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兒園沒有自己課程怎麼辦
A. 如何上新的幼兒園英語課沒有教學經驗
是要去試講嗎?
一定要准備一個很好玩的英語游戲。
比如說給小朋友上動物的。版
准備一權些卡片——上面是動物的,下面或者背面是單詞、最好還有動物毛絨玩具(課前藏在教室一角)。
然後就是一首動物的歌——最好裡面提到的動物在卡片里都有。
B. 新辦幼兒園小班第一節課怎麼上
既然是小班,就要弄些好玩的以及游戲之類的,第一節要上的輕松點,不要搞什麼智力活動,只要讓小孩玩起來就可以了,教他們唱唱歌跳跳舞,再就是玩游戲。
C. 我是個幼兒園新老師,要去別的幼兒園上公開課了,要准備些什麼,我就怕自己超時,怎麼辦
現在自己的班級實驗一下吧 然後別緊張 一緊張 就容易說話快 那就亂套了 好好的准備 別緊張就行 加油啊 相信自己
D. 幼兒園中班安全課程如果被人跟蹤了怎麼辦教案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准備] 1、排練情景表演:小紅沒上當。 2、錄制有關輕信陌生人上當受騙的內容。如:自己在家時隨便給陌生人開門,隨便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在公共場所迷路了隨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後果,選擇適合幼兒看的有關打擊拐賣兒童的記錄片。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小紅沒上當」,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 1、導幼兒討論:小紅如果輕信了陌生人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 2、觀看並講述錄象內容,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動腦筋,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4、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里,你該怎麼辦? (2)在家門口玩,有不認識的人要帶你去玩或去買東西吃,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你走,你該怎麼辦? (3)你一個人在家時,若有人敲門或門鈴向了,你該怎麼辦? (4)在幼兒園里玩,有不認識的人來接你,你跟他走嗎?你該怎麼辦? 三、活動結束 請幼兒說說活動中的感受。 活動反思: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很重要。現在家裡就一個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經常留一個孩子在家,對於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動電、不動氣等。陌生人敲門等幼兒怎樣處理,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丟怎麼辦?有陌生人來接怎麼辦等。在活動中,幼兒知道求救老師、家長。有的幼兒還知道大聲喊叫。在超市裡還知道廣播、打電話等。幼兒都能掌握。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E. 幼兒園課程內容和招生數量有沒有必要聯系
毋庸置疑,有。通過課時管理能成功讓招生率提高50%!
上課管理
學管師應該對每天上課的學生、老師了如指掌,並掌握學生的輔導進程。
上課前:
一方或雙方沒到,引起警惕,詢問原因,什麼時候能到,等老師、學生到了以後,提出警告,下次不允許遲到,先引導上課,下課後單獨去談。(可以提前10分鍾打電話,問雙方到哪了?)
上課期間:
學管師觀察師生上課情況,嚴禁上課期間大聲喧嘩,如出現,嚴厲禁止,課下再提醒。上課期間,禁止接打電話,聊天;禁止吃飯或零食;禁止玩游戲;禁止看課外書。
下課後:
要認真親切地詢問學生對授課老師的評價,讓學生感到關愛,讓學生感到沒什麼壓力,讓學生喜歡在這上課,當學管師了解到學生不好的情況時,學管師注意說話的語氣。
平時授課老師下課後,學管師要仔細詢問學生上課情況,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最大的學習問題,不僅僅是輔導計劃里的內容,是每次下課後溝通,通過了解的這些情況去和家長溝通。
學管師在管理時不要出現拖堂問題(超過十分鍾),一到下課點,就及時提醒學生老師下課。如出現不拖堂無法講完時,學管師與家長溝通加課,提高我們的課時消耗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課時管理
課時考勤管理:第一次上課後給家長協議,讓家長簽字確認。
遲到管理
如果學生在課前5分鍾未到,學管師應立即打電話與家長或學生聯系。如學生遲到,應先立即安排學生上課,授課老師正點下課,不順延時間,課時損失自行承擔。學管師老師要及時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共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學生事假早退
應提前在課前與學管師溝通,學管師打電話與家長確認,並通知授課教師。如學生無故早退,應及時與學生、家長聯系,詢問原因,核實情況,課時損失自行承擔。
曠課
學生未經商議不來上課視為曠課。對於曠課的學生,學管師要在第一時間和學生聯系,了解情況,並馬上給家長打電話告之此事,及時做好記錄。曠課要正常記錄課時。
調課
學生方面提出:原則上課表時間一旦定下來,不允許調換。學生有事或有病未能按時上課,要求提前48小時協商調課時間,學管師必須打電話與家長確認並確定下次上課時間。
學管師要在學生下次上課前給學生打電話表示關心和問候,特殊情況要進行家訪,與家長盡快確定補課時間(一周內)。
學管師或授課教師提出:必須通知家長並認可。除非有特殊情況,原則上學管師和授課教師禁止私自調換學生的上課時間。
學生或者家長提出調換教師:學管師應在第一時間溝通學生及家長相關情況,並溝通授課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調整,以達到學生滿意為標准。
停課
家長提出停課,學管師要及時了解原因,並找任課教師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分析,然後和家長進行溝通。原則上是不能停課的,特殊情況要給家長提出合理的方案並確定繼續上課的時間。
學管師要每周將請假、曠課學生的情況寫在周報里,並註明自己的解決辦法。請假、曠課兩次以上(含兩次)及停課信息,學管師要及時上報,沒有上報也沒有回訪記錄視為重大工作失誤。
家長沒提出、學生也沒提出,但學生已經連續三周沒有正常上課,這也納入停課。要及時給家長聯系,核實情況,找到解決辦法。
課時消耗
引導課時消耗的意義
引導課時消耗是學管師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於企業,學管師,還是客戶(家長和學生)都有重要的意義。
①課時消耗是企業創收的途徑
只有通過課時消耗,才能把客戶的學費變成企業的收益,及產生利潤;
如果客戶交了學費,但是沒有課時消耗,只相當於,家長把學費暫時寄存在我們這里,而不是我們的實際收益。
②課時消耗和學管師的收益緊密相關
我們知道學管師的工資是基本工資+課時消耗工資+續費提成, 如果當月我們的課時消耗越多,我們的工資也就越多,另外課時消耗越多,相應的學生的續費時間點就會提前,續費的總額也就會越多。
③課時消耗是達到輔導效果,提高家長滿意度的必要手段。
好的輔導效果,要靠學科老師通過授課來達到,學生知識漏洞的解決,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指導,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課時的保證是不能完成的。
④課時消耗可以降低退費的風險
設想一下,一定量的課時在一年之內上完的風險小還是三年的風險小?正常情況下,當然是一年的風險小,一學年有兩次期中考試,兩次期末考試,而三年就是六次期中考試和六次期末考試呀,家長很可能因為某次考試不理想,產生退費的意向。
另外三年偶然的因素會有很多,比如轉學,比如出國,這些因素也非常有可能造成退費的產生。
課時引導的技巧
課時的引導和時間點的把握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以時間點為主線,展開討論。客戶滿意度較高時,滿足家長的其他需心理需求時。
在引導消耗課時上,學管師注意的問題:
准備工作:
先問老師孩子學習的情況,要不要加課,加幾次,老師有沒有時間,最好讓老師建議孩子加課;
再問問孩子,確定是否願意加課,確定加課時間;
最後,以商量的的口氣通知家長孩子加課的事情。(表明輔導需求);
老師的教學計劃是引導課時的依據,所有的話術,以老師的教學計劃為中心組織話術。
引導課時之前,一定要向任課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科情況,了解家長的承受能力,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考慮課時的大小。學管師要有一到二門拿手科目,以便於說服家長。
課時引導把握的原則
課時引導要適度,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課時引導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證輔導效果。
課時引導的時間規律
平時:薄弱科目每周二到三次,稍好的科目,一周一次為宜
假期:補習一科:一周三次, 補習二科:一周各三次 補習三科:一周各兩次
數理化可以多考慮加課,語文和英語一周兩至三次就可以了,除去個別學生
