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小學生心理輔導小游戲

小學生心理輔導小游戲

發布時間: 2021-02-11 11:17:50

『壹』 求助幾個解決小學生自私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

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結合我市幾年來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學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有效地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據小學教學內在機制和小學生自身發展特點來構築和優化育人環境。
一、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班主任,同時又是中隊輔導員,每日每時把握著學生的思想脈搏,也同樣經常關注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以班主任為主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科學文化知識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為一種「三合一」的教育、從而構建成為一種結合課程教學的滲透,結合斑級日常工作和活動,結合全面和個別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操作系統。
這種操作系統所體現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善於通過引導全體學生,以形成班集體共同奮斗目標來發展學生個性心理:這種共同的奮斗目標,旨在樹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凝聚,提升優良的道德情操,倡導良好的班級風氣和弘揚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因為良好的班集體建設,能美化集體生活,能振奮全體學生,能使集體像熔爐一樣,對全班每個學生起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功能。
2.豐富班級活動
有活動,才有生氣、才有活力、才有發展。把心理輔導滲透於班級活動,既是班級活動的創新和發展,又使輔導質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於班級活動之中,學生能在豐富多彩愉悅舒心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心理踐行和發展,而且這是一種比較自然、比較完美的踐行和發展。
3.發展班級文化
班級是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間,充分利用這個空間,積極營造和發展健康的班級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發揮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隱性教育功能。班級文化的發展要充分張揚班級中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慧和力量。
4.優化班級管理
優化班級管理的目的是為著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班級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就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盡可能少地約束人、限制人和壓抑人。優化班級管理要在實施民主管理中發展民主意識;要在自我管理中發展學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發展學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發展無形管理。
5.構建班級教育合力
班級不是封閉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質都是在班內班外、校內校外、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發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內外校內外,包括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都來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構建整合一致的班級教育合力進行心理輔導,有賴於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設良好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穩定的、整體的、特色的集體風氣。班風需要靠班級中大多數學生為基礎的思想、品德、作風來形成、,需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發展來形成。而一經形成,可以對班級中的每一個人產生較為積極、穩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是內在的、無形的、激活的。建設良好的班風可以為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創設出一種美好的時空,喚發出一種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園文化的陣地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物化工程。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校園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礎性工程。這種基礎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內部原有的一些設施,也可以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活動陣地,如:
1.讓校園內的牆壁、櫥窗、黑板、園落成為「不說話的心理輔導老師」。
2.隨著學校的園林化發展步伐,不斷創建出「開心園」、「舒心廊」、「交心亭」、「談心室」等等。
3.在校園內形成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的「一條龍」服務: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網站);—心語導播(紅領巾廣播、紅領巾小電視台、校園網)——心語小屋(心理輔導室、心理測量室)。
在這些陣地的建設中,「開心園」、「心語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樂小屋」的功能,讓希望獲得心理幫助的學生從中感悟愉悅,體驗愉悅,釋放煩惱,消除煩惱;從中獲得歡樂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熱線」要不斷延伸、暢通,成為「寬頻網」,它由師生雙方或班主任――學生――家長三方建起連心的紐帶,通過「心理聯系卡」、家庭走訪、家長來校、師生通信、電話、上網聯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雙方或三方、個別或集體相結合的局部性和個別性心理教育與溝通。「心理熱線」較偏重於保守秘密、尊重隱私、尊重人格。也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於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讓「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種「主體性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新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讓學生暢心地生活在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實踐中,許多學校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活動。
1.心理教育活動課
心理教育活動課是在班主任組織下,全班師生共同參與,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活動。活動課可以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科技文體活動課等活動課時進行,也可以利用周會、晨會進行,有條件的可以納入校本課程建設。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內外、校內外進行。活動課體現主體性、實踐性、系統性、組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通過游戲、討論、辨析、觀察、演講、表演、小品、訓練、檢測等方式方法,旨在發展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活動課有明確的目標,有精心的准備,有確定的內容,有具體的步驟,有恰當的技巧。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根據小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發展趨向、防範要求等作認真細致的處理。
2.心語沙龍
心語沙龍類似於少心理活動課,相比較它參加人數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動形式更顯簡約、寬松和靈活,活動時間一般利用課外、晚間或雙休日進行。場地選擇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師生家中。活動的主題也較為集中,參與的對象則較為專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級、團隊幹部,或單親家庭學生,或貧困生,或存有某向類心理困擾的學生,針對一個目標組織一次沙龍活動。心語沙龍更重於心靈溝通,情感體驗,更重於加深理解,求取共識。
3.心育小報
心育小報可以是小學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牆報、黑板報中開辟出專欄。心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內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班級心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台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內容。作為「心育小報」的「雙胞胎」,還可辦出「心理畫報」和「心理漫畫」,藉助美術表現、欣賞的功能,提高心育效應。
4.心育雛鷹行動
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
5.心理小劇
心理小劇包括心理兒童劇、心理小品、心理故事會、心理訓練操等等。心理小劇的素材來自學生,心理小劇的寫、編、演、看、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幫助、輔導、組織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或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或由教師演學生看。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於樂的作用。
6.「心語日記」
結合小學生寫日記、周記,鼓勵學生記「心語日記」(周記)。「心語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洩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內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願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
7.「心語贈言」
「心語贈言」是班主任主動向學生作心理沖擊。班主任的「心語贈言」可出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本的改評批語中;可出現在「學生素質報告單」的操行評語里;可出現在「家校聯系卡」內;也可以是老師專門設置的「心語贈言」卡(由老師自製成的卡更佳)。「心語贈言」要抓住時機,如學生表揚獲獎時、困難受挫折時、心煩苦惱時、學生生日、畢業升學時等等。要選准火候,把握溫度;要擊中要害,引發震動。「心語贈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詩歌、名言,可以是書法、繪畫.可以是工藝小製作,總之,是能以「美」和「愛」來激活學生,在心靈深處迸發出璀璨的火花,成為學生渴望獲取的「珍藏品」。
「校園文化」建設,無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建設都是無止境的,尤其是「軟體開發」凝聚著教師的創新和智慧,同樣,蘊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開發者、建設者和創造者。

