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關於孩子心理輔導聽後

關於孩子心理輔導聽後

發布時間: 2021-02-14 00:09:52

A. 小學生心理健康聽後感

從心理健康全部搞,小學生心理健康情後,應該對幼小的心靈則以教育,因為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

B. 慧與心理咨詢師講如何培養孩子積極,主動,獨立的品質聽後感

如今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生活上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物質上得到極大滿足,同時他們身上也寄託著家長的無限期望和遐想。在這兩方面如果掌握不好度,都將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事實證明,過度照顧和過高期望不但不利於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而且容易造成各種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擺在教育者面前的問題是,是僅僅偏重孩子學業方面的進步,還是更關注孩子積極的心理品質呢? 一、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似乎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他說:「做教師的應該像果園的園丁精心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樹,愛護它的每一枝、每一葉那樣,愛護和保持孩子身上的一切好品質。對兒童無微不至的關懷,並不是原諒他們的一切缺點和錯誤,也不是對他們的錯誤進行無休止的說教……真正無微不至的關懷,應該是培養兒童優秀的道德品質,並不斷地使這些品質得到鞏固。」 近年來盛行的西方積極心理學理論對教育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積極心理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為研究核心,致力於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積極心理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力量方面,主張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並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而獲得幸福。 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在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傾向。心理品質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積極心理品質主要包括好奇心、創造力、自製、堅持、社交智慧、責任心、審美、希望與樂觀等。培養孩子的積極心理品質,就是敏銳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積極鼓勵引導他們發揚身上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的心理品質,使之愉快地度過人生的起步時期,並為以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獨生子女心理品質的特點 自我中心型。這些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家庭的中心,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太陽」,所有大人都圍著他轉,家長對子女的過度溺愛,過分滿足子女的物質需要,使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蠻橫自私等性格,什麼都要順從他,稍不如意就大發脾氣。 膽小怯懦型。這些孩子由於平時一切均由家長包辦代替,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很少,活動受到過多的限制,養成了內向、嬌氣的性格,做事畏手畏腳,不懂如何與同學相處,不願參加集體活動,更不敢在集體活動中展現自己。 桀驁不馴型。由於一些家庭教養不當,大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造成孩子蠻橫無禮、桀驁不馴,對長輩的批評教育表現出強烈的對抗情緒或行為,令人頭疼不已。 如何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呢?發掘和培養孩子的積極心理品質是當務之急。當然,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是需要多方面教育因素合力完成的工程。 三、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培養 開明放手的家長培養出活潑開朗的孩子。 孩子是需要大人的照顧、教育和管理,但是如果成人約束過緊,管理過細,過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動,就會使孩子的個性發展受到阻礙,使之缺乏獨立性、創造性。要想培養出活潑開朗有創造性的的孩子,家長就要多給他們自由和主動權。有人說快樂只能源於自由。只有在自由自主的、不受壓抑與束縛的體驗中,兒童的需求與願望、好奇心與興趣才能得到滿足,兒童的嘗試與探究、意識與行動才是獨立和開放的。 關於解放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以「五個解放」 和「一個給與」為內容的六大主張:「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度的考試制度中解放出來;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陶先生的話至今仍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當然,家長的放手並不意味著縱容和放棄教育職責。只有當內在的自由與外在的適宜的活動常規和秩序統一時,孩子才會產生真正的快樂體驗。對孩子百般嬌寵和一味滿足,孩子雖然也能得到片刻的快樂體驗,但終究是膚淺的,還有可能導致孩子的自我膨脹和人格異化。 積極健康的教師培養出樂觀向上的孩子。孩子從踏進學校的大門起就與教師朝夕相處,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收入孩子們充滿童真的眼中,無不時刻影響著他們幼小的心靈。教師自身的行為和心理品質是影響孩子心理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和科學教育的理念,那麼他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將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有時老師無意中的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孩子不安、疑惑、焦慮、失望、傷心,嚴重時則會對孩子造成師源性心理傷害。教育實踐中,這種傷害更多的是由於教師的無意識行為引起的。與身體傷害相比,它更具有內隱性,但是有時其後果卻是嚴重的,並可能產生長期不良影響。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該教師素質之差令人吃驚,也許她只是一時心血來潮,覺得好玩,卻全然不顧對幼兒心理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 鑒於此,為了使孩子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個人素質,做一個充滿陽光的老師,以自己的積極心態影響孩子,給孩子以安全感,培養出一個個樂觀向上的孩子,「尊重我們的學生,就像尊重我們自己一樣,不讓他們的身體、人格受到傷害」。 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出聰明優秀的孩子。豐富多彩的的活動賦予孩子們的生活斑斕的色彩。這些活動如果組織得好,就會有力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反之,就會流於形式,表面轟轟烈烈、熱熱鬧鬧,過去就像煙花散盡,不留一點痕跡。 作為受孩子們歡迎的活動形式,游戲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合作精神與社交能力;音樂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通過歌唱可以陶冶情操,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合理的宣洩;體育活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繪畫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專注的品質…… 溫馨優美的環境培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不同的環境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受,所謂「處臟則惡,見潔即喜;陰暗令人神傷,明麗使人舒暢」。當前很多學校都非常重視園舍的環境建設,盡可能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溫馨優美的環境,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優美的環境可以陶冶孩子愛美的情操。在美好的環境中,在美好事物的感染、陶冶下,有利於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當然,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不能讓孩子只做旁觀者,老師和家長應積極創設條件,讓孩子們也參與進來,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的環境。如通過種植花木、教室及家庭的布置等,讓孩子做美化家庭、美化學校的小主人。孩子在感受美、欣賞美與創造美的活動中,能體會到莫大的愉悅,這對培養孩子活潑愉快的性格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誰不希望孩子能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幸福的童年和光明的未來?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所有這一切並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它是需要我們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多方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的一個理想境界。