註:針對不同的學生可以靈活處理,以學生可以接受知識,達到最好輔導效果為原則。
加課的時間
期中期末考前一個月;暑期、寒假:提前輔導新課程,比如暑期:初一升初二是補習物理的黃金時間,初二升初三是補習化學的黃金時間。
加課話術引導
某學生家長您好,剛才我給數學老師溝通了孩子的學習情況,老師說孩子的數學第一章冪的乘方,平方差,完全平方還有些混淆,建議孩子本周六再輔導輔導,鞏固一下。要不咱放到上午八點或者下午兩點?***上完課後,再給孩子留張試卷做做。回來您給孩子說一下咱上課時間。
某學生家長您好,今天我給孩子做了某項測試,孩子考了**分,某些方面掌握的比較好,還有部分內容掌握的不好,但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咱這周日再讓老師講講,再鞏固鞏固。我再給老師商量商量,給咱孩子擠個時間上課輔導一下。等確定好時間了,我再給您回話。可以了解一下網頁鏈接
F. 幼兒園知識很難啊,有沒有幼兒園的課程
綜合實踐課程應該對孩子有好處的,孩子不僅可以在幼兒園中學習到知識,還能提內前解除社容會知識,對孩子發展有好處的。我家孩子在的幼兒園就有實踐課程,孩子很喜歡上。亳州最近開的那個東方禾韻幼兒園據說就有綜合實踐課程,你可以去看看。
G. 幼兒園項目課程的含義是什麼
一、教育的途徑
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多層面面的運作過程,包括顯著性課程、理想課程、潛在課程和隱性課程,顯著性課程是指幼兒園在實際中實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飲食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或策略,教材內容、物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可以隱性在課程標准、大綱之中;理想課程是顯著課程的理論應該努力的方向。隱性課程所蘊涵的教育觀、兒童觀、知識觀、學習與發展觀等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取向,並制約著整個課程的運作。潛在課程是指學習者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環境及教師教學方法中得到的經驗,包括一系列的態度、感覺、傾向和價值。隱性課程是指有意識地迴避那些不符合教育目標、不能教給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過程。這四個層面的課程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沒有理想課程則教育過程無統整和方向,」流於雜亂縣城支離破碎;沒有顯著性課程則原則和計劃變得好高騖遠,不能實現;沒有潛在課程則課程變成一個愚人天堂,只有學習活動,而沒有人在接受教育。
因此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是招待教育方案、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方案中體現的觀念、教育要實現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主要是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1、教學活動
我們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但並不能削弱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幼兒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教育兒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幼兒園教育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幼兒雙主體作用,主張教與學、活動與指導的有機統一。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不敢提教學,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完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既不考慮哪些知識是幼兒必須掌握的,也不考慮如何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提供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經驗,使之概括化、系統化。雖然幼兒園課程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不強調系統知識的學習,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幫助幼兒將其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系統化。
2、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間歇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與幼兒的生活直接相聯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講,身體的發展、基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生活活動在幼兒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活動中飲食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經驗、體驗生活、學習社會技能的重要五一節。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有很多是通過日常生活完成的。尤其是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幼兒在園的生活必須使幼兒感到安全、快樂。
3、游戲活動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這是幼兒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於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玩,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幼兒通過各類游戲,不僅可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能力、解決總是的能力以及想像和創造力,而且游戲時是幼兒感到最快樂的時候,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個人與環境的關系,緩釋情緒,促進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利,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幫助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為幼兒良好的游戲條件,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自我的發展。
4、學習環境
環境的教育作用是潛在的,兒童的發展是在其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對於兒童,環境是會說話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引發相應的行為模式,「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環境對於幼兒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
5、家庭與社區
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發揮優勢互補,充分調動家庭的因素以補充教育資源。使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接受教育。
二、活動形式
1、集中性的活動
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依靠教師通過教學把內容傳授給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解釋、演示、表演等形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展現給幼兒。
2、分散性的活動
分散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分散性的活動,而根據《綱要》精神要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要發揮各領域之間的事例作用,還有幼兒的養成教育、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好奇心的滿足,能力的培養等,單靠集中性的活動是秀難做到的。要對兒童進行個性的培養,我們更應該發揮分散活動的作用。分散性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個性,更能發揮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作用。
