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怎麼撰寫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怎麼撰寫

發布時間: 2021-01-07 17:45:27

❶ 簡答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規定的目標都需要在一個活動中落實嗎為什麼

課程規定的目標是都需要在一個活動中落實的

❷ 小學階段「綜合性學習」目標是什麼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區別有哪些

其目標是:第一學段(一、二年級)1. 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第二學段(三、四年級)1.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4. 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第三學段(五、六年級)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 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 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其區別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等領域,並滲透信息技術教育。語文綜合性學習屬於「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方案中三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和十至十二年級(高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與其他課程一樣,具有獨立的課程地位。它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經驗性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式提出來的,因此,它是一種語文學習活動,而不是其他學科性活動。

❸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目標與學科教學的目標之間有什麼不同,如何撰寫

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課程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不是建立在體系化的課程內容基礎之上的。在課程標准中,學科課程的具體課程目標總是以「內容標准」的形式呈現的,或者課程的具體目標總是與課程內容相伴而生的。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目標則不是與體系化的課程內容相伴隨,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具有獨特性,它沒有體系化的課程內容,綜合實踐活動真實的課程內容其實就是學生活動的主題。但這並不能否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所具有的內在體系。在校本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課程目標的類型、層次及其整體性的設計是極易忽視的重要問題。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內在結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內在結構包括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和層次結構兩個方面。其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是指對學生在該課程學習經歷中的應達到的具體的素質領域及其相互關系,其層次結構是指各種具體素質領域目標的不同發展水平及其相互關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具有內在結構。有結構的目標設計及其實現,有利於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有效性,有利於保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可持續性」。

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有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如果校本開發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目標缺乏層次性分析和類型分解,容易使教師和學生覺得:綜合實踐活動在不同學段和不同年級的實施中是完全可以重復的。目標缺乏層次性,缺乏對課程目標類型的分解,容易導致學生在實施過程中的「興趣衰減」。如果缺失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課程目標,那麼,對學生來說,不同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就變成了活動方式的簡單重復。要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可持續性」,基本前提是保證課程目標的層次性。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是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對學生不同素質領域發展的基本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要在一兩次主題活動中,是難以完全達成的。綜合實踐活動不同類型的目標需要在不同學段的不同主題活動中分類實現,或在不同主題活動中分類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是由不同維度的課程目標構成的。

美國《應用學習標准》就規定了五個類型的課程目標:1)五個領域的目標,即A1 問題解決;A2 交流的手段與技巧;A3 信息手段與技巧;A4 學習與自我管理手段與技巧;A5 與他人合作的手段與技巧。2)九大能力,即(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2)交流思想和信息;(3)安排和組織資源;(4)與他人共同工作和從事集體工作;(5)解決問題;(6)使用數學思想和技巧;(7)使用技術;(8)隨時根據需求進行學與教;(9)理解和設計(生產)系統。

日本廣島縣教育廳制定的綜合學習時間(即2003年更名的綜合活動學習課程)的實施規劃中把該課程的目標分成以下不同的類型:1.信息處理技術·能力,包括運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術與能力、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分析和選用適當的信息、運用概念圖式整理與表述信息;2.表現的技術與能力,包括運用寫作、繪畫等多種方式靈活地表達、具有個性的表達、問題解決過程中合理地表述觀點、應用本人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並適當加以區分;3.內容·思考·判斷能力,包括自主地提出活動課題、論理的合理性、課題設計的明確性、內容的適切性、深入地分析課題的意義、學會運用問題解決的基本方法;4.興趣、關心與態度,包括興趣與意念的發展、活動的參與程度、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活動的評價、自主學習與自我反省,以及自信心的增強。

