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幹部心理輔導
A. 社區要搞心理咨詢室,記錄怎麼做
首先要記錄患者的個人信息,記錄患者所提供的信息,然後根據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做出對應的解答,最後留15分鍾總結本次心理咨詢;
B. 我在社區工作可以報考心理咨詢師嗎
可以啊而且社區工作者學心理幫助會很大!但考心理咨詢師必須要報培訓班。報考三級回要有醫學答、教育學、心理學相關學歷(專科以上),報考二級要碩士以上學歷或者考過了三級並且有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不過這個工作經驗可以讓所在單位蓋章,不是難事)。祝順利!
C. 最近我們社區有一個愛恩心理咨詢中心,聽說每個社區都要配備咨詢師,是這樣的嗎
「健康心理社區」是在在西方社區心理援助服務模式上,為適應我國特點,針對社區而量身定做的長期心 理援助方案。廈門愛恩心理咨詢中心是其主要倡導者,在市政府、街道的指導下,配合社區工作進行的項 公益項目。
D. 社區居民需要什麼樣的心理健康服務
但是,由於我國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起步稍晚,一些從事服務的人員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到底是什麼?」「究竟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等一些問題還無所適從。本文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框架、服務機構和服務模式,對國內城市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必要性、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對社區服務人員有所啟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有什麼用處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是一種社會服務活動,是以社區為單位,由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人員運用心理健康的規律,為社區居民提供以保障和促進人群心理健康為主要內容的心理健康服務。它能夠幫助人們重新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培養溝通技巧,提高個體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減少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
E. 社區工作如何調節心理壓力
動力來源於壓力,社區工作繁瑣,接觸的大眾群體復雜,隨之而來的工作壓力是一定回的,也是比較煩躁的答。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處理事情的時候多忍讓,耐心講解,如果遇到對問題不是很講理的人,一定記住不可以失態,可以暫時停止交流,緩解心理壓力後再給予解決。
我現在的工作壓力也很大,接觸的客戶都是各種人群,聽取別人的意見只是對自己有那麼一點點的細微幫助,真正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的只有自己調整。
F. 如何在社區開展心理健康工作
1、與社區搞好溝通協調,取得社區組織的幫助和支持。
2、在社區進行調查,了解社區群版眾心理健康的現狀權。
3、搞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可以印一些小冊子分發給大家。
4、有的放矢地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群眾進行輔導。
G. 社區成為民眾心理疏導主戰場,加強社區心理服務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舉例,杭州餘杭區響應國家政策,引起連信科技的心理服務機器人,現在大部分小區都有,從心理健康層面看,居民的心理健康比之前是好了很多的。
H. 為什麼要給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心理咨詢
細化新入監罪犯個別談話工作。矯治監區在新入監罪犯個別談話全覆蓋的基礎上,根據年輕罪犯個人心理狀況在短期內很難掌握的實際情況,聯合監獄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兼職心理咨詢師,因人而異地做好80後、90後罪犯的個別談話工作,對於有心理問題或有心理問題傾向的罪犯及時確診,並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進行咨詢與矯治。 細化新入監罪犯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測試工作。針對80後、90後罪犯大多具有在思想上的愚昧性、改造上的敢為性、心理上的脆弱性、勞動上的消極性、考核上的功利性、生活上的享受性等行為特徵和暴力型罪犯居多的案情特點,在通過個別談話掌握犯群特點的基礎上,監獄選派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講授心理學與心理健康基礎知識。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讓罪犯充分認識到,迷茫、失落、怨天尤人等不良心理應及時消除,如何去自我調適監獄不良適應、情緒的調節與控制、自我意識的建立與完善等,讓其明確改造方向,克服悲觀恐懼心理,樹立改造信心和勇氣,迅速適應改造生活環境,以健康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改造中去。矯治監區在對新入監人員進行全員心理量表測試、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的同時,對80後、90後罪犯的測試結果進行單獨統計、分析、建檔管理。通過測試和分析,更為具體的了解罪犯個性特質,為實施個別教育、分類教育,有針對性地矯正罪犯心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更好地發揮了心理矯治工作為罪犯改造服務、為監管安全服務的職能
I. 如何開展社區心理服務
心理健康服務實際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首先要在社區逐步建立並完善心理服務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從組織體系看,一要建立相應的各級社區心理健康工作機構,比如在區的層面,構建以政府為主導,衛生、民政、公安、發展改革、財政、教育、殘聯等相關部門協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組織管理體系,提供可用的資源與保護措施,包括政策與配套措施的提出、信息的清晰、環境的支持、跨部門的整合等。二要在社區建立相應的服務體系,如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委員會,設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設網站、咨詢熱線,設置心理咨詢室、活動室等。三要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每一個人身處的每一社會系統都是個體的整個生態大系統(包括家庭、學校、鄰里、社區等)中的子系統,因此社區心理服務要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合力。如調動社區的各種企事業單位以及NGO和NPO(可以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種綜合性醫院、婦幼保健院、學校、私人心理診所、生命救助熱線等公益組織,共同提供社區心理服務。從運行機制來看,「政府牽頭、部門合作、社會參與」是對工作機制的高度抽象概括,但需要細化,如:明確服務規則,即建立相關的職業倫理與道德守則;區內心理咨詢專家社區輪流坐診,接受開放式預約的服務;在校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護理等專業的大學生社區心理服務實踐機制;社區內學校、圖書館、幼教機構開放機制;相關的配套補償機制,如大學生實踐計算學分,擁有心理咨詢專業資質的志願者服務社區實行補休等;以及督導、監督、評價機制等等。
J. 對社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建議
各省轄市、省直管試點縣、重點擴權縣(市)教育局,廳直屬實驗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見附件),切實做好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綱要》,進一步提高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認真學習《綱要》精神,貫徹落實《綱要》要求,擺到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採取得力措施,切實抓緊抓好。
二、因地制宜,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要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班團隊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網路、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2.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從2013年秋季開學起,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計劃,所需課時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中統籌安排。小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2課時,中學各年級每學年不少於14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情境設計、問題辨析、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有效減少學生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的產生。
3.積極開展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針對個別或學生團體而實施的心理疏導活動。旨在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心理輔導是一項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開展心理輔導應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遵守職業倫理道德規范,在學生知情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在心理輔導或咨詢過程中,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得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學校要加強心理輔導室的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心理檔案,開設心理熱線。
4.通過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設立家長學校、開設專題講座,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利用不同渠道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積極宣傳心理健康在人的發展中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加強與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的聯系與合作,組織開展各種有益於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文體娛樂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積極向上的生活素材,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共享,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