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輔導機構簽協議不過退錢
㈠ 要求培訓機構退費不肯退,怎麼辦
1、與該機構協商退款,雙方做出各自的讓步減少訴訟帶來的時間還回金錢成本上的消耗。
2、達不成答協議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表明該機構違約帶來的損失,請求法院判決該機構退還定金,並且可以要求其賠償一些違約金。
3、機構退款但是扣錢的行為並不合理,即便是沒有了單據,但是該機構肯定也有你交款的證明,並不能因為丟失單據而扣錢。
(1)培訓輔導機構簽協議不過退錢擴展閱讀:
消費者可向消費者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向責任者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投訴。
消費者協會在接到投訴後,將消費者投訴的問題轉交到被投訴單位,並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問題的處理與答復。
或轉請有關行政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有關法規進行處理解決。
對一些重要的投訴,消費者協會還將會派人進行調查、解決,了解有關政策和法規,向消費者作一定的解釋工作。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㈡ 培訓機構不給退錢,該怎麼維護自己的利益
該機構違法了你們最初訂立的口頭協議,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解決:
1,與該機構協商退款,雙方做出各自的讓步減少訴訟帶來的時間還金錢成本上的消耗
2,達不成協議的,你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表明該機構違約給你帶了的損失,請求法院判決該機構退還你的定金,並且可以要求其賠償一些違約金。
3,機構退款但是扣錢的行為並不合理,即便是你沒有了單據,但是該機構肯定也有你交款的證明,並不能因為你丟失單據而扣錢。
(2)培訓輔導機構簽協議不過退錢擴展閱讀
消費者可向消費者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向責任者所在地的消費者協會投訴。
消費者協會在接到投訴後,將消費者投訴的問題轉交到被投訴單位,並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問題的處理與答復;或轉請有關行政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有關法規進行處理解決。對一些重要的投訴,消費者協會還將會派人進行調查、解決,了解有關政策和法規,向消費者作一定的解釋工作。
消費者的投訴都要以文字材料為准,包括所購商品的名稱、規格、牌號、數量、價格、購買時間、購買地點或經銷單位、生產單位的地址和名稱,或註明是無生產單位和地址的商品及各有關票據的復印件;同時,把投訴人的姓名、詳細地址和郵政編碼以及同經銷單位或生產單位交涉的經過等內容寫清楚。在沒有經過消費者協會同意時,不要郵寄票證、原始單據及實物,以防遺失。
㈢ 培訓機構不退費是否合理
不合理的。
以廣東省為例,依據《廣州市番禺區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規范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培訓機構應嚴格執行《廣東省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退費管理辦法》,及時處理學生退學、退費等問題。
培訓機構應嚴格執行《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財務會計法規的相關規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的要求,依法建立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告;執行相應的會計制度,所執行的會計制度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並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反映。
(3)培訓輔導機構簽協議不過退錢擴展閱讀:
培訓機構的相關要求規定:
1、區民政局、區教育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各自職能負責對培訓機構的登記、管理、監督檢查以及違規查處工作。財政、物價、稅務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能配合對培訓機構進行管理。
2、批准設立的培訓機構,應憑《辦學許可證》及時到有關部門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公章和財務章、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保證、銀行開戶許可證、機構信用代碼證等手續。
3、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和招生簡章,應當到審批部門備案,未經備案的不得發布。招生廣告和招生簡章的內容必須真實、准確,不得誇大其詞,不得作虛假許諾,更不得作帶有欺騙性、誘惑性、模糊性的失實宣傳。
㈣ 在培訓機構簽訂的協議裡面有一旦確認xx則不予退款屬於霸王條款嗎
要看具體內容才行,同時也要結合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情況綜合判斷。
