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學不同年級國畫課程的探究相關論文
Ⅰ 小學數學試講流程啊,急需~!謝了。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xxx,今天我講的一課是x年級的xxx課。......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敬請各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謝謝。
Ⅱ 國畫工筆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抱歉。雖然工筆是我的專長,但是這方面的論文我也沒有寫過。不過我覺得可以從國畫歷史和工筆選用的紙、筆的特點這些方面來寫。也可以說一下工筆與其它畫種的不同和工筆畫的技巧。。
Ⅲ 山水畫論文題目怎麼寫
關於中國山水畫的論文。 畢業論文。 可提供一些題目,這樣有點頭緒,好寫一點。謝謝。
推薦內容
關於中國山水畫的論文。 畢業論文。 可提供一些題目,這樣有點頭緒,好寫一點。謝謝。
最佳答案
淺談對中國畫的認識
首先我想說對於我們建築學來說,對國畫的認識是更有裨益的。各類的中國畫首先給人一種意境美和音樂美,在使人在了解畫的同時,也得到審美能力的鍛煉
在著我就談一下自己對中國畫的認識,我覺得了解中國畫首先應該了解中國畫的產生,發展及其內在精神
山水畫萌芽於晉朝,顧凱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第一句就是「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山水畫已成為一個主要表現題材,我覺得人對人自己認識太深才覺得每幅畫人的言態表現得不盡人意,山水可誇大其氣勢表達出其意境即可,狗馬只須表達出其形而已從顧凱之僅有的山水畫《洛神賦圖》中可以窺見當時山水畫初期形態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所記載的樣子,傳本〈洛神賦圖〉中的山水部分,確實如其所言「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無論是山水還是樹石,都表現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樹的表現,銀杏樹僅象徵性地以三五片銀杏葉概括,樹枝的「列植之狀」也是「若神臂布指,離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印行樹有很大距離,正如前邊所論「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山石僅以「高古游絲」線條勾勒,而沒有皴法,但我認為,水法和雲法的表現是極為純熟的,水雲的流態動勢相當完美,由此可見,山水畫的表現在當時已達到的藝術水準只是沒有後來的布局合理罷了
初期的山水畫往往是人物活動的背景,配景,即使獨立為一個專門畫種也是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的,山水畫初期的這種形態是不足為奇的,雖然我們現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時期的山水畫作品而且見於史料的早期山水畫家也不是很多,顧凱之,宗炳,王微等人關於山水畫論的發展為當世山水畫的發展和成熟作了理論上的准備歷隋唐,五代諸朝,山水畫漸盛。他們可謂山水畫的先驅,六朝時期是中國山水畫的真正起點,雖說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期,卻導致了美學上的最燦爛,我認為這應該歸功於當時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書畫的隱士,且當時類似於陶哦淵明,謝靈運的隱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時人們對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認識更促進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謝靈運《山居賦》中所記載的始寧山就是典型的例證,他的山水詩開拓了山水詩寫實的審美之路,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正說明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也益於詩的發展和衍生。
山水畫在六朝時期興起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藝術家自身的發展。汗以前的藝術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現他們都依靠繪畫的手藝謀生,繪畫是功利的,必須圍繞服務對象的要求進行創作,但也不同程度促進山水畫的發展
說山水畫的內在精神,中國山水畫十分強調作者的主觀因素,在山水畫創作中,作者對自然界的認識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著主導作用的,畫家應當「以情入畫」力求「情景交融」,正如在一幅山水畫上題一首詩或多一個紅戳更能增加山水畫的內在精神和蘊涵,在對客體世界有一個多側面深層次認識的基礎上憑借心靈感受概括勾畫出山水形象,者便是「遷想妙得」許多優秀的山水作品所顯露出來的氣質和高雅的格調,並不僅僅是因為作者具有深厚的筆墨功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飽滿的創作激情和高深的文學修養。因此山水畫家的學識越高,創作後勁也就越大。唐代山水家的學識越高,創作後勁也就越大,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均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實踐中去。
