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輔導課程 » 自虐小學生如何心理輔導

自虐小學生如何心理輔導

發布時間: 2021-02-22 20:04:59

A. 孩子自虐傾向怎樣對待

孩子自虐的傾向,這個必須加以疏導,帶到醫院心理科看看,讓醫生判斷。怎麼治療?

B. 有自殘行為的孩子怎麼教育

我看你還是從自己的家庭情況來考慮吧。比如父母是不是經常吵架,家庭氣氛是不是安靜溫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長大後的性格變化,與家庭和周圍的環境影響是分不開的。改變了大人的習慣或者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再考慮教育孩子吧。

C. 孩子自虐有什麼危害,如何處理

怕生,孤獨,不能獨立,唾棄社會容易做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可能還會觸到法律

幫孩子認清自虐的危害
一般有自虐傾向與行為的孩子,只注重自殘當時的解脫和愉快感受,卻沒有想到它帶來的各種危害。因此,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自虐的行為,就要及時給孩子講清這樣做的不良後果,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可能讓自己越來越自卑,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自己,將來組建家庭、就業甚至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孩子只要從心理上認清了自虐的危害,就會樂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只有孩子主觀上想去改變,杜絕自虐行為的成功率才會更高。

教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
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身上都是優缺點共存,對於因自我評價過低產生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幫孩子重塑自我認知,讓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別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這樣就會減少孩子消極的情緒出現,自虐的行為也就隨之減少。

提高孩子的自信與勇氣
父母對待自虐的孩子,平常要有意識地去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比如,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或者擅長的事情,這樣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體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勇氣,以克服孩子因自卑產生的自虐行為。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是孩子依賴的對象,孩子有什麼事情都應該對父母述說。因此,父母需要做到耐心地聽孩子解釋,以緩解孩子內心的壓力,避免孩子出現自虐的行為。對於孩子講述的傷害自己的事件,父母更需要專注地傾聽,讓孩子把內心的困擾和痛苦說出。父母應做到不打斷孩子的敘述,不批評孩子的行為,不指責孩子的想法,不急切要求孩子迅速轉變等。這樣,孩子在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下,就會樂意接受父母對自己的引導,從而減少自虐行為。

教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不良的情緒,都需要發泄出來。因此,父母要教孩子正確地宣洩消極的情緒,告訴孩子有了委屈找父母訴說,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找朋友談談,想發怒時去空曠無人的地方喊上幾聲,等等,讓孩子學會及時表達與處理不良的情緒,不要把負面的情緒積壓在一起,否則,孩子就很容易用自虐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孩子有了自虐的行為,哪怕只是在煩惱時自己打自己幾下,父母也絕對不能忽視,認為它是個小事。因為人的行為一旦重復多次,就會形成習慣,到那時候再去改變,已經很難。並且,自虐的行為會越發展越嚴重。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不讓孩子有超負荷的心理負擔,不對孩子責打、辱罵等,以此減少孩子產生自虐行為的機會。對於已經有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盡快找到原因,運用有效的方法盡早加以引導,讓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成長。

