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輔導ppt
『壹』 小學生男孩青春期教育ppt
小學生青春期教育 一、教學要求: 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識,掌握最基本的青春期健康衛生常識,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觀念。 二、教學重點:青春期的健康生理、心理和道德觀念。 三、教學過程: 導語:同學們想一想,進入四年級以來,我們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心裡想的又和過去有什麼不一樣?(可讓學生討論,教師按照生理和心理兩大類進行分類) 1、什麼是青春期? 師:人的一生如同我們家裡養的花草一樣,春天發芽,夏天茂盛,秋天結果,冬天衰敗。同學們現在正是春天的季節,如同池塘里的的荷花,才露出尖尖的角來,是個非常美麗的時期。但是這個的發展變化很快,所以我們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一下我們自身的發展--青春期。師:什麼叫青春期呢?青春期就是由兒童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一般為10年左右,即從10歲到20歲。其中,10到15歲這五年發展速度最快。 2、青春期有什麼特徵呢? 師:青春期有兩大特徵:一是身體和心理發展變化迅猛,二是男女第二性別特徵開始出現。 那麼第二性特徵都有哪些呢? 第二性特徵:男:胡須-聲音-喉結-肌肉;女:聲音-喉結-乳房-骨盆-皮膚脂肪。 3、青春期的男女發展差異: 師:青春期的生理發育一般是女學生比男學生提前兩年左右,所以我們經常發現小學生中女孩子比男孩子個子高,這是因為女學生發育提前的緣故,一般是到了初中,男孩子的發育速度就加快了。 4、青春期的生理衛生要求 剛才我們講了青春期第二性特徵的發展,那麼作為進入青春期的標志是什麼呢?今天我們重點來認識女孩子的月經和男孩子的遺精。 講解: 月經和遺精的生理原理:男女學生進入青春期後,身體發育速度加快,其中,女性月經初潮是女性青春期發育的重要標志,男性遺精是男性青春期發育的重要標志。女孩子第一次月經在13-15歲之間,男孩子首次遺精一般在14-16歲之間。月經的生理原理:女性在人類繁衍中擔負著生育的任務。女性內生殖器--子宮就是生育子女的一個重要器官,子宮內有一層薄膜,如果沒有精子和卵子在子宮里著落,子宮的這一層薄膜就會脫落,排出體外就是月經。女孩子有月經了,就表明逐漸成為大女孩子了,生理上是可以懷孕了,但如果懷孕年齡太小,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女孩子尤其要注意保護自己,防止有壞人侵犯。 遺精的原理:男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睾丸開始產生精子,精子的形狀想個小蝌蚪,但很小,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精子產生後就存在精囊里,若儲存過多就會溢出體外。遺精是男性性成熟過程的一個標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總結: 搞好青春期的衛生是確保青春期健康發育的一個十分必要的條件,希望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青春期得以健康的發展。 5、青春期的心理發展和道德要求 剛才我們講了青春期的身體發育現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生理發育的同時, 我們的心裡也在快速地發生變化。那麼,在青春期心裡都有哪些變化呢? 講解:由於青春期的身體上的明顯變化,我們心理上就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男孩子或者是女孩子的性格特徵。比如說:男孩子小時候哭,別人不會說什麼,但是進入青春期了,男孩子動不動就哭,別人就會說不堅強,想個女孩子。女孩子也有很明顯的變化,比如說穿衣服喜歡挑挑揀揀了,自己覺得不好看的衣服不喜歡穿了。這就是說,男女同學都意識到自己的性別特徵,並且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舉止越來越符合自己的性別。再比如說,男女同學都希望在家裡能有一個自己的小抽屜,好專門放置哪些不希望別人看到的東西,比如說自己的日記等等。這些變化說明我們已經再慢慢長大。感覺出自己長大的一個標志是什麼呢?就是意識到:男女有別。所以我們應該明確認識到男女同學應該怎樣交往。 討論: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男女同學應該如何交往的問題,想一想我們平時有沒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教師隨著學生的討論給予總結,主要內容如下: 1、男女同學存在差異,所以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 2、男女是我們的世界和社會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所以要互相尊重; 3、應為男女有別,所以男女同學想處的時候要大方、得體; 總結: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是我們以後的發展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做好兩方面的准備:一是關心自己的健康;二是學會正確與別人相處。
『貳』 青春期叛逆心理學ppt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版叛逆心理權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因為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它雖然不同於變態心理,但已帶有變態度心理的某些特徵。如果不及時加以矯正,發展下去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
『叄』 怎樣對初三學生進行心理輔導.ppt免費全文閱讀
一、 如何緩解學業焦慮
初三學生學業焦慮主要表現為考試焦慮和學習動力不足。
學生考試焦慮體現在對考分的過分看重,說到底是對自己未來前途的焦慮。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由於群體效應,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惟一指標。二是不自覺地將獲取高學歷等同於自己的人生價值。三是學生渴望自我實現與現實學業成績的不理想而導致的認知不協調。
只有減輕心理負擔與學習負擔,才能減輕學習上和精神上的壓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長。為了緩解和消除考試焦慮,可以嘗試以下幾個策略:
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動機水平,過強或過弱的動機水平都容易使自己產生失敗體驗而導致心理壓力。
未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不要過多地擔憂將來的事情,而應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去。
考前作好知識准備以及應付考試突發事件的對策和心理准備,有備才能無患。
不妨採用「極限思維法」,想像你所焦慮的事件可能的最壞結果。你就會發現現狀還是值得樂觀的。
學習動力不足(即學習動機問題)也常常令學生苦惱。一方面學生都有提高成績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產生浮躁、厭煩情緒,導致學習無動力或動力不足。學習動機分內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暫性)兩種,學習者只有「知學」、「好學」並且「樂學」,從價值上給自己的學習以較高的評價,才會產生持久的學習動機。當然,學習的外在動機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諧作用,才會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正確看待信心問題
一些同學由於付出的努力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沒有樹立正確的歸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書中說:「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自卑也可成為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而漸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過分的自卑感則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時,建議同學們不妨嘗試以下策略:
1.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
2.善於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
3.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敗是由於自己努力不夠或無效努力。
4.不妨制定階段性目標。
5.在不斷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
6.增強自信心。
7.樂觀、平靜地對待挫折,因為挫折對於成功同樣是必要的。
三、如何改善人際溝通
有許多學生因在生活、學習中存在與父母、與老師、與同學溝通困難而感到苦惱,究其根源在於人與人之間彼此立場、觀點的差異。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不妨學會「換位思維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將心比心」,畢竟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
當然,最好還要有一些溝通的技巧,它會進一步改善你的人際關系。
四、怎樣克服精力分散?