Ⅳ 我想寫一篇關於國畫的論文 叫什麼題目好開題報告要怎麼寫,我是美術學要寫畢業論文的
我覺得你現在的問題是:還不知道寫什麼,而不是題目的問題。
沒有積累直接想寫論版文是不可能權的。現在應該大量的閱讀相關的信息。1.去學校圖書館或者省市圖書館,查閱期刊(去電子閱覽室查期刊網),不用去閱覽室看大部頭。2.上網看最新的行業動向,比如說有什麼座談會,會上專家有什麼方向性的發言等等。3.由自己比較擅長的方面入手找相關信息,比如漫畫和國畫之類。
找一個你比較有興趣或者有所了解的方向。比如說:新技法新材料、國畫空間觀念、齊白石……
再想:寫這個方向里的什麼題目。比如:現代工筆畫中的形式感、六法論在今天的意義……
有了方向,明確主要觀點,列提綱,逐條豐富,一點一點論文就出來了~~
僅作參考,祝你順利。
Ⅳ 我是美術學專業國畫方向的,過段時間要寫畢業論文了,想在近期確定下題目,不知道從哪入手
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在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運用所學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獨立地探討或解決本學科某一問題的論文,它是在撰寫學年論文取得初步經驗後寫作的,它的題目應該比學年論文大一點、深一點。其基本標准應該是:通過畢業論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運用大學三四年間所學得的基礎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本學科內某一基本問題的學術水平和能力。當然,它的選題一般也不宜過大,內容不太復雜,要求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本科畢業論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
回答:
確定題目要跟導師溝通,先擬好一份開題報告和論文大綱給導師看,讓老師判斷你論文的可行性,好的選題能夠決定畢業論文的價值和效用。選題時要注意規劃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規模,彌補知識儲備的不足,合適的選題可以保證寫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研究能力。
選題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現實意義(實用價值和理論價值)
勤於思索,刻意求新(從觀點、題目到材料直至論證方法全是新的、以新的材料論證舊的課題,從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觀點、新的看法、對已有的觀點、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質疑,雖然沒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夠啟發人們重新思考問題)
知己知彼,難易適中(要充分估計到自已的知識儲備情況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考慮到是否有資料或資料來源、題目的難易要適中、題目的大小要適度)
你還有半年准備論文,時間還算充沛。本科的畢業論文要求還不算嚴格,不知道你們是否要通過知網檢測。你4年的國畫學習歷程,想必也有感興趣的題目,例如可以寫一些關於水墨動畫的研究,「濕筆」的研究,意象造型研究,清代人物造型研究等等。如果對你所選的題目自信不足,本科畢業論文還可以用淺析做題目開頭。
積累資料的方法:
累積資料以下幾方面的:統計材料、典型案例、經驗總結等等、國內外對有關該課題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邊緣學科的材料、名人的有關論述,有關政策文獻等、搜集論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等背景材料。實際一點來你所選的題目自己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再者可以通過瀏覽知網、doc88(道客88)、美術類核心期刊、畫論中找到適合自己論點的材料。
同時要有資料的辨析的能力,注意累積資料的適用性、全面性、真實性、新穎、典型性。
擬定結構提綱:
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捨,把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棄,盡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搜集來的,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
形成論點和論據:
由於人的認識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種新觀點出現,當時看來是完善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總會發現原有觀點的不足之處,所以,可以說,絕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給後世留下了補充性的研究課題。補充性論點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與發展,而匡正性論點則是對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與糾正。這種匡正性論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通說(即流行的說法或觀點)的糾正,另一方面是對新出現的某種觀點不足之處的糾正。
