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對自負學生的心理輔導

對自負學生的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2-16 11:00:19

Ⅰ 對於有叛逆心裡的學生如何做心理輔導

首先要解除戒備心理,營造寬松和諧氛圍
千萬避免說教,而是平等態度
成為朋友
設身處地的進入學生的框架,換位思考
發現學生閃光點並給予表揚鼓勵
長期關注,叛逆孩子心理的改變是緩慢的過程,要富有耐心並堅持不懈

Ⅱ 如何對厭學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一.先從她周邊入手,走訪其家人,同學,等,了解其生活背景
二.初步分析,找到她厭學的原因
三.與她面對面交談,找准其厭學的原因
只有真正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制訂方案幫助她.

Ⅲ 如何克服自負心理

一、自負的一般表現 1.自視過高,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別人都不行。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系疏遠。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 對人沒有絲毫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個門庭冷落。 2.看不起別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這種人固執已見,唯我獨尊,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 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3.過渡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極力去打擊別人,排斥別人。當別人失敗時,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時, 在別人成功時,這種人常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二、形成自負的原因 一是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說,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家庭則是他們自我評價的第一參考系。父母寵愛、誇贊、表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風順。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又出類拔萃,老師又寵愛他們,就會養成自信、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三是片面的自我認識。自負者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自負者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 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四是情感上的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別強烈,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 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 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學生,深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 在表面上擺出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三、正確認識自負 人不能沒有自負。尤其對青少年來說,在適當的范圍內,自負可以激發他們的鬥志,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念,使他們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脫離實際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反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四、克服自負的負面影響 首先,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佳辦法。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負者完全服從於他人,只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 改變過去固執已見、惟我獨尊的形象。 其次,與人平等相處。自負者視自己為上帝, 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負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面的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去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時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 較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不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第四,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負,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輝煌的過去可能標志著你過去是個英雄,但它並不代表著現在,更不預示著將來。

Ⅳ 對於青春期自負心理怎麼克服

第一,接受來批評,自自負的人通常是不願意接受別人的看法和觀點的,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看法或者觀點是最正確的,所以,他們聽不進別人任何一點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聲音,因此,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好的方法,武漢學大教育的小編表示,接受別人的批評並不意味著屈服於他人,而是接受了正確的思想觀念來讓改變自己固執已見和唯我其誰的那種態度。

第二,與他人和平相處,自負的人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他們總是對他人頤指氣使的,並且對他人的看法和觀點也都嗤之以鼻,因此,要改變自己這樣的姿態,首先就得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武漢學大教育的老師指出,在這個世界上,人生而平等,就算是因為後天發展的一些因素,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增大,也並不代表自己就高人一等。

第三,提高自我認識,一個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自負者就算太看重自己的優點二忽略了自己的缺點,所以才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的,要想提高正確的自我認識,不能夠只依靠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要通過內省,武漢學大教育的輔導老師表示,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莫過於自己,所以,在平時,同學們就要學會好好反思。看清自己的優缺點。