在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實施過程中,學校應結合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和學生發展目標的校本設計,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類型。一般來說,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可分為認知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等不同類型。認知與技能目標,可以包括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等具體類型。每一個具體類型的目標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如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分解為文獻搜集的方法與技術,數據的統計、整理與分析;信息發布的方式等具體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可設計如下類型的具體目標:提出問題的能力、規劃能力、各種問題解決方法的運用能力(如調查研究與訪問、實驗研究與觀察、設計與製作、參與與服務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可以分為基本的思想意識、良好的個性品質等不同類型。在基本的思想意識方面,主要包括環保意識、資源意識、人本意識、社會責任感、合作意識等等。對於不同類型的課程目標,學校在研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案中,要初步預設本課程目標的類型結構,保證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經歷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層次性

課程目標的層次性,是指課程實施對不同年段、不同年級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同一類型的課程目標,在小學、初中,以及在某一學段中不同年級的課程實施中,應有不同水平程度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同樣涉及目標的程度差異問題。盡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許多類型目標在不同年級難以作出明確的水平差異規定,但至少在不同學段還是應有目標水平的不同要求。

美國《應用學習標准》中關於課程目標的設計,就對五個目標領域的分學段、分年級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目標要求。我國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也提出了小學、初中兩個學段的具體目標要求。但從總體上看,目標還過於寬泛和籠統。這就要求學校在校本實施的過程中,對不同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提出不同程度的目標要求,比如在問題的深刻性、主題的廣度、創新性,以及對方法的規范性和技術要求等方面,由小學中段(3-4年級)到小學高段(5-6年級),再到初中階段(7-9年級)應有發展程度的差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層次性問題,還涉及活動主題對學生的挑戰性問題。如果僅僅是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僅僅憑借做點表面的討論、形式化的實踐操作就能完成活動任務,活動過程對學生的能力、思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挑戰性,這種活動主題對學生來說,既缺乏有效性的影響,有缺乏可持續性的過程。

二、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實施中的價值選擇與目標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是最能體現校本化理念的一門課程。校本化的課程實施,必然需要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學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理念的滲透,二是課程價值選擇和目標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校本開發,需要以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以及對學生發展規律的理解為基礎。學校試圖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實現學生哪些領域的素質發展,達到什麼程度,不同學段和不同年級學生素質發展的側重點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是校本開發時應明確回答的基本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問題,實質是課程實施中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問題。學校為什麼要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對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何在?對學生的發展規律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核心問題。從根本上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在地蘊涵著新的學生發展觀和學習觀。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首先依賴於系統的書本知識的習得,但以書本知識的傳遞為主的課堂教學並不是對學生發展惟一有價值的渠道,不僅如此,單一的書本知識的教學是有局限的。全面發展觀要求以全面發展的教育為基本方式。作為學生發展過程的學習,也應該是多維的、多向度的、多渠道的。實際上,學生的發展過程和學習過程面對的間接經驗系統和直接經驗兩大系統。直接經驗系統的豐富、發展、提升與意義轉化,是純粹的課堂知識教學難以實現的。正是從此意義上,杜威認為,「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與改組」。基於實踐的學習、體驗的學習、交往的學習、探究的學習,是對經驗的改造與改組具有其他學習方式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開發,客觀地要求學校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切實轉變學生發展觀和學習觀。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的設計,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中小學要以學校科學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類型分解、層次分析,建立校本化的課程目標體系。這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從哪幾個維度確定培養目標

你好!要從三個維度上確定:
一是:從認知維度上:看對認知的程度,主要是指認可度
二是:從情感接受的維度上:比如熱愛與否。
三是:從行為技能角度上:比如操作能力與水平上
請採納

❺ 2015年福建漳州教師招聘考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考試大綱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福建漳州教師招聘考試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考試大綱已經出來了:

一、考試性質

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符合招聘條件的考生參加的全省統一的選拔性考試。考試結果將作為福建省中小學新任教師公開招聘面試的依據。招聘考試應從教師應有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對考生進行全面考核,擇優錄取。招聘考試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教育部頒布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考查考生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一般程序及策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對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規劃、組織、實施、協調與管理的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具備從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三、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礎知識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理念與功能。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段目標。

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領域。

4.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與組織。

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習評價。

6.不同內容領域的主要評價要素與內容。

7.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的原則與策略。

8.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原則與策略。

9.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主題活動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基本技能與能力

