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殘疾兒童家長心理輔導

殘疾兒童家長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2-16 11:41:01

『壹』 針對康復兒童家長的心理咨詢方案

你好 家長
這不要有太多的壓力 用不著什麼方案的 抓住關鍵的就可以了 記住盡量多多的鼓勵ta就可以了

『貳』 請問給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主要是聾啞、盲、智力殘疾兒童)做團體心理輔導要怎樣設計方案

團體輔導的對象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一般問題一樣的放在一起,有心理畸形的不適合團體治療,治療的目的是讓他們獲得認同感,並一起解決問題,同類人的示範是積極有效的,
心理治療需要短期治療和長期治療相結合。所以每一次都該樹立治療的目標,殘疾兒童的主要問題是自尊,自我認同,還有歸屬感,以及生活目標。以及如何面對歧視,如何在公眾面前表達。
孩子的天性是游戲,所以治療的方式也是游戲。穿插一些解釋和干預就行了。團體治療里,心理醫生的作用會近一步降低。

『叄』 如何對中途殘疾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心裡咨詢

我不知道孩子現在多大。
孩子在受傷後有沒有異常表現,比如沉默、一個人發呆、胡亂發脾氣、不願意見人等等情況。
對於孩子的受傷,首先得讓孩子慢慢接受這樣的一個現實,這是事實,是無法改變和逃避的;其次帶著孩子做最大的努力,努力像一個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父母的言行很重要,要想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父母就得把他們當成正常孩子一樣對待,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對於孩子而言,現在能依靠的只有父母。
最後,可以帶孩子到一個互助中心去,就是那種很多殘疾孩子聚集的地方,讓他尋求到一種社會支持,讓他意識的他並非孤單的,特殊的,很多人和他一樣。同時帶著孩子看看別的孩子是怎麼快樂生活的,這樣對於孩子而言有了一種榜樣和支持的力量。
這其中,孩子的信心很重要,父母的耐心更是重要,這種心理咨詢最好是進行家庭心理治療,一家人都上陣,共同為孩子的未來撐起一片天空。
祝孩子笑對未來!

『肆』 如何對殘疾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特殊兒童教育的問題上,如今正提倡無差別教育,希望他們接受正常教育,避免由於過於特殊而造成傷害。作為特殊兒童的家長就應該了解殘疾孩子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點。
首先,殘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強烈。由於身體的原因,他們渴望人們尊重他們。只言片語的不尊重,都可能嚴懲刺傷他們的心。正因為如此,殘疾孩子的家長往往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那顆容易被傷害的心。
其次,殘疾孩子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在家裡,他們依賴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學校,他們依賴老師和好心的同學。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第三,殘疾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有的可能產生自卑。他們往往暗嘆命運之神太不公平,為什麼把不幸留給自己。他們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同時,會認為自己不幸,許多該做的事情做不來。他們遇到的挫折更多,於是面臨更多的自信與自卑的選擇。
第四,殘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樣獲得幸福。在每個殘疾孩子心裡,都有一片光明、美麗的世界。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殘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認真體察孩子的種種想法,這會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幫助更加有的放矢,增強效果。
為了孩子,家長應首先調整自身的心態,千萬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這些話占據頭腦。中國有句古話:「既來之,則安之。」既成的現實不能再作選擇,但是未來之路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家長的精神被壓倒了,顧影自憐,還怎麼去激勵孩子奮勇拼搏?殘疾孩子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裡。
在不斷調整心態的同時,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
一、教育孩子正視現實,正確對待自己的殘疾。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述許許多多的人和事證明這個道理。讓「命運不公平」的思想見鬼去吧!
在學校里或者社會上,大多數人會關心、幫助殘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數道德欠佳的人會用「瞎子」、「聾子」、「瘸子」這些不恭的語言甚至用動手動腳的欺侮行為對待他們。要教育孩子在適度忍耐的同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批評那些個別人:「你們這樣做講道德嗎?」「你們欺侮殘疾人算是真本事嗎?」
二、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只要有可能上學的,要克服一切困難讓孩子上學。最好上殘疾兒童學校;沒有殘疾兒童學校的地方,可以隨班就讀。實在上不了學的,也要採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這對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每個殘疾孩子的情況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長,有的雖無特長,也有相對的優勢。家長應該盡早給孩子選擇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這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依靠。
三、對殘疾孩子認真呵護是必要的,但應該適度,努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應該收集大量的殘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講給孩子聽,或讓孩子自己學習。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的依賴心理。樹立自強精神。特別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要以具體分析、耐心指導幫助孩子選擇堅強。切切不可以過分地憐憫和護衛,降低孩子的鬥志。
四、給孩子成功的機會。對殘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點沒有要求,順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獲得小小的成功,及時給以鼓勵,讓孩子覺得「我也能行」,日積月累,他們會獲得一種精神——不斷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參加各種群體活動,特別是有較多殘疾孩子參加的群體活動。這樣做不但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生活內容,更重要的是會使他們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增長適應社會的本領。有的家長總把殘疾孩子放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是不好的。殘疾孩子也需要「放飛」,需要交往,需要朋友。