Ⅳ 如何克服自大或自負心理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在心理上稱之為「自己顯示型」或「自我擴張型」的人,他們具有常常使自己第 表現超出於實際水平的傾向。通常所說虛榮心強的人,屬此種類型。自我擴張型的人是對「現實我」的認識和評價過度地超估,以至形成虛妄的判定,偶有一得一見,便以為自己十分了不起,忘掉了現實中的「我」,忘掉了客觀社會的要求對自己的制約,開始進行種種「美妙」的設計。自大心理是怎樣形成的? . 與人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有關 。心理學家認為,所謂「自我意識」是指人對於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一種認識;也是人認識自己一和對待自己的統一。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內容。它是人在社會實踐交往中,特別是由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認識自身和環境而逐步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有些人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對認識和評價自我充滿了溶厚的興趣和急迫感,自我認識和評價的水平大為提高,但自我認識和評價的客觀性與正確性尚不夠,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由於青年的獨立意識、自尊心的發展,常常會導致一種不必要的自負心理。於是自吹自擂、老子天下第一等言行和心理,便在不少青年學生中表現出來了。他們特別西畫尋找就評價那些自己而他人沒有長處,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榮譽感也很強,總希望自己的形象在別人看來是肯定的、令人喜愛和有希望的。 .與自大者的家庭背景有關。讀書年代的成績好,踏入社會初期的順利有關。由於這些人的父母對他們的要求百依百順,使他們從小就成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他為中心,因而養成了一種不懂得遷就別人及完全不能容忍挫折的性格。 .要幫助自大者了解自己的朋友、愛人、父母的心態及需求。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為自大的人通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去迎合別的需求。長期堅持對他人的了解之後,自大者就會由自我世界中走出來,隨之他的「自以為是」也會慢慢地消逝。 .調整成就動機。心理學家認為,達到或超過優異標準的願望,是個人認真地去完成自己所認為重要或者有價值的工作,並欲達到某種理想地步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正是成就動機推動人們在各種行業里奮發圖強。人要事實求是地評價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定出符合自己實際能力的奮斗目標。 . 要善於發現和學習別人的長處 。虛心地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誠然,誰都不可能成為無所不能、萬事皆通的全才,然而,只要虛心地向別人學習,善於把別人的長處變成自己的長處,那麼他 必定會越來越聰明,越來越進步。自負心理 (一)自負的表現 1.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系疏遠 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 對人沒有絲毫 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個門庭冷落。 2.固執已見,唯我獨尊 這種人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 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 或接受別人的觀點。 3.過渡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 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事無巨細都不希望或不願意別人在其之上,對別人的成績、 成功非常嫉妒,對別人的失敗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時, 在別人 成功時,這種人常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二)自負的成因 1.認識上的原因 如果說自誇者誇大了自己的短處,縮小了自己的長處, 那麼自負者則是縮小了自己 的短處,誇大了自己的長處。自負者同樣缺乏自知之明, 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 突出,對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和學識評價過低, 自然產生自負心 理。 2.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別強烈,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會產生兩種既 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 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 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 一些家庭經濟 條件不很好的學生,深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的樣子, 在表面上擺出 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三)對策 ●接受批評。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佳辦法。 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 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 它並不是讓自負 者完全服從於他人,只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 改 變過去固執已見、唯我獨尊的形象。 ●與人平等相處。自負者視自己為上帝, 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 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負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Ⅵ 如何克服自負心理

一、自負的一般表現
1.自視過高,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別人都不行。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系疏遠。這種人時時事事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不求於人時, 對人沒有絲毫的熱情,似乎人人都應為他服務,結果落得個門庭冷落。
2.看不起別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這種人固執已見,唯我獨尊,總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在明知別人正確時, 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總愛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3.過渡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這種人有很強的自尊心,當別人取得一些成績時,其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極力去打擊別人,排斥別人。當別人失敗時,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同時, 在別人成功時,這種人常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二、形成自負的原因
一是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說,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家庭則是他們自我評價的第一參考系。父母寵愛、誇贊、表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風順。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又出類拔萃,老師又寵愛他們,就會養成自信、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三是片面的自我認識。自負者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自負者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 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四是情感上的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別強烈,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 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 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學生,深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 在表面上擺出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三、正確認識自負
人不能沒有自負。尤其對青少年來說,在適當的范圍內,自負可以激發他們的鬥志,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念,使他們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脫離實際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反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四、克服自負的負面影響
首先,接受批評是根治自負的最佳辦法。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接受批評即是針對這一特點提出的方法。它並不是讓自負者完全服從於他人,只是要求他們能夠接受別人的正確觀點,通過接受別人的批評, 改變過去固執已見、惟我獨尊的形象。
其次,與人平等相處。自負者視自己為上帝, 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動上都無理地要求別人服從自己。平等相處就是要求自負者以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身份與別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認識。要全面的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抓住一點不放,未免失之偏頗。認識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評價,應該放在社會中去考察,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時又有不如人的地方,與人比
較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不足,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
第四,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自負,既要看到自己的過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現在和將來,輝煌的過去可能標志著你過去是個英雄,但它並不代表著現在,更不預示著將來。