論文的性質:
科學性-內容可靠、數據准確,實驗可重復。
創造性-原則上是不能重復別人工作,可以改進,但不能照抄。
邏輯性-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推導合理和編排規范。
有效性-公開發表或經同行答辯。
學術性-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和論證,描述事物本質,表現內容的專業性和系統性。不同於
科技報道和科普文章,要用書面語言論述精練。
論文的注意事項:
注意文筆文風,避免口語化,注意避免平時用慣了的簡化詞,要用規范書面語;
慎用第一人稱;仔細檢查,使每一句話簡潔、准確;
注意拼寫、列印錯誤;不要忽略字體、格式、插圖排版等小節;
標題、序號一定要清晰,層次安排也要避免太繁。
溫馨提示:論文中最好有你對所研究課題的實際操作的圖片,在論文中帶出自己的創作時候的借鑒,導師會比較喜歡,答辯起來也比較容易。另外把論文大致格式發編輯給你:
文章結構
學術論文的一般結構(GB7713-87)
題目
作者及單位
摘要
關鍵詞
引言(前言)
正文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性材料
論文的篇名
用簡潔恰當的片語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明確無誤
篇名簡短,不超過20個字
少用研究和空洞應用之類字
避免用不熟悉的簡稱、縮寫和公式等
關於摘要
文章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用於檢索;
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與重要性、內容、解決的問題、獲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義;
小摘要(200-300字)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大摘要(600字左右)
突出研究成果和創新點的描述
關鍵詞
4-6個反映文章特徵內容,通用性比較強的片語
第一個為本文主要工作或內容,或二級學科
第二個為本文主要成果名稱或若干成果類別名稱
第三個為本文採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名稱,綜述或評論性文章應為"綜述"或"評論"
第四個為本文採用的研究對象的事或物質名稱,避免使用分析、特性等普通片語。
引言
主要回答為什麼研究,介紹論文背景、相關領域研究歷史與現狀,本文目的,一般不要出現圖表。
正文
論文核心,主要回答怎麼研究,一般正文應有下述幾個部分組成
本文觀點,理論或原理分析、實現方法或方案(根據內容而定)、分析或實驗結果(根據內容而定)
討論,理論分析與實驗相符的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
結論
文章的總結,要回答研究出什麼?以正文為依據,簡潔指出由研究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無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決的問題與以前已經發表的論文異同
在理論與實際上的意義以及對近一步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及其著錄
常見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參考文獻格式應按國家標准(GB/T7714-2005)(國際標准)或出版社編輯部格式
例:
期刊[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圖書[序號]著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
報紙[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稱,出版年份-月-日(版數)
科技報告〔序號〕作者.題名〔R〕.報告題名及編號,出版年
國際或國家標准[序號]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出版社,出版年
專利著錄格式〔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會議文獻著錄格式〔序號〕會議主辦者.會議(或會議錄)名稱[C].地點:出版者,出版日期
Ⅵ 選了一門公選課「中國畫欣賞」,現在快結課了讓交論文,是關於對這門課的認識,字數兩千左右
中國畫欣賞,首先弄明白什麼叫中國畫,中國畫都有那些分類,比如花鳥,人物專,山水,其次就是中國畫的屬發展,古代是怎樣的,現在又是怎樣的,中國不同的朝代有哪些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哪個朝代都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那些人物的繪畫風格都有什麼不同,還有他們的主要代表作是什麼,,,,然後在列舉一兩幅畫作為代表分析下。最後作和小總結,說上完這門課,使我認識了好多,在以後我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豐富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這些雖然是拍馬屁的話,有時間挺管用的,嘿嘿,,,)
按照我給你說的這些去寫,隨便兩三千字沒問題,加油吧!相信自己,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不要依賴別人,只有自己的東西才是最有意義的東西,不是嗎?
