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願意上學如何進行心理輔導
1. 高中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 青少年心理咨詢
青少年心理導語:當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問題時,他認為沒有人可以值得信賴,沒有人可以傾訴,沒有人幫助他,加上他正處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成長逆反階段,能夠想像他的處境。 【青少年心理案例】 我的兒子今年17歲,剛上高一,曾經在初中階段經歷很多,想著到高中了,孩子會懂事,可是,事態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由於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現在他晚上玩,看一些唐家三少的魔幻小說,造成孩子不能正常上學,跟他談好的事情,他都不能夠遵守,並且我們跟他溝通很困難.已經有半個月不正常上學了, 在屋裡關一天也不出門,我都不知道怎麼述說了,他爸跟孩子從小就溝通很少,到現在孩子對我的話都不屑於顧,苦惱死我了,請問青少年心理師,我該怎麼辦啊?我很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心理上的問題。 燕園博思朝陽心理中心 青少年心理 心理師葉靜波老師解讀: 十七歲的少年正是該求學長知識之階段,但個案中的少年卻不能很好的學習,似乎有很多問題,從家長列出的諸多問題來看,作為心理師的我認為確實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青少年心理師葉靜波老師認為,孩子一定經歷了什麼事情,出現了青春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從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來看,可能孩子在外面、在學校遇到了什麼事情如與老師、與同學、與社會上的各種問題,不好向家人講清楚,也許老師和同學都不理解他,也許家長也不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讓他感到很苦惱。不知道作為家長是否知道孩子具體的事情,如個案中所言孩子在初中階段經歷了很多,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把時間花在看魔幻小說上,也把自己關在屋裡一天都不出門。青少年心理師葉靜波老師認為,這樣的孩子,他的內心很凄苦,他把自己關在屋裡一天都不出門,他一定是在迴避什麼。不知道作為媽媽是否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上學,為什麼選擇逃避。當然孩子的很多問題通常與家庭環境、學校環境有很大關系,讓媽媽感到束手無策,青少年心理師葉靜波老師認為,因為與爸爸從小就溝通很少,沒有與父親作過很好的交流,也許母親也不理解他。這讓母親很苦惱很不放心孩子,作為青少年心理師也為這樣的孩子感到著急和心痛,很理解媽媽的焦慮苦惱和擔心。青少年心理師葉靜波老師認為,,這些在初中階段的很多經歷都需要心理師的陪伴。 青少年心理師葉靜波老師認為,孩子的諸多問題只是表象,問題的背後有些什麼心理動機,需要與孩子或家長進行探討。在孩子成長的這個關鍵時刻,建議媽媽盡快帶孩子找心理進行專業的青少年心理,在專業青少年心理師的陪伴下,讓孩子盡快走出心理的困惑和陰影,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進入到正常的學習狀態中,順利的渡過青春期,邁入正常的生活軌道和心理軌道。 (編輯 岳老師)
2. 厭學小學生怎麼進行心理輔導
孩子厭學的背後事實上市孩子的心理問題,而正確及時的心理輔導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厭學的困擾。所以,如何進行學生厭學心理輔導要從專業的教育心理學出發,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同心協力,幫助孩子成功邁過厭學這道坎兒。
很多厭學學生由於外界的不適當批評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如何進行厭學學生心理輔導,需要讓厭學症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對自己建立一個積極正面的評價,增加對學習的意願、信心,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措施。教育者還應認真地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正面予以肯定,並不斷強化,讓他在前後的具體比較中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接受自我,明白自己並不是一個不可救葯的人,而是能學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學生。當然,對厭學學生的評價必須客觀、中肯、善意,不能諷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緒。
每一個學校都應該設立心理咨詢師,聘請心理輔導老師,幫助學生思想上澄清厭學形成的心理機制,並且運用一定的臨床技術對學生的厭學行為進行干預。這是一種立竿見影的臨床訓練。當學生克服掉厭學反應以後,學生的思想一般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更傾向於積極。教師可以由此啟動進一步的教育措施。
另外,學校,社會,家庭的三方協作是如何進行厭學學生心理輔導的保障。家庭人員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厭學輔導方案,社會各界也應該凈化學生成長環境,盡量避免對學生的成長拋出各種不利的誘惑。
3.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最好的心理輔導就是和小學生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可以輔導
