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自卑心理輔導文章
A. 小學生心理輔導個案 自卑 孤僻 不合群怎麼辦
1.每天抄告訴自己我真的很不錯。2.生活中若沒有朋友,就像沒有陽光一樣。3.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我也可以發光。4.愚者用肉體監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視肉體。5.獲知幸福的秘訣在於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6.年輕是我們唯一擁有權利去編織夢想的時光
B. 論文《農村小學生的自卑心理及教育策略》的論點是
我會寫的,要幫助嗎。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員普通都請求學生編寫大綱。從寫作程序上講,它是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從大綱自身來講,它是作者構思謀篇的詳細表現。
C. 小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的分析
小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在課堂上老師講的問題,他不理解也不明白進入學習的狀態特別慢。
D. 小學生自卑的心理與行為表現
小學生就自卑就說明他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才會自卑,不愛說話不想跟小朋友們接觸要多開導孩子,可能是平常接觸的小朋友太少了,就不愛說話,要多鼓勵孩子。
E. 怎麼克服自卑 小學生 淺談小學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一、以情感人,以愛育人,喚醒自卑學生的自愛心。
教師應該對那些暫時落後、有待進步的學生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意,並採取具體的措施,幫助指導落後的同學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徹底改變落後面貌趕上來,從而從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在幫助自卑生進步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尤其是對那些落後程度比較嚴重的學生,更應該用「放大鏡」去尋找他們淹沒於問題與缺點之中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贊揚。這樣就能使他們重新點燃自信心的火種,獲得克服缺點、發奮進取的勇氣和自信。美國現代著名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及時地發現、充分地肯定一個人所取得的成績,能使他產生「最佳情緒體驗」,即「感到強烈的喜悅、欣慰、幸福……還會對別人,對整個世界產生愛意,甚至會有一種要馬上做點事作為報償的慾望」。對於年幼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肯定、獎勵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自卑心理轉化的過程是一個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況所講的「化性為偽」,意即教育可以啟發人的智慧和改造人的本性。小學生的向師性特別強,他們都十分希望親近老師並得到教師的幫助,這對我們轉化自卑學生提供了機會,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師的態度是矯治學生自卑心理的關鍵。有這么一個例子:一個年輕人,臉上長了一塊巨大而醜陋的胎記,可他卻一向以它為榮。原來年輕人的父親在年輕人很小的時候,只要一有機會就這樣一個故事:「兒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於是上帝給了你特殊的才能,還讓天使給你做一個記號。你臉上的標記是天使吻過的痕跡,他這樣做為了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年輕人對此深信不疑,他把別人的驚訝當作羨慕,他生怕浪費上帝給他的特殊才能,於是積極努力,不斷奮斗,終獲成功,並形成了友善、幽默、積極向上的性格。
2、提供經驗,樹立榜樣,增強自卑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生富於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們容易受來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識和人格行為的影響,並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現出來。讓他們了解身邊的老師、同學或他人與其有同樣的經歷
,飽嘗家庭的不幸,通過自身努力,靠著堅強的意志品質戰勝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類似經歷的偉人,科學家或文藝作品中的人物,作為範例,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地模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榜樣的感召力使他們消除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
我們還可以通過比較,抵制自卑。教師通過某一方面的比較,讓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還有,自己不是沒有希望的,暫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過要注意的是:防止後遺症的發生,不可以幫助了這個同學又打擊了另一個同學。也可以通過優點來糾正缺點。例如:一個體育很好的學生因自己的成績而自卑,教師就讓他做了體委,並且鼓勵他參加體育訓練。結果運動會時,他多項得冠,教師又不失時機地教育引導。從此以後,他的學習像體育運動一樣,成績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3、提供機會,創造成功,強化自卑學生的自尊心。
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說過:「知之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學生戰勝自己的弱點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學生,經常處於灰心失望之中,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為有自卑感的學生確立能夠達到的現實的奮斗目標,用「心理折演算法」把大目標化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如開展辯論比賽、智力競賽、歌詠比賽、學科單項競賽、成語編故事比賽、體育比賽、猜謎比賽、朗讀比賽,給一批在學習上沒有名氣的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充分發掘他們的「閃光點」發揮他們的特長,為他們創造成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長」,使他們能「出人頭地」。並且要抓住他們獲得成功的契機,使他們在成功的興奮和快樂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溫馨的氣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學習,徹底消除自卑心理。