『貳』 有沒有學會欣賞別人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相關小游戲

就是「誇誇我誇誇你」,首先選出一名同學,讓全班同學踴躍的說出他的優點,寫在黑板上,說完以後,把黑板上的優點逐條念出,每念一條就讓全班同學說:「你真棒」,比如教師念「張三同學對人熱情有禮貌」同學就說:「你真棒。」說完以後,總結:要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然後全班同學以同桌為單位,互相說出優點,比如:某某你寫數學題又快又好,你真棒。時間約為5分鍾。最後鼓勵大家,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共同進步。

『叄』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游戲

游戲之"松鼠搬家復":制
將同學們分成幾個組,三人一組,兩人搭成"房子",一人當"松鼠"。一聲令下,"松鼠"們必須走出原來的"房子"搬往新的"房子"。游戲開始前,有幾個"松鼠"顯然結好了對子,但游戲一開始就全亂了,看見事先談好的"房子"被人佔了,有的同學站著不知所措。這一場"考"的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看看哪兒變了":
讓同學們改變自己身上的裝飾,讓對方猜。有的同學捲起了褲腿,惟恐別人不注意自己;有的同學只把衣服拉鏈拉下了幾厘米,變化讓人輕易察覺不到。這個游戲的"潛台詞"是:要學會觀察他人,了解他人。

『肆』 關於心理輔導小游戲

去178找個來

『伍』 急!!小學心理健康班會的小游戲

1、生死與共
規則
1.主持人挑選6對選手上台(1男1女為1對,男強壯,女瘦小),助手在每對選手面前的地上鋪開1大張報紙。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告知最後從報紙上站不住的一對選手即為第一,並與助手示範一次
3.各對選手站到報紙上,主持人計時,數10下,堅持不住者淘汰
4.助手把進入第二輪的各對選手面前的報紙撕掉一半,選手站上去,主持人計時,數10下,堅持不住者淘汰
5.助手把進入第三輪的各對選手面前的報紙再撕掉一半,選手站上去,主持人計時,數10下,堅持不住者淘汰,依此進行,直至產生最後一對堅持住的選手
2、即席聯詩
規則
1.主持人宣布以區為單位,比賽聯唐詩宋詞。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由主持人先讀出兩句含特定字眼的詩詞,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含「月」字)。接著,各區按照指定的順序,迅速聯上兩句也含該字眼的詩或詞。若有停頓,主持人與觀眾一起喊「5、4、3、2、1」倒計時,完畢後仍聯不上者,遭淘汰。一直堅持到最後的區獲勝
3.主持人宣布獲勝的區,請區主任上台領獎。
4.注意事項:兩句詩詞限唐詩宋詞
5.(此游戲詩詞可換為歌詞
3、心靈相通
規則
1.主持人請各區選派一對選手上台(最好1男1女為1對),助手預先准備好寫有動物的白紙(有幾對選手,就准備幾張)。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告知由男士先看白紙上的動物,再用形體語言表達給女士看,女士猜出這個動物即為獲勝。強調:男士只准做動作,不準出聲;
3.主持人請第一對選手中的女士面對牆壁站立,助手打開白紙,把成語展示給男士和觀眾看
主持人請男士向女士表演他所看到的,若猜對,請這對選手站到主持人的左側;若猜錯,則站到主持人的右側。第二對、第三對、……,依序進行。
4、誰是最可愛的美女
規則
1.主持人請1名選手上台,請其面牆站立。
2.主持人講解游戲規則,告知選手通過回答一連串二擇一的問題,選出今天職場上最可愛的美女
3.主持人請全體女同事起立,待選手回答問題後,不符合條件的坐下
4.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身高超過1.62米,還是低於1.62米?」
5.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是長頭發,還是短頭發?」
6.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
7.主持人:「你心目中最可愛的美女是穿淺顏色衣服,還是穿深顏色衣服?」
8.當只剩下最後一位女士時,主持人停止提問,請選手轉過來,欣賞自己選出來的最可愛美女。
9.主持人請美女上台,與選手並肩面對觀眾而立,給予祝福,頒發紀念品
10.注意事項:主持人結合現場具體情況,不斷提問,直至剩下一位女士為止

