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學生心理輔導講座
1. 怎樣對青春期女孩子進行心理輔導
父母多一些理解和空間,讓女孩子能保持自己的小自尊心。我也是青春期的少女,我是這么覺得的。
2. 中學生心理輔導講座稿
中學生心理輔導講座稿
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有強迫症狀的學生總在想一些沒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麼辦,總是反復檢查作業做得對不對;女生總擔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齊,總要照鏡子。
人際關系敏感方面有問題的學生總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當別人看到他或議論他時總感覺不痛快;有人與異性在一起感覺不自在。
有敵對傾向學生的表現是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叫;常與人抬杠;有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有扔摔東西的沖動;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有偏執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覺自己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難與他人合作。
有焦慮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到莫名的緊張、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裡煩躁、不踏實。
有適應不良問題的學生表現為不喜歡學校的課外活動,對學校生活不適應。這些在高一和初一學生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學校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克服不適應性。
有情緒不穩定問題的學生比例僅次於學習壓力感,其表現是心情時好時壞,學習勁頭時高時低,對父母、老師一會兒親近、一會兒疏遠。
有心理不平衡的學生的表現是看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錢或穿名牌服裝時就覺得不舒服。另外總感覺老師和家長對自己不公平。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中學生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 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常常產生厭學心理,青少年常因厭學而造成親子關系緊張,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 切,對學習差的子女教育不當,要求不嚴,有的家長對子女學習失去信息,放任不管,這些做法都只會給青少年造成反感,而不能解決問題。
「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我國的教育體制 還不夠完善,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准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 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 習,考試焦慮。
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
目前一些學校在 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 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 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 了。
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 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 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 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 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 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 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 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 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 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列,與家庭的關系逐漸疏遠,不再事事聽從父母指揮,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產生質疑,對家庭的一些傳統習慣不願 適應,尤其當家長或老師仍從對待兒童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使其自尊心受傷害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對抗心理並表現在言論和行為方面,另外,在經濟上,青少年由於 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錢和物,但他們的經濟又沒有獨立,這種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緒不愉快,甚至形成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緊張。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
(2)情緒情感 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 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 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中 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 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 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4)易有不良 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強,這種心理狀態使他狀態使他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例如吸煙,中學時期常受家庭、夥伴、社會的影響,比其他時 期更容易學會吸煙。他們常由於煩惱,想從吸煙中得到精神放鬆和樂趣,又認為吸煙可以顯出魅力,成熟,認為男青年吸煙顯得有男子漢氣概,女青少年吸煙意味著 男女平等,與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煙還常伴有學習成績下降或無心學習,同時沾染喝酒習慣,以及其他不良習慣等很容易走下坡。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 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 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 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3.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觀後感.字數多一點。
星期五下午的時候,黃老師的講座在五年級同學們熱烈的鼓掌聲中拉開了帷幕。根據鄧老師的介紹,我知道這位黃老師將會是我們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
講座開始了,看到標題「五年級青春期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我們班的女生一看到「青春期」這三個字,會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們班的男生一看到「青春期」這三個字,就開始想入非非。主題是「成長的秘密」,大家看到「秘密」一詞,肯定會很好奇,很想知道成長的秘密吧?那就隨著我的介紹來進入黃老師的講座吧!
