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及幫扶要點
『壹』 班級心理輔導的操作要點有哪些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操作要點(活動、體驗、分享是心理輔導活動的三要點)
1.重感受,不重認知。輔導不是說教,不是安慰,不是訓導,也不是邏輯分析;輔導是心靈的碰撞、是人際的交流、是情感的體驗,是幫助一個人自助的過程。
開設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根本取向,並不是要讓學生懂得幾條心理學的原理,或者掌握幾種調節心態的方法技巧,而是要促使學生在團體的助力下,審視自己的內心,反思自我的成長,思考學習,思考人生,思考自我與外界的關系,以推動自我的完美發展。
2.重引導,不重教導——班級輔導主要應該是「非指示性的」,教師不應該對學生作強制的說理和武斷的解釋,必要時採用的暗示、忠告、說服等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引導,要注意契機,還要注意分寸。此外,「引導」總是通過問題來「引」和「導」的,所以,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及時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而這恰恰是班級輔導活動中教師最難以把握的一點。
3.重口頭交流,不重書面活動——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卻又很容易被教師忽視的操作規范,它是輔導過程有沒有動態氣氛的關鍵。
班級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學生是通過群體交流產生的影響力來調整自己的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班級團體輔導的重點應放在學生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上,主要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力來達到輔導的目標。
4.重目標,不重手段——班級輔導活動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輔導理念和輔導目標,如果只考慮形式和手段的新鮮花哨,就很可能會導致舍本求末。
5.重真話,不重有無錯話——信任使人感到安全,信任才能敞開心扉。說真話難免會有錯話,但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話持一種寬容而積極的態度,可強化學生自我向善的意向與努力。
『貳』 大學生心理輔導的要點,關於學習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考試復習題
簡答題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點:一是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二是接受他人,善於人處;三是正視現實,接受現實;四是接受生活,樂於工作;五是能夠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六是人格完整和諧;七是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八是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2、大學生應在哪些方面著重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答案要點:一是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二是培養時間管理能力;三是培養表達能力;四是培養實踐能力;五是培養組織管理能力;六是培養創新能力。 3、 如何提高自我的挫折承受能力? 答案要點:一是善於調節自我抱負水平;二是提高挫折認知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自我歸因;四是構建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4、簡述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一、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不夠深刻 二、自我意識增強,但還不成熟 1、自我意識開始分化,迅速發展 2、自我意識矛盾凸顯,調控能力較弱 3、自我意識矛盾不但激化,出現混亂。 三、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 。四、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夠平衡和穩定 5、簡述如何培養大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 大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的標准:自我定位準確,積極而客觀,自尊與自信,自主並善於合作,自我同一性良好,有效自我控制。 一、正確而全面的認識自我,客觀而准確的評價自我 1、與他人比較,認識和評價自己 2、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中認識和評價自我
3、通過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來認識和評價自我 4、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借活動成果認識和評價自我 二、以積極的態度認同、肯定和接納自我 1、頑強的意志力 2、合理運用社會比較策略 3、創造機會,參加實踐,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培養自信心 4、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5、積極暗示自我。三、積極的完善自我 1、建立科學正確的理想自我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展示自我 3、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 6、簡述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則 1、 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2、 明確時間管理的目的 3、 明確個人時間計劃 4、 做事要有次序 5、 每天安排特定做事時間 6、 用個人價值來決定自我目標 7、 切勿做事拖拉 8、 杜絕浪費時間 9、 注重借鑒他人
7、簡述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情緒。 一、善待煩惱 二、學會情緒表達
向自我表達,向他人表達,向環境表達,升華表達。 三、情緒的ABC理論 導致不良情緒的不合理理念: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
8、情緒ABC理論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哪三個特徵? (1)絕對化要求(2)過分概
況化(3)糟糕至極 9、什麼是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因素?
