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心理輔導室設備
A. 心理咨詢中心需要那些心理設備!
您好,心理咨詢室中的配置可以參考以下清單:
1.「個體咨詢區」作為心理教師與來訪者進行面對面咨詢的場所,配置的常用設備包括:沙發、茶幾、紙巾盒、綠色植物或盆景、鍾表、暖色窗簾等
2.心理沙盤(分為普及型、基礎型、標准型、專業型、團體型)。可以促進精神升華,提高團隊凝聚力,培養大家的協作精神和鍛煉協作人才;釋放老師的教學壓力。如果是學校心理咨詢室,可以配置3D電子心理沙盤。比如我們貴陽一中,配置的就是上海心靈夥伴的整套設備,很方便。手觸屏,就像放大的pad一樣,系統還可以直接出具測評分析報告,如果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的話,還可以及時預警。方便老師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或者做單獨心理咨詢。
3.音樂放鬆椅包括:普及型、標准版、智能身心反饋型、體感音樂放鬆椅基礎型等。可使來訪者達到放鬆的目的,穩定情緒、調節壓力、提高身心健康和工作學習效率。
4.宣洩器材:擊打儀、宣洩人智能模擬型、宣洩設備耐用1.2型、宣洩人(全硅膠型)疏導調節新入陌生環境者如學校新生,調節極度郁悶、不安、惶恐、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者等。
5.心理掛圖:心理掛圖包括宣洩掛圖、心理指導圖、心理掛圖。心理掛圖作為一種心理學教育輔導工具,已近廣泛的應用於心理健康的教育系統,從而使的心理 學知識更加貼近大眾生活,使很多神奇美妙的心理現象得以形象生動的呈現,便於大眾了解和接受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現象,學會用心理學來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生活更美麗。
我們學校配置的就是心靈夥伴的整套心理設備,包括前面說到的3D電子沙盤,還有音樂放鬆椅、生涯教學系統、心理學平台、吶喊宣洩儀、減壓動感單車等,對於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老師來講,操作方便,便於管理。
希望可以幫到您!
B. 心理咨詢輔導室設備有哪些
【銘心心理】專業提供:心理咨詢室整體設計方案;研發以下心理咨詢室設備產品:音樂放專松椅,心理屬沙盤游戲,宣洩器材,吶喊宣洩儀,擊打宣洩儀,心理測評系統,團體活動包,心理掛圖等一系列心理產品!歡迎致電咨詢!!!
C. 學校要建設一個心理咨詢室項目,都需要哪些設備那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條件好點的。配備專業的催眠躺椅,接待桌椅,沙發,花草園藝盆景,宣洩室,宣洩人偶,閱覽室,相關書籍,沙盤室,沙盤用具,測試室以及測試用具。
如果條件有限,那麼根據自身能力配備。
D. 團體心理輔導室需要購置一些什麼設施
基本配備:
團體輔導活動工具箱、團體活動桌椅,可選配宣洩設備、團體心理沙盤、生物反饋軟體、音樂放鬆椅等。可根據心理輔導室的大小進行配置。
E. 建一個學校心理咨詢室,具體都需要配備那些器材設備
你好:
第一,兩面牆表。主要在於讓雙方了解大體時間的進度。因為咨詢需要控制時間量。
第二,常用生活用品。依據於室內面積,選擇不同類型的桌椅。一般建議擺設兩種桌椅。一種是立式的,體積不要太大,一般的辦公桌也可以,但要干凈整潔,與會談者的椅子可以是正對,也可以略微斜對。這主要是對某些排斥心理和觀望心理比較明顯的學生採用。同時,還需要採用無障礙式對話擺設的沙發或椅子,其中放置一個茶幾就行。此外,飲水設施,抽紙,便簽,檔案記錄紙,錄音設備,十二色彩鉛筆,投射分析用的二十四K紙,列印機,檔案夾,檔案保管櫃等等,這些都是基礎。
第三,專業所用,心理測驗所用的圖片,測試題,書籍,診斷指標手冊,咨詢師指導手冊,咨詢原則之類的資料,你肯定得備有。但是,因為只是在學校里開展,所以,其他方面的儀器,我覺得不必要,也沒錢買吧?如果要做一些基礎的放鬆,也可以准備音響,放鬆音樂帶,擺針等。除此外,還需要備好科普版心理學資料,生理資料,以便可以供他們取閱。咨詢室內,一般可以掛設與心理學有關的一到二幅圖片。除此之外,咨詢室就不需要過度配置設備和裝備了。考慮到學校的場地有限,人員有限,不可能像正規咨詢室那樣設置,所以,以上這些配置就差不多了。電腦這東西嘛,可有可無。看學校的資金了。
F. 學校心理咨詢室都需要哪些設備
需要在門口說明一下:
咨詢室的功能,以及預約。
裡面可以放些沙包等材料,以及一些掛圖。
G. 建一個心理咨詢室主要包括什麼設備哪家做的專業、做的好
心理咨詢室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場所,建設規范的心理咨詢室首內先要保證基容本功能健全,合理地增加發展性功能模塊。實施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各個功能布局,保證最大化利用資源。
北京盛世智心教育心理咨詢室的功能分區:1個體咨詢室,2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室3 心理測評室4 沙盤游戲室5音樂放鬆室6宣洩室7 感覺統合訓練室8閱覽室9教師辦公室