1.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

(1)理解課程資源的多樣性;

(2)了解校內外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和原則;

(3)掌握實施方案設計與案例編寫;

(4)掌握多種課程資源整合利用。

2.掌握實踐活動有關的各種文體材料的撰寫和活動過程性記錄評價表格的設計製作

3.掌握科研方法

(1)科研選題和過程設計:了解科研選題的依據和途徑,懂得確定研究的技術路線,對活動形式、內容及過程進行規劃,熟練掌握研究類和項目設計類實踐活動的設計流程與方法,掌握活動方案設計、撰寫內容與要求;

(2)文獻研究:懂得收集資料,分類整理,發現問題,提出觀點;

(3)調查研究:懂得抽樣方法,編制問卷,訪談調查;

(4)觀察記錄:懂得選擇對象,抓住重點,記錄過程;

(5)實驗探索:懂得選擇變數,控制無關因子,檢驗分析;

(6)資料檢索:了解圖書目錄組織,熟悉檢索工具,掌握文獻資料檢索。

4.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基本手段和工具

(1)文字處理;

(2)電子表格簡單統計和各種圖表的製作;

(3)電子演示製作與應用;

(4)能應用各種信息表達的交流方式:收發電子郵件,即時和非即時在線交流工具、在線研討、網路日誌等;

(5)掌握搜索引擎的應用、網路信息精確查詢、模糊查詢的方法。

(三)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指導能力

1.目標確立:確立合理的活動目標並規范地加以表述。

2.內容指導:分析活動相關資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指導重點與難點。

3.方法指導:了解並能在指導中應用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基於問題的學習、範例教學法等方法,選用合適的教學媒體與指導手段。

4.過程指導:根據活動環節,適時、適當、適度指導,及時反饋處理,提高指導有效性。

5.媒體選用:課件的設計與應用,網路應用等。

(四)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管理與評價能力

1.能准確把握活動主題的可行性、適宜性和科學性要求,指導學生明確學習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制定活動方案。

2.能全面、客觀地分析學校和學生實際,設計活動過程的管理與指導方案。

3.了解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徵、興趣愛好、能力特長,以此為根據指導學生組建並實現活動小組的管理與自我管理。

4.掌握提高學生研究興趣、強化信心的手段方法,及時根據活動變化情況,激發、引導學生努力提高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與體驗的深度與廣度。

5.掌握資料篩選、整理的要素、方法,指導學生加工處理活動信息,撰寫活動報告。

6.掌握適當的評價標准,對學生研討、交流和總結活動進行過程和效用評估。

7.能設計表格、檔案袋、活動記錄單、評價量表等,並依據不同的反饋形式,對活動過程與結果進行質量分析與講評。

8.能根據針對性、全面性、發展性、鼓勵性原則,撰寫學生活動評語。

四、考試形式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20分鍾。

3.試卷分值:150分。

五、試卷結構

1.主要題型:選擇題,非選擇題,如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題等。

2.內容比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礎知識約佔40%,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基本技能與指導、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管理與評價約佔60%。

3.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約佔40%,中等難度題約佔40%,較難題約佔20%。