D. 學生自殘如何心理疏導案例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千萬不要自殘,這樣的話對不起任何人。人生的路還很長,要好好思考。

E. 心理干預:孩子自殘怎麼辦

當一個人有過多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焦慮、挫敗感等,表達、處理情緒的能力又尚未發展成熟時,就有可能用自殘來減輕痛苦,把自殘當成應對壓力的方式,特別是少年。 我女兒今年15歲,剛上初二,放學後就跑出去玩,不叫不回家。女兒說「在家老挨罵,太壓抑」,感覺「被監視」,「真不自在」。在外邊快樂,想干什麼干什麼。她爸特別親孩子,從小什麼事都由著她。前幾天,發現她有男朋友,我狠狠揍了她一頓,放學後,不準她出去玩,她就學也不上了,整天在家擺弄手機,上網聊天,我就沒收了她的手機,拔了家裡的網線,她就開始用刀子割小臂背部,有時候割得很深,能摳下一塊肉來,然後,再倒過來滴血,看著那個血往下滴。還笑著問爸爸:「怎麼一點不疼呀?」 一位母親心理解析:自殘是指人對自身肢體和精神的折磨。自殘的原因,常見有以下一些:期望值過高或不現實的人,往往會比其他人能感受到更多的挫折,體驗到更多的痛苦。例如,你女兒對「自由」的期望值就不現實。為了調節情緒當一個人有過多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焦慮、挫敗感等,表達、處理情緒的能力又尚未發展成熟時,就有可能用自殘來減輕痛苦,把自殘當成應對壓力的方式,特別是少年。為了轉移焦慮、抑鬱有些人會習慣於通過增加自身肉體的痛苦來減輕精神的痛苦。為了獲得快感人的肉體受創時,腦部會分泌一種物質,叫「內啡肽」,可以讓人產生一種短暫的欣快感。有些人嘗到「甜頭」後,會習慣性地自虐。為了其他獲益為了逃避懲罰而進行的逃避性自殘,例如,你女兒有可能借自殘而拒絕承擔一個學生應盡的義務。自殘者身邊通常不乏關心她(他)的人,通常習慣於以自殘行為博取關心,甚至控制身邊重要的人。例如,你女兒有可能因為自殘,爭取到更大的個人「自由」。為了自我懲罰對自己較無自信或容易自責的人,容易用自殘來表達對自己的憤怒或懲罰自己的過失。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批評過多,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未來遭遇挫敗,容易用自殘來懲罰自己。一時沖動沖動時的「偏激」,也能導致自殘。比如,賭氣、反抗、發誓等。外部壓力這種自殘是被迫的,自殘者並不願意自殘。例如,以肢體傷害為目的的賭博的履約。懲罰失當懲罰失當會使孩子認為她是「壞孩子」,容易傷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相比之下,「利用後果」有時比一般懲罰效果更佳。例如,能幫孩子鍛煉自律並幫助他們把自己看成「好人」。心理干預: 1、正確運用懲罰。懲罰與表揚相結合。例如,在問題中發現閃光點,該肯定肯定,該批評批評。懲罰與指導相結合。例如,在沒收手機,拔掉電腦的時候,要告訴孩子過早交男朋友,荒廢學業可能引發的後果。懲罰與規則相結合。例如,懲罰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不是為了「出氣」、「解恨」。不要傷及孩子自尊。例如,不要辱罵、毆打。「過猶不及」。例如,懲罰日常化、口頭化,不僅會使孩子對懲罰的感受性大大下降,還會引發孩子的「超限逆反」。 2、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有效溝通的前提,如果和孩子的關系太緊張,家長的話,可能就很難影響到孩子了。 3、通過改變環境來幫助孩子。例如,孩子因為「在家老挨罵,太壓抑」,不願意回家,家長想讓孩子願意回家,設法讓家庭氣氛寬松一些、友善一些就可以了。 4、注意矯正方式的多形態。例如,正面教育、榜樣影響、行為矯正、自然後果法等。 5、積極尋找並利用孩子自身的心理資源。例如,精力體力充沛,可塑性強,自尊心強,渴望友誼和接納等。 6、強化適當行為,削弱不適當行為。例如,針對孩子激烈的不良情緒和行為,不予理睬或讓其目標不能達成,或許效果會更好一些。大聲的批評,其實,也是一種關注,可能也會成為對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增益。另外,幽默一下,也是不錯的辦法。 7、協助孩子解決「問題」。很多心理問題是由現實問題引發的,解決了現實問題,心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孩子需要我們時,如果我們能「該出手時就出手」,對夯實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可能很重要。 8、教給孩子遇到問題時運用健康、成熟的應對方式。例如,學會與人溝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滿及時表達、宣洩出來,而非通過病態的自我戕害,來轉移「痛苦感受」。

F. 孩子自虐傾向怎麼辦

一、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有自虐傾向的孩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方法一般都有問題,不是嚴加管教就是過分溺愛。其實對待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過度。動不動就對孩子拳腳相向或者打罵的父母和那些棍棒出孝子的父母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由於沒有辦法向外宣洩內心的憤懣就轉而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得到父母的重視與關愛,而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只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對孩子的心裡理狀態也疏於管理,所以也容易出現孩子的自殘行為。我們應該做到不過分,不過度,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保持一顆理智的心態。