同時專,機構提供的一般格式合同,屬當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㈤ 在培訓機構簽訂合同,要求退費
法律分析對於問題描述,可以作如下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如下分析1,首先來說,你和培訓機構簽訂協議要求培訓,你們之間簽訂的是一個服務性的合同,雙方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2,由於個人原因協商退費無法參加培訓,雙方簽訂退費協議,相當於協議終止之前的合同,你們之間的退費協議就是對原來合同終止後的一個清理事項協議,對方應該按照你們協議退費的合同履行3,本培訓機構是北京地區的,濟南分校不參與退費管理。你可以直接起訴總校進行賠償,因為分校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但是也可以直接起訴分校,分校相當於分公司,分公司雖然沒有獨立的財產權,公司授權其經營管理的資產是公司法人資產的一部分。但分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對外開展經營活動,有完備組織機構和固定的辦公場所,有經公司授權經營管理的資產,最為重要的分公司在當地工商管理機關領有營業執照,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的規定。因此,分公司獨立作為被告並承擔民事責任是沒有法律阻礙的行動建議1,退費協議,相當於協議終止之前的合同,你們之間的退費協議就是對原來合同終止後的一個清理事項協議,對方應該按照你們協議退費的合同履行2,你可以起訴要求分校履行也可以要求總校履行,起訴分校如果不履行,可以申請強制執行3,法律規定被執行人為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不能清償債務時,可以裁定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企業法人直接經營管理的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執行該企業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4,保管好你們之間的培訓合同以及退費協議,作為證據
㈥ 培訓機構承諾考不過就退款卻違約結果如何
今年24歲的楊女士,一直想考一個特崗教師資格證,可她還沒有完全做好考試的准備,從朋友那裡獲悉,昆明有一家培 訓 機 構,專門針對學員考前培訓的。
去年6月,楊女士在東風西路找到了這家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稱只要6880元,並承諾「不 過 退費」。楊女士沒有猶豫,覺得這個培訓機構靠譜,於是現場就報名繳費。
法院按照照規定向培訓機構發傳票,可培訓機構沒有出庭應訴作任何答辯,法院按規定缺席審理。法院審理認為:培訓機構與楊女士簽訂的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主體適格。協議內容合法,屬於有效合同,受法律保護,雙方應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於是,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培訓機構退還楊女士5500元的培訓費。
希望楊女士能夠早日拿回培訓費用。
㈦ 關於培訓機構不退錢的法律問題
培訓機構應該屬於違約。
《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專務。」屬
如何培訓的協議上明確了授課的期間,則培訓機構應該在這個約定的來履行其授課義務。
現在聽課3、4個月,培訓機構屬於不恰當履行,應屬違約。你完全可以要求其退費(但可能只能退回部分費用,畢竟你已經上了1個月課)。
但有一事不解:你說的培訓期就1個多月,你已經聽了1個月的課,這像有點矛盾,難道就剩幾天課程了?
你這個情況,可以先向消協反映情況,如果消協也調解不成,可以上法院。
但是金額較小,訴訟則需時耗力,你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備。
祝你順利。
----------------------------
呵呵,是我理解錯了。
「培訓大概一個月左右,老師跑了」,我以為培訓期只有1個月左右,其實你是說「培訓了大約一個月左右後,老師跑了」。
那麼,你完全可以要求退費。
㈧ 培訓機構不退錢,怎麼解決
可以到當地工商部門投訴,或者撥打12315投訴電話。
向消費者協會投訴可以採取書面、專口頭、12315APP方式:屬
撥通12315電話後,如需投訴或舉報,按工作人員的提示回答問題,如實說出投訴的事實、理由及投訴請求,並說出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和被申訴方的名稱、地址、電話。
拔打12315是收費的,消費者申訴案件,由經營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如商家在異地需商家所在地區號+12315。
(8)培訓輔導機構簽協議不過退錢擴展閱讀:
下列投訴不予受理:
(一) 沒有明確的被投訴方;
(二) 經營者之間的爭議;
(三) 經營者事前已經向消費者真實地說明商品存在瑕疵等情況;
(四) 爭議各方已經達成和解(調解)協議並履行,且無新理由和相關依據的;
(五) 消費者提供不出任何必要證據的;
(六) 法院、有關行政部門、仲裁機構已受理、處理的;
(七) 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應由指定部門處理的;
(八) 不屬於《消法》調整范圍的其他情況。
㈨ 和一家培訓機構簽訂不過退款協議,時間到期,一直拖著不給,還囂張說,你告我啊,我又不說不給你。
碰到這種無賴你還真沒什麼好辦法,你找工商局或者消協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