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新冠肺防疫心理輔導方案
㈠ 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回家後需要心理疏導嗎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以後,是否需要做心理輔導呢?這個問題是肯定的,一定要做心理輔導。人類面對未知的恐懼時,會產生各種內心的擔憂和幻想。即使這次疫情過後,康復者的心理也會留下陰影,可能會非常敏感。比如說,一個正常的感冒咳嗽,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又被傳染了等等。所以,家人給予陪伴和心理輔導是非常有必要的。
1、身體康復了,心理可能留下了陰影
新冠肺炎患者在被傳染後,就需要進行隔離治療。這個過程中,親人不陪伴在身邊,內心的孤獨與恐懼是無法想像的。尤其是面對疫情沒有百分百能夠康復的現狀,患者的思維是不受約束的。
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看到有患者要逃離醫院,或者不願意進入醫院治療。內心就是太大的壓力或者恐懼,才讓他們無法面對。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其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過,“對於忍受苦難的意義,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即使在看似毫無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對無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找到生命之意義。那時重要的是能夠見證人類潛能之極致,能夠將個人的災難轉化為戰勝苦難的勝利,將個人的厄運轉化為人類之成就。”。
㈡ 美國對學生漠視新冠防疫規定的行為,採取了什麼舉措
目前,美國的大學陸續開學,但學生們對新冠肺炎防疫安全規定的漠視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社交媒體上,有許多校園聚會的視頻被廣泛分享,這些聚會往往沒有保持社交距離,參與者也沒有戴口罩,這引發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擔憂,即此類聚會可能會變成新冠病毒的超級傳播活動。
普渡大學已勒令36名學生停學,其中包括那些舉辦聚會的學生,以及那些違反社交距離政策參加聚會的學生。杜克大學正在調查七起學生或學生群體的“公然不當行為和持續不遵守”新冠病毒防疫規定的案件,如果發現有責任,涉事學生可能面臨一系列可能的制裁,包括紀律處分、停學或開除。
㈢ 小學生如何看待新冠肺炎
開學在即,為了更好的防控新型冠病毒肺炎,國務院發布了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學校和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那麼,為應對新冠肺炎中小學生應怎麼做呢?
1、開學前
1.1、儲備洗手液、消毒劑
學校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並向主管部門報告;對全體教職員工開展防控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學前對學校進行徹底清潔,對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教室開窗通風;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職員工和學生,返回居住地後應當居家隔離14天後方可返校;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劑、口罩、手套、消毒劑等防控物資的儲備;設立(臨時)隔離室,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症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1.2、了解疫情動態
通過電視、網路、新聞媒體了解疫情動態,主動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洗手、戴口罩知識和技能。
1.3、減少聚會
學生假期盡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2、開學後
2.1、自帶餐具
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議學生自帶餐具。餐(飲)具去殘渣、清洗後,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鍾;或採用熱力消毒櫃等消毒方式;或採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鍾,消毒後應當將殘留消毒劑沖凈。衛生潔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鍾後,清水沖洗干凈。
2.2、教師戴醫用口罩授課
教師應戴醫用口罩授課,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對因病缺勤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及時追訪和上報。
2.3、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宿舍、圖書館、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課間盡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㈣ 針對新冠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該怎麼進行
針對新冠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應該交由專業的心理醫生,引導他們心中的困惑,然後安撫他們的情緒!