人際交往:人與人之間溝通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與需要,從而在心理和行為上產生相互影響的過程。人際交往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從動態的角度,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和物質品的交換,從靜態的角度,人際交往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形成起來的情感聯系,即人際關系。
影響人際關系建立的因素,第一,空間距離。第二,才能與人際吸引。第三,個性品質與人際吸引。第四,相似或互補。第五,外貌產生吸引力。
10、如何對學習動機缺乏心理進行自我調適? (1)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標准; (2)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提高對學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 (4)培養與保持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 11、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答:遺傳、社會文化、家庭環境、學校教育、早期童年經驗、自然物理、自我調控 12、如何調試自己的不良情緒
答:音樂、運動、傾訴、哭、正確的信念、轉移注意力、自我控制 二.論述題
1、談談如何維護正常的心理? 參考答案要點:
1、對心理健康定義定義的理解。 2、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4)接受生活,樂於工作(5)能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諧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3、結合心理課上所講授的內容,例如:(1)確立大健康意識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意識(2)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保健方法①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客觀評價自己,接受自己,塑造完善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②學會與人相處、樂於與人交往 接受差異,尊重個性,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相處不卑不亢,尺度合適③正視現實,適應環境從實際出發以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學會客觀的看待問題,面對挫折時積極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④學會增強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3)學會求助心理咨詢機構。並結合學生實際作答。
2、結合自身經歷及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談一談大一新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困惑及應對策略 1、新生發展性危機期
這種情況我們也通常稱之為適應困難。自我認識的落差造成了強烈的失落感,生活上難以適應,人際關系緊張每年九月對於剛邁人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意味著人生又開始了新的歷程,他們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幻想。然而隨著軍訓、專業課的初步接觸,曾經在腦海中憧憬了無數次華麗的大學夢逐漸在現實中降溫,他們漸漸感到大學校園並不是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王國:學習緊張、生活枯燥、親人遠離、人際關系復雜在高手如雲的集體內,昔日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已盪然無存,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另一方面,多數同學首次住校,一切生活瑣事都需要自理,但過去一切依賴父母和老師的心理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於是便會出現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這些都會對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體諒他人的新生帶來適應壓力 3、請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要求:從自我意識、需要與動機、人格 特徵、人際關系、戀愛觀、學習等方面情況作一分析)
4、寫出你對「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的心理學理解?
水太清則無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原因無非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人; 魚的環境是水不要過分清澈,以至無處藏身;人的環境是關系不要過分緊張,以至無法相處。過分清澈與過分緊張,都含有危及生存的因素,一旦危及到生存,就必須對所存身的環境有較好的要求,因此魚要求有水草、岩隙和樹枝等賴以藏身的空間,人也要求有寬和輕松的環境,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准,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
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沖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精明的人至於苛察,就容易防閑過當以至猜忌成性,由不能容人最後發展到千方百計排陷他人,就必然失去夥伴和朋友,結果是自身也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5、時間管理的具體測量有哪些?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大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 時間管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設定事情的優先順序。
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了「時間管理四象限」定律。他把所有的事情按照重要性、緊急性兩種屬性排列。這樣,事情被分為四類,在坐標上構成了四個象限。
面臨眾多的工作任務,正確的做事順序是:第一優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第二優先: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第三優先:做「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第四優先:做「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
6、從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相處及學會生存的角度,論述大學規劃的主要內容,並結合實際給以說明。
從認知方面說,學習是學、思、習、行的總稱,不同年級具體側重有所不同。 從做事方面說,對社團等課外生活的把握,科學的自我管理,展開論述。 從相處方面說,明確平等、尊重、真誠、信用、寬容等交往原則。 從生存方面說,探索個人的職業目標和定位,養成職業意識和思維。
7、論述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並結合實際給以說明。
要求:有論點,有論述。 善於調節自我抱負水平 提高挫折認知能力 建立合理的自我歸因 構建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8、簡述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因素以及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
