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語文新課程答案
『壹』 語文七年級下冊同步新課標教材導練答案
悔.我真後悔那是一件讓我非常後悔的事.一個晴朗的雙休日,我正在鄰居阿敏姐姐家玩,姐姐家裡養有一隻純黑色的小狗,叫小汪.它非常逗人喜愛,我很喜歡和它玩.我正在姐姐房裡看書,看著看著覺得有點累,就到處走走,欣賞姐姐家大廳的擺設.忽然,我的眼睛被三個晶瑩剔透的水晶球吸引住了.「真美啊」我由衷地贊嘆,將其中一個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裡,觀賞起來.正當我陶醉地看著水晶球時,一不小心,我手滑了一下,整個水晶球落在地上,「啪」地一響,碎成了兩半.頓時,我的背後直冒冷汗,臉上一陣青,一陣紅.樓下傳來阿敏姐姐的叫聲.正巧,姐姐家的小狗在樓梯上
『貳』 天津七年級下語文質量監測答案(新課標)
你到底要什麼啊.......???????
給你點資料吧
2 爸爸的花兒落了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從本文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一部分實際上寫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這篇文章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採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當然,作者每次憶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發的。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說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鍾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寫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這里有現實,有回憶,用現實引出回憶,其中很多回憶又與爸爸的話語有直接聯系,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
本文重點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爸爸嚴厲但不失愛心,這就是文中重點寫到的賴床遲到事件。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懲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頓,仍然堅持要她上學,不過拿了五大枚銅板,破例讓她坐洋車去上學。她上學時忘了穿上花夾襖,爸爸拿著送到學校去,還給了她兩個銅板。事情不大,卻充分表現出爸爸是十分愛她的,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她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爸爸時時盼望著孩子長大,鼓勵女兒: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與題目相映,文章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全文充滿情味而又嚴謹周密。
二、問題探究
1.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2.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試做點分析。
文中多次使用伏筆,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比如文章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鍾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很悲痛。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在文中也成為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練習說明
一、課文中,「我」從爸爸的一席話引出對往事的回憶和眼前事的思考。閱讀下面爸爸的三句話,看看課文中哪幾件事與這三句話相照應。
1.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2.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後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3.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本題旨在幫助學生熟悉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本文對往事的回憶,既可以說是由爸爸的話引起的,也可以說是由眼前的事情引起的。
1.回憶起爸爸叫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
2.回憶起爸爸懲罰她賴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對她的愛是很深的。
3.回家後看到垂落的夾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訊時,她雖然很悲傷,但是想到爸爸對她說的話,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於是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
二、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著回家兩部分,討論下面的問題。
1.前一部分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2.「我」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本題旨在精讀本文的精彩段落,揣摩其中的深意和蘊含的作者的情感。
1.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2.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裡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三、「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受,試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討論:「我們」為什麼既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
這一題是開放題,可以引導學生聯系這句話的上下文,先理解本文主人公說這句話時的心理,然後再結合自己的體驗與同學們一起進行探討。
教學建議
一、可以先由老師簡明扼要地介紹《城南舊事》的梗概,其中以小英子為重點,照顧課文中的幾個人物:宋媽、蘭姨娘、四眼狗、蹲在草地里的人等,以此引出本文的教學。也可以先讓學生討論:自己願意不願意長大?為什麼?從而引出本文的教學。
二、教學本文,老師不必過多講解,關鍵是要讓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情感,使學生自己能夠受到感動。不要一上來就分析,以致把整篇文章搞得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
三、可以抓住眼前事與過去事這兩個方面,讓學生看看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麼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的脈絡。
四、父親的情是本文的重點,可以引導學生做些分析。同時要讓學生理解,父親的深情是怎樣影響著「我」的成長的。
五、也可以從題