一開題,黃老師就給我們提出了三個有趣的問題:
1、上體育課做運動時,會發現總有那麼幾個同學坐在旁邊,為什麼?2、小明最近的聲音漸漸開始低沉,開始長了一點點鬍子,這是怎麼一回事?3、小康看到同桌小麗的椅子上有紅色的血跡,小麗到底怎麼了?同學們可都積極了,都把問題一一解答出來:1、因為那幾個同學來月經了,來月經了不適宜做劇烈運動。2、因為小明開始發育了,發育的時候會長鬍子,聲音也會慢慢低沉。3、小麗來月經了。女孩子們聽了同學們的一一解答,臉漸漸都紅得像個紅蘋果了。
接下來,黃老師通過幻燈片的形式簡簡單單的講述了一下男女生青春期發育的時間:男生是11歲多;女生是10歲左右。然後又講了,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的第二特徵:男性表現為長胡須、喉結突出、骨骼粗大、聲音低沉等;而女性表現為乳房增大、骨盆寬大、皮下脂肪豐富、嗓音尖細等。黃老師還給我們放了一段「月經」的視頻,大家看完後,大會議室就傳來一陣嘔吐的聲音。
最後,黃老師也隨著同學們「排山倒海」的掌聲中,離開了大會議室,結束了這次講座。這次講座,使我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身體。
4. 學校開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有何影響
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社會行為等方面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回型的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答生中質的轉變期,是脫離了兒童時代認識方式,創造新的自我觀念,從心理上重建人生的時期。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重要階段,對其進行青春期教育,使其健康成長,則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本學期,李運麗校長主動擔任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主要從初中生如何正確對待生理方面的變化,心理方面問題的調試,及男女交往的正確觀進行指導。對正在進入青春期的學生來說,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解決了許多困惑,便於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保護自我,養成良好的生理衛生習慣,以積極健康的心態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讓同學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這已成為該校德育工作及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該校校長表示,將繼續深入開展這項活動,將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5. 青春期心裡教育講座的感受50字
星期三下午,我們全體初二同學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青春期心理健康專家的講座,時間雖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我的感想卻頗多。
青春期(又稱青少年期)是兒童期至成年期的過渡時期,體格、性徵、內分泌及心理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體生長發育是繼嬰兒期後出現的第二個高峰,各組織器官由稚嫩走向成熟,由能力不足趨向功能健全,世界觀及信念逐步形成。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一性徵發育為標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19歲。 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4歲。
許多學生,特別是女同學,到了青春期以後就會出現早戀的現象。
王XX,某中學初三女生,語文、數學、理化各門成績均好,但外語較差。一拿到外語書就頭痛,害怕。媽媽為她著急,便託人給女兒請了一位外語系畢業的高材生做家教。開始,王××對老師持排斥態度,但幾次輔導課下來王XX對外語有了興趣。老師講得清楚、有趣,王XX學得認真起勁,外語水平提高很快。他們經常相互誇獎,輔導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長。不久,這位家庭教師告訴王XX他非常喜歡她,將來一定要娶她。王XX又驚、又怕、又喜。她想:雖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經成熟了,於是便學著成年人的樣子做了他的戀人,不料幾天前,王××被父母發現懷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有人說,早戀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不僅如此,早戀還對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認清早戀的危害,時刻敲響警鍾,對於青少年防微杜漸,避免產生不當的戀情是很有幫助的。
早戀更容易使人受到傷害 青少年態度還不穩定,戀愛中容易產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傷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戀受挫懷疑人生,懷疑是否有真正的愛情,給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陰影,影響成年後的婚姻生活。
我們還是孩子,我們只有學習好了,長大以後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正確的選擇自己的生活。
如果還處於早戀中的同胞們,盡量阻止自己陷得很深,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現在的我們只能好好學習,在這個競爭激烈得社會中想要好好生活,不被人騙的話就努力學習,相信靠我們的努力這個社會會更加美好的。
6. 青春期心理健康講座作文
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悄悄地長大了,開始從兒童向成年過渡,跨入青春期的大門,開始人生最美麗的春天……
青春期的我志比天高,像春天一樣富有生機和活力;
青春期的我豪邁灑脫,像夏天一樣熱情奔放;
青春期的我,不知為什麼變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絲雨一樣深沉憂郁;
青春期的我,有了冬天的冷峻與沉穩。
當我們想到青春的時候,會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只有銳意進取,青春才能煥發出巨大的力量;
青春是兩顆連在一起的心,是友誼。青春的友誼是無私的,純潔的,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後,依然那麼令人懷念;
青春是一彎新月,是缺憾。青春總是不完整的。正因為不完整,就多了一份不同的體驗,多了一種美好的希冀;
青春是一把豎琴,是快樂。青春沒有理由不快樂;
青春是書架,是智慧。沒有書的青春是不結果的花;
青春是一面旗幟,是理想的旗幟。青春的目標,是奔跑在風中的一面旗;
青春是拳頭,是力量。青春的力量等於朝氣加勇氣加靈氣;
青春是單杠,是運動。青春的第一標志就是健康,而健康來自不懈的運動;
青春是單個的人,是獨立。著意味著你長大了,成人了,不再依靠父母師長,你要有獨立的人格,自主的能力,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青春是活力的象徵,它蘊涵著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這些,我們便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魄力。青春將使我們對未來充滿新奇,使我們有勇氣去面對眼前的一切,使我們坦然地接納歡喜與憂愁,使我們能夠盡情地享受人生競賽的樂趣
為了我們的青春無悔、生命閃光,用心珍惜青春吧!