1. 大學生人際交往包括如下特點:注重人與人之間平等關系的建立、注重人與人的精神交流、人際關系中的情感成分較重、大學生交往范圍擴展、交往需要和獨處需要並存,共5個方面;2. 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因素包括:空間距離、才能與人際吸引、個性品質與人際吸引、相似或互補、外貌產生吸引力5個方面;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原則包括真誠原則、尊重原則、平等原則、信用原則、相容原則和理解原則6個方面,技巧包括主動熱情待人、善於傾聽、主動贊美別人、講究交談 9、試述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表現形式是什麼、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自我支持技術有哪些? 答案要點:1.大學生常見心理危機包括發展性心理危機、情境性心理危機、存在性心理危機三個方面;2.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形式包括生理表現、情緒表現、認知表現和行為表現4個方面;3.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自我支持技術包括及時調整情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面對現實,正視危機以及暫時避免做出重大決定4個方面。 10、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論述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 三、案例分析題
1、某大學一女生,學習成績在班上為第一名。雖然成績優秀,但內心卻極度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眾場合不敢發言,跟別人交流時總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尤其是跟老師或陌生人談話,總覺得十分局促,舉手頭足不知如何是好,並且臉紅得很厲害。很羨慕別的同學在公共場合能夠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強烈希望改變自己,雖然作過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顯改觀,內心非常苦惱。從高中到大學很少異性同學交往,別人評價她是個冷漠、孤傲的人。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因此,在成長和交往的過程中,朋友越來越少,慢慢地脫離了群體,把自己封閉起來。後來開始反省自己,自責,決得都是自己的錯。時間一長,發現自己好象已經沒有脾氣了。不管跟誰發生矛盾,都以為是自己的錯,然後深深自責,或者把怨氣都悶在心裡。總覺得難以與周圍的同學
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非常擔心畢業後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近來更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極度自卑,沒有勇氣參加任何活動。
這個女生心理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導致其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要點:該女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是由其社會適應挫折所引發的人際性壓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來自於不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經歷了兩種極端的方式,先是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與群體、社會隔離開來,後又過於以他人為中心,事事自責,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於來訪者個性中人際溝通能力的缺乏,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會適應性壓力。再次,從她自身的成長經歷,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由於人際沖突所導致的自我封閉,是個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識地開放自己,但突兀的開放環境,必然在一段時間內給她帶來更為巨大的人際性壓力,如果應對或自我評價不當,很有可能給來訪者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問題。第四、但給她面臨迫切的人際壓力時,一開始採取的是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但由於對於個性和能力的培養過程缺乏科學認識,過於急功近利,在受挫後,極易滑向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錯誤的自我評價,使心理問題不斷趨於嚴重化。
2、結合下圖說說,什麼是情緒?情緒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同樣是下雨,一個萬分沮喪,而另一個則發出了爽朗的笑聲?並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情緒調節的方式都有哪些,你是如何運用的?
答: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是基於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情緒是人的需要獲得滿足與否的反應。
客觀事物是情緒產生的源泉,但情緒的性質和輕度並不是由客觀事物決定的,而是以需要為中介,當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調節的方法:(1)正確評價自己(2)音樂調節(3)學會傾訴(4)適度痛哭(5)運動調節(6)自我激勵和自信心訓練 情緒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是基於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情緒是人的需要獲得滿足與否的反應。
客觀事物是情緒產生的源泉,但情緒的性質和輕度並不是由客觀事物決定的,而是以需要為中介,當客觀事物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情緒調節的方法:(1)正確評價自己(2)音樂調節(3)學會傾訴(4)適度痛哭(5)運動調節(6)自我激勵和自信心訓練
3、許多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時,常產生一些心理的不適應,有些迷惘、憂慮。請問大一新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心理問題?並請根據自我經驗談談怎樣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調適。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環境、角色變化引起的心理不適,除了因為進入大學後,親情、友情和鄉情的缺失,遇到實際困難喚起他們的懷舊情緒之外,現實中的大學與心目中理想的大學不統一,也是大學新生產生心理落差、心理沖突的主要原因。有些人所上的學校、所學的專業並非所愛,加之學業負擔過重、就業形勢嚴峻、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人際關系復雜等都使大學新生產生失落、孤獨、寂寞、無聊、目標缺失等消極心理,造成適應困難 4、案例一:一位少年對一位老年人抱怨自己一無所有。老 年人說:「這樣吧,我們來做一個交換。你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100萬塊。」少年吃了一驚:「你給我1000萬也不成!」老年人又說:「那把你的雙腳給我,我讓你當州長。」少年搖搖頭說:「你讓我當總統也不行。」老年人再次建議道:「把你的雙眼給我,我讓你娶到全國最美麗的女子。」少年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就是給我一個天仙也買不了我的眼睛。」老年人奇怪地說:「你有一雙價值超過1000萬的手,重要程度超過總統地位的腳和比天仙還要緊的眼睛,那你怎麼還說自己一無所有呢?」少年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上就有著非常
珍貴的東西,然而自己卻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更不要說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處了。 請思考並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這個故事給你什麼啟示? 2、請根據你所學的有關自我認識的知識對自己做一個分析。(如:性格、外貌、心理素質、人際交往能力、愛好等。)
5、某大學大三學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書時,總擔心會有人坐在身後並干擾
自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以致於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牆而坐,否則無法安心看書;對同寢室一位同學放收音機的行為非常反感,有時簡直難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覺時總擔心會有收音機的聲音干擾自己,從而睡不著覺,經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發生當面沖突,因為覺得為這樣的小事發脾氣,可能是自己的不對。很長時間不能擺脫這種心理困境,很苦惱,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即將畢業,心中一片茫然,擔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時後也懶得去想這個問題,怕增添煩惱。學習一般,在班上成績中游,當看到其他同學都在准備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學習。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態度比較消極,認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農村,經濟狀況一般,認為自己有責任挑起家庭的重擔,但又覺得力不從心。