3、獨自活動
當幼兒自己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狹小空間里,他會發揮自己自言自語及想像的能力,做著自己最高興的事情。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也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4、區角活動
為了幼兒的充分活動,在區角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主選擇,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在活動區里,幼兒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對未知事物積極的探索態度,有利於幼兒形成自信心,讓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5、自由活動
為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滿足孩子自由交往的需要,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也是一種教育活動。
三、教學方法
「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而且正逐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人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生,改變過去教育「無人」,而重視人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人的感受,人的收獲,怎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把學習當成對知識的征服,而不是記憶那些符號。過去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要領應該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去研究教學過程。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組織的程序
找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方法與幼兒的發展切合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師要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需要、幼兒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以實現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們的教育要通過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來進行,在生活中發展幼兒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習慣,鍛煉思想,並激發他的情感和情緒,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經驗並獲得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跳出過去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好像只有孩子正襟危坐,老師將一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向幼兒講清楚才是教育。
首先,教師要把幼兒的發展目標融化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將幼兒的興趣與我們的教育建立連接。引導幼兒主動地去探究、去發展,當幼兒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時,不要因為計劃里沒有,而漠然視之。應該把幼兒隨時表現出來的興趣作為教育的契機,進行有利的引導,並根據幼兒的需要設置情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作用。
再次,教師要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尋找有效的組織形式,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最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和總結他所獲得的經驗,教師的畫龍點睛往往會幫助幼兒提升他的收獲,並將零散的知識納入他的認知結構之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論怎樣去劃分幼兒在園的活動,最終是要作用於幼兒身上,幼兒在園的每一個五一節都會為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我們應當有效地發揮各個環節的作用,合理而科學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並將我們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H.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備課指向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因此,研究教師如何備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課」並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話說,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由這兩句話可見備課之於教學的意義。雖然,有效的教學並不完全是由備課的精細度決定的,但精心的備課對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由於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與現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為(主要指向教師的內在思維)。同時,通過日常下園與教師們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因此,我嘗試著從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說起,接著談談備課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幾組關系,最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提出處理好這幾組關系需要思考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 通過計劃我們能夠了解教師的基本想法,進而了解其想法背後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基於對大量教育活動計劃的分析及與教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存在著習慣性的思路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的習慣性思路: 教師們在備課時更習慣於從教育內容出發來設計活動。他們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是先想內容,即「我想教給孩子什麼」或「我想讓孩子做件什麼事,這件事應該挺好玩的」,然後再考慮「我想教的內容中包含哪些目標」,接下來是「我要怎麼做」。 1、內容的選擇 教師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大致包括兩條途徑:一是依據目標從現成的各種教材或生活中(如季節、節日)尋找相關內容,這是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的一條途徑;二是教師圍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選擇內容。 其中,一些教師能夠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或內容的新穎性,但這種考慮多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感覺。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內容開展活動時,他們一般會說「我覺得這個內容挺好的,我們班孩子應該挺喜歡的」,或者是「我們班孩子最近對這個一直很感興趣」,而當你再進一步詢問他們「孩子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這個興趣反映出孩子怎樣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就說不清楚了。