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輔導站筆試
『壹』 求大學心理考試題型,以及幾套習題
http://wenku..com/link?url=VlBrZMjwtNk93UHQ-j7XoN0xKe4rRv2i7mVGS
給你一個網頁裡麵包含大學心理測試題,
大學心理學考題名詞解釋遺忘規律 P7 :遺忘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後來逐漸減慢,而一段時間過後幾乎不再遺忘了。(先快後慢:先遺忘的快後遺忘的慢)(先多後少:先遺忘的多後遺忘的少)個性傾向性 P10:是個性中的動力系統,是最活躍的因素,對其他心理活動,包括個性心理特徵,具有方向性和制動性的作用。 能力 P11: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得以順利完成餓個性心理特徵。復演說 P20: 人類個體的發展完全重復著人類種族進化的歷程。順應 P29: 改變主體動作以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自我意識 P48: 指個人對自己的意識,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心理現象,它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成分組成。趨避沖突 P61: 接近——迴避沖突。一個人對一個目標產生了既吸引、又排斥這兩種互相矛盾的動機時,會產生趨向與排斥的動機斗爭。言語信息 P86: 指能用言語表達的信息,掌握用語詞或命題陳述的事物名稱或事實。概念同化 P90: 以定義形式直接向學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質屬性,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理解新概念,從而掌握新概念意義的過程。遷移 P100: 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前一種為順向遷移,後一種為逆向遷移。學習動機 P105: 引起和維持學生的學習活動,並使學習活動指向學習目標的心理傾向。信度 P128: 指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即一個測驗經過多次測量多得結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測量所得結果的准確程度。個體內差評價P136: 對同一個學生在同一學科領域不同能力的測驗成績或不同學科間的成績進行比較,從而了解其優勢和弱點,或者,對他前後不同時間的成績進行比較,以了解其進步的情況。暈輪效應 P150: .(又叫成見效應,或概面效應)當一個人對某人產生了良好印象或不良印象後便以偏概全,以點概面,認為這個人一切都很好或一切都很差,形成了某種成見,好象月暈一樣,把月亮的光擴大化了。刻板印象(社會刻板印象) P151: 由於受社會影響,對於某個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看法,也叫定型化效應。從眾 P166: 指個體由於受到群體的壓力,放棄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在認知或行動上表現出與多數人相一致的現象。公平理論 P207: 是美國心理學家於60年代提出的,理論認為員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他所得到的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受相對報酬(自己與他人收入的比較)的影響。簡答題心理的實質 P2:(1)心理是腦的機能;(2)心理對客觀現實的依存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觀性、能動性;(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會制約性。 知覺的一般特徵 P5:(1)知覺的選擇性;(2)知覺的整體性;(3)知覺的理解性;(4)知覺的恆常性。心理發展的一般特點 P31:(1)階段性;(2)連續性;(3)順序性;(4)聯系性;(5)差異性。影響心理發展的因素 P32:遺傳素質是個體心理發展的生物前提;社會生活環境和教育是心理發展的決定因素;實踐活動和主觀能動性是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心理發展的動力 P36: 在兒童和青少年不斷積極活動的過程中,社會和教育向他們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兒童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這個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大學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徵 P44:情緒和情感豐富多彩,復雜多樣;情緒、情感不穩定,易激動,具有明顯的兩極性;情緒、情感表現具有內隱性、文飾性與表現性並存;情緒的心境明朗化;愛情逐漸成為情感體驗的一個方面;高級情感日趨成熟、穩定,並逐漸成為個性特徵的一部分。動機沖突的類型 P61:(1)雙趨沖突;(2)雙避沖突;(3)趨避沖突;(4)雙重趨避沖突。影響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 P90:(1)經驗與智力;(2)本質特徵與無關特徵;(3)肯定例證與否定例證;(4)變式與比較。創造性學習的過程 P97:(1) 准備階段;(2)孕育階段;(3)豁朗階段;(4)檢驗階段。認知結構遷移理論及其教學含義 P101:理論:奧蘇伯爾——認知結構的特點有可利用性、鞏固性、清晰性。教學含義:「為遷移而教」,實際上是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問題。為此:(1)改革教材內容,促進遷移。教材中必須有一種具有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強有力解釋效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改進教材呈現,促進遷移。應根據「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組織與呈現教材。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P153 :(1)交往動機的迫切性;(2)交往的對象以同齡人為主;(3)交往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范圍廣泛;(4)交往的標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P156:(1)平等尊重原則;(2)互利互惠原則;(3)信用原則;(4)相容原則。心理健康的標准 P173: (1)智力正常;(2)情緒穩定、樂觀;(3)意志健全;(4)行為正常;(5)人際關系良好;(6)自我意識明確,並能悅納自己;(7)與社會生活協調一致。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P200: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2) 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實現需要。大學教師激勵的基本原則 P209: (1)三種動力同時發揮作用;(2)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3)與大學教師的需要特點相適應。教師的職業特徵 P219: (1)教師勞動是示範性的勞動;(2)教師勞動是復雜的勞動; (3)教師勞動是創造性的勞動; (4)教師勞動的獨立性與群體協作性;(5)教師勞動的長期性;(6)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並舉,是大學教師工作的突出特點。教師的角色 P224: (1)教學的設計者;(2)學習的指導者;(3)知識的傳授者;(4)言傳身教的教育者;(5)學生集體的領導者;(6)夥伴與師長;(7)人際關系的協調者;(8)心理輔導人員。校園文化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P257: (1)感染功能;(2)暗示功能;(3)同化功能;(4)激勵功能; (5)心理調適功能。論述題: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P113:動機的培養方法:(1)進行人生觀和學習目的的教育;(2)發展學習和專業興趣;(3)創設問題情境;(4)因勢利導,利用動機的遷移。動機的激發方法:(1)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2)引入競爭機制,適當開展競賽、評比活動;(3)適當運用獎勵與懲罰手段。 