試分析王某產生心理壓力的原因,如何調適?
『叄』 如何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1、重視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在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利用廣播、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媒介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2、開展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心理檔案,跟蹤每個人的心理發展;
3、採用積極引導、個別咨詢的方式關注特殊人群;
4、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促進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5、開展多樣化的心理輔導,採用團體輔導或個體輔導的方式,引導每個社會成員能自我認識、自我調節,重新樹立健康的心理;
6、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形式靈活多樣的校本研訓活動,使任課教師達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識;
7、密切聯系家長,搭建家庭與學校的橋梁,建立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育人環境,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肆』 心理輔導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隊員的心理健康與否,對隊員身體健康、身體發育和學習影響極大。因此,作為負責少先隊工作的團幹部,首先應確立素質教育思想,改變以考試分數來衡量隊員的片面標准,把發展和培養隊員健全人格和個性特點,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作為輔導隊員的指導原則,從而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工作。
對隊員進行心理輔導時,應與隊員彼此心靈相融,產生思想上的「共振」。要放下自己的主觀臆斷,設身處地從隊員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尤其要幫助隊員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心理輔導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它不是一般的安慰和同情、忠告和建議以及簡單的命令限制和批評指責,而是一門教育藝術、一門科學。
學生作為學校教學活動中的「唯一主體」,在人格上與團幹部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對隊員的人格尊重,本身就是對隊員無言的心理輔導。在心理輔導中應做好以下幾點:接納,給隊員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關心,使隊員重新感到自身的價值,產生積極改變的動力;專注,輔導員要專心聆聽隊員的心聲;平等,杜絕「我教你聽」、居高臨下的方式;信任,相信每一位隊員都有其獨特的價值,相信他們的可塑性。
對隊員的心理輔導,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團幹部一次成功的心理輔導,甚至可以改變一個隊員一生的命運,因此輔導時對接受心理輔導的隊員應以誠相待,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受輔導者的信任,使他們願意表露自己內心的一切,從而能對症下葯,取得良好的效果。
隊員在坦誠地傾吐心聲,尋求幫助時,心理輔導已在不知不覺中起著作用,隊員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作為知曉此事的團幹部不能輕易地將隊員的隱私外泄,更不能作為新聞傳播,或提供給學校領導作為處分的材料等,因為這樣不但起不到心理輔導作用,甚至還貶低了自身在隊員心目中的地位,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
『伍』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
心理輔導方法包括: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具體是
1、學習輔導
學習輔導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如認知技能、知識障礙、動機,情緒等)進行輔導;狹義的學習輔導是對學生經歷了學習挫折和困難時產生的心理困擾和行為障礙進行輔導。
4、職業輔導
升學與擇業是人生發展的必然過程,是事關個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職業輔導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社會就職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的選擇和准備,為今後順利地踏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心理輔導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行為科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集體輔導、個別輔導、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輔導以及家庭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節,從而充分開發自身潛能。
(5)心理輔導及幫扶要點擴展閱讀:
目的和內容
給予被輔導者情感支持,激勵被輔導者擺脫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氣,讓被輔導者更全面准確地了解自己,讓被輔導者學會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被輔導者的錯誤觀念,提高其對現實問題的分析水平,獲得積極情感的體驗。
耐心傾聽被輔導者的傾訴,給予相應的安慰和鼓勵,進行必要的心理測查,對被輔導者的理論學習進行輔導,對被輔導者的日常生活進行督促,進行現場演練以提高被輔導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體驗水平,幫助被輔導者及時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陸』 心理輔導的原則是什麼
(一)、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預防是通過積極主動的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和輔導,防止學生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政黨秩序與工作效率。
發展是指協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潛力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充分發揮個人潛能,過健康、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應注意到:
1、 從早抓起。其實心理輔導應越早越好,特別是小學、中學。在大學也要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
2、 採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健全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到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
3、 對於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生了重大事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征侯,重點實行早期干預。這要求我們有極大的愛心、極大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二)、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新生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新生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性,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