這反映出教師們在選擇內容時缺少對孩子們與此內容相關的原有經驗和發展需求的關注,同時也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2、目標的設定 無論是通過哪條途徑選擇的內容,教師們更習慣於將教材中的現成目標搬進自己的計劃中,或者按著往年習慣了的做法把過去的目標放到當前的計劃里。從表面來看,這些目標多是《綱要》或《細則》中的原話,似乎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一經琢磨,不難發現這些目標表述比較空泛,幾乎是整個學期都要培養的目標,看不出與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聯系和針對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時還會將目標與幼兒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為什麼要讓幼兒做這件事。這反映出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缺少對所定目標關鍵詞的內涵的理解,缺少對幼兒要達到此目標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經驗和能力或需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對既定教育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關鍵經驗的具體思考。 3、過程的設計 設定了內容與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是先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奇,能夠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再把過程設計成幾個步驟,或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引發孩子的思考,但這些問題一般都會直接指向目標,提出問題的目的多是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所預期的答案。有時也會再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練習、操作或者與同伴討論。最後是小結,將老師認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再跟幼兒強調一下,以確定孩子們都能說出來或展示幼兒做出來的作品。這個過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暢的,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老師的掌控下走過場,按著老師預設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進,直至有幼兒能夠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這反映出教師重形式、重操作、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缺少對幼兒可能存在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以及相應對策的分析,缺少對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的分析,缺少對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間關系的思考。 (二)教師習慣性備課思路背後的觀念及主要問題: 上述種種習慣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下,他們在設計活動時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及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現出了過多關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兒想法及其背後需求的觀念方面的問題。 1、以「我想教什麼」為出發點,缺少對為什麼要教這個內容和這個內容與幼兒當前的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的思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2、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過了」,孩子就「學會了」,於是以教的過程替代學的過程,缺少對幼兒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學習的被動性。 3、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為落腳點,缺少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反應的關注和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綜合上述分析,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可或缺地包含著幾個關鍵的要素:幼兒的原有經驗與需求、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幼兒學習反應、教師應答策略等。 二、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關注的幾組關系 上述五個關鍵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構成了以下幾組關系。而這幾組關系經常是教師們在習慣性的備課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學內容與幼兒已有經驗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明確誰是活動的主體。《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只有當教師想教的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發生 關系時(可能是幼兒喜歡的,也可能是幼兒感到困難的),他們才有可能產生想學的願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後續的學習過程才會對其產生意義,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之間建立關系,由幼兒感興趣的或感到困難的問題切入,從幼兒需要的角度引出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是老師們值得借鑒的思路。 2、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師依據幼兒與此內容相關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來確定多數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需要重點學習的具體經驗是什麼。教學難點是教師依據對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把握,來確定本次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自身難以突破的坎兒是什麼。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後,教育目標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或方法,目標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達成性了。 3、教學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落實重點目標進而突破難點目標。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具體目的及其對於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所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深入思考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進而嘗試著去突破難點,迎接挑戰,體驗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學習的愉悅感。 4、幼兒學習反應和教師應答策略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在設計教育過程時如何使教師教的節奏適應幼兒學的節奏。這需要教師關注自身的指導策略對於幼兒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不同幼兒對於教師的指
I. 為什麼幼兒園沒有設置小學的課程
幼兒園的寶寶就是玩,如果你想孩子從小就累的話,家裡開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