更多中小學的教師招聘考試大綱請進入:2015年福建省中小學幼兒教師招聘考試考試大綱匯總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❻ 南海區小學五年級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綜合實踐活動試卷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中關於課程目標的界定,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本著有利於課程實施、有利於目標落實、有利於課程評價、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原則,特製定我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3—6年級)課程目標,將總課程目標細化分解到年級,並且在目標分類上,各年級目標均體現四個維度: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研究性學習。具體課程目標分解如下:
三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通過組織開展以親近自然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從大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嘗試用一定的方式贊美大自然,增進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培養與保持探究自然、了解周圍事物奧秘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3、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珍愛動、植物的生命。
二、人與社會維度
1、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范;
2、具有初步的社區服務意識,體驗服務的愉悅;
3、了解家鄉的部分特色產業,感受家鄉的變化,增強自豪感。
三、人與自我維度
1、學會基本的自我服務技能,初步學會生活自理;
2、初步形成自我關注意識,學會一些自我關注方法;
3、了解常見的災害與危險,了解基本的自護常識,初步學會在危難中自助、求助的本領,增強助人意識。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2、學習收集、保存資料,建立初步的資料意識;
3、初步感受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
四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2、認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學習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3、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
二、人與社會維度
1、了解社區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物產特色、民間風俗和傳統節日;
2、認識社會資源,並能初步學會有效利用;
3、力所能及地參加社區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服務的意義。
三、人與自我維度
1、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初步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能力,願意表達自己、表現自己、發展自己。
3、注重個人、家庭生活衛生,增強疾病防範意識。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樂於試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處理信息,幫助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問題;
3、掌握簡單工藝品製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並進行設計與製作。
五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通過豐富多彩的親近大自然的活動,進一步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初步獲得理性認識;
2、藉助日常生活事例,親身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
3、了解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我國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增強環境保護的緊迫感。
二、人與社會維度
1、關注社會生活,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對周圍社會環境進行考察;
2、發展人際交往,形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獲得初步的社會交往的認知能力;
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三、人與自我維度
1、增強勞動觀念,發展勞動技能;
2、能夠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初步養成開朗、樂觀、堅強的個性,形成對自己的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
3、增進自我了解,肯定自我價值,發展興趣與專長。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2、了解各種渠道的信息來源,初步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
一、人與自然維度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通過與自然的接觸,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2、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將保護自然與環境的意識轉化為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
3、學會觀察、研究,發現和解決問題,利用所學的知識保護和改造自然。
二、人與社會維度
1、養成初步的社會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並具有一定的社區服務的經歷;
2、關心社區中的重大活動和主要問題,認真進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3、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心新聞時事,與同學展開討論,培養辨別是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人與自我維度
1、在小學生活即將跨入中學的轉折期,能夠作階段性的自我反省,增進自我認識;
2、形成初步的人生價值觀,樹立自信心,樹立人生理想,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掌握生活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四、研究性學習維度
1、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掌握一定的動手操作與實驗能力;
2、在活動中具有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並能根據活動需要主動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3、感受科技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懂得利用科學、信息技術手段處理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第三章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3—6年級)課程內容舉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統一的教材。這一特點雖然給課程實施者以更大的自主性、靈活性、創造性,但同時也增大了課程實施的難度——怎樣選擇課程內容呢?為方便教師組織教學,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依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3—6年級)課程目標分解》,結合我市生活、社會及學情狀況,分年級列舉了部分活動示例。各年級活動示例均分為四大板塊:擁抱自然、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動手操作,以供教師們參考。教師們可以從中選擇部分示例作為課程內容,但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引導,一種啟發。通過這些示例,提倡教師聯系當地實際,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開發課程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各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師生特色、校本特色、地域特色。