感悟青春
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悄悄地長大了,開始從兒童向成年過渡,跨入青春期的大門,開始人生最美麗的春天……
青春期的我志比天高,像春天一樣富有生機和活力;
青春期的我豪邁灑脫,像夏天一樣熱情奔放;
青春期的我,不知為什麼變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日的絲雨一樣深沉憂郁;
青春期的我,有了冬天的冷峻與沉穩。
當我們想到青春的時候,會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
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只有銳意進取,青春才能煥發出巨大的力量;
青春是兩顆連在一起的心,是友誼。青春的友誼是無私的,純潔的,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它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後,依然那麼令人懷念;
青春是一彎新月,是缺憾。青春總是不完整的。正因為不完整,就多了一份不同的體驗,多了一種美好的希冀;
青春是一把豎琴,是快樂。青春沒有理由不快樂;
青春是書架,是智慧。沒有書的青春是不結果的花;
青春是一面旗幟,是理想的旗幟。青春的目標,是奔跑在風中的一面旗;
青春是拳頭,是力量。青春的力量等於朝氣加勇氣加靈氣;
青春是單杠,是運動。青春的第一標志就是健康,而健康來自不懈的運動;
青春是單個的人,是獨立。著意味著你長大了,成人了,不再依靠父母師長,你要有獨立的人格,自主的能力,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青春是活力的象徵,它蘊涵著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這些,我們便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魄力。青春將使我們對未來充滿新奇,使我們有勇氣去面對眼前的一切,使我們坦然地接納歡喜與憂愁,使我們能夠盡情地享受人生競賽的樂趣
為了我們的青春無悔、生命閃光,用心珍惜青春吧!
青春,這個美好的字眼,富有詩意,富有人生哲理。有的人在你眼下墜落深谷;但也有人經歷風雨的考驗,終於邁開了成熟人生的步伐。
曾記得有位詩人說過:人生最有詩情畫意的年代莫過於青年時代,但青年時的精華,莫過於青春。青春是人生最美的季節,她猶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當人生邁進十五、六歲的花季時,青春悄悄地向你走來。於是中學生的煩惱、憂愁、喜怒哀樂出現了,感覺到了;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單調,像是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觸動著你的心。筆者有個體會:在初中時,初一的學習成績都不錯,可到了初二、初三時,就有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差距。是什麼魔力在牽引著呢?每次看到異性的學生時,免不了多看幾眼。即使人家的笑聲、發型、走路的姿勢都留在自己的心中,於是朝思暮想,心中像是覺得缺點什麼,想需要點什麼精神享受。於是追求來了,單相思出現了,爭風吃醋來了,免不了要發生「干」,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等等。其實,從心理學上看,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可以說是免不了的——是青春期燥動的表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部分同學受影響,悄悄地看不該看的書,於是不該發生的事也隨之發生了,這是人生的遺憾。
人之生存本就不易,要成功就更難了。雷鋒生前說過:「我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共產黨員應有的表現,我們還小,思想不可能達到那樣的境界。但我們應該明白,青春是短暫的,我們可以和異性同學結交成朋友,在各方面相互幫助,樹立正確的思想,發揚革命精神。這樣不僅有利於我們的身心發展,也有利於我們一步步走向成功。學生時代,更應以學習為主,要多沉默。孔明白:「靜以修身。」多看些健康的書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自己的審美觀點。
讓我們用正確的思想態度來渡過自己的青春,讓自己的青春在人生的大潮中留下光輝的歷史;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才能慢慢地走近成功,才懂得人生哲理。
讓心浸在醉戀中的青年們站立起來,用自己的雙手和我們一起謳歌青春、謳歌輝煌的明天。
7. 對於青春期的講座,作為學生提什麼問題
下午好!很高興和大家共同交流青春期常見的困惑這一話題,希望同學們能認真聽講,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同學們會後提出寶貴意見。我今天講課的題目是:「認識自我,把握好心理的關鍵期」。