H. 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有什麼用,裡面需要配置什麼設備
對學抄生進行心理輔導襲。主要是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環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校園生活、穩妥處理人際關系等,還對學生的的壓力狀態、心理健康程度等定期檢測和追蹤,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危機,並及時預警採取一些防護手段段。
心理咨詢室設備具體可以分為測評設備、心理放鬆設備、宣洩設備、團體輔導設備、沙盤設備等,我接觸過的銘心心理測評系統還是挺不錯,六十多個量表,比較齊全;運行也很方便,我們這一片的小學好像都用這銘心心理款心理設備。
I. 急!!!請大家幫幫忙有關孩子的心理問題..
對兒童濫施威脅和懲罰,是當代教育理論所極力反對的,然而,至今仍有許多家長和教師把它作為靈丹妙葯來對付孩子。
當成人威脅或懲罰兒童時,或許只是著眼於當前能夠控制他們,並沒有考慮這些懲罰或威脅會給兒童的未來發展產生什麼影響,它對有些兒童確實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如何增強安全感的建立
1、為兒童提供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又包括心理環境。學前兒童生活與學習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兒園。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一方面,應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另一方面,要為兒童的發展創造和諧的心理氣氛。物質環境,要重視房屋的穩固,房間的設計布置,室內的採光照明,校園的美化,飲食衛生條件,各種器具和設備的安全等。和諧的心理氣氛,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互相體貼,互相關心,夫妻之間更應恩恩愛愛,這會給孩子以極大的安慰和輕松感,同時,也有利於兒童通過耳濡目染養成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優良品德;就幼兒園而言,幼兒教師應真誠地熱愛和關心每一個孩子,同時要教育他們和睦相處,不打架、不欺負人。父母或教師,都不應單純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對孩子濫施威脅和懲罰,更不應挖苦、辱罵、體罰孩子。積極關注孩子
父母和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看來,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求回報,不附加任何條件的關注,它是人格健全發展的條件。不論兒童的言行舉止是否令人滿意,父母和教師都應積極關注孩子,以避免兒童因為擔心失去父母和教師的愛而產生焦慮和不安。
3、鼓勵兒童的探索性行為
嬰幼兒的認知內驅力特別強烈,表現為好奇好問,樂於探究。家長和教師一方面要為他們創造安全的活動環境,另一方面還應允許和鼓勵他們對一定危險情境的探究,通過對危險情境的適應來培養其冒險精神,增強其安全感。如果僅僅因為怕出危險,就過多地限制兒童的探究行為,那是得不償失的,勢必會壓抑兒童的探究傾向,並可能形成退縮的性格。
4、心理輔導
人在生活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不能擁有不安全感。其實,有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擁有過多的不安全感,對什麼都怕,尤其對不該怕的對象也怕,那就可能影響心理的正常發展。這種兒童有必要通過心理輔導來增強其安全感,這些兒童的父母或教師也有必要向有關專家咨詢有關方面的知識,以幫助兒童發生改變。
總之,安全感在嬰幼兒的心理發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影響,不論家庭還是幼兒園都應該幫助兒童增加安全感。當兒童缺乏必需的安全感時,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措施,排除其不應有的不安全感,培養或增加其安全感,從而使兒童的心理得到正常發展。
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中發現: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兒時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則與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自學傾向於使用無錯、無批評、無壓力三大原則。
