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心理輔導課訓練課活動課區別

心理輔導課訓練課活動課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2-15 01:47:01

❶ 請闡述心理輔導課和思想品德課的區別

思想品德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的道德品行,心理課旨在塑造個人的完善人格;前者的核心問題是人生觀問題,後者的核心問題是成長問題;前者在於提高個人對國家與社會的歸屬感受自豪感,後者在於提高個人的價值感與成就感;前者使人更好的了解社會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後者使人更好的了解自我及其成長過程;前者本質是一個教育過程,後者本質是一個討論過程;前者以示範教育為基本手段,後者以尊重和理解為基本手段。具體來說:
一、目的不同
思想品德課致力於解決學生高層次社會定位問題,主要是關注學生的政治立場、思想傾向、方向問題,關注他們的法制意識、道德意識、社會規范等問題;而心理輔導活動課則主要解決學生心理成熟不成熟、是否健康的問題,主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人格完善及社會適應性問題,預防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心理不適應或心理困擾問題。
二、內容不同
二者在內容上有交叉,有共同的部分,如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人,但各自也有一些對方所包含不了的東西。如團體心理輔導的學習輔導、考試焦慮克服等就不屬於思想品德課范疇,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一般不直接解決政治立場、思想信仰等問題,而這些則是思想品德課的主要內容。
三、原則不同
心理輔導活動要求教師不替學生做價值判斷;而思想品德課則要求教師有明確的價值傾向,往往要旗幟鮮明。思想品德課強調要顯現矛盾,面對現實,鼓勵學生有勇氣公開承認錯誤;而心理輔導活動雖也有面質技術的應用,但也允許暫時地迴避現實,運用平衡的方法及心理防衛機制,引導學生宣洩、外化、合理化或幽默升華等方式來緩解內心的不滿與沮喪、緊張與沖突。
四、學生觀不同
品德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學生當作塑造對象,把自己視為塑造者;而心理輔導教師則把學生視為有自身需要的「當事人」,把自己看作是從旁提供幫助的協助者。品德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持「評價性的學生觀」;而輔導教師則更多持「移情性學生觀」,強調給學生尊重、理解、支持、信任,要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處境和感受。
五、實施形式不同
思想品德課側重由外向內的理論灌輸和道德教育;而心理輔導活動課則側重由內向外的自我體驗、自我感悟、情緒的釋放和個性的張揚。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❷ 心理輔導活動課與思品課和班會課的區別

有區別的。
心理健康課是學校為保障學生心理內健康,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容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課程教育。具體目標:是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輔導課是學校按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通過各種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培養、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健全和完善人格品質的心理輔導形式。具體目標:發展性目標和預防性目標。
其中發展性目標側重於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心理素質的培養,幫助學生自我完善,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提高今後的生活質量;而預防性目標是幫助學生及時發展自己在學習、生活、成長中的心理問題,學會矯治和調節心理偏差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積極健康的情緒。

❸ 班會活動課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區別和聯系

班會活動課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都是為了解決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問題而開展的,但是班會活屬動更偏向於德育教育工作,主要以教育為主,主張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但是心理健康課主張心理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探索以及心靈的完善,班會讓學生更加向好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讓學生更加向自己學習,主張做自己。若還有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可搜索群心理健康課學習交流群

❹ 心理輔導課與思想品德課的區別

心理輔導的主要對像是個人,調整心態,治療心理疾病,保證個人的心理健康。每個人的心理都是不同的,心理輔導必須因人而異。
思想品德是指對所有人的一般要求,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❺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有何重要意義

意義不大 這種課學生基本不會認真聽或者重視 但是對於學校而言證明他有關注學生們的成長與心理狀況 實際效果不得而知 但如果這堂課上的十分有趣味或者很吸引同學 那麼對學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很容易塑造學生的價值觀

❻ 心理輔導活動課有什麼功能,性質,特徵

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選取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專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屬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

由於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服務需求,一般說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大功能,以獲得積極心理體驗為主的發展性功能、以防範消極心理體驗為主的預防性功能和以轉變(調適)消極心理體驗為主的矯治性功能。

(6)心理輔導課訓練課活動課區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由一個個活動有機組成的。每一個活動在一節課中所佔用的時間,在活動設計時就要做好估計和安排。一般來說暖身活動、結束活動基本採用小游戲、歌曲、誦讀、總結性話語等形式,時間在2分鍾左右。

總之在活動設計中,要做好每個活動的大致時間安排,做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必要時要對活動的大小、容量進行適當地調整。這樣教師在具體實施時,才能心中有數,以保證課堂上張弛有度、節奏適宜,防止出現喧賓奪主、偏離主題或者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

