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班課題研究背景
⑴ 課題產生背景怎麼寫
一般要寫以下這么幾項:
1、研究中涉及學科的背景,歷史和現狀
2、研究內容的研究進版展,國內外研究程度權
3、研究目標的已有研究成果
4、本人從事該研究的基礎,如專業背景,從事過相似的研究歷史,取得的成果,有什麼樣的資金和設備、資料、隊伍的支持等。
⑵ 求一份「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
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汽車尾氣與環境
研究課題名稱: 汽車尾氣與環境
研究者姓名 所在學校
所教年級 初三 研究學科 物理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設計日期 指導教師
課題組其他成員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背景說明(怎麼會想到本課題的):
現代熱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條件,但是,所有熱機工作時都要排放廢氣,熱機排出的廢氣不僅溫度高,而且還含有鉛、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嚴重污染空氣,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動植物的生存。
隨著汽車數量的與日俱增,汽車排放的尾氣對大氣的污染日益嚴重,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嚴格的汽車尾氣排放標准。目前,我國的家庭轎車也已進入快速增長期,如何減少汽車尾氣中的有害物質,控制尾氣排放的總量?已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2、課題的意義(為什麼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汽車排放的尾氣對大氣的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嚴重影響,使學生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而且通過學生親歷課題探索的過程與方法,提高調查、收集、處理信息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學習、利用互聯網學習的能力
3、課題介紹
學生剛學習完熱機,僅僅了解了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對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的有害物質還不清楚,因此通過這項研究性學習,可以詳細了解汽車尾車中含有的成份,以及它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對人類健康、動植物的影響,了解改善汽車尾氣的措施和新能源的使用,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汽車尾氣中含有什麼有害物質;
2、了解汽車尾氣對環境的直接影響;
3、了解汽車尾氣對人體健康和動植物的影響;
4、了解減少汽車尾氣對環境影響的措施和新能源的使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收集、整理資料;
2、學習團隊分工合作與交流技巧;
3、學習研究問題的一般思路;
4、經歷收集資料、合作交流、研究問題、評價與自我評價等 ;
5、學習、經歷如何根據調查材料寫小論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科學探索的精神;
2、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
4、感受社會發展與政策決策對我們自身的重要影響,培養尊重自然、和諧統一的重要意識形態。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1、學生是初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稍微成熟的個人思想和意識形態;
2、學生學習的物理、化學知識已經可以對汽車尾氣做初步的科學研究;
4、學生對環保知識了解的不多,基本都是停留在課本和簡單的一些聽聞;
5、學生對電腦、網路等比較熟悉,基本能自己完成網路上查找資源;
6、學生由於畢業的壓力,研究熱情一般。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一、 通過網上查閱有關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的污染物,了解它們產生的原因,並用化學和生物的知識分析這些污染物對環境、人類以及動植物的危害。邊查閱,邊歸納下列問題:
1、 汽車排放的尾氣中含有哪些污染物?
2、 廢氣污染物的產生和危害
〈1〉 一氧化碳(CO)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2〉 碳氫化合物(HC)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3〉 氮氧化合物(NOx)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4〉 鉛化合物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5〉 炭煙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6〉 硫氧化物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7〉 二氧化碳產生的原因和危害。
二、 分幾個小組,去汽車流量大的地方,調查汽車排放的尾氣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1、 對傢具、門窗金屬外殼的影響;
2、 對小孩智力的影響;
3、 老人這幾年得肺氣腫、氣管炎、神經衰弱等疾病的人數。
三、 查閱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標准〉〉,了解我國對汽車尾氣排放的限量值。
四、 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為了減少由於汽車的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各國已採取的相應措施。並回答下列問題:
1、 推廣使用無鉛汽油的原因;
2、 安裝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發動機(EFI系統)的原因;
3、 天然氣汽車、太陽能汽車、電動汽車等將逐步取代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的原因。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
通過查閱資料和調查了解,使學生對汽車排放的尾氣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對各國為保護環境採取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研究的最終成果以小論文形式呈現。
六、資源准備
1、老師提供〈〈汽車尾氣排放標准〉〉;
2、教材中「背景資料」;
3、學生查報紙、科技書籍和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了解本次活動的學習目的;
2、討論研究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步驟、方法、要求。 1、提供汽車排放尾氣和城市空氣被污染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環保的重要性;
2、按老師提供的資料引導學生去討論研究實驗步驟、方法。 2課時
第二階段 課題准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讓學生自由討論提出課題 指導學生選好研究的課題。 2課時
成立課題組 1、學生自己選定研究課題,並根據選題形成小組;