C. 你知道對於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應該怎麼做嗎

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作為切入點,伴以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對孩子有耐心有信心。

D. 心理講座聽後感

通過對心理講座的學習,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心理講座學習心得。新的體驗帶來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每天擁有好心情,打開自己心靈的窗口是快樂生活的小秘方。 大學生心理調試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關繫到大學生的發展方向。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行為態度都能透過對人心理的研究而反映出來。就大學生而言,應該積極進行心理的自我調試。
1、確立新的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
2、建立有規律的校園生活,正確對待學習、生活與就業所帶來的壓力 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應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的有規律的生活體系,如為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生物鍾的作息時間表,按照時間表進行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
3、積極轉移注意力,學會自我宣洩
4、正確對待情感問題。 面對挫折要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調節,不要選擇自尋煩惱。保持好心情,有一顆平常心。失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的驛站,不要跌倒在那一個瞬間,用心去思考,換來的是什麼。失敗不是永恆,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曲折,邁過去就是一大勝利。 快樂生活,每天好心情,是最好的詮釋。

E.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聽後感,400字左右

2012年X月X日我在地點聽了XXX主講的講座,老師講的非常好,聲情並茂,字字璣珠,讓我深受教育。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學習是本職,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視。人們在社會中,總是存在一定的需要、慾望和期望。人的期望或慾望往往要超越現實條件而存在。由於現實條件的約束,在大多數情況下,挫折不可避免的。作為青少年要學會正確對待逆境、失敗,培養百折不撓的精神。並且,首先要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其次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避免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要和周圍人彼此支持和鼓勵。再次要培養自己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懂得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並且要學著換位思考,遇到問題積極想各種辦法,避免偏激的語言和行為。最重要的是要處處懷有『敬畏』之心,時時充滿『感恩』之念,常常表達『祝福』之。

