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後心理輔導案例分析
㈠ 求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某學生,女,
14
歲。父親常年外出務工,家裡只有媽媽和弟弟。
一次,我通過日記了解到:她在日記里寫到在家裡要干很多家務,媽媽、弟弟很
欺負她,她感覺只有到學校才快樂,很不願意回家。在日記的結尾,她寫到:我
怎麼會有這樣的媽媽?難道這也是愛嗎?我討厭我的媽媽。
我看了日記後,
心被
震撼了,一時手足無措,七年級的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
異的想法和心理。
二、問題分析:
1
、存在問題:
A
、該生膽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家長存在封閉思想。
B
、心理積怨了許多仇恨,心靈得不到釋放,想法無處交流。快樂痛苦得不到肯
定和分享。
2
、原因分析:
A
、個人因素:通過觀察,我發現她長期受自卑、羞怯、焦慮和恐懼等負面影響,
過重的心理負擔使她不能正確理解愛是什麼?難以體驗家庭的溫暖,
從而陷入失
望、
怨恨的惡性循環之中。
這樣就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小學生都有極強
的慰藉心理,即小學生對父母形成的依戀感使她們易於向父母傾訴不安和煩惱,
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幫助。
但案例中的孩子卻缺少這份慰藉。
從而產生交往障礙。
B
、家庭因素:由於中國傳統的男女觀念,部分家庭、家長存在重視男孩,忽視
女孩的封閉思想,給予女孩關心少,重視少,甚至忽略了存在。這給女孩子心理
造成陰影,好像我可有可無,從而否定懷疑自己,不安、煩惱、孤獨、離群等情
感障礙隨之而來。逐步形成自卑、壓抑心理。要是學習不好、表現差的孩子就更
嚴重了。
由於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幫助不夠,
父親又常年外出務工,
還遭到弟弟的
欺負,出現了日記里的一幕。
C
、教師因素: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
成這些同學產生失落感,
缺乏自信,
背負沉重的壓力,
普遍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
但從日記里的反映來看,
說明我們老師平時很關注她,
讓她產生了依戀學校,
喜
歡學校的心理。
七年級是中學階段的轉折期,
小孩子的思想開始慢慢有個性,
更有自己的主觀意
識,該生家庭情況異常復雜。該生的問題屬於心理問題,疏導不好,很容易產生
心理偏執的心理問題。
三、輔導方法:
1
、詢問基本情況,全面了解學生。找孩子談心,誘導孩子說出她的心裡話。從
談話中知道,
原來孩子在幼兒時就應母親不重視自己在鄰居旁說不給自己讀幼兒
園,還說女兒長大了是別人的,只想好好供弟弟讀書。於是心理有了結,加之平
時處處被母親忽視和懲罰,
自此心裡便不想與母親交流。
通過了解得知她的心是
如此的脆弱和敏感。
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與悶,
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結,
為接下來
要實施的疏導策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准備。
2
、與孩子交談,了解內心世界。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必須站在她的角度設身處
地的思考。
當聽到她所說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時候,
我的心頭一震。
我用朋友似的
語氣與她交流,傾聽她的訴說,她是那樣的滔滔不絕,我感到我的責任。我盡量
用平和的語氣,積極的處事態度影響她。我鼓勵她要擺脫陰影,積極面對,關心
父母,與弟弟和睦相處。我跟她分析,弟弟經常打罵她,其實是想跟她玩耍,喜
歡她的狀況,讓她從心裡喜歡這個弟弟。
3
、家訪。與孩子父母促膝交談。加強對母親的思想疏導,破除封閉思想,給予
關心愛護。家長的思想解決後,孩子的壓抑心裡得到緩解。母子關系有所緩和。
4
、我建議她努力學習,做好自己。只要自己做好了,別人才不會有所批評。努
力學習是獲得愛的基礎。要樹立明確的目標,不懈努力你才會覺得世界是五彩,
生命才有價值。
㈡ 小學生心理輔導案例分析
看了上面的內容後,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心理障礙的形成,家庭的因素佔主要作用版。所以,在輔導孩權子、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那就是去疏通孩子母親的愛之渠。母親給予孩子的愛是任何一個心理輔導老師都無法替代的,但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幫助母親,重新擁有愛孩子的能力,這種能力不代表母親的言行是對還是錯,而在於愛的表達方式是否被孩子接收到,是否真的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不是,那麼,只有去換其他的方式去愛,換不代表無能,換只代表去尋找更好的途徑。
願我的感受能夠對你有所啟迪,能夠幫到孩子的母親學會愛的方式,幫到孩子健康成長。祝福!