4. 孩子厭學如何進行心理輔導
孩子厭學如何引導?浦東關興教育專業提供學習困難、厭學、輟學、網癮、行為偏差等問題的解決辦法,針對孩子的問題對症下葯,解決家長頭疼問題.上海浦東關興教育青少年心靈成長基地 關心幫助問題學生,興旺一家三代人
5. 小學生不想上學怎麼辦
理解產生共鳴是基礎
對孩子表示理解的心態。如果爸爸媽媽只是一味的數落或者打罵,會令孩子造成極強逆反心理。而且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沒有明白孩子不想上學的真正原因!爸爸媽媽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產生共鳴。
跟孩子一起找出不想上學原因
不想上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就是想玩兒、或者學習壓力大,有的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好,只有找准了源頭,爸媽才能「對症下葯」,跟孩子協商解決辦法。
找對好學校是關鍵
如果學校教學不好,孩子沒興趣,你有什麼好方法都沒用。首先得糾正問題根源,很多父母喜歡把孩子放在就近的幼兒園、小學。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卻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所學校教學質量怎麼樣,對自己的小孩有什麼影響。對的學校是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關鍵。
方法一 誘導
讓孩子產生學校里是有很多樂趣的地方,學習也是有很多樂趣的。並不是一味的枯燥。具體可以讓孩子上學後幫助別人,回來給與獎勵。新學期新認識的生字,家長可以裝作不認識向孩子請教。這都可以提升孩子的上學情緒。
方法二 哄騙
當然不是純粹的哄騙,要說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這樣他才能有興趣繼續。但是不能事事都來哄,許以利益。防止給孩子養成一種習慣---無利不起早。要適量適當、有節度。
方法三 溝通
溝通,當然不是講道理了。有人說給孩子講道理說什麼小時候不好學習....我想說畢竟還是孩子。所謂溝通,就是聽孩子跟小夥伴在學校的事,慢慢的教,一步一步改正孩子在學校的壞習慣。有時候你要學會表揚,這樣,孩子更願意去學校然後把一些新奇的事情帶回來告訴你。
6. 一年級的孩子不願意上學怎麼辦
家長: 天天媽媽您好! 我女兒今年七歲,是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上個星期因感冒在家小休了一下,後來就對上學特別沒有積極性了。每天送過去都要哭哭泣泣,並且說出好多理由:如害怕在課堂上再出現難受的症狀、害怕上體育課跳健美操等等,反正就是想到哪說到哪。我們實在很納悶!都二個月下來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現在我們一到要上學的時間就變得很恐慌! 我先來說說孩子在家的表現吧,除了上述情況外了,在家一如往常。正常是老人幫帶,塑造出的性格也著實令人頭疼!主動性比較差、平時稍不如意,就會哭鬧。打罵教育似乎對她不起作用,理論教育也只是要等她的安靜下來後才能實施,僅限於當時。作為家長我們非常擔心,也非常著急! 天天媽媽: 您好!要想解決小傢伙兒不願意上學的問題,我們得先來分析一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一般來說,孩子上學哭鬧,是由於和親人分離,心裡出現焦慮的情緒引起的,多發在剛入學或因病長時間沒上學的孩子身上。因為此前孩子一直都跟家人在一起,幾乎沒有分開過,這時候要求他們忽然離開親人,自己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進入一個新的集體,他們勢必會害怕,會擔憂。別說是小孩子,就是我們自己,忽然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怕也是要適應一段時間的。所以,孩子會找出種種借口逃避上學。而哭,則是孩子們對於這種情緒的強烈表達。 當然也有的孩子哭並非屬於上述情況,那原因就相對要復雜些,可能是孩子們還沒有掌握社交的技巧,跟別人溝通發生了困難;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可能是學習中的對比讓孩子感覺到漸漸失去的曾經擁有的自信和優越感;也可能是孩子自身對家人的依賴性太強,不習慣學校環境對孩子獨立、規范的要求;還可能是孩子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和同情,讓父母被迫放棄送他入學等等。 找到了原因,想解決問題也就不難了,就拿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來說吧,應該說是孩子們從熟悉的父母身邊來到陌生的老師身邊,從一切依賴父母到自己獨立思考處理一些事情的一個情感和能力上的過渡段的期間,肯定會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想要讓孩子比較平穩地適應集體生活,一個好辦法就是轉移孩子的依戀,幫孩子完成心理上的過渡。 首先是要幫孩子建立與老師和夥伴之間的好感和信任。我們可以經常在孩子面前提及「老師在電話里是怎樣誇獎孩子的」,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說到某某孩子的種種好處等。另外,孩子在不生病或是病情已經好轉並穩定後,我們應堅持送孩子上學,千萬不要因孩子的哭鬧而中斷。這時候在孩子跟前表露出我們對學習如何辛苦、競爭如何激烈、身體如何單薄等等諸如此類的擔憂,只能增加孩子對上學的恐懼。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孩子多講一些上學校的好處,比如有好多小朋友一塊玩、還可學習新鮮的知識等,告訴他「孩子長大了,該上學了,就像媽媽要上班一樣,這是孩子的工作!」。也可以用孩子們心中的偶像,比如:哪吒、孫悟空等等來引導孩子:「你看他們的本事多大!都是跟老師學來的呢!」。