青春期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千金買駿馬,何處買青春,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把青春謳歌為人生最燦爛美麗的日子。但是,處在青春期階段的不少同學卻經常感到苦惱、困惑、迷茫、矛盾,好像總有一種沉沉的壓抑感。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了解其中的緣由,就需要我們每一個同學更好地關注青春期、更多地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知識。今天我就三個方面問題和各位同學作一簡單的交流,一是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點,重視心理健康;二是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三是如何把握好心理關鍵期。
一、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點,重視心理健康
同學們都看過《三國演義》,裡面有一位東吳大將「周瑜」,他可謂年少英俊,武藝高強,但他「心胸狹窄,嫉妒心極強(心理水平較差),諸葛亮利用周瑜的這個心理弱點最終取勝。周瑜臨終前發出哀嘆「既生瑜,何生亮!」還有《紅樓夢》中的林妹妹,也因終日憂郁,結果紅顏命薄。
可見,塑造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成長格外重要。現代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成長的關鍵期在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不成熟的童年期向成年期過渡的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好多大人都覺得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難琢磨,剛才還興高采烈呢,怎樣一會兒就「晴轉多雲」,甚至電閃雷鳴,暴雨傾盆了呢?確實,情緒的強烈和不穩定,正是處在青春發育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並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經」,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之一。
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臨著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一方面身體正在急劇發育,特別是性方面的發育和成熟,使他們積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過度興奮;另一方面學習上的任務很重,不得不面對激烈的競爭,心理壓力普遍較大;再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際交往逐漸增多,需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這三方面的壓力常常交織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而此時,大腦的神經機制還沒有發育健全,調節能力比較差,面對各種壓力和刺激,很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樣善於控制或掩飾自己,常常喜怒皆形於色,便顯得情緒忽高忽低,特別不穩定了。
例如:在我們身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同學受到老師的表揚時,臉上就會表現出特別的開心,反之,受到老師的批評,有時會動不動就哭,或者向同學發火,好像是一個小刺蝟一樣,所以有句諺語叫做:六月的天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有的同學受到別人的誤解或者遇到無理取鬧的事情時,會感到憤怒,有時互不相讓沖動之下往往發生罵人打架事件,過後又懊悔不已。這一時期的同學開始很敏感,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臉上長青春痘影響美觀會苦惱,長胖長瘦長高長矮,也煩惱,學習成績明顯退步時,會感到害怕,學習上生活上的一些問題不敢對父母講,就怕父母更加嘮叨,有時不願相信父母的話,父母說向東時就偏要向西。這些問題雖然是青春期的一些正常現象,但是卻恰恰反映了青春期的同學心理上的不成熟。因此,中學生也容易發生心理上的一些偏差。
二、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問題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我認識問題。隨著心理的成熟,中學生在內心世界有許多復雜的事情要考慮,甚至操心。其中最關心的是對「自我的認識」,我一直知道,我就是我。可是有一天,我不知道自己是誰?突然很陌生,卻又如此的熟悉,如此的煩惱,怕不了解自己,走錯方向。其實不論你是怎麼樣的人,不論你做什麼,都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做最好的自己。如果無法成為山澗的松林,就做各地的灌木吧;如果不能成為灌木,就做小草吧,使街道更加青翠美麗;如果不能成為林蔭大道,那就做窄窄的小路吧;若是無法成為太陽,就做一顆星星吧,只要你能發出光澤。