1、 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強制性 的了解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元條件的關懷和接納。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情緒感受是如何的消極、不正常、不合 教師的口味、不合時宜,我們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
2、 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要承認每個學生是自立的,具體決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 的自由。我們不應強迫學生選擇什麼,他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為學生作出選擇提供認知前提,並供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 運用同感瓣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同感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幫助引導對方領悟到。"透過眼睛看世界"。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輔導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是因為①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而成長與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主動過程。②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爭取,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 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輔導不以傳授系統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總是來進行。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 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比如結合實際和熱點問題,組織班級同學展開討論。
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我們教師同學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揮想像力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宣洩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 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可吸引較多學生參加,看有關心理教育的影片後大家做一個影評。也可以供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 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我們心理輔導的精髓。實際上我們總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個別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校教育和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學生個人身上這種獨特性以及學生之中的差異性,而是要供 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獨創性在積極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
當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
1、 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在了解全班同學的其性基礎上,更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要了解至完 性的資料,更要了解價值性資料。比如他們的性格特徵、交往的基本規律、現在最需要什麼,渴望得到的什麼或解決什麼。
2、 對不同學生衽區別對待。這不是平時我們所說在班級"一視同仁"在班級的政策和策略來說,可以一視同仁,比如評獎學金,大家公平對待,不偏不移,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綜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應將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可重復性 的獨特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適合牲,性別特徵、個性特徵,靈活運用基本的原理,拒出適合一個個學生的處置方法。
比如,在學生個人的障礙當中,我們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而在恐懼症的治療和咨詢當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繞脫敏法。
3、 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各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研究的對象 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於深入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五)、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做好以下3點:
1、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所持的態度,它制約和指導人們的思想行為。對於大學生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有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對社會對人生就有了正確的認識,就有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就能科學地分析相關事物,冷靜地、妥善地對待多種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工作等,保證心理反應的適度。
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 積極開展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
3、 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 不飲酒,不吸煙等。特別是學生任務重,心理壓力較大,因此,在平時我們要教育學生講究科學的生活規律,合理安排時間,適時合理用腦。
在注重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是抗體,是有"免疫"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能力,評價能力,特別是在挫折面前不驚慌,採取理智的應對方法。
我們教師可以利用"現身說法"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參加到其中。
4、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藝對那些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問題有一定 困難的人提供幫助和指導。
--------------
http://jyscjzx.jyjy.net.cn/deyu/xjzx.htm#33
http://www.nylxx.cn/jykey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37
http://www.blogcn.com/user18/zhangjx12/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真誠、熱情、共情和保密 你可以先自己想像下是什麼意思呢?
『柒』 什麼叫心理指導幫扶
一個人由於某些事情給自己的心理上形成一些陰影,這就是有了心理疾病。這種疾病要想回消答除非常需要有人對他們對一些問題的偏執想法展開疏導,讓他按照正確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開心裡所結下的疙瘩,這樣的一種引導就是心理指導幫扶。有心理疾病的人要盡早尋求這種幫助,才能盡快走出陰影,陽光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