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心理輔導活動
㈠ 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父母主題策劃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回報得三春暉。
浪漫無須苛求答,尤其是在母愛面前。母愛並不等於一束康乃馨,或其它貴重禮品。一個微笑,一句祝福,只要裡面有你的真誠,就是最好的禮物。 母親並不在乎自己的子女送的禮物的貴重,而在意的是其中蘊涵的一片感恩孝敬之心。
感謝父母,賜予我生命,不求回報地愛著我疼著我。
感謝老師,傳授我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感謝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時候給我力量。
感謝所有進入我生命中的人,因為是你們一點點裝飾了我的人生。
感謝這個世界上所有值得我們感激的人。
讓我們常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時時銘記他人的恩情。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報答父母、報答師長、報答社會,報答所有關心愛護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美好燦爛。
㈡ 如何培養感恩心理
一、識恩,知恩
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讓他們識恩、知恩。感知大自然的恩賜,感知祖國的無盡恩情,感知教師的教誨之恩,感知父母的養育之恩,感知同學的點滴幫助……
1、從教學中認識,用心感受。
(1)感情朗讀,啟發想像
在語文課本中,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讀的重點,可以是直接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可以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可以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在反復的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發揮想像,用心體驗
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可通過電腦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置身於桂林的山水之中,通過欣賞、想像,漸漸的孩子們就像身臨其境,在享受幸福的童年時,油然升起了對祖國、對生活、對黨的熱愛。
2、從活動中認識,實踐體驗
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平時可組織學生背誦古詩詞,當同學們背誦唐詩、宋詞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祖國有無限的文化遺產供學生學習。當學校組織學生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當同學們津津有味地朗讀描寫某地風景文章的時候,學生們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道:我們的祖國多壯美!
學校少先隊可舉行 「感恩的心」主題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就懂得了互幫互助,也懂得了對他人的幫助與關心,要心存感恩,領悟人與人之間關愛的真諦。最後全場再唱起《感恩的心》,愛的旋律就會在每個人的心中回盪。
母親節、父親節都是進行感恩教育的大好時機,唐代的詩人孟郊寫得好:「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學生去了解自己父母的生日,家庭收入及自己花費占家庭支出比例等。從而去感受父母好多年來義無反顧地呵護自己的孩子有多麼的艱辛和不容易!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燭光里的媽媽」、「白發親娘」等歌曲都能讓學生逐漸感受到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父母也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最終讓學生產生的想法是:父母的笑容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健康是孩子一輩子最大的心願。
二、感恩、報恩
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現在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懂得並不是報大恩大德的大舉動才稱得上報恩。要學會真誠的感謝,對父母的點滴孝行、對老師的細小關心、對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幫助,正是報恩的表現。
(一)從小立志,為國爭光:
宋朝蘇軾的「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岳飛的「精忠報國」,都是立志報效祖國真實的寫照。作為班主任,要經常結合班級 「學雷鋒活動」、「德育基地活動」、激發和增強學生「報答社會、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深厚情感。
(二)尊師重道,熱愛老師:
教師節來臨之際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做一張賀卡,表一個決心,送一句話,寫一首詩歌等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遇到老師自覺向老師問好,並且聲音宏亮等。
(三)點滴做起,孝順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往往是無償的奉獻,不求回報。教育學生回報父母養育之恩,開展「為父母多做事」的活動:對父母多說知心話;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等,體會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和不易,漸漸地學生會想到: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勤學習,苦鑽研,讓父母開心;遇難事,勤商量,讓父母稱心。這樣學生就會在點點滴滴的小事做到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