『伍』 如何做好殘疾兒童家長的工作使他們配合更好的促進他們的發展

無論先天還是後天原因導致的殘疾,對其家庭成員都是一種巨大的沖擊,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 或過分的悲傷。這種心理狀態又會反過來對殘疾兒童形成巨大的壓力和消極的影響。因此如何對殘疾兒童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其較快的適應自己孩子遭受不幸的實際是我們應當注意研究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近年來有關培養殘疾兒童成功的個案表明: 一家長對待殘疾兒童態度的幾個階段 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有殘疾時,大多數家長都會經歷以下幾個心理階段:震驚期、拒絕期、幻想期、內疚期、平靜期等。在最初得知孩子有殘疾時,許多家長會強烈的感受到一種巨大的震撼力,他們不敢相信這一殘酷的事實,表現為手足無措,心慌意亂,感到十分痛苦。當他們稍微平靜一點時,又強烈地否認這一事實,拒絕相信自己的孩子已無法醫治,此時許多家長會盲目的四處求醫,抱有一絲幻想,希望奇跡出現,能夠治療好自己的孩子。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四處奔波。當求治無效之後,一些家長則開始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他們認為孩子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過錯,因而感到極度的內疚。在經過一段較長時期之後,家長逐漸能夠接受孩子患有殘疾的事實。從而進入相對的平靜期。在平靜期,家長的心態又有所不同,一些家長能夠根據兒童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訓練和輔導,使他們能夠克服身心障礙,補償身心缺陷,最終回歸社會。但也有一些家長變得麻木,消極對待兒童,對他們不抱什麼希望,對於其特殊心理與需要,也往往有所忽視。在這些階段,對家長進行心理指導,使他們能夠突破習以為常的模式,可以更好的幫助殘疾兒童去正視困難,增強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家長心態對殘疾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 從上述殘疾兒童家長心態發展的軌跡來看,家長如果不能盡快從自身的痛苦狀態中擺脫出來,就會對兒童產生一種潛在的壓力,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從而更進一步導致對自我的消極評價。而一些家長長期不肯承認自己的孩子有殘疾,總是抱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急於四處求醫問葯,結果失去了寶貴的教育和康復的最佳時機。如早期失聰的兒童,如果佩戴合適的助聽器,並進行口語訓練,可以使他們充分利用和保護殘余聽力。在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里學會講話,為將來進入社會生活打好基礎,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對兒童造成更大的損失。而許多家長盲目地把希理寄託在各種治療措施上,輕信一些廣告宣傳,嘗試各種方法,直到最後才放棄努力,甚至走向另一極端,認為孩子的未來毫無希望了。這種錯誤的做法實際上比殘疾本身所帶來的危害更大。 在平靜期,家長漸漸地適應和習慣了兒童的現狀,家長的心理不再起伏,而是相對平穩,這就為及時開展教育提供了可能。但是在這一時期,家長又會分化出不同的態度來,有些家長採取了冷漠的態度,對兒童不再抱有希望,或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這種態度對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極為不利的。由於兒童長期處於需要照看的狀態,家長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對兒童的教育也往往有所忽視。這種習以為常的過度適應,會極大地限制家長對兒童的有效的教育。 三家長心態對教師作用的影響 在兒童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問題上,家長也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而在殘疾兒童入學以後,家長的教育觀念又會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有一定影響。當前,殘疾兒童根據身體條件和就近入學的原則,可以分別選擇進入特殊教育學校或在普通學校附設的特殊班、在普通班裡跟班隨班就讀等形式,這些不同學校類型對兒童的教育和心理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普通學校或普通班級里學習,殘疾兒童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與其他健全兒童進行交流,能夠從同齡人那裡學習到更多的東西,有助於其心理的健康發展,為他們將來進入社會打好基礎。而在特殊教育學校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殘疾兒童的共同缺陷或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個別輔導機會,而且同伴都有相似的困難,也容易產生共鳴,心理上容易溝通和交流。從目前實踐來看,還有很多人對殘疾兒童的教育不甚了解,包括一些教育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和教師們也往往對殘疾兒童另眼相待,對他們的入學請求往往不理解,這就需要家長努力去做工作,說服校方予以接收。對於打算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學習的殘疾兒童,家長也不應將孩子送入學校就認為萬事大吉了,還需要和專任教師進行溝通,參與為孩子制定與實施個別教育計劃。在孩子學習中,家長要經常與教師保持聯系,了解兒童的在校學習情況,及時向教師介紹在家中的表現,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 家長的心態積極與否,對教師的影響也很大。如果家長對孩子漠不關心,放鬆自己的教育職責,使得教師也會忽視與家長的溝通。這就會失去許多重要的信息。家長和教師之間也是互動的,教師得到家長的信任,能夠激發其工作熱情,並協調好與家長的關系,而家長也需要教師給以具體的輔導孩子的方法。 四殘疾兒童家長之間的相互影響 同一類殘疾兒童總是有著共同的特點,在家長之間加強聯系和溝通就有助於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從而使教育更有針對性,並且有助於加強家長的信心,建立提供相互支援的機制。特別是一些教育殘疾子女的成功事例可以鼓勵其他家長,並給他們作出示範,使更多的殘疾兒童家長從中獲得支持和信心。目前已有一些家長自發地組織起來,建立了區域性或全國性的殘疾兒童家長組織,如孤獨症患兒的母親田惠娟在北京創辦了「星星雨兒童教育中心」,召集一些同樣有孤獨症患兒的家長參與教學和訓練;而大連的幾位孤獨症兒童家長則通過與「星星雨兒童教育中心」建立聯系,在當地一所特殊學校里建立了一個附設的特殊班;成功教育聾兒周婷婷的周弘組織一些家長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聾兒家長通訊網路,通過通信的方式交流經驗,為更多的家長提供支援。關鍵在於加強信息交流,使更多的家長特別是那些孩子剛剛出現殘疾時的家長能夠及時獲得支持和幫助,盡快度過早期的心理創傷期,而進入到能夠正視現實的心理狀態中。 長期以來,我們只強調了對殘疾兒童本身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應當注重做好家長工作,使家長形成正確的認識,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和影響兒童,使他們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得到進步。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的,只有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將它們統一為教育殘疾兒童的有利因素,才能使殘疾兒童的教育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陸』 特殊兒童的家長自身應如何面對孩子帶來的各種挑戰,答案