三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庭院里的小蟲子
到自家庭院里(樓下的草坪、社區小公園)尋找小蟲子,看它們的長相、它們吃什麼,把自己觀察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如畫圖、寫觀察日記等。小心地捉幾只養在瓶子里,貼上標簽(蟲子名稱、尋獲地點等),在班內設個小小昆蟲角,展示大家請來的貴賓,相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昆蟲知識。別忘展示完後要送它們回自己的家。
2、身邊的植物
選擇自己居家附近長有植物的一處場地,進行觀察,記錄植物的種類、樣子,採集不同植物的葉片、花朵、種子等,認養自己最喜歡的植物,做好日常養護,通過查閱圖書、看電視、訪問、上網查詢等各種途徑,搜集認養植物的相關資料,建立植物檔案。
3、我喜歡這里
在自己的家附近(城市、社區、村莊)選一處景點,可以是公園、小河、池塘、山丘等,進行細致的觀察,用多種方法進行記錄,如寫一篇景物描寫小作文、拍照、採集動植物標本等,全班開個展示、介紹會。
走進社會
4、這些規范我們都應遵守
開展實際調查、訪問,了解社會行為規范。如進出公園、電影院、博物館等公共場所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上下公交車、人多時購物等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外出行走、騎車時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等。做好記錄,相互交流,熟記規范,指導實踐。
5、尊老愛老送溫暖
利用雙休日或放學後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到敬老院進行「尊老愛老」送溫暖、獻愛心義務勞動,也可到離自己家較近的孤寡老人家中開展義務勞動。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建立長期的活動計劃和方案,做好活動記錄,撰寫活動感想。
6、家電市場調查
利用雙休日,由家長陪同或組成同學小團隊,到當地較大的家電市場、商場調查家電情況,了解市面上家電的種類及銷售情況,獲得有關家電產品的市場行情和人們的購買力情況。
體驗生活
7、我是家庭清潔員
拿起掃帚、抹布,清理家居衛生,學習清潔方法,養成愛好勞動好習慣。
8、小小設計師
自己動手美化自己的房間。設計美化方案,並在徵求家長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設計,進而付諸行動,體驗創新與勞動的快樂。
動手操作
9、製作賀卡
在教師節、國慶節、元旦這些節日里,自己動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同學和親友,傳遞你的祝福和友誼,學會理解和感恩,培養動手和創新設計能力。
10、製作植物標本
收集各種植物的葉、花、果實、種子等,通過前期處理、焙乾、固定、做標簽等步驟製成植物標本,並在班級中展示自己製作的標本。

三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種植植物
收集自己喜歡的植物種子,親自種植植物,從種子萌芽到開花結果,堅持觀察它的生長過程並記好觀察日記,培養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的興趣、能力和品質。
2、調查家鄉的鳥和樹
開展「家鄉的鳥」、「家鄉的樹」調查活動。調查家鄉主要有哪些鳥,有哪些樹,什麼鳥最多,什麼鳥不常見,什麼鳥對人類有益,什麼樹最多,什麼樹先開花,哪些樹生長得快等等,做好數據統計,從中發現規律和問題。
3、尋找春天
帶領學生到大自然找春天。以《春天的故事》為主題,辦手抄報。
走進社會
4、環境衛生小衛士
以小組為單位到社區街巷清理不健康的非法貼畫的廣告語與宣傳單,並將清除掉的小廣告、宣傳單收集起來,做成自己的「戰利品」,如貼畫足球、貼畫棒等。
5、參觀博物館
和家人一起或與幾個同學一起到博物館參觀,認真聽講解員的介紹,仔細看館內的陳列品和文字資料,帶上筆記本和筆,把你感興趣的東西記錄下來。
6、學校雜訊調查
調查學校雜訊的來源,並對調查到的雜訊進行分類,明確哪些是可以防治的,哪些是可以減輕的,哪些是人為的,哪些是自然的。在調查和分類的基礎上,提出預防雜訊的建議。
體驗生活
7、人人爭當小雷鋒
開展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活動,積極參加志願活動或志願者隊伍,關心殘疾人、老年人,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
8、生活垃圾知多少
觀察、分類、統計自家一周產生的生活垃圾,製作《家庭一周生活垃圾分類統計表》,並由此聯想一個月、一年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在班內舉行統計表展覽,彼此交流個人感想。
動手操作
9、製作小禮物
了解自己家人或好朋友的生日,在家人或好友的生日前幾天,親手設計、製作一件小禮物送給他,表達自己對他的親情或友情。
10、製作昆蟲標本
了解如何捕捉昆蟲,學習製作、保存標本等知識。班內舉辦昆蟲標本展。

