范的主題,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基本認識自我,情緒行為,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四大方面。選定大主題以後再起名一個小的主題,一般主題要積極、生動、易於理解,具有吸引力,讓團體成員看到這個主題就能明白這個團體是干什麼的,目標清晰,同時對組織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參加。如認識自我中增加自信心,《牽手自信,把握青春》;情緒行為中緩解壓力,《為高三減壓,為夢想添翼》。
甄選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人員
1、 團體規模:團體規模過小,人數太少,團體活動的豐富性及成員交互作用的范圍欠缺,成員會感到不滿足、有壓力,容易出現緊張、乏味、不舒暢的感覺;團體規模過大,人數太多,團體指導者難以關注每一個成員,成員之間溝通不易,參與和交往的機會受到限制,團體凝聚力難以建立,並且妨礙成員分享足夠的交流時間,致使在探討原因、處理問題,學習技能時流於草率、片面、表面,而影響活動的效果。從問題的類型看,主要取決於團體咨詢的目標。以治療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不宜多,一般6~l0人,以訓練為目標的團體咨詢人數居中,一般12-16人;以發展為目標的團體,參加者可適當多一些,一般-20--40人。人數以6—8人為一組最恰當。
㈢ 如何與異性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與異性交往
講究的是技巧和用心
還需要在實踐中磨煉
你可以上網找資料
㈣ 麻煩分享你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吧~~~主要是針對互相認識的
『 團體心理輔導:苦中有樂』案例分析(來源京師博仁團輔)
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重點高中學習競爭激烈,高中生在平常的學習中,來自學校、家長甚至自己的壓力都很大。有的學生心理承受力差,感到學習苦不堪言,以至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甚至逃學,退學,造成不良的後果。因此,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每個厭學學生的內心期望。為此,本人設計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課,並在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過程記錄
活動題目:苦中有樂
活動目標:幫助高中生認識學習中的苦與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低厭學情緒。
參加者:厭學新生(24人,分3個小組)
組織者:心理輔導老師
時間:90分鍾
地點:心理活動室
活動步驟:
第一步:團體形成
目的:相互認識,擴大交往范圍,引發個人參與團體的興趣。
活動:滾雪球(約20分鍾)
輔導員先讓團體成員在房間里自由漫步,(讓成員自然相遇)見到其他成員,微笑著握握手,鼓勵成員盡可能多地與其他人握手。當輔導員說:「停」。每個成員面對或正在握手的人就成了朋友,兩人一組,面對面,做自我介紹。介紹的內容包括:姓名、班級、性格特點、個人興趣愛好以及個人願意讓對方了解的有關自我的資料。當對方自我介紹時,傾聽者要全身心地投入,通過語言與非語言的觀察,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約5分鍾)
剛才自我介紹的兩個組合並,形成4人一組,每位成員將自己剛才認識的朋友向另外兩位新朋友介紹,然後4人一起自由交談幾分鍾。(約5~7分鍾)
兩個4人小組合並,8人圍圈而坐。從其中一個人開始,每人用一句話介紹自己,一句話中必須包含三個內容:姓名,班級,自己與眾不同的特徵。規則是:當第1個人說完後,第2個人必須從第1個人開始講起,第3個人一直到第8個人都必須從第1個人開始講起,這樣做使全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協助他人表達完整正確的傾向,而且在多次重復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了他人的信息。(約8~10分鍾)
例如:A:我是來自×班,性格××的××
B:我是×班,性格××的××旁邊來自×班,性格×的×。……
第二步:表露真情
目的:宣洩壓抑著的負面情緒
活動:學習上最苦惱的事(約25分鍾)
團體成員8人一小組輪流發言,傾訴自己在學習中感到最苦惱的事,最後由3個小組長總結匯報交流。
課間休息10分鍾。(做放鬆操5分鍾)
第三步:體驗成功
目的:從成功的體驗中激發自信,激發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活動:學習中最快樂的時刻(約30分鍾)
輔導員要求成員閉目安靜,然後回憶自己學習中最快樂的時刻或事
件。靜思5分鍾後,請大家睜開眼睛,每個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其他成員則協助講述者具體界定他此時此刻的內心感受,並分析快樂的原因,認清過去的經歷對現在及生活的影響,並探索每個人目前不同的生活處境與問題,對自己未來學習方面制定初步計劃設想。(在這過程中,成員往往會對自己有一些新的發現。)
第四步:重塑自我
目的:了解成員在團體活動過程中的進步與改善,彼此反饋,討論成果,結束團體。
活動:笑迎未來(15分鍾)
團體成員圍圈而坐,每個成員輪流說說自己上這一活動課後的感覺。結束時每個人發一張紙,請成員在紙頂端寫上「×××(自己姓名)的祝福」,然後向右傳給每位成員,每人都寫下自己對他人的祝福和建議,或用繪畫形式表達。當轉完一圈,每位成員細細閱讀他人的祝福,並對他人懷著深深的感謝,一一握手道別。
活動課後反饋:
學生普遍反映這種活動有助於幫助他們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增進彼此的友誼。
通過活動,越來越多的同學認識到只顧個人埋頭學習,漠視周圍一切不利於個人身心健康發展。通過活動,學生普遍提高自信心,發現自己原來有許多未發現的優點、潛能,發現自己除了學習,還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增長才幹,使學校學習生活充滿樂趣,在樂中學,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心情才會更好。
相當一部分原先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反映,通過活動。發現在學習中陷入苦惱中的人不僅僅自己一人,這種「原來許多人也同我一樣」的感覺令他們如釋重負,再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交流鼓勵,他們感到有支持自己進步的力量,重新產生了學習的強烈慾望。
溫馨提示:此活動需要團體活動輔導工具的誘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