Ⅶ 怎麼才能改變自負的心理呢

形成自負的原因
一是過分嬌寵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自負心理產生的第一根源。對於青少年兒童來說,他們的自我評價首先取決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家庭則是他們自我評價的第一參考系。父母寵愛、誇贊、表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相當了不起」。
二是生活中的一帆風順。人的認識來源於經驗,生活中遭受過許多挫折和打擊的人,很少有自負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風順,則很容易養成自負的性格。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如果他們在學校又出類拔萃,老師又寵愛他們,就會養成自信、自傲和自負的個性。 三是片面的自我認識。自負者縮小自己的短處,誇大自己的長處。自負者也同樣缺乏自知之明, 同時又把自己的長處看得十分突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對別人的能力評價過低,自然產生自負心理。當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時,往往會產生自負的個性。這種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時完全歸因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失敗時則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的不合作,過分的自戀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舉手投足都看得與眾不同。
四是情感上的原因。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別強烈,為了保護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會產生兩種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護心理。一種是自卑心理,通過自我隔絕, 避免自尊心的進一步受損;另一種就是自負心理,通過自我放大,獲得自卑不足的補償。例如, 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很好的學生,深怕被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看不起,裝清高, 在表面上擺出看不起這些同學的樣子。這種自負心理是自尊心過分敏感的表現。

自負的後果:
人不能沒有自負。尤其對青少年來說,在適當的范圍內,自負可以激發他們的鬥志,樹立必勝的信心,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念,使他們能勇往直前。但是,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脫離實際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反而影響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游離'.時光﹎ 回答採納率:37.5% 2008-09-28 20:54 檢舉

Ⅷ 如何克服學生的自負心理

通常來講,自負的學生總是自以為是、唯我獨尊,認為自己做什麼都對,哪方面都好回,喜歡吹噓自己,樂於接受答別人的奉承贊美;他們還喜歡與人競爭,本意是想壓低別人,一旦失敗於人,就會產生嫉妒的心理,進而抨擊和誣蔑別人;他們做錯了什麼事情也很難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批評,總是百般地為自己尋找借口,以免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沖擊。總之,自負是阻礙學生前進的枷鎖,使學生固步自封、停步不前。當面對自負的學生時,教師一定要找出他們自負的原因,並正確指導他們克服自負心理,以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一、學生產生自負的原因學生自負,主要是由於對自我過高評價造成的,但學生自負的前提,往往是因為學生曾經得到別人過多的關注和認可,受到了他人過度的誇獎,其在心理上才對自己產生過高的估計。具體來說,學生自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他人過度的誇獎學生大多都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

Ⅸ 如何對內向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性格內向的學生大多性格害羞恬靜,有自己一定的想法,不喜歡主動與人交流,在班級沒有存在感。性格內向的學生與同學老師交流少,直接溝通比較難,可以採用以下幾個方法進行疏導。
一、不吝嗇表揚和肯定。在課堂活動中給他們製造發言的機會,並根據他們勇敢發言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使他們樹立自信。
二、人為製造師生人際關系。發揚班集體團隊力量,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或者興趣小組,並根據他們的特長予以任命相應的職務,使他們主動和教師形成工作關系,保持長期定期的生活交際,克服他們畏懼交際心理,從被動和同學及老師打交道久而久之習慣這種人際關系,從而為他們勇敢踏出第一步奠定基礎。
三、發揮同學帶動作用。在課堂活動中,鼓勵性格活潑外形同學和他們交朋友,使他們在班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力量,使他們感覺有信任的人可以傾訴。
四、鼓勵他們與他人與自己多重渠道對話
用日記、寫信等方式進行心靈對話。班主任應該鼓勵他們寫日記,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把日記當做自己的傾訴對象,讓日記跟自己的心靈對話,班主任通過日記有針對性的翻閱,及時了解孩子的心聲,對性格內行的學生進行輔導。其次還可以鼓勵學生給家人或者老師寫信,老師保密。老師可以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並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