中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兒」現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因單調刺激而引起的厭倦感,如學習材料重復、枯燥;否定注意對象的價值導致意志努力失敗或放棄努力;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精神疲勞而引起的疲勞效應。
「注意緊張狀態」理論提出學習單元時間概念。由於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學習單元時間可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一個人的最佳學習單元時間約為25分鍾,通俗地講,一個學習單元時間即是一個注意緊張狀態,學習者應避免在一個既定學習單元時間內分心。
可以嘗試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製法:第一步,當出現某種滯澀情緒時,學習者應敏感地意識到,並提醒自己不能成為情緒的俘虜。第二步,盡快著手按已定的復習計劃學習。第三步,繼續學習,直到完成。
明白了上述道理,學習者就應該克服在一個學習單元時間內注意力分散的不良習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五、正確理解應試與備考
社會呼喚素質教育,學生呼喚素質教育。一些初三學生認為目前很多學校「應試教育」嚴重,因而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有逆反心理,這樣的情緒在客觀上影響了初三階段的復習和備考。
首先,我們應當肯定,學生強烈希望推行素質教育,這是積極進步的表現。老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實施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滿腔熱情地幫助後進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學有望的學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而不是搞滿堂灌、題海戰術。
其次,我們應指導學生正確看待備考和應試。「應試」與「應試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目前來講,都需要考試。雖然中考制度還不夠完善,有待於進一步改革。但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中考仍不失為一種較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手段。
目前,我們國家還不可能普及重點中學教育,中考的競爭必然是很激烈的,我們應客觀地面對這個現實,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使自己早日成才。
六、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中考前,我們不主張搞題海戰術,但適當的備考復習還是需要的。有些學生由於幾次考試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不行了,因而也容易產生苦悶自卑的心理。
欲勝人,先勝己。復習備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消除苦悶自卑的心理,增強自信心呢?
第一,要正確看待自己。充分看到自己的實力,不要求每次考試成績都能十分理想,不要因一兩次考試成績不好而否定自己。不要總拿自己的成績跟班上成績拔尖的同學比。你在這個班成績是中下的,在全校也許是中等的,在全省也許就是中上等的了。
第二,要認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也許是沒有復習好,也許是心理緊張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也許老師出題太難。
第三,要經得起失敗的考驗。就算自己學習基礎較差,接連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應自卑。正確的態度是趕快找出原因,改變方法,調整計劃,補缺補漏,再接再厲,爭取中考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兩軍相戰勇者勝,「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沒有理由輕視自己。
七、學會緩減心理壓力
初三階段,隨著中考的臨近,同學們進入到緊張的復習備考狀態,你追我趕,於是有些同學感到競爭激烈,壓力大,心情緊張。對此,教師和家長必須及時地給予疏導,學生自己也必須學會緩減心理壓力。
心理研究發現,保持適度的心理壓力有利於中考復習、備考。但壓力過大,會造成緊張、急躁心情;沒有壓力,也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考生必須學會調節自身的心理壓力。
首先,我們應當認識到,隨著中考的臨近,同學們抓緊時間復習,積極備考是正常的,正如軍隊臨戰前要練兵,運動員比賽前要訓練一樣。有了這樣的認識,就能把壓力變為動力。
其次,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自己的復習計劃,做到以「我」為主,緊而不亂,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要把平時當考時,考時當平時,盡量以平靜的心情來復習備考。
再次,還要注意搞好團結。同學間既競爭,又友好,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要怕同學超過自己,你幫助了同學,也會得到同學的幫助,並會贏得同學的友誼。在一種寬松友愛的氛圍中復習,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中考中也會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八、家長應支持理解孩子
初三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考上好重點中學。這樣一來,免不了經常嘮叨,有意無意地給孩子造成了壓力,使學生感到家庭壓力大,煩躁苦惱。
家長們希望孩子能上重點中學,能成才,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導要得法。父母既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初三階段,孩子們學習緊張,心理壓力大,容易煩躁,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宜施加過多的壓力。家長應做到內緊外松,不防抽點時間帶孩子上街購物,或到公園遊玩,調節一下孩子的心理,溝通和孩子的情感。
初三階段,考試會多一些,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考試的分數。有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父母也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能責罵孩子,應心平氣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對孩子心中的煩惱,家長應和老師配合,給予及時的疏導和消除。對孩子的每一個優點、每一次進步,家長都應給予鼓勵和贊揚,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庭應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平靜港灣,家長應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家庭環境,使孩子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進行復習備考。
教師和家長都應及時發現初三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及時給予關心和疏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疾患,使他們能以一種自信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復習備考,迎接中考,走向更廣闊的人生之路!
『肆』 求「青春期綜合症」心理輔導課件
還真不好找!頂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