一、殘疾兒童家長的心理
西方研究總結,大多數殘疾兒童的家長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殘疾兒童這一不幸事實都經歷了下面五個不同的時期。
第一、震驚期:家長當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殘疾兒童時,由於沒有思想准備而感到震驚,往往不相信醫生或專家的話,不接受這一客觀的事實。處於震驚期的家長還做不到冷靜地考慮如何安排孩子今後的生活和教育問題。
第二、拒絕期:頑固地拒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殘疾兒童這一客觀事實,他們不相信醫生和評估小組的鑒定,到處求醫問葯,希望能有新的診斷來推翻原有的診斷,或者治癒孩子的疾病。
第三、絕望期:殘疾是不能被完全治癒的。當家長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時,他們已經感到身心疲憊,陷入極度的絕望之中。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更有甚者,想到輕生。
第四、內疚期:當回憶起孕期的不良習慣、就醫太晚等因素時,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殘疾是自己造成的。這種內疚不僅指向孩子,對自己的配偶、父母、親人都會內疚,覺得對不起他們。
第五、接受期:接受自己的孩子殘疾的事實,並能以平靜的心態面對生活。能聽取和採納教師與特殊教育人員的合理建議,並開始考慮孩子的教育和以後的發展問題。
若殘疾兒童家長的心理發展如上所述,那麼殘疾兒童家長的教育目標就在於縮短前四個階段的時間,使家長早日接受殘疾的事實,並及早地考慮殘疾兒童的教育和發展問題。
我國學者對殘疾兒童家長心理總結為正向和負向兩個方面。正向的態度表現為對殘疾兒童有較正確的認識,能接受孩子的缺陷障礙,並盡力幫助孩子克服障礙,發展潛能;負向的態度表現為對殘疾兒童有著不正確的認識,拒絕承認孩子的缺陷障礙,或看到孩子的缺陷障礙,認為孩子一無是處。
有些殘疾兒童的家長有著較好的修養,能正視孩子的缺陷障礙,他們在震驚之後,忍受了社會對殘疾兒童的偏見,接受了孩子殘障這一事實,開始考慮孩子的今後發展,並積極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同時,家長本身也不斷學習有關專業知識,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訓練活動,為孩子的教育成長作好詳細規劃。然而大部分家長並不是那麼理智,他們不能承受孩子的缺陷障礙,在心理上一直拒絕承認孩子的缺陷障礙,忌諱說孩子的缺陷障礙,幻想著有朝一日孩子能和正常兒童一樣成長和發展;不然,他們要麼怨天尤人,要麼自嘆倒霉,滿懷內疚地承認孩子的缺陷障礙,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抱著消極絕望的態度,認為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克服現有的障礙,沒有絲毫發展的希望。
二、超常兒童家長的心理
第一、炫耀感:孩子的成就會使家長產生炫耀之感,家長逢人便誇自己的孩子,會助長孩子的驕傲和自命不凡。有的孩子不喜歡家長的這種炫耀之心,往往會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
第二。期望值過高: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望子成龍心切是大多數超常兒童家長的心理特徵。家長常常給孩子過重的學習負擔和過高的學習要求,助長了孩子焦慮、煩躁情緒的發展。
第三、過分照料:超常兒童家長給予孩子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事情全部代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超常兒童身上。這種溺愛和嬌寵,一方面會助長兒童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也會妨礙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此類兒童當步入社會時,往往適應不良。
特殊兒童家長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不健康的心理和行為,而這些心理問題對特殊兒童的發展往往是不利的。找出這些不良心理並究其原因,為更好地進行特殊兒童家長教育做好鋪墊。