(二)適應問題。環境的改變往往會帶來許多不適應的問題,剛進中學時不少同學都感受頗深,因為中學的學習生活與小學是完全不同的:一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和同學,好像沒有以前的同學老師熱情、善解人意;二是中學的學習內容明顯大增,課業負擔重,難度也加大了,而且學習方式也與以前不同,好像學習效果不太好。因此,每個同學到了一個新環境往往會因為學習是否跟得上、人際關系的處理感到煩惱,感到有心理壓力。而一段時間後的事實證明:之前過多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現在我們絕大多數同學不但與新老師新夥伴關系融洽,而且學習中還獲得了更多的智慧和樂趣。所以這正是我們人生中必須經歷好的一堂課:一個人怎樣才能盡快融入新環境。
(三)情感問題。對於中學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親子溝通、同伴交往和異性交往。進入中學後,同學們都會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不想讓父母過多地管教,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有時偏激沖動、情緒發泄、盲目、辨別是非能力較差,讓家長們感到擔心,煩惱。久而久之與父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還嫌父母嘮叨、不理解,不願與父母溝通等,結果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苦惱、不愉快。不少人充滿著被父母理解的渴望,卻偏偏又不願與父母交流。
在情感上,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同伴交往。有的同學在班裡人緣關系不太好,比較孤僻,卻認為周圍的同學不好,而與同學相處不融洽又經常影響著自己的學習生活。因此,我們認為每個人必須很好面對這一問題,如果與一個同桌關系處理不好,可能是同桌的問題,但與所有的同桌都不好,問題可能會在哪裡呢?答案肯定是自己了,自己必須及時作出調整。所謂若想鏡子里的人怎麼對待自己,你也得怎麼對待別人,我們每個人必須多一點換位思考,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別人多一點寬容,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因此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主要原因是中學生獨立意識增強,但自我認識和評價不全面、不準確,遇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較少考慮他人的感受,不去主動理解人,卻渴望理解萬歲,因而容易抑鬱、閉鎖。
在情感上,中學生還感到困惑的問題是異性交往。13、14到17、18歲的少年正是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情愛都充滿美好的嚮往。尤其現今隨著電視、網路等信息的廣泛傳播,色情不良文化對廣大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日趨突出,中學生隨著生理上的發育,心理上過早對男女關系比較敏感、有的同學比較嚮往,甚至有的還模仿談起了所謂的戀愛。在我身邊有過這樣一個典型事例:有一位學生,從入學以來,學習成績他都名列前茅,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是重點的苗子。但在這個時候,他飄飄然了,他和一位女同學談起了戀愛,後來因為一位男生對他的女朋友不禮貌,說了一句不敬的話,他就很惱火,於是整天算計著如何教訓這位男同學。為此,他接觸上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閑散人員,拉幫結派,拜把兄弟,最後終因和這個學生在校園內打群架,而被學校給予留校查看處分,他喜歡的那位女生也迫於周圍的輿論壓力不得不轉學了。他呢?雖然沒有被開除,但因為他天天無心學習,整天為情感困擾,中考時顯然是一塌糊塗,我們可以看出,他為此付出了多麼沉重的代價。
因此,青少年時期,隨著生理上的成熟,喜歡和異性交流,有時對異性有好感本身不足為奇。但是如果不注意男女交往的距離和尺度,讓異性誤以為你喜歡他,或者輕易地向異性表達自己的好感,談起了所謂的戀愛卻是十分危險的。據調查:早戀學生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讓我談,我偏要談。結果學習成績下降,作業馬虎,情緒易波動,有時鬱郁寡歡。有的學生不得不提前就業,因為文化水平低,只能從事一些臟、苦、累或危險的工種。所以早戀影響的是個人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由於思想及性格上的不成熟,對人生愛情的看法極幼稚,有時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一些女同學因交友時受騙失身,致使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也失去了應有的自尊臉面,從而破罐子破摔,害人害己,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異性間的單獨交往無論是不是真的在戀愛,都會遭到教師、家長以及周圍人的壓力和反對。