四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我的試驗田
自己開辟一塊小試驗田(城區學生可以在小院里、花盆裡,農村學生要到野外開墾小片荒地),種植一種或幾種農作物,精心照料,相互展示、評價各小隊的種植成果。
2、飼養小寵物
好朋友組成小團隊,共同商議確定飼養何種寵物,了解這種寵物的生活習性,安排好它的生活,精心照料喂養,寫好觀察記錄,展示各小隊寵物的健康狀況,開展關於寵物知識方面的經驗交流。
3、雨(雪、雹、霧)的成因
雨(雪、雹)是怎麼形成的?通過調查研究,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寫出調查報告,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帶到班級進行展示,向同學們作介紹。
走進社會
4、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袋、生活垃圾袋)
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采訪、動手實驗、整理研究等方法,認識當地「白色污染」的現狀,感受環保的重要性,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從小樹立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對社會負有責任感,培養搜集、整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
5、濰坊名吃知多少
和幾個小夥伴一起,進行走訪、調查,了解濰坊有哪些名吃,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把你們了解到情況進行總結,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6、身邊的錯別字
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到你生活的周邊進行調查——哪裡有錯別字,把你們的調查結果製成表格,說明錯別字的具體情況,出現在哪裡,在班內開個交流會。
體驗生活
7、零花錢哪兒去了
要求每個學生記錄自己零花錢的花費情況,連續記錄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然後,在班級里舉行相互交流,討論哪些花費是有價值的,哪些花費是屬於浪費的。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合理花費的良好習慣。
8、我的房間我整理
學會打理房間,除了清掃好衛生,還要整理床鋪、合理擺放物品,使房間整潔有序。要制定整理房間工作表,堅持按計劃進行勞動,保持房間整潔漂亮。把自己整理好的房間拍照,班級展示評比。
動手操作
9、釘紐扣
學習使用針和線,自己動手釘紐扣。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養成勤勞好習慣。
10、小巧手
玩泥塑、麵塑,並把自己製作的作品帶到學校進行展評。

四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可愛的動物
定期看《動物世界》電視片,記錄最感興趣的幾種動物的名稱、長相、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等,製成動物知識小卡片,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展覽。
2、美景如畫
回憶感受最美的一次旅遊,用自己的筆描寫旅途中的所見、所感,配著自拍的精美照片,向同學介紹這次旅行;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
3、大雨前後
細心觀察一次下大雨之前和之後,包括:天空中的雲、空氣、溫度、小動物的表現、植物的樣子等等,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認真整理,寫出觀察日記。
走進社會
4、春節習俗
我們現在過春節有哪些習俗?詢問父母及身邊的親友,並回憶自己過春節時的所見、所聞,進行記錄、整理,在班內進行交流。也可以引導學生調查自己父輩、祖輩小時候的春節習俗,比較過去和現在春節習俗的變遷。
5、祭掃烈士墓
在清明節前後,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烈,學習他們的愛國事跡,勵志報效祖國,從小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6、洋快餐與健康飲食
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普遍受人喜愛,但它們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親身感受、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洋快餐的的主要成分,認識洋快餐的利與弊,並針對小學生的生長發育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培養科學健康飲食的好習慣。
體驗生活
7、水表、電錶慢些跑
每天觀察水表、電表,統計自家一周用水、用電量,製作《家庭一周用水、用電統計表》,並由此計算一個月、一年的用水、電量,查找自家有無浪費水、電的現象,提出幾條節水、電的辦法。在班內舉行統計表展覽,彼此交流個人感想。
8、了解自己
引導學生:你了解自己嗎?你認識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你一樣嗎?先自己確定幾個方面作為考察項目,如愛好、習慣、優點、缺點等,並從這幾個方面對自己進行評價。然後,分別找父母、老師、同學等,對你這幾個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最後,比較自己和別人評價的結果,看有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差距較大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談談他自己。
動手操作
9、小製作
向周邊的人請教,學會一件或幾件物品的製作方法,如扎風箏、木工、車工、烹飪、編織等等,展示自己的小製作。
10、製作建築模型
仿照現成的建築模型製作紙質或木製模型,也可自己設計、創造性製作建築模型。