2、選定課題組長,學習討論制定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量規;
3、進行小組分工,可以分為收集資料小隊、資料整理小隊、數據整理分析小隊。 協作學生完成課題小組的成立及完善小組中的各項事宜。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分配研究時間,細分研究的內容,製作調查表,預定成果等。 1、設計「研究方案」模版,為學生制訂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設計「調查記錄表」為學生調查記錄提供指引;
3、設計成果展示模版,為學生展示研究結果提供指引。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收集資料活動
本活動採取的形式多樣:走訪、上網下載、上圖書館查閱、問卷調查。
2、整理分析數據活動
第一步:從各方面搜集的數據;
第三步:由數據分析提出環保的措施和方法。 1、指導學生制定好問卷調查表;
2、督促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資料和數據的收集;
3、指導學生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4、引導和幫助學生加強環保意識,並提出環保措施和方法。 一周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與反思階段
1、展示各小組的研究計劃(方案)
2、展示各小組研究的成果;
3、交流研究中的感受。
4、對各小組進行客觀的評價。 1、組織學生聆聽各組的活動計劃,組織學生商討出有效的活動方法、步驟;
2、參與學生的討論,適時給予建議;
3、為學生提供研究結果的評價量規 2課時
八、總結與反思(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1、全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對各小組的研究性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反思其優缺點,幫各小組分析並提出改進方法和建議,然後由各小組的組長在同組成員的幫助下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作修改,對以後再次開展研究性學習取得寶貴的經驗;
2、完成各種評價表。
⑶ 課題背景怎麼寫
一般要寫以下這么幾項:
1、研究中涉及學科的背景,歷史和現狀
2、研究內內容的研究進容展,國內外研究程度
3、研究目標的已有研究成果
4、本人從事該研究的基礎,如專業背景,從事過相似的研究歷史,取得的成果,有什麼樣的資金和設備、資料、隊伍的支持等。
⑷ 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的課題背景
亞健康是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均處於一種非健康的狀態。亞健康的危害亞健康狀態容易導致腫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統疾病和代謝性疾病,這些疾病均有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開始時表現為亞健康,此時不注意很容易就會發展為真正的疾病。如何正確對待亞健康?治療亞健康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學習正確的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定期參加健康體檢活動。亞健康與基因分析最新研究發現:人體70%的疾病都與基因異常有關,當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時,其患病風險就會大大提高。現代醫學認為疾病是由於先天的基因體質和後天的外來因素共同的結果,幾乎所有疾病的發生都與基因有關(如:心血管疾病、各類癌症、遺傳性疾病、肝炎、肥胖、老年痴呆症等)基因預防分析服務,通過分析人體基因序列,從根本上了解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況,提早了解自身的患病風險,進而調整生活或飲食方式,走出亞健康,預防疾病發生。
亞健康屬於非疾病狀態,要擺脫亞健康狀態,主要不是靠醫生的診治、葯物的療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動自覺地去預防進行自身生活規律調節。
一曰均衡營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全麵包含人體所需的營養。因此,既要吃山珍海味、喝牛奶,更要吃粗糧、雜糧、蔬菜、水果,這樣才符合科學合理均衡營養觀念。飲食合理,疾病必少發生。
二曰保障睡眠。睡眠和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專家研究,睡眠應占人類生活1/3左右的時間。而當今因工作或娛樂造成的睡眠不足已成為影響健康最普遍而嚴重的問題。值得引起高度警覺,橫下心來保障足夠的睡眠。
三曰善待壓力。人之所以感到疲勞,首先是情緒使人的身體緊張。因此要學會放鬆,讓自我從緊張疲勞中解脫出來。要確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定向,切忌由於自我的期望值過高無法實現而導致心理壓力。人在社會上生存,難免有很多煩惱和曲折,必須學會應付各種挑戰,通過心理調節維護心理平衡。
四曰培養興趣。興趣愛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實,生機勃勃,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夠輔助治療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亞健康的轉化。
五曰戶外活動。現代高度發達的物質文化生活,使一些人在室內有空調、電視、電腦,出門坐汽車,從而遠離陽光和新鮮空氣,經常處於萎靡不振、憂郁煩悶狀態。因此,要每天抽出一至半小時,遠離喧囂的城市,到郊外進行光照,呼吸負氧離子濃度較高的新鮮空氣,對調節神經系統大為有益。
現代人工作忙,競爭激烈,下班後回了家又有孩子、老人、家務在等著你,也很忙。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常常把自己逼得無路可退,無處可息,瘋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這種不尊重健康的現象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是如此。
如果這種失調持續發展,可進入「潛臨床」狀成,在35歲以上的人群中比例徒增。他們的表現比較錯綜復雜,可為慢性疲勞或持續的心身失調,各種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復感冒、精力不支等。有專家將其錯綜復雜的表現歸納為3種減退: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和適應能力減退。從臨床檢測來看,城市裡的這類群體比較集中地表現為「三高一低」傾向,即存在著接近臨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這類拚命工作的亞健康狀態的另一種最直接更可怕的稱呼是「過勞死」。
「過勞死」一詞緣自日本,最早出現於日本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繁榮時期,它並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范疇。在日本它被定義為:由於過度的工作負擔(誘因),導致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惡化,進而引起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循環器官障礙,使患者死亡。在過去的5年,日本有幾位市長因嚴重的疲勞而「過勞死」。有人統計,日本每年有1萬人因過勞而猝死。
專家預言:「過勞死」正向中國蔓延,高峰期為2002~2004年。可見,「過勞死」就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敲響了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