因此真正的愛,不僅是浪漫,而且意味著能給予對方幸福、安寧的一種責任。作為中學生,顯然現在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你們無力承擔組建婚姻與家庭的重任。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在沒有真正了解愛情的含義之前,最好不要隨意打破原有的平靜的心,而應該把對異性的好感默默收藏在心靈深處的某一個角落,把對異性的好感當作前進的動力,去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這樣你所獲得的一定是更多的尊重、快樂。
(四)不良行為問題。行為是內心的流露。比如一些不良現象:攻擊行為、破壞行為,懶散、對抗,進網吧、男生留長發、結拜干姐妹干姐弟、攀比吃穿享受,追求虛榮,追星,迷戀電腦游戲等實質上是反映了一個人心理發生了偏差或者出現了一定的心理障礙,長期以往就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商品經濟的浪潮下,追求虛榮,追星族心態的不良行為快速上揚。模仿明星的穿著打扮,追求明星的表面光彩,實際反映的是一個人內心的空虛、浮躁。
再比如:網路問題。有人將網路稱為精神毒品,這足以看出網路對未成年人的危害。我們都知道網路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學習許多有用的東西,但另一方面網路游戲和聊天好比是電子海洛因,使人慾罷無能。它的主要危害有:首先,上網,尤其是長時間的上網,對於那原本就疲勞不堪的眼睛,無疑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而且長時間的輻射環境對正在發育的身體器官會造成不良的損害。有過這樣一則報道:一個中學生在網吧玩網路游戲,整整兩天兩夜,可是當他准備起身要離開時,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他突然暈倒在地,永遠閉上了眼睛,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件事讓人觸目驚心。類似的報道還有很多。其次,網路上存在著色情、恐怖、欺詐等不健康的網站,也有許多的垃圾信息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會對我們這些不能明辨是非的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有的同學和別人聊天,有時還暴露了自己的個人身份證、電話、家庭地址等給違法犯罪的人提供了信息,有時加以利用。有的女生還產生了網戀的感覺,殊不知對方可能就是流氓和無賴。所以網路是虛擬的世界,不要輕易相信,而且沉迷其中只會攪亂自己的神經,使得自己上課沒心聽,下課沒功夫復習,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壞毛病染了一身,前途何在,令父母為之心痛萬分?第三,網吧經常是社會流氓、無業青年消遣、乘機作案的場所,在那裡有的同學會結識他們,剛開始他們或許會給你一些好處,進而以後找機會向你借錢借物,或通過你向同學借等,當然實際上就是敲詐,有借無還。我們平時了解的不少在校同學在路上遭遇敲詐勒索的事例,其中大部分都是經常光顧網吧的同學。當社會青年了解了你的學校家庭情況後,整天有事沒事找你時,有的人才後悔莫及。可能有的同學還以此為榮,作為自己受到保護的後盾,殊不知自己受不良思想的影響已越陷越深,如果不及時懸崖勒馬,結果他們的今天可能就成了自己的明天。
所以,國家為了保護青少年,專門在網吧門口強制性地懸掛著「未成年人不得入內」的標志,由此足以看出網路對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嚴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進網吧,你就在網吧門口默默地念幾遍這幾個字,然後思考一下為什麼要懸掛這個標志,也許你從此就改變了你自己。
(五)挫折問題。先聽一則故事:1989年,日本一青年報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試結果,名落孫山。得知這一消息,他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搶救及時,自殺未遂。忽然傳來消息,他被錄用了,原來統計出了差錯,實際上他是名列榜首。可是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的人生打擊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奮斗之路上又如何建功立業呢?