Ⅶ 國畫論文山水畫雲的課題簡介
<<中國山水畫技法講座>>
山水畫的著色用顏料與前人著色有關畫論
一,山水畫著色用的顏料
中國畫著色用的顏料,按形狀可分為:膏狀、塊狀和粉狀。按原料可分為:礦物性顏料、植物性顏料、動物性顏料和化學性顏料。按透明程度可分為:透明顏料、半透明顏料和不透明顏料。但對初學者來說,要知道目前市場上有哪些可以買到的各色顏料就顯得更加重要。例如某美術顏料廠出品有十二色合裝(錫管)的中國畫顏料有:鋅太白、黑、藤黃、赭石、朱磦、硃砂、曙紅、胭脂、酞青藍、花青、綠色、青色。還有洋紅、大紅、翠淥、頭青、二青、三青、四青、頭綠、二綠、三綠、四綠...等錫管散裝中國畫顏料。
這些顏料屬透明色的有:藤黃、曙紅、洋紅、大紅、酞青藍、花青等。
屬半透明色的有:朱磦、硃砂、赭石、胭脂等。
屬不透明色的有:鋅太白、二青、三青、四青、二綠、三綠、四綠等。
另外,還有金色和銀色等。圖13--1所示。
對山水畫初學者來說,以下十種顏料是不可缺少的;如鋅太白、籐黃、赭石、朱磦、曙紅、酞青藍、花青、三青、三綠和胭脂。
二,前人對山水畫有關著色畫論十二條論述
1,南齊謝赫<古畫品錄>提出的"六法"為"一曰氣韻生動是也;二曰骨法用筆是也;三曰應物形象是也;四曰隨類賦彩是也;五曰經營位置是也;六曰傳移模寫是也。" 其中"隨類賦彩"就是說什麼類的景物當著什麼樣的色彩。
2,清 張式說:"黑是陰,白是陽,陰陽交構,自成造化之功。故著色畫亦以水墨畫定,然後設色。"(<畫譚>)。
3,宋 郭熙<林泉高致>雲:"水色: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蒼、秋凈、冬黯。"
4,宋 韓拙<山水純全集>:"山有四時之色;春山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洗;冬山慘淡而如睡。此四時之氣象。"又曰:"凡畫者分氣候,別雲煙為先。山水中所用者,霞不重以丹青,雲不施以彩繪,恐失其嵐光野色自然之氣也。"
5,明 沈顥<畫塵>謂:"右承雲:水墨為上,誠然。然操筆時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韻旣定,則刷色不防。"
6,清 王原祁<雨夜漫筆>說"設色即用筆用墨,意所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處。"其<麓台題畫稿>雲:"畫中設色之法,與用筆無異,全論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氣,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
7,王星<東庄論畫>說:"作水墨畫,墨不礙墨;作沒骨畫,色不礙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
8,方薰<山靜居畫論>雲:"青綠山水,異乎淺色,落墨務須骨氣爽朗,骨氣旣凈,施之青綠,山容嵐氣靄如也。"又曰:"設色妙者無定法,合色妙者無定方,明慧人多能變通。凡設色須浯得活用,活用之妙,非心手熟習不能。活用則神彩生動,不必合色之工,而自然妍麗。"又曰:"設色不以深淺為難,難於彩色相和,和則神氣生動,否則形跡宛然,畫無生氣。"
9,清 錢杜<松壺畫憶>雲:"青綠山水之遠山宜淡墨,赭色之遠山宜青。也有純墨山水而用青赭兩種遠山者,江貫道(註:人名)時有之。"又雲:"青綠染色只有兩次,多則色滯,勿為前人所誤。
10,清 王原祁<麓台題畫稿>雲:"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無異,全論火侯,不在取色,而在取氣,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紙背,大約在此。"
11,清 唐岱雲:"------水墨雖妙,只寫得山水精神,本質難於辮別。四時山色,隨時變觀呈露,著色正是為此也。
故畫春山設色須用青綠,畫出雨余芳草,或漁艇往來,水涯山畔,使觀者欣欣然。
畫夏山亦用青綠,或用合綠赭石,畫出綠樹濃陰,芰荷馥郁,或作雨霽山翠,嵐氣欲滴,使觀者翛翛然。
畫秋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畫出楓材新紅,寒譚初碧,或作蕭寺凌雲漢,古道無行人景象,使觀者蕭蕭然。
畫冬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畫出寒水合澗,飛雪凝欄,或畫枯木寒林,千山積雪,使觀者凜凜然。
四時之景能用此意寫出,四時山色儼在諸景之山,英英浮動矣。
著色之法貴在淡,非為敷彩暄目,亦取氣也。青綠之本厚,若過用之則掩墨光以損筆致。以至赭石合綠種種水色,亦不宜濃,濃則呆板反損精神。用色與用墨同,要自淡漸濃,一色之中更變一色,方得用色之妙。以色助墨光,以墨顯色彩,要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能參墨色之微,則山水之裝飾無不備矣。
12,吾於用色一道,凡染重色,均以紅色作底;繪紅色須以白色作底;繪石青須以黑色為底;繪石綠須以朱磦為底;色之有底,方顯得凝重,且有舊氣。是為古人之法。<張大千論畫精粹--如何得筆墨之法>
以上前人論述,但願能給習者以啟迪。
Ⅷ 論文中國畫的構圖藝術的開題報告怎樣寫
考慮要素
①研究的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版才能排除研究過權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研究的內容。
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於被動。
③研究的方法。
選題確立後,最重要的莫過於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採取一個新的視角,採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創新點。
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Ⅸ 國畫論文不知道怎麼寫
中國畫的傳統,是幾千年來無數畫家的心血和勞動的結晶.歷代畫家創造了許多珍貴的作品和繪畫理論,技法.我們應該珍惜.繼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寶貴財富.