『柒』 殘疾兒童如何教育

殘疾兒童、少年主要指在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等某一方面存在殘疾的兒童、少年,還包括患有精神病殘疾或綜合殘疾的兒童和少年。
根據義務教育法,殘疾兒童、少年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提供條件保障每個殘疾兒童、少年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1.根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殘疾兒童、少年可進入普通中小學或特殊教育學校(班)接受義務教育。
肢體殘疾、穩定期的精神殘疾、視力殘疾中的低視力、聽力殘疾中的重聽、智力殘疾中的輕度弱智等適齡兒童和少年,能夠適應普通中小學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生活。依據義務教育法和殘疾人保障法,承擔實施義務教育任務的普通中小學必須招收此類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讓他們隨班就讀,不得因殘疾而拒絕招收。
盲、聾啞、中度以上智力殘疾和多重殘疾的殘疾兒童、少年因不能適應普通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方式和學習生活,他們則需要進人特殊教育學校(班)通過特殊教育方式接受義務教育。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和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上不能完全與普通學校一樣,而必須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徵,適當調整,有增有減,因人施教,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2.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和在校年齡,以及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限原則上與當地的普通兒童、少年相同,但根據情況,可適當放寬盲、聾啞、弱智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年齡段。
3.家長應該按照入學通知的要求,送適齡的殘疾兒童、少年按時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如果殘疾兒童、少年因殘疾或者特殊情況,需要延緩入學的,或者因嚴重智力障礙,喪失接受義務教育的能力,需要免予入學的,應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出申請,經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或者鄉級人民政府的批准,可以緩學或免學。因身體原因申請免學、緩學的,應當附具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
4.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兒童和少年免交學費,家庭經濟困難的可向學校申請減免雜費。國家提供助學金,幫助特殊教育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就學。