故事二,一次,拿破崙外出打獵,剛走到一條河,就聽到一個落水者在呼救。拿破崙見他在水中撲騰,但卻不往岸邊來,而是馬上舉起獵槍瞄準他,說:「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邊爬,我就開槍打死你。」那人聽了,嚇得忘記自己不會游泳,使勁用力向岸邊游來。經過多次掙扎,那個人終於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氣憤地責問拿破崙:「你為什麼見死不救,還要開槍打死我?」拿破崙從容答道:「我不嚇唬你,你自己還不照樣在水中淹死。現在你至少懂得:一個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將一隻跳蚤放進杯中,開始,跳蚤一下就能從杯中跳出來。然後,心理學家在杯上蓋上透明蓋,跳蚤仍然會往上跳。但碰了幾次蓋後,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麼高了。這時心理學家再將蓋拿走。卻發現那隻跳蚤已經永遠不能跳出杯子了。實驗啟示我們:如果說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那麼喪失自信你卻註定會失敗,因為你已喪失進取的勇氣。
現在我們有的學生遇到一點小事,就說:「不可能」,「我不會」。那麼今天我想對大家說今後不要再說此類話。你可以暗示說:「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
三、如何把握好心理關鍵期
中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並不奇怪,畢竟吃一塹長一智,有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長大呢?今天的學習就相當於給我們的心理打一針預防針吧。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把握好心理關鍵期,減少心理偏差的產生呢?在此,我有幾點建議:
(一)積極調整自己,讓生活充滿樂趣。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因此,讓我們多一點積極的暗示吧,以陽光般的心態去學習生活,我們的思想和智慧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二)培養意志力,增強克服困難和拒絕誘惑的勇氣。不經歷風雨,哪裡有彩虹。學習生活中,青少年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你整天鬱郁寡歡,把芝麻般的小困難想像著一頭大象,你肯定會被困難挫折打倒,因為,實際困難沒有什麼,是自己把自己給否定了。
(三)及時尋求幫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想告訴大家:如果出現了心理問題也用不著害怕或者驚慌失措,更不要對那些很正常的事情大驚小怪,而是要與別人溝通尋求幫助。美國人很注重心理健康,他們把定期看心理醫生看作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他們看來,向別人傾訴能夠克服不良心理,避免使心理問題發展成心理障礙。就連一個小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一臉嚴肅地對自己的媽媽說,「我要跟你談談!」其實,許多誤解都是在「說」的過程中化解的,即使暫時化解不了,這種溝通的過程,對排解負面情緒也是有好處的。
同學們,在此我想把一位智者說過這樣四句話送給大家:一是把自己當成別人。比如,有些同學喜歡欺侮別人。你試著想一下,如果別人這樣對待你,你是什麼感覺。還有一些同學羨慕抽煙,總認為自己抽煙的樣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這里我不做評價,你只要看一看哪一個學生抽煙的摸樣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說,只要你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自己就會明智許多,許多問題也就想開了。智者的第二句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也就是說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一下,要同情別人的不幸,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靈的富裕者。智者的第三句話是,把別人當成別人。就是說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獨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權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財物。智者的最後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創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你可以常常告誡自己:我改變不了環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順利,但我可以事事盡心;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選擇容貌,但我可以展現笑容;換一副「眼鏡」看世界,我們就會少些憂愁與煩惱,多些開心和快樂!
今天,我真誠希望同學們正確認識青春期的心理特點,自覺走出心理抗拒的誤區,在黃金般的歲月中,讓我們拂去心靈世界的塵埃,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補充營養,發展自己,超越自我,讓我們更加充滿信心,增強自我責任感,盡快走向心理的成熟。最後,是我們心理輔導室的「心靈的寄語」,奉獻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當你為了一次考試失敗而煩惱時;當你的朋友不理解你而使你痛苦時;當你失去親人無法擺脫悲傷時;當你不被老師和同學接納時,請你告訴我們,我們願意幫助你。我們願意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解讀你心靈的故事,傾聽你美麗的憂傷;我們會用愛心,責任和智慧,幫助你走出沼澤,走進陽光地帶!我們是你的老師,我們更希望成為你的朋友。我們喜歡陽光,因為她溫暖;我們喜歡陽光,因為她永恆;我們喜歡陽光,因為她不分彼此的照耀!做一縷陽光灑向校園,溫暖你的心靈,是我們最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