㈢ 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題
【1】該同學面臨的是:期望值與顯示差異的問題。
【2】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可能版是多方面的:權1.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次是意外、兩次是巧合、三次四次呢?從高考出結果開始這種心態就一直在做怪。2.學習方法不當。付出不一定和收獲都成正比,但是只要是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獲。努力了效果不佳,就應該從方法上找問題。3.是否有外因一直困擾著他。揮之不去,始終縈繞,使其無法集中精力。可能不僅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緣故。4.對自己的學校、專業、前途不抱有信心。始終處於迷茫焦躁、不甘心、不情願的狀態,有沒有解決的方法。看似非常努力學習,實則是一種無奈和不情願的心態,如何能夠靜心學習。
【3】建議:正視現實、志存高遠。已經是目前的現實了,欣然接受,放下不必要的壓力。給自己制定較為符合實際的短、中、遠目標。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做好。
㈣ 心理輔導案例
教案一篇篇貼出來挺麻煩的,我也是心理輔導老師,推薦你一個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案較多的網站吧:
星星點點——心理學信息交流網
http://www.xxdd.net.cn/Index.htm
進去後點「學校心理」,裡面個案、教案都有的
㈤ 心理考試案例題
欣而上幼兒園前由外婆帶,動手能力較差,動作比較慢,依賴性很強。父母由於工作忙,對孩子照顧得較少。她在幼兒園表現得很不願意學習,經常開小差,於是父母帶她看醫生,被診斷為感統失調,注意力渙散。
欣而上課總不能集中精神,哪怕認真聽一會兒,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沒辦法記住。她從來不主動發言,當老師提問時,就低著頭不說話,甚至流淚或發脾氣。我覺得她很有自卑感,在小朋友中已形成了一個差生的形象。
根據醫院的檢測,孩子智力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感統失調,使欣而的學習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學習差令她越發失去學習的興趣。當別人學習的時候,欣而最喜歡玩弄自己衣服的紐扣、花邊等,顯得很開心。有時見她眼睛看著老師,但眼神空洞,像在神遊。她做手工的速度很慢,如果做得不像,很容易發脾氣。
心理專家分析
初步印象,這孩子是由於受到過度保護,造成了能力低下,不但行動能力差,腦子也 「銹」住了。能力差就會遭到小夥伴嘲笑、老師的批評,於是就自卑、退縮,什麼事能躲就躲,能不幹就不幹,這樣下去,各方面能力就無法得到長足的發展。這絕不是單純的拒絕學習問題,而是生存能力差,社會化水平低。
心理專家建議:
解決這個孩子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懶」一點,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即使她做不好,也要讓她自己做,父母可以指導,萬不可包辦代替。要能做到忍著不插手,孩子求你幫忙也不要管。
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總要集中一點注意力做成了一件事情,總能增加一分自信心,就這樣慢慢積累,時間長了,自信、注意力、能力問題,都可以得到改觀,這是真正切實的教育。若上述情況嚴重者,建議到心理咨詢中心來做咨詢。
查看更多的心理咨詢師考試案例可以進入德瑞姆網校查看
㈥ 心理輔導個案求分析
這並不能算問題,為什麼控制不住呢?是因為當前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吸引他或者必須他做,所以要做的是讓他確立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建立一個激勵制度,逐步去完成,當他有事情必須要做的時候,或許會好一點。真不行的話讓其去多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