『捌』 如何幫助殘障孩子家人心理問題

關注殘障兒童的心理衛生要從小開始。 肢體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在身心需求方面並無差異,在教育上也應該和一般兒童享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把他當成普通兒童一樣進行教育,又要根據他的殘疾有針對性地靈活調整教育措施,以滿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 肢體殘障兒童 需要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積極地進行教育和引導,採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從而使他改善殘障程度,提高肢體應有的機能;幫助他及時克服消極的影響,促使他的個性品質向著好的方面發展,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讓他將來也能參與社會建設,成為身殘志堅的人。 一、積極引導、培養其獨立生存能力 剛開學時見到范力,他的斷臂極大地激起了班上老師的母性和同情心。無論什麼活動,老師都給予他與眾不同的待遇:來到幼兒園,老師多抱一抱他;洗手後,老師幫他把毛巾掛上;吃飯時,老師把飯菜放在他的面前,有時還要喂喂飯;戶外活動,老師也下意識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區分開來,容易摔跤的活動少參加,運動量少些;對他的關懷和照顧無微不至。漸漸地,他做事不那麼積極了,對於新事物,也不敢主動地去嘗試;總是喜歡依賴老師,對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肯去做。 面對這種狀況,班上老師及時調整措施,用普通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標准去要求他,不再對他個別照顧。別人能做的事情,例如:洗手、洗臉、吃飯、穿脫衣服鞋襪等,我們要求范力努力去做。首先,我們利用一些故事,讓他樹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觀念,並知道別人能做的事,自己通過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其次,我們教給他一些正確的方法,使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襪子。一般3、4歲的孩子穿襪子,都有一定的難度,對於手有殘疾的范力來說就更困難了。於是,我們自己先嘗試用一隻手來穿襪子。對於用慣雙手的成人來說,真的很不習慣。我們通過不斷地嘗試、摸索,終於找到了一種比較簡單、可行的方法,再手把手地教範力穿襪子。多少次,我們蹲在范力身旁,忍受著難聞的異味,不厭其煩地指導他學習穿襪子。其他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都勸我們:他的手都殘廢了,你們就幫他穿算了。是啊,幫他做事既省事又方便,我們這么費心費力教他自己做事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不僅要讓范力像其他孩子一樣,在幼兒園里快樂地學習、生活,還要幫助他學習各種生活技能,要他殘而不廢,為他以後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現在的范力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會自己喝水、吃飯、洗手、洗臉,自理能力達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二、鼓勵孩子正視現實 由於范力身體有殘疾,他的家長比一般的家長付出了更多的辛勞,也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家長不願讓范力承受這種壓力,去面對自己比其他孩子少一隻手的現實。所以,當范力問起自己為什麼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時,家長總是以各種的理由敷衍他,讓他以為這只手以後就會長出來的。當小朋友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時,他總是理直氣壯地說:只要我聽話,這只手就會長出來的。當小朋友摔跤時,他又幸災樂禍:你跌斷手以後,也會像我這樣了。上樓梯時,他理所當然地走在女孩子這邊:因為我少了一隻手嘛。(為避免隊伍拉得太長,小朋友是按男左女右分在兩邊一起上樓梯的。)為此,老師和家長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取得共識,就是讓范力面對現實,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狀況。 首先,我們給范力講一些現實中殘疾人的故事,例如:無臂殘疾人用腳代手,寫字作畫;肢體殘疾運動員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等,讓范力增強信心,努力進行訓練,使殘疾的左臂和健康的手一樣的好用。 