千萬不要說「不聽話就把你送學校。」「要是你表現不好我就告訴老師!」等等,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學校是個可怕的地方,老師也很兇,孩子會因此更不願意上學。 若孩子是因為不會跟小朋友交往——擔心自己在交往過程中受到傷害,或是會因為有攻擊行為曾受過批評而懼怕進入新的環境的話,那我們可要注意在校外下點功夫了,比如,常帶孩子出去玩並主動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用帶去的好吃的、好玩兒的跟新夥伴分享,教孩子體會交往過程中的快樂。即便是小朋友之間出現了爭奪、推搡甚至打架,我們也應該用平和的態度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該怎樣表明自己的態度並通過協商來處理矛盾,跟小朋友們和睦。要告訴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教孩子跟老師說,告訴孩子老師就像家人一樣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 如果孩子在上學後,總是哭鬧,希望因此會贏得家長的注意和同情並帶他回家的話,我們就應該溫和處理了,我們看到孩子可以微笑地抱一抱、親一親、詢問一些在校的情況,誇一誇孩子的進步等,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心理安慰。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盡相同,跟老師多溝通是很重要的,因為孩子小,很多工作還是提倡家校結合來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家長平時多與老師溝通,一方面,通過交流,我們能了解校里的行為規范和作息時間,也讓孩子在家盡量遵照執行,堅持讓孩子慢慢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因為,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不僅可以縮小在孩子心裡的家校距離,讓孩子很快融入集體,還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教孩子凡事自己做,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更為關鍵的是幫孩子建立了自己服務自己的意識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建立可貴的自信心;還有一方面,老師也能充分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孩子,及時對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多表揚多鼓勵,表現不好的方面多幫助,會更有利於孩子加快適應集體生活。
7. 小學生不願意上學該如何是好
首先要知道他為什麼不願意上學
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外部的原因
是自己的原因就得幫他解決
如果是外部的原因就得從外部解決
8. 小學生不肯上學怎麼辦
孩子出現厭學現象怎麼辦
孩子有時不願上學,原因有的是被老師批評或者誤解過、有的是貪玩、不喜歡寫作業、有的是和同學處不好關系。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呢?
第一,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要注意幫助孩子分析為什麼。有些孩子經常抄錯數字,讀書時多字少字和串列,寫字偏旁部首顛倒,看書時眼睛發酸,不愛寫作業,上課愛做小動作,走神,寫作業拖拉,自覺性差,粗心大意、情緒不穩定等。家長不要以為孩子是學習態度有問題,應該找心理醫生咨詢,採取科學的矯正方法。孩子善於學習了,成績上去了,他們才喜歡去上學。
第二,如果孩子經常受到諷刺、否定和挫折,自信心就會逐漸消失,學習興趣就會減少,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孩子天生都是愛學習的,家長要多引導,遇到困難要多鼓勵,不要打罵和包辦代替。有的家長喜歡陪讀,孩子就有很大的依賴性。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檢查作業,孩子考試時就會丟三落四。有的家長喜歡替孩子削鉛筆、整理書包、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不會珍惜家長的勞動,生活能力很差。如果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控制力,盡管我們照顧得很好,他們也會厭倦的。
第三,是否注意訓練孩子的協調性?
身體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對學習能力發展至關重要。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的學,卻忽略了孩子的玩。有的孩子會彈鋼琴、繪畫,但不會跳繩。殊不知孩子身體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與注意力、動作速度、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等關系密切。
第四,是否注意培育孩子健康的情緒和性格?
有的孩子智商很高,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性格內向孤僻、膽小、不合群、任性、退縮、自卑、上課不敢發言等,家長覺得孩子老實,不惹事,挺乖的,但這樣的性格將來很難適應現代化生活的需要,不會和別人交往,不會處理矛盾,不敢面對競爭,嚴重的還會出現心理疾病。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關鍵在早期,治療和調整的最佳時期也在早期。一個人的性格要到25歲才定型,早期的培育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