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對象是
Ⅰ 小學生學習心理輔導包括哪些內容
學生的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接受和掌握迴文化科學知識答,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科學世界觀的過程。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社會 賦予的義務,也是促進大、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主導因素。
有關學習的性質、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理論屬於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范疇,而小學生學習心理輔導則著重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方面的輔導,目的在於提高學習成績,發展智力和能力,增強自信心。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你有用的,歡迎採納。
Ⅱ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從小學生心理復健康教育的目制標出發,依據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與心理發展的需要,確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自我意識的輔導
(2)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3)小學生情感和意志的訓練
(4)小學生學習心理的提高(5)小學生人際關系的輔導
Ⅲ 小學生健康心理集體輔導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小學生健康心理集體輔導的主要途徑一是課堂也就說在課堂上統一講解,第二個是通過游戲,第三個通過課外輔導。
Ⅳ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什麼
小學階段,心理學上屬於童年期,年齡7-12歲,兒童的生活從游戲為主導轉為學回習為主。主要任務答是通過學校教學,系統的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學會學習。這個時期兒童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評價認識,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同伴關系的發展,相處不當,會影響到兒童對自己的評價。在這個階段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就是對學生品行的培養。要注意正確引導、多表揚、少批評,具體需要老師和家長在實踐中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培養。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某些問題的時候,要及時進行心理咨詢,避免以後的傷害和遺憾。
海明心理咨詢師助理小任
Ⅳ 小學生心理輔導學習興趣包括哪些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和責任之一,全員、全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關鍵在於學校領導的重視,同時,作為教師應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什麼?內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則,掌握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並對每個階段需要對學生加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耳熟能詳,才能在實踐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了進一步細化。根據綱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小學中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樹立自信,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緒;
5.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之間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2.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做好准備。
Ⅵ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6)小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對象是擴展閱讀:
學校健康教育的實施應根據兒童青少年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採取不同的內容。
1、小學健康教育的重點是:生長發育知識、良好行為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兒童常見病預防知識、預防意外傷害知識、膳食與營養知識等。
2、中學階段:初、高中青少年大多已進入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點是:青春期生長發育知識、性知識、人際溝通和交往的知識和技能、心理健康知識、環境保護、預防意外傷害、急救與互救、拒絕吸煙、不吸煙、不酗酒、預防艾滋病知識與技能等。
3、大學階段:大學生是青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也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定型期。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點是:除了日常衛生保健知識外,還包括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安全性行為、預防艾滋病知識與技能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理健康教育
Ⅶ 簡述中小學生心理輔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注意力訓練
很多學生學習效果不好都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即對精氣神的控制不力),提升注意力,能夠有效地提高記憶效果和學習效率。
● 定力訓練
根據NLP(神經語言程式) 「身心是相互影響的,一個變了,另一個也變了」 的前提原則,通過調整學生身體狀態,改變學生心理狀態。
● 認識自己的潛能,提高自信心。
● 冥想呼吸想像訓練(含自我催眠)
通過訓練,可以輕易地進行自我調整,使大腦處於學習最佳狀態(就是腦波處於α波段);
隨時進入右腦思維狀態,達到訓練想像能力、創造能力、靈感和直覺(第六感)的效果;
能夠減輕學習壓力,排除煩惱,三分鍾就能夠達到身心放鬆,精力充沛,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輔導、行為糾正、親子教育。
● 右腦記憶訓練
對於將參加中高考的學生,關鍵不在於理解、判斷和分析的能力,關鍵在於大量的記憶,只有掌握足夠多的知識素材,才能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經過培訓,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行大量的記憶,能夠背誦圓周率500位以上,背誦三十六計等。掌握記憶各種文字信息,詩詞、文言文、各種問答題以及英語單詞的右腦記憶方法。
Ⅷ 小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平等的談話式的輔導方法
談話教育是一門藝術。掌握好這門技巧,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與學生談話,發現學生的心理障礙,從而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每次找學生談話前,先把握好學生當時的實際心理,是揣測的、防禦的、恐懼的、沮喪的、或對立的,針對學生的實際心理活動,採用相應的對策,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①放鬆學生的情緒。熱情地對待談話的學生,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可以從學生特長、愛好,拉家常引出主題,慢慢地引入正題,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使談話自然、和諧進來。
②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以適應學生心理的伸縮變化,隨機應變,恰當處理,使學生從不平衡到平衡,從不協調到協調。
③巧妙啟發學生開口談話,表述自己的見解。教師不能單純地講理、訓誡、批評,從而剝奪學生的說話機會,使學生反感,失掉輔導作用。
④向學生提供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的模仿認同。
⑤善於選擇場合。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場合,能產生最佳的效果。
2.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心理衛生講座式的輔導方法
運用班會進行集體教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開展適當的講座。
3.聯合式心理輔導方法
家庭是學生的又一重要課堂,家庭是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只有家庭、學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聲音,才會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開家長會,應該向家長滲透有關心理的調節、轉化的措施,讓他們弄清相關的心理學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辦法,並邀請那些觀察細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顯著的家長走上講台現身說法,激勵其他家長一齊配合班級,做好學生的心理調適教育。
4.學生心理自我調節式的輔導方法
心理障礙的克服,是一個漸進、轉化的過程,不是立竿見影的。通過教師、班主任採用以上諸多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心理進行自我調節,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學生學會運用心理自我調節策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當然這一環節離不開教師的各項輔導。
①避開、轉移:把一些不愉快的念頭、感情和沖動置於一邊,或把消極情緒轉移到有意義的方面去,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保持心境的寧靜。
②合理解釋:搜集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減輕心中的煩惱和困擾。這種心理又稱為「酸葡萄」心理。
③克制情緒,理智處理:在感情沖動不能冷靜時,要及時反思,理智地處事,避免過激的舉動或做後悔的事。如在進入初中以後,對異性初戀的處理。
④宣洩、鬆弛:將心中積壓的消極情緒進行適當的釋放,以鬆弛緊張的肌肉,緩和焦慮情緒。過度傷心時,不妨大笑一場;郁悶時,不妨找個親人或摯友傾訴。
⑤模仿學習,加入集體行列之中:選擇適當的學習榜樣,並加入集體活動之中,彌補自己的不足,使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如不合群和孤僻性格的學生,可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中積極發展自己,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輔導是整個生命的流露」,是人格的力量的體現,而不僅是用技巧、語言、耳朵、眼睛在輔導。因此,班主任的人格力量與自身素質占居著首要地位。班主任的人生經驗、社會閱歷、豐富的知識、生活態度、個性品質等都是影響輔導的重要因素。
Ⅸ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3、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4、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轉變,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令人堪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更要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
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
(9)小學生心理輔導的主要對象是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
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參考資料來源:教育部 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Ⅹ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從小學生心來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出自發,依據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與心理發展的需要,確定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自我意識的輔導 (2)小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3)小學生情感和意志的訓練 (4)小學生學習心理的提高(5)小學生人際關系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