五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千姿百態的運動
動物們的「走路」方式一樣嗎?通過細心觀察、廣泛查閱資料,了解多種動物的運動方式,並採取各種方式描述這些運動,如可以寫篇短文、畫幅草圖、拍張照片、攝制DV等等,體會大千世界的神奇。在班級里舉行交流展示會,相互介紹自己的收獲。
2、樹葉展覽
到自己家的周圍採集各種樹葉,同時調查、訪問各種樹木的相關知識,做好記錄,建立「我家周圍常見樹木」小檔案,帶到班級進行交流展覽,開個報告會。
3、預測天氣
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出了一些預測天氣的知識。通過調查訪問周圍的人、查閱有關書籍、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看能找到哪些預測天氣的知識,寫下來,和同學們進行交流,並試著用這些知識預測今後幾天的天氣情況。
走進社會
4、燒烤攤的衛生狀況
到附近的燒烤攤點看一看,他們的衛生狀況如何?把你了解到的情況總結一下,寫成調查報告,向身邊的大人進行宣傳。
5、垃圾到哪裡去了
到自己生活的周邊(社區、村莊)進行調查,垃圾的種類有哪些?人們怎樣處理這些垃圾?這些處理方法合適嗎?
6、我家的電話
你家電話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詢問父母或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家庭電話從無到有,前後變化的過程,並在班內進行交流展示,感受社會科技的進步。
體驗生活
7、我為父母做件事
關心自己的父母,親自為父母做件事。如准備一餐可口的飯菜、給父母洗衣服、給父母捶背揉肩、飯後主動洗碗、收拾餐桌等等。
8、家庭出納員
和家長一起,每天記錄家庭消費的情況(項目、各項目的消費數量),連續記錄一周,製作《家庭消費統計表》,並進行總結反思:這些消費都是必須的嗎?有哪些可以不消費或減少消費?寫出自己的觀點。將統計表和自己的感受帶到學校進行交流。
動手操作
9、包餃子
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熟悉餃子製作的各個環節,學會向周圍的人請教,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10、廢紙盒的妙用
廢紙盒能再利用嗎?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動手設計、製作,開發廢紙盒的新用途,並把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五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不辭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動物有遷徙行為,初步了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不同的遷徙方式。學習運用多種方式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增強探究、合作意識,培養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以及保護自然的情感。
2、風與我們的生活
風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並通過查閱有關資料,認識風的兩面性,並系統整理,在班內展示交流。
3、關注沙塵暴
什麼是沙塵暴?近幾年來,我們當地的沙塵暴天氣呈現怎樣的變化?引導、組織學生記錄今年春天沙塵暴天氣的天數,並通過訪問有關人士或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我市近幾年春天發生沙塵暴的天數情況,做好統計比較,研究沙塵暴天氣的變化趨勢。
走進社會
4、我是社區(村莊)小主人
社區(村莊)是我家,建設、管理靠大家。每個社區(村莊)里的人都應該關注社區(村莊)里的事。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的社區(村莊),發現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及時記錄並寫出自己的感想,與同學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來
城市、村莊、社區、街道、公園等都有各自的名稱,這些名稱是怎麼來的?引導學生自主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調查、訪問、查閱資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來,撰寫研究報告,班內交流調查研究所得。
6、媽媽,我想對您說
召開主題班會:媽媽,我想對您說。以想對媽媽說的話為主題,每人准備一段發言材料,在全班進行演講,抒發自己對媽媽的愛,體驗媽媽對自己的付出。
體驗生活
7、老師的一天
老師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導學生確定一位教師作為自己的觀察、訪談對象,通過觀察和訪談,了解這位教師在一天中的工作,並做好記錄(時間、工作內容),體會老師工作的特點,發表自己對老師這一職業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購員
家庭生活需要采購哪些物品?與家長商量好,在徵得家長支持、配合的基礎上,承擔起家庭生活采購員的角色,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堅持做一周的采購員,並記錄好自己的工作情況以及家長對你的評價。
動手操作
9、學烹飪
向家長學習,學會幾種家常菜的做法。班內舉辦烹飪大賽,在同學們面前露一手,請大家嘗嘗你的手藝。
10、學編織
生活中有許多編織高手,他們編織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門,如草葉、毛線、竹皮、藤條等等。尋訪身邊的編織高手,向他們請教幾手,把自己編成的作品帶到班級進行展示、評比。