要想在國畫中有所創作,首先就應當熟練掌握基本技法,繼承傳統國畫的優點,在其基礎上積極而又大膽的探索新的技法,以輔助和補充筆墨之不足.且不可失去筆墨.丟掉了國畫的特點.其次學習西方繪畫之長,只能作為營養,批判的吸收,以豐富國畫的表現力.
畫家的創作道路是艱難而又漫長的,要想其作品有所創新,情感的投入是門不可缺少的課題.對畫家來說;國畫是情感的表現,生活的結晶.情感主宰著國畫的創作.情感可以並發出創作慾望,如果不把情感投入到創作中去,那麼在好的技法也畫不出感人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把情感貫穿到國畫藝術作品中去,才能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來.也就是說帶著情感去創作,讓情感入畫.
作為畫家,熟練了技法,懂得了情感的投入,還應具備良好的修養.首先,世界觀的修養很重要,它是畫家的靈魂,決定作品的思想傾向,影響著畫家的實踐活動.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在世界觀中包含著明顯是進步因素.如果畫家的世界觀是落後的,那就絕對創作不出人民大眾代言的,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和進步思想的不朽之作.國畫雖是用筆墨所做,但它是種精神產品,光有繪畫技法不行,畫品亦很重要,畫品既是人品,它將直接影響作品的品位.正如畫論中所講;筆墨之高下亦如人品,筆墨雖出欲手,實根於心.可見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對畫家來說,加強學習修養可以幫助畫家提高整體創作境界.同樣文化素質也能直接影響藝術的表現力,文化素養更能使畫家從文化視野的高度,去深層次的洞悉現實,領悟人生,創作和理解作品,用心靈去撞擊生活作品,使其具有更廣,更全面的表現力.其次豐富曲折的生活體驗是畫家創作中基本的材料和必要的前提條件.其實,技巧是一種才能,但它絕不是沒有廣博知識也行的.必須去體驗生活,去尋找真理.從生活中體驗國畫藝術的真諦.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一個很有才華的畫家,讓他長期遠離社會生活,或對要表現的對象並不熟悉,不深刻,其對作品的創作亦是失敗的.畫家應該像一顆飽滿而富有生命力的種子那樣,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埋在生活的土壤中,從中吸取養料,化作成自己的血肉和靈魂,才能對生活具有深刻的認識和感受,這樣畫家在生活中必然要多看,多聽,多想,多記,以豐富畫家的藝術思維能力,和生活建立親切的關系,從生活中得修養.
國畫的藝術情感是畫家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一種情緒體驗,所以畫家只有在技法熟練的基礎上,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對社會生活的深刻認識,才能在國畫創作中產生真摯的情感;才會在生活對象面前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浮想聯翩,夜不能寐"的創作激情;直到在國畫創作中表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達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
---- 發表於中央文史研究館和山東文史研究館主辦的書畫報羲之書畫報
Ⅹ 國畫方面論文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制約條件有謝赫的六法論,與及各民族對美的准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