㈤ 各大高校開學季,要怎麼做好防疫指導
疫情是我們今年最大的困難,只要我們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堅持到底,就能夠一起平安度過這個最嚴峻的考驗。
身體是人的本錢,只有把我們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才能讓我們在接下來的生活當中享受一切美好。安全你我他,防控靠大家。
㈥ 新冠疫情期間大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2019年12月武漢市發現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者以來,短時間內,該病毒在湖北省乃至全國其他省份中快速傳播,防疫形勢非常嚴峻。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遲開學。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日前印發了《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政府、高校和社會共同實施並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疫情危機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必然會對情緒產生影響。一方面,大學生在瀏覽傳統新聞媒體和新浪微博等自媒體時,會面對各種各樣疫情相關信息的爆炸式流通,對心理產生沖擊。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適應全面的線上教學狀態,完成學校安排的各種學習任務。在這樣的情境下,大學生將較長時期處在有壓力的情緒中,孤獨、焦慮、沮喪、恐懼等負性情緒狀態就會出現,如果不及時關注並進行調適,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與障礙。因此,無論是大學生本人還是高校,在關注疫情和學業的同時,也應當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情緒健康,為重新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做好准備。
自我關懷作為健康自我觀的新概念,近年來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自我關懷,又稱自憫、自我同情,指的是以友善和理解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失敗和不足,並且意識到自己的遭遇是人類共同經歷的一部分[1]。有研究已經顯示,自我關懷能夠在消極生活事件中保護個體,減少個體對自我的攻擊,避免對消極生活事件的過度思考,從而會對個體的心理功能產生積極影響[2]。因此,本研究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自我關懷和情緒現狀,探究當前情境下二者間的關系,以期為重大疫情下大學生的情緒調適提供行動策略。
二、重大疫情下大學生情緒狀態的特徵
為准確把握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的情緒狀態,課題組在文獻研究基礎上,對全國部分城市的大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了調研。問卷調查在問卷軟體上進行發放,由調查對象在網頁上獨立完成,共回收有效問卷1102份。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情緒和自我關懷現狀,共涉及正性情緒、負性情緒、自我友善、自我批評、普遍人性感、自我隔離、正念和過度沉迷等八個方面。受疫情影響,訪談採取了線上訪談的形式,通過QQ、微信等軟體共計訪談大學生50人,訪談的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當前的生活狀態、情緒感知和情緒調節措施。
在問卷調查對象中,男生425人,佔38.6%,女生677人,佔61.4%。從調查統計結果看,大學生總體情緒處於中等水平,體現出較大的性別差異,女大學生的正性情緒得分低於男大學生,而負性情緒得分高於男大學生,說明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女大學生的總體情緒狀態比男大學生差。就所處受教育階段來看,本科生約佔84%,研究生約佔16%,研究生的總體情緒狀態優於本科生。結合訪談結果發現,疫情導致大學生負性情緒增加,且波動較大,並主要呈現出以下四方面的特徵狀態
㈦ 作為小學生,我們在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時應該怎麼做
1、外出歸來、飯前復便後、咳嗽打噴制嚏後,都應及時洗手。洗手時,需使用流動水,同時要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細揉搓手上的每個部位。
2、少去人多且密閉的場所,避免接觸感染。不走親訪友,不與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接觸。如必須外出,要正確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
3、如要咳嗽或打噴嚏一定要用紙巾將口鼻遮擋住,結束後將污染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桶,並用流動清水認真洗手。如果來不及取紙巾,則應先用手臂完全擋住口鼻。
4、如果感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應及時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5、房間每天早中晚開窗通風,每次時間不少於30分鍾。外出時,告誡自己不要到處手摸接觸,不用手觸摸或揉搓口、眼、鼻等部位。
㈧ 防疫不鬆懈,大學開學以後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呢
我們國家的當下的疫情已經處於末期,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放鬆警惕,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防患於未然,防護意識不能減弱,隨時隨地做好個人自我防護。
首先,自己的健康管理好,掌握好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和體征,一旦察覺自己的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時進行自我排查,及時測量體溫;加強自身的身體鍛煉,適當的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加固抗病毒的自我防護牆。
宿舍、教室除了學校的常規清潔消毒之外,要做到勤通風,每天至少半個小時,自己的個人物品尤其是床單被褥要經常晾曬,個人貼身物品也要勤換洗,尤其是參加過聚集性活動後要進行更換清潔,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消毒;
排隊就餐、付款等活動時盡量保證一米的安全距離,三餐就餐時盡量減少聚集,可以帶回宿舍吃,做到不扎堆,
㈨ 快開學了,但是小紅有些擔心上學後新冠肺炎會不會傳染給自己,他該怎麼辦呢誒,
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做好個人防護按要求做!就不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