❼ 小學生心理輔導活動課有哪些具體活動方式

快樂,生活可以更美
--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競爭的氣氛充滿整個社會體,孩子就是在這一的環境下逐漸成長。他們面臨著升學壓力、心理脆弱甚至感到壓抑,這些壓力猶如一顆定時,為孩子們造成嚴重的威脅。此外,小學階段,是處於青少年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心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內涵: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徵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①具有穩定的情感;② 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③ 具有符合其年齡特點的多種心理特點;④智力正常;⑤ 意志力發展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在這五方面要求中,伴隨著學生青少期的心理變化,可能會出現情緒上的波動,與同學相處困難、內向及自卑等,意志缺乏、不能自控等現象容易出現。因此,我結合班主任兼語文教師的教學經歷,淺談如何預防或者引導學生開心度過青少期,讓生活更加美好。
二:小學生情緒調整策略
孩子的臉猶如六月的天。說的就是小孩的情緒極易波動,喜怒無常,我們也可以發現學生之間為了一點小事情哭哭啼啼,愛發小脾氣。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由於學生本身的情緒問題,但是深入了解,往往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學校老師都有關系。
作為學校老師,都不希望發生學生吵鬧現象。為了防止或者減少類似情況的出現,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著手。
1 細心觀察,發現異常情緒學生並加以疏導
古話說「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想要了解一個人,必須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作為班主任,在發現學生情緒異常的同時,要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談。交談中著重發現學生的內心需求,比如是成績不理想問題、同學關系不融洽問題、家庭異常事情等,對症下葯,採取積極態度鼓勵學生、在理解溝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可自己甚至以自己為驕傲,樹立良好的心態。
2 創造條件,供給學生美好的班級集體環境
良好的環境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在我們失落的時候聽聽,在樹林里散散步往往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同樣需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班級集體環境。班級的環境包括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客觀環境主要是需要一個潔凈的教室、一個安靜的教室。主觀環境是指學生之間和睦相處,有著良好的友誼,彼此尊重,沒有嘲諷,沒有嫉妒。
3 教其方法,讓學生自主調整情緒心態
作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或者課間時間,教導學生情緒波動現象的正常性,並且讓學生知道情緒波動的危害,鬧脾氣造成的嚴重後果,讓學生重視這個問題的同時又不會過分擔心而引起的恐慌。
三: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生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學生處於青少期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在生活行為逐漸學習獲得的,老師需要積極引導,使之有效掌握學會。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健康成長主體還是學生,所以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中顯得格外重要。
作為班主任,可以在學生中選取優秀學生作為學習榜樣。要讓學生體驗生活,明事理知善惡,積極展開學生喜歡的活動,知識競賽等,倡導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需要發揮好班級集體的作用。採取學生合作學習,分組討論,在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可以與同學合作,培養合作與溝通交流,學會組織管理與被管理。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時期,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現實社會中的壓力無形的影響著學生,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影響。學生或許會困惑會迷茫,開展心理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驅散成長中的各種迷霧,指導其健康的成長。

❽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型有哪些

第一種「深度體驗」式:它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感悟、體驗、接受行為訓練的課程,因此,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標設置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加深學生的體驗深度,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
第二種「情景——建構」式:教師堅持「目中有人」的原則,力求建立溫暖的、學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納的學習場所,提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材料,創設家庭般的環境和規則,創造安全、親切、有歸屬感的教學氛圍,傳遞信息,在各種有心理建構意義的活動中解決問題,在問題的解決和建構過程中,體驗心理成長,獲得心智的提高。
第三種「活動——體驗」式:緊扣心理輔導課的兩個核心要素——活動與體驗,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影響他們心理發展水平,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第四種「討論——澄清」式:在民主和諧的活動氛圍中,引導學生對典型性、開放性、趣味性的話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澄清問題,通過互助式的討論達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助人自助」的目標,全面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第五種「話題——體驗——自助」式:選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最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問題,藉助談話的方式,運用情景體驗,安排「情景聚焦——快樂碰碰碰——金點子大賽」這三個板塊,通過輔導,讓學生學會面對現實,坦誠地交流做錯事後的感觸,感受承認錯誤後的輕松、快樂與踏實,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悅納自己。
第六種「體驗——感悟」式:以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驗、深刻感悟為主線,營造安全心理環境,解放學生身心,通過學生的心理互助實現助人自助。
第七種「體驗——分享」式:從「感受」入手,以「感受」激發學生興趣,以感受營造氛圍,以故事啟發、小品表演等形式逐步引導學生通過領悟提升或改變心理認知,並在體驗中深化認知,在分享中宣洩情感,課型設計目標集中,層層遞進,注重體驗,但又不失認知的提升,使心理輔導課的「體驗」和「領悟」和諧的結合在一起。
第八種「自省——自助」式:以激發學生自省、促進學生自助為目標,強調學生課前的主動參與、提前介入,課中的主動發展、體驗感悟,課後的主動拓展、延伸實踐,使學生在活動中自我開放,互動分享,自省感悟,形成合理觀念,構建有效的應對模式,完善人格發展,促進個體自助。
第九種「話題——探討」式:通過學生參與暖身游戲,積極創設情境,師生探討分享話題,引導行為訓練,引導學生收集相關材料,並在活動中圍繞這一話題開展各種活動,以達到深化主題,幫助學生澄清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取向。
第十種「動態生成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心理體驗,給予學生自主的空間,在課堂團體輔導過程中形成積極互動,觸發真實感悟,這為生成性心理輔導教學營造良好氛圍,促進學生在某一個心理話題上有所感悟、觸動、體驗、思考,從而實現自我心理成長。
第十一種「認知——行為訓練」式:心理健康課不只是教給學生面對問題的理念,也要提供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想起我們學過的特殊方法,從而能夠讓自己從迷霧中走出來。認知——行為訓練把團體輔導訓練引入課堂,希望學生在面對壓力、感到焦躁不安的時候,除了用認知方面改變自己外,能應用放鬆訓練使自己回歸平靜。
第十二種「情境——感悟」式:巧設情境,直觀感悟,內化體驗。也就是教師根據輔導目標,向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情景,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活動去體驗有關的問題,在體驗、感受和思考的過程中,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下,促使學生認識的內化,形成較為穩固的觀點與信念,並以此來指導、規范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第十三種「現場——探討」式:立足於學生熱點問題,以虛擬場景為主線,並在各環節配以體驗式現場調查,活動中穿插音樂,錄象等,形式多樣,倡導體驗
http://www.dqyfxx.net/ReadNews.asp?NewsID=560資料原址

❾ 心理輔導活動課設計需要注意什麼

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一門新興的課程,是面向版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權,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齡特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