如何維護與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衛生的途徑與方法 P188:一、學校教育與管理應符合心理衛生的要求:(1)高校教育應該注意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健康發展;(2)教育工作必須符合心理衛生的要求;(3)學校的生活管理與校園環境應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二、引導大學生注意學習與生活中的心理衛生:(1)宣傳與普及心理衛生知識:(2)教育學生注意用腦衛生;(3)加強自我修養,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徵;(4)合理調節情緒,正確對待挫折。三、加強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工作。教師的心理素質/試述大學教師應具備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P227一、教師的情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這是教師首要的基本心理素質。 二、教師應具備的意志品質:(1)明確的目的性;(2)處理問題的果斷性和堅定性;(3)解決矛盾的堅定、沉著、耐心和自製力;(4)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毅力。三、教師的一般能力與教育能力:1.一般能力包括(1)敏銳的觀察力;(2)良好的記憶力;(3)良好的思維品質;(4)豐富的想像力;(5)良好注意品質。 2.教育能力包括(1)組織教學的能力;(2)言語表達的能;(3)教育機智(善於因勢利導;善於隨機應變;善於對症下葯;善於掌握分寸) 3.教育科研能力。四、教師的人格特徵:(1)客觀的自我意識;(2)崇高的品德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3)良好的性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P242一、觀摩和分析;二、微型教學(又稱微格教學);三、教學決策訓練;四、教師通過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1.反思的成分:(1)認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師的陳訴;2.反思的環節:(1)具體經驗階段;(2)觀察與分析階段;(3)重新概括階段;(4)積極的驗證階段。3.反思的幾種方法 :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
『貳』 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室面試題目
可以做自我介紹,在他講話時看臨場反應,講話風格等。具體關於心理咨詢的話可以問問「為什麼想涉足這個領域」啊,「以後規劃是什麼樣的啊」,或者問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叄』 大學心理健康結業考試怎麼考呢
對大學心理健康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 學生現在的心理時常出現為戀愛、適應、人際、情感、擇業等方面的問題。而對這些問題追根求源,往往又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是必要的,有意義的。 要善於發現和並充分分析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獲得應對和解決生活中各種常見心理疾病的方法,發揮潛能,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以樂觀向上、平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學完大學心理健康有什麼收獲?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實踐很強的工作。只有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關心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和實際困難,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取得成效。解決大學生實際困難是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大學生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於實際困難得不到解決而產生的。 2. 幫助學生樹立適合市場經濟需要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總目的,是為了完善大學生思想人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最終為市場經濟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處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大學生,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陳舊觀念必須根除。這些思想體現為對政府、對單位的依賴,只希望和願意到工作穩定,沒有失業風險的國家機關、大企業工作,不願到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利單位。這種思想與目前我國經濟結構比例是格格不入的。3.健康心理素質培養和優化人際關系,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
『肆』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試題
幫我設置為最佳答案 心理因素1就業壓力 2 自我評估3 興趣取向 4專業設定
主要步驟1設定方向2選擇路線3設定目標4落實行動5努力奮斗
『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怎麼考試
對大學心理健康有什麼建議和意見 ? 學生現在的心理時常出現為戀愛、適應、人際、情感、擇業等方面的問題。而對這些問題追根求源,往往又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是必要的,有意義的。 要善於發現和並充分分析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獲得應對和解決生活中各種常見心理疾病的方法,發揮潛能,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以樂觀向上、平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學完大學心理健康有什麼收獲?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實踐很強的工作。只有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關心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和實際困難,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取得成效。解決大學生實際困難是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大學生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於實際困難得不到解決而產生的。 2. 幫助學生樹立適合市場經濟需要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總目的,是為了完善大學生思想人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最終為市場經濟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處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大學生,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陳舊觀念必須根除。這些思想體現為對政府、對單位的依賴,只希望和願意到工作穩定,沒有失業風險的國家機關、大企業工作,不願到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利單位。這種思想與目前我國經濟結構比例是格格不入的。3.健康心理素質培養和優化人際關系,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