★無錯原則
當幼兒發生淘氣、打架、損壞物品等行為時,傳統教育觀念認為幼兒犯錯誤了,並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說服教育甚至打罵。
無錯原則認為:這是幼兒對客觀世界進行探索的行為,在幼兒自己的意識中,並不認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實際上,幼兒的淘氣、損壞物品是由於不正確的認知,他並沒有主動犯錯誤的動機。千萬不要因此而認為他是一個令人煩惱的故意惹人生氣的「討厭」幼兒。幼兒的對、錯的觀念與成人有很大差異,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和人的。
示例一:幼兒在跑動中沖撞另一個嬰兒
他這樣做不是為了把別的幼兒撞倒取樂,這是他與其他幼兒交流的一種手段,也許他只是希望另一個幼兒同他做追逐游戲。
示例二:幼兒總喜歡翻箱倒櫃,拆裝玩具、電器等
他絕不是一個淘氣的幼兒,而是一個好奇心強、非常聰明的幼兒!幼兒需要不停地對周圍事物進行探知,從而積累經驗。他不停地翻亂物品、拆裝玩具等,正是認識事物的行為。
示例三:幼兒到鄰居家裡拿了東西,回家後就據為己有
這並不是道德問題。這是幼兒對物品佔有欲的一種表現――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象是他的手臂一樣應該屬於自己。在嬰幼兒期,這種現象是非常自然。無論是長大後道德上多麼好的人在3歲時也難免會這樣。對於這種現象當然不能鼓勵,但也不可大聲呵斥他。父母應逐步引導,讓幼兒分清楚自己家的東西和別人家裡的東西是不同的,可以讓他玩一會兒再送還給人家,並且盡量在幼兒愉快情緒下讓他歸還物品。
★無批評原則
一些父母在日常幼兒教育中,一旦幼兒出現不能令人滿意的行為,就對其大聲呵斥、批評或表露出十分厭煩的情緒。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會使幼兒不知應該怎麼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於是只會什麼也不做,喪失應有的自我行為主動性,長大後會表現出退縮、自卑、缺乏主動性等個性問題。
對0-3歲的幼兒來說,說理性批評是有好處的,但是他並不能完全聽懂。因此,教給幼兒正確的行為方式判斷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並且,在不斷地嘗試中,幼兒會感知哪些是令人喜歡的行為,哪些行為是不招人喜歡的。
示例一:哭鬧不止的幼兒
沒有幼兒是喜歡哭的。面對哭鬧的幼兒,對其進行嚴厲地批評毫無意義。父母應該把力氣放在分辨幼兒的哭泣原因,再想些幫助他的辦法。如果幼兒是因為針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鬧,父母應耐心告訴他不能滿足他的原因。如果解釋和勸導都無效,可以適當採取不理睬行為,讓他哭夠就可以了。
示例二:幼兒咬人
無批評人代表縱容幼兒,必要的時候採取措施,如隔離辦法。咬人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這時可以採用隔離的辦法。首先向幼兒指出這種行為是不可以的,然後讓他暫時離開這種情境。同大聲斥責、批評比較起來,隔離辦法會立即見效,而且用行為是幼兒意識到行為不被允許更直接、效果會更好。
需注意的是,隔離一般不會造成對幼兒感情的傷害,但不要把幼兒關在小黑屋等令幼兒恐懼的地方。隔離只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幼兒得不到他人的注意,得不到他的一些權利,就像比賽中罰出場幾分鍾一樣。
★無壓力原則
一點兒壓力也不給幼兒,讓幼兒在一種極為順利的環境中成長,那麼幼兒長大後遇到困難了豈不手足無措?事實上,無壓力原則並不是這樣理解的。
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認為,一個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產生合理、創新的思維。
示例一:一些語言是家長不該有的
有些父母在養育幼兒過程中,盲目運用自己的權威地位,使幼兒內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緊張。
「你要是做不好,長大隻能要飯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關進小黑屋」!
更嚴重的:「你表現這么差,真不是我們生的孩子」!「你再不聽話,將對你如何如何……」
此類語言或者做法,都會給幼兒造成不必要的恐懼,使幼兒失去對自己的肯定和勇氣。幼兒在恐懼和緊張情況下往往產生自我被動、退縮、怯懦。
示例二:幼兒園教師讓幼兒在冰雪天穿不多的衣服做室外活動。
平時我們說一個應該有壓力才會奮進,這種壓力是指挑戰,它是在已經有了戰勝困難和戰勝自我的思想准備和勇氣。這些幼兒是在鼓勵、進取、內心充滿勇氣的情況下去做的,這個活動鍛煉了他們的耐寒能力和意志力。
幼兒園曾經被老師關在廁所里嚇著,要挽救回來須較長時間的補救,急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