六年級上學期
擁抱自然
1、自然災害知多少
我們生活的地球有哪些自然災害?引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自然災害的種類。然後,組成研究小組,自主確定一種自然災害開展具體研究,包括災害形成的原因、有無規律、危害性大小、如何預防等。寫出調查、研究報告,全班進行交流。
2、贊美家鄉(城市、村莊、社區)
你的家鄉(城市、村莊、社區)有哪些值得贊美的地方?細心觀察、深入探訪,選取家鄉(城市、村莊、社區)美的元素進行總結、刻畫,採用多種方式(拍照、實物、文章等)展現家鄉(城市、村莊、社區)的美。
3、河流的變遷
幾個同學組成小團隊,進行走訪和查閱資料,了解生活周邊河流的變遷情況,完成調查報告。
走進社會
4、附近河流水質調查
附近河流的水質情況如何?引導組織學生現場考察、采訪、取樣、對比,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實驗檢測,了解河流水質的情況。若河水受到污染,調查其主要污染源,了解主要污染物。撰寫調查研究報告,召開展示交流會。
5、我是清潔工
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參加公益勞動,體驗清潔工人勞動的艱辛和意義,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
6、消防知識知多少
調查常見的消防器材的種類,懂得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學習常用的滅火方法,認識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體驗生活
7、我的理想
你長大了干什麼?你了解自己的志向嗎?通過調查、訪問、查找資料等途徑,了解自己的志向領域,設計自己實現志向的近期、長期規劃,召開報告會。
8、我們的計劃
好朋友組成小團隊,自己制定一個活動計劃,並按照計劃開展活動(郊遊、探險、小調查等),完成後展示活動結果。
動手操作
9、茶道藝術
了解茶道的起源,學會簡單的茶藝,並親自嘗試泡茶的全過程,講解學到的茶藝文化,開展泡茶、品茶活動。
10、小發明
調查了解身邊物品的優缺點,針對缺點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設計小發明方案,全班交流、評比。

六年級下學期
擁抱自然
1、探索發現
定期收看《探索發現》電視節目,記錄從中了解到的知識以及產生的問題,在班內舉行個人報告會。
2、植物的身體
植物的身體由哪幾部分構成?通過親身觀察、查閱資料,了解植物的身體構造,並記錄整理,形成系列的材料進行展示。
3、影子的秘密
影子是如何產生的?引導學生研究影子變化的規律,探討讓影子消失的辦法。進一步進行皮影戲、手影的研究,學習表演皮影戲、手影的簡單方法,並製作排演簡單皮影戲。
走進社會
4、家用汽車調查
在你居住的小區(村莊),一共有多少輛家用汽車?平均多少戶居民家庭就有一輛小汽車?完成調查統計表。查閱有關資料或上網查詢,看我國家用汽車數以及發達國家家用汽車數,進行對比。
5、我是城管小衛士
城市面貌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以「我為風箏都添光彩,爭當城管小衛士」 為主題,到社區、街道、公園、市場、廣場等公共場所開展公益宣講、凈化社區等活動,在提高自身認識的基礎上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6、小學生近視情況調查
小學生近視的比例有多大?主要原因是什麼?引導學生開展調查、訪談、統計、分析,撰寫調查研究報告,結合報告向小學生提出保護視力的合理化建議。
體驗生活
7、當地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
當地方言與普通話有哪些不同?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訪談、查閱資料、對比分析,寫出調查研究報告,並進行交流展示。
8、時政要聞
近期(比如以一周為時段)國內、國際社會發生了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引導學生藉助電視、網路、廣播、報紙等信息工具收集時政要聞,做好分類總結,並選擇幾個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撰寫總結報告,在班內進行交流匯報會。
動手操作
9、製作宣傳網頁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請教教師、同伴互學、向家長學習等)網頁製作技術,在自製的網頁上宣傳班級趣事、小組特色、個人特長等,也可以推介自己最喜歡的書籍或一件玩具等。製作完成後,向全班展示並介紹,作出評價。
10、做鳥巢
向身邊的木工師傅請教,學習使用木工工具,製作一個鳥巢,把它固定在樹上,幫小鳥安個安全、舒適的家。

❼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1.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拓展資料: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