二、增加與孩子的交流

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到孩子內心的成長,而責罵和溺愛只能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加大我們和孩子的距離。如果我們對孩子了解不夠。我們就很難體驗到孩子的壓抑與不快,就不會顧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很容易使用一些不當的詞語去刺激到孩子。我們的一些言行就成了孩子的壓力源。因此,父母們要盡量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比如,當孩子行為不當,或者是表現出消極情緒時,試圖去接近孩子,並告訴孩子自己對他的愛和期望。10月8日記得有位媽媽問知兒網,我家孩子總是寫錯別字,有何解決辦法嗎?於就特意寫了一篇文章:如何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家長得收好啦!

三、讓孩子多參加活動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多做有益的游戲,讓孩子在活動中轉移注意力。另外,父母有必要注意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夥伴,看看他們有沒有這些不良的習慣,同伴不良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為孩子的辨別能力不是很強,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模仿來的。當然對孩子觀看的驚險武打電視或電影也應適當地限制。

四、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父母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注意培養自己心胸寬闊、待人寬容、處事理智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合理地宣洩,不要把工作上的不如意帶回家裡,更不能把孩子當作出氣筒。父母應力爭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家庭氛圍。

G. 如果有自虐心理 怎麼辦啊急求!!!!!

自虐其實也是某人心理上的一種病態.精神壓力過大,生活環境所成的自虐是自己對生活不滿意,情緒不穩定而產生的,那是在尋求墮落 親愛的友友: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這個一定有幫助的,這個答案會告訴你我們的心裡運作原理!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醫生 "其實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心態調整好了,蹬著三輪車也可以哼小調;心態調整不好,開 著寶馬一樣發牢騷。」這是手機上的一條簡訊,它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的心態的重要。 心態就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慾望,都希望自己錢掙得多一點, 事業順利一點,官做得大一點,生活過得幸福一點。。。。問題在於人不可能事事順心,當這 些慾望不能得到滿足時,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 心態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只要有良好的心態,你才能每天保持飽滿的心情。心態好,運氣就 要學會調整心態, 有良好的心態工作就會有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心態的好 壞,在於平常的及時調整和修煉並形成習慣。 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要看開點,看遠點,看淡點,心胸要豁達些、大度些,相信「任 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利於我」且「辦法總比困難多」,也就沒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動的山, 有鑽不出的窟窿及結不成的緣。人活的快樂,就必須要有一個好心態。無論遇到什麼事, 會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感到快樂。有人在一個好的單位工作,他每天會有許多得不如意, 惱總圍繞在他的身邊。有人工作單位一般,可他卻不舍不棄,每天都有工作目標,把此作 種鍛煉、成長的機會,而且通過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受到人們的敬佩。陽光般的心態, 一樣的熱情。收獲著成果和幸福。 所以應該調節自己: 1.慾望少點, 2.攀比少點, 3.心態平衡點, 4.知足常樂多點 , 5.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不要迷失了自己 . 6.根據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吧,不要讓別人的生活狀況左右了你的心情.

H. 自殘心理怎麼控制

有以下步驟可以控制:

I. 孩子自虐怎麼辦

幫孩子認清自虐的危害,一般有自虐傾向與行為的孩子,只注重自殘當時內的解脫和愉快感容受,卻沒有想到它帶來的各種危害。因此,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自虐的行為,就要及時給孩子講清這樣做的不良後果,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還可能讓自己越來越自卑,會讓別人更加看不起自己,將來組建家庭、就業甚至一生都會受到影響。孩子只要從心理上認清了自虐的危害,就會樂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只有孩子主觀上想去改變,杜絕自虐行為的成功率才會更高。教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每個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個人身上都是優缺點共存,對於因自我評價過低產生自虐行為的孩子,父母要幫孩子重塑自我認知,讓孩子正確地評價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別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這樣就會減少孩子消極的情緒出現,自虐的行為也就隨之減少。提高孩子的自信與勇氣,父母對待自虐的孩子,平常要有意識地去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比如,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或者擅長的事情,這樣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體驗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勇氣,以克服孩子因自卑產生的自虐行為。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