其次,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鼓勵他盡量使用左臂,盡力去做,使自己做得和雙臂健全的小朋友一樣好。有一次,小朋友左手拿著一個裝著塑料水果的勺子在走蒙氏線。這就要求小朋友不但要拿穩勺子避免水果掉下來,還要注意保持身體平衡。只見范力用右手把勺子柄往斷臂放,左斷臂努力想要夾住勺子柄,開始總是夾不穩,不是勺子沒夾住,就是夾住了勺子而水果又掉下來了。我們沒有讓他換右手拿勺子,因為我們想藉此機會讓他訓練左手,讓他明白,雖然自己的手比別人少了一截,可別人能做的事情,自己通過努力也能做到。在老師的鼓勵下,他不斷地嘗試,終於用斷臂夾起勺子穩穩當當地往前走。用單手捧球去投籃,單手騎車,用斷臂扶碗吃飯,用斷臂壓紙繪畫,使用剪刀、折紙、撕紙、粘貼等手工活動,無論做什麼事情,老師都用普通幼兒的標准去要求他,並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他有信心去鍛煉雙手,最終能靈巧使用雙手,與正常孩子一樣順利地學習和生活。 三、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上學期,小朋友做的是鈴鐺操。范力把一個鈴鐺套在左斷臂上,右手拿一個鈴鐺,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做早操。下學期,小朋友做的是拉力器操,對於范力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剛開始,他嘗試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用雙手去抓住拉力器,可是,斷臂很難將拉力器夾穩,而且雙臂無法伸直;他又嘗試只用右手拿,結果,拉力器甩來甩去,很難控制,有幾次還打在自己的身上;幾番嘗試以後,他還是選擇了雙手抓的方法,用右手抓住拉力器的一端,左斷臂夾住拉力器的另一端來做操,慢慢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能熟練地使用拉力器做操了。在學習早操的過程中,老師把范力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就是沒有去幫助他。我們的目的在於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取成功經驗,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在范力成功解決問題後,我們及時給予贊揚,並鼓勵他無論碰到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解決。除此以外,我們還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讓他去解決,多派一些任務讓他去完成,提高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四、營造良好班級氛圍 范力初到我班,班上孩子對他的斷臂表現出害怕、躲避的行為,不敢跟他拉手,不願意和他交往。於是,老師幫助小朋友認識范力,讓他們看到范力用自己的雙手做事情,使他們知道範力和小朋友一樣的聰明和能幹。漸漸地,在班上形成了寬松、溫馨的良好的心理氛圍,小朋友也接受了范力的與眾不同。可是,范力畢竟與雙手健全的小朋友存在一些區別,某些特別精細的動作或需要雙手協調配合的動作還是難以完成。而范力又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孩子,當他發現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力不從心時,就出現了一些惡作劇的行為,例如:在美工活動中,在小朋友的繪畫作品上亂塗亂畫;坐在椅子上時,故意把旁邊的椅子搬開,讓別人坐了個空而摔在地上,用腳踩住小朋友的腳不讓別人起來;在建構游戲時,故意搶小朋友的玩具。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的多了,小朋友開始不喜歡他了。小朋友越是排斥他,他就越是反叛,越要去捉弄別人。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有意識地調整教育目標及策略,關注的是范力學習的興趣和從活動中獲得的成就感,而不是生硬地要求范力應該達到某種水平;讓范力更多地關注自己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與同伴進行比較。當他認識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一樣都有缺點和優點,自己在不斷地進步後,他不再憤憤不平了,惡作劇也少了。漸漸地,范力與同伴之間的緊張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了,並形成了比較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學習態度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