差不多了吧。

F. 如果我帶孩子去看心理咨詢會不會給他留下陰影,我兒子今年十二歲,是個特別聽話,人又乖的小孩,因為我

孩子的心理已經患有嚴重的思維強迫和恐懼症,如果不重視這些問題,你真的回會害了這孩子一輩子。答

這是家庭環境,父母的情緒投射給了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遇事膽子比較小、想得多、有焦慮抑鬱情緒、承受力差、比較情緒化,特別在乎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關注度過高,遇到問題缺少正確的解決方法,對孩子既有溺愛又有指責,所以孩子內心也一樣膽小怕事、情緒化、內心沒有得到成長,精神不夠獨立,心理不夠成熟。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中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尤其是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今天回答不了老師的問題,明天無法在學校繼續生活學習下去,越來越自閉,明天不願意工作,不願談婚論嫁,都是因為與人交往有障礙,性格內向、內心壓抑、自尊心強、承受能力差

也就是我說的,如果你不重視,你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G. 聽完家庭教育講座後的感想怎麼寫

要點:首先說明講座的主講人和主題,然後講述其中感觸較深的內容,並通過相關內容引發自己的思考,最後通過此次講座對自己以後對孩子教育有什麼影響。

正文:

這個周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彭文明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裡有習慣,哪裡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

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著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

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閱讀,上小學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閱讀,後來上了小學,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閱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閱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范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么好的教育講座, 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

H. 心理教育講座聽後感

1 放鬆自己就是精神放鬆和身體放鬆,使人心平氣和,冷靜自然。所謂平常心是道嗎。這是佛家修心平氣之道。心理學把它放在首位實為科學之所在。
2 認識自己就是自識本性。所謂 心靜而凈如鏡中之境嗎,意味自顯本性嗎,自識本源嗎 。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意味胸有成竹,諸葛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聖人覺悟者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可以看出自信的程度了。
4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者總是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的思過改之也從不隱瞞自己的缺陷,因而不恥下問,謂之「學」,因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脫離和改變自己的低級。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地處流嗎,從而使自己變的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智慧。

心理學就是生理情理和道理的總和,之間的聯系敏感而細膩 ,閉上眼睛,每個人的心理都是共同的,而這是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前提,你只要細心體驗自己,你就會體驗別人,體驗所有的人,就會說出別人的心理,找出別心理動機的根源
從而為別人解決心理問題。
要說的還有很多,我就不多說了。 謝謝!

I. 求一篇初中生 心理健康講座聽後感 謝謝!今天就要了

今天我們有幸聆聽了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級教師鍾志農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覺得很有收獲。現代的孩子們,被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再加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社會、家庭對孩子不當的要求,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視。作為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應該能勝任心理健康輔導教師一職。但是,事實上,我們自己有時也很茫然,不知如何開導孩子,甚至自己也因為各方面的壓力大,而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面對孩子。鍾老師的講座,無疑是在仲秋中給我們帶來的一絲涼風,很是及時。
一個晚上的講座,一點都沒讓人感到疲勞,反而是讓人感到意猶未盡,聽後感受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清、悔、惑。
清。主要是指,聽了鍾教授的講座後,對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清晰了。比如:一直以來,總認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看來,這個看法是片面的。了解了正確的觀點、理念,對今後我們的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不會再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無端拔高要求,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了正確的理念指導,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開展帶來無限的益處。
悔。正如科研室許主任所說,鍾老師的講座,不僅針對我們教師有用,更對年輕的父母是很有用的。聽了講座,真是對自己以往教育自家孩子的方式感到慚愧。雖然自己是教師,但很所時候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常常不顧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個性行為。邊聽邊後悔,心想早聽此講座多好。呵呵,後悔葯是沒的。現在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總也能有所效果的。後悔之後有所促進也是好事,還是很值得的。
惑。聽了講座後,反思自己的教育,覺得很多方法,比如規定時間完成作業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長推薦過,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所以非常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聽到這樣精彩的講座。不過,鍾老師的「心海揚帆」網,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途徑 ,非常好。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