5、雞對鴨講--講讓你笑破肚皮的團體游戲
配備:兩個大碗,一本便條簿,一群人。
玩法:最少要有四到五個人玩,人越多越好。每個人發一張紙。每個人在紙上針對另外某個人寫下問題例:小王的頭發為什麼那麼短?)。寫完後丟在一個大碗裡面。每個人輪流抽,如果抽到自己寫的就丟回重抽。隨意想一個答案,寫在另外一張紙上。答案丟在另一個碗里,問題自己留著。問題抽光、答案寫光後,開始玩:每個人輪流,先念出自己手上拿的問題,再從碗里抽一張答案,念出來(抽到自己原來寫的答案就丟回重抽)。這種玩法可以一直重復下去,不會玩膩的。
效果:「命中率」大約百分之七十五,搭對時很爆笑,自己去試試看。
建議:要問「為什麼」型的問題,以「因為」回答。可不要問「是不是」型的問題哦。
6、張冠李戴
5.先用十幾張紙寫上地點,人物,事件 讓被選同學1-3人來抽 抽到什麼就開始表演 主持人也要加進去表演 表演成功就OK 不成功就罰了 如抽到了公園,小攤,借錢 主持人就當小攤的人 被選人來向主持人借錢 看被選人是否成功.

『陸』 有關於心理健康的小游戲

初夏時節,溫帶氣候宜人,帶著孩子在戶外多玩耍,不僅對於孩子的認知、身體靈活度有助益,還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獲得更多的學習能力。

下面幾種游戲大家可以嘗試應用在3-12歲的孩子那裡。

發展想像力的游戲:

心理建構:一些想像力的游戲具有自我確認的效果,孩子們心理層面對自我的認知和理解,會在想像的過程中呈現出來。同樣的,他們對外在環境的感受與需求,也會在想像中呈現出來。

學習能力:我非常喜歡用這種游戲來和孩子對話,引導他們自由聯想,並且發動想像力,把自己的想要表達的說清楚。不僅促使想像力的發展,還對於表達能力進行了鍛煉。

具體操作:帶著孩子出遊在參觀的環境中,看到一些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比如美麗的花朵。可以引導孩子想像自己就是那叢花兒,想一想自己的花朵大不大?是什麼顏色的?有什麼樣的香味?枝條和根的樣子是什麼樣的?這叢花生長在哪裡?身邊都有什麼樣的植物和動物?都是誰在照顧自己?等等問題。

發展自我呈現能力的游戲:

心理建構:水、沙子和泥巴、彩色顏料等藝術類的材質,讓孩子玩起來,具有療愈心理創傷的作用。我們經常在兒童的心理治療中看到藝術治療(比如畫畫、比如沙盤游戲、比如曼陀羅繪畫等)幫助孩子重構自己經歷過的創傷情境、呈現現實、接受並且解決痛苦的感覺、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個連續性的作用。

學習能力:對於孩子來說,運用畫筆進行塗抹或用泥巴塑造,並不代表什麼藝術,只是在呈現他們自己內在的情緒情感而已。這種呈現方式帶來了應用事物的信心,對於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支持。

具體操作:我們可以在帶孩子外出遊玩時,引導孩子就他所塑造出來的物品進行描述,表達他們的情緒狀態,在這些只言片語中交流,引導孩子自由表達他們內在的感受。

『柒』 小學心理健康的暖身游戲有哪些

大風吹。
一群人圍成圈坐下,先挑選一人站在圈內,他隨便報一個數字內,然後老師制定從容其中某位同學開始按順序報數,那位同學報到中間同學所報數字邊站出來,然後同學們對他進行評價,當然前提是發現其優點或提出建議,不能傷害其尊嚴。然後讓那位同學談自己的感受。老師做出總結。

『捌』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游戲

游戲之"松鼠搬家":
將同學們分成幾個組,三人一組,兩人搭成"房子內",一人當"松鼠"。一聲令下容,"松鼠"們必須走出原來的"房子"搬往新的"房子"。游戲開始前,有幾個"松鼠"顯然結好了對子,但游戲一開始就全亂了,看見事先談好的"房子"被人佔了,有的同學站著不知所措。這一場"考"的是適應環境的能力。
"看看哪兒變了":
讓同學們改變自己身上的裝飾,讓對方猜。有的同學捲起了褲腿,惟恐別人不注意自己;有的同學只把衣服拉鏈拉下了幾厘米,變化讓人輕易察覺不到。這個游戲的"潛台詞"是:要學會觀察他人,了解他人。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