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初中生心理健康輔導的意義

初中生心理健康輔導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10 12:28:11

❶ 心理健康對中學生發展的意義

都知道 健康分為兩種: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那麼,什麼是心理健康呢?
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堅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質,有能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自我意思比較清醒,沒有人格缺陷等等....綜合起來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健康的7要素: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那麼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符合一下標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對自己有較充分的了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行為。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標能否切合實際。
4、能否與周圍環境事物保持良好的的接觸。
5、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能否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否保持適當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否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能否在集體允許的前提下,有限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10、能否在社會規范的范圍內,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狀態,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人生境界,能顯示出人的精神面貌。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也是於其心理健康分不開的,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條件和保證。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有益於身體健康;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使人容易患生理疾病。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中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還可以使中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利於中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心理健康就會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有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中學生始終處於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嗯.... 實在想不起來其他的了。。。 呃

❷ 根據初中生年齡特點對其進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再加上學校過於強調升學率,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 分數成為父母心理平衡的補養品,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訂目標。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中學生們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對許多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決。

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來,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隨機抽樣調查,其結果表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關的調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20.5%的人有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驅體化、強迫症狀、憂郁、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系、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症狀表現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誤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愛操心、缺乏觀察力、過於擔心將來的事、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決斷能力等。又從我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討論來看,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結合調查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恆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9%基礎比較差;2%智力因素。(註:本材料來自本學校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徵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於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6%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第二,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視,富於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學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緒。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自我失控;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後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於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性交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於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朦朧,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性交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性交往、對與異性交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

❸ 為什麼要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談談對來中學生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http://wenku..com/link?url=_8sE7pg4WZ__jUYHPsMs5zLJ53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