4、認識挫折, 鍛煉意志,提高自卑學生的自信心
大多數學生的自卑是由於失敗後不能正確對待而產生的。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有自卑感的學生多數認為自己干什麼都不行,智力不如人。實際上上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且「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因此應看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正確評價自己,消除自卑心理。
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並能發揮補償作用,對自己的缺陷和弱點,要盡量克服和彌補。「揚長避短」,堅信「勤能補拙」。
有自卑感的同學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做事時縮手縮腳。因此,要想方設法讓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膽的表現自己,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就會激勵下一此的慾望,從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克服困難中自然地擺脫自卑感的困擾。
我們還可以開放心理教育課,使學生知道經受挫折是正常現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鼓勵學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應對自己的不幸。鼓勵學生在挫折面前作一個強者,遇到困難不悲觀,不灰心。
「春風化雨暖人心」,學生的心理需要園丁辛勤細致的鬆土、施肥、拔草、澆灌、修剪苗木……只要教師善於精心護理,自卑的學生也和其他學生一樣,消除他們的焦慮和自卑的心理障礙,長成蒼天大樹。
F. 淺談班主任應如何幫助小學生克服自卑心理
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回信心,有了信心就不會自卑了。如果是因為窮的話,只要跟他說:搬磚工叔叔都在努力工作,你又有何擔心
G. 小學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我那不爭氣的孩子干什麼都不行,一做事總是出錯,以後可怎麼辦呢?」雖然父母說這話是無心的,但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卻會想:「爸爸媽媽都說我不如人家,我是真的什麼都不如別人了。我真笨!」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卑是一種不良的個性心理狀態,它使孩子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的成長極其有害。自卑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的。一方面,父母和老師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引起孩子的自卑,如父母的過分寵愛或極端嚴厲的懲罰方式,父母和老師的過高期望與要求都可能導致孩子產生自卑情結;另一方面,自卑也會有孩子自己的生活環境及條件引起的,如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如人家的好,天生資質比別人差,或者生理方面有某些先天性的缺陷等。自身條件差不一定會導致自卑,關鍵是看如何正確去看待它們。老師可以經常告誡我的學生:人窮不能志短!客觀環境的好壞不應成為我們學習和生活的障礙,我們也沒有理由產生自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卑的時候,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誰能保證他的一生會一帆風順。在我們身上都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最重要的不是這些缺點、不足本身,而是我們對自己身上的缺點、不足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意志堅強、有進取心的人,能把這些缺點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動力,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張海迪姐姐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張海迪從小患病導致高位截癱,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消沉。相反,她身殘志堅,與各種困難作斗爭,最終不僅精通了祖國的針灸醫學,而且還掌握了多門外國語言,翻譯了大量外國著作。你們看,海迪姐姐就沒有因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自卑、消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環境和條件稍有點不如意就可能產生自卑,然後,這種自卑往往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越是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不如人。外國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叫阿德勒,他說,任何人都會有點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關鍵是我們要戰勝自卑,邁向超越。那麼,我們應怎樣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自卑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試一試:第一,自卑主要是由不正確的認識所引起的,澄清這種認識是消除自卑心理的關鍵。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同時也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相比,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相反,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克服不足,發揮優勢,找回自信。第二,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膽量,讓學生經常對自己說:「我能行!」和「我能夠做好!」,不斷給自己增加勇氣,樹立對自己、對人生的自信心,以這種自信與自卑對抗,戰勝自卑。第三,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家長和老師的批評以及其他人的評價。讓學生知道父母和老師說你不對和比別人差,其實並不是說你真的很差,而是為了給你一種鼓勵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時的氣話,並不代表他們的本意,我們應該分析他們當時說話的場合和情境,不能撿起話來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們的不對,你也可以事後與他們評理,為自己辯護。對同學們的評價也應該採取這種態度。總之,我們不能消極地對待別人的批評和評價。你可以設想一下,假如連你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周圍的人就更會覺得你沒用了。總而言之,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防止學生自卑心理的產生,有了自卑也應當正確對待。幫助學生樹立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這樣學生才能健康、更好地發展。
H. 淺談《如何克服小學生的自卑心理》
自卑可以解釋為:輕視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卑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缺陷,每個人的自卑程度都不一樣。那些自卑的學生為自己套上了無形的精神枷鎖,使自己陷於焦慮和苦悶之中。具有自卑感的學生,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有影響,更不利於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小學生會產生自卑感呢?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主要歸納為三個方面:(1)學生自身(2)家長的期望過高(3)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的高標准。下面我將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真人真事來來詳細講解這三個方面。(1)學生自身學生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有的學生生活的無比優越,爸爸媽媽寵著他,爺爺奶奶護著他,要什麼有什麼,而有的學生生活的十分艱苦,就連買本課外書看看也是一種奢望。有的學生生來就幸運,四肢健全,頭腦伶俐,而有的學生生來就有缺陷,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正常活動,下課只能自己靜悄悄的爬在課桌上,其實他們內心無比的苦悶,他們是多麼得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走,一樣跑,一樣跳,一樣的嬉戲玩耍。我在實習的時候,班裡有一個不幸的學生,他從小生了一種病,兩腿的營養吸收不均勻,導致一條腿極細,另一條腿極粗,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情況越來越嚴重,為了保住他的命,他爸媽只能忍痛割掉他的一條腿,幫他裝上一條假肢。每次我進教室總是看到他趴在課桌上,周圍有沒有什麼同學在跟他聊天,上課也不見他舉手發言。在他的臉上我只看到了他的孤獨和自卑。相貌的醜陋,生理的缺陷,經濟條件的差距,都會使現在的小學生產生自卑感。 (2)家長的期望過高 現在好多家長總是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們總是過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或是與同事的孩子做比較,但是他們從來就沒有考慮他們的做法是否會給孩子帶了更大的壓力,甚至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3)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的高標准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在其他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老師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在的教師承受的多方的壓力,對他們的學生要求過高,往往以高標准向學生提出要求。大部分學生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則會失去信心,若在加上教師的不客觀的評價,會導致學生產生自卑感。實習期間。總是能聽到一些老師這樣說自己的學生: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還能做什麼。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已經深深傷到學生的心理。 作為班主任,我會在班隊會上,結合一周來的班級工作情況進行一一表彰,讓優秀者上台做經驗介紹或工作感受,尤其對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更是細心觀察他們的細小變化,進行大張旗鼓的表揚,我還關注家長對這些學生評價,他們一旦有進步或突出表現,我就會告訴家長,並要求應該對其進行獎勵。學生的積極性高了,班級工作上去了,更主要的是學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卑,完善自我評價 做為教師的我要告知我的學生,當看到別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優越時,不要疑心別人看不起自己。只有當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才能提高自信心,在學習或生活上要學會取長補短。(3)發現閃光點,給學生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教師的表揚對學生的進步具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對自卑學生而言,教師更應該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在平時的活動中,多給自卑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角,體驗到活動的喜悅與成功。課堂回答問題時,提問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自卑學生會回答,從而產生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卑心理就會逐漸退去,重拾自信,使他們邁向成功的彼岸。 (5)與家長溝通,降低對學生的要求 學生的自卑有來自於家長和教師的高要求。所以教師要與家長多溝通,雙方不要過高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要給太多的壓力,有時候壓力不一定能轉化為動力,反而會成為前進的阻力。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教育,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一點一滴,有效的幫助自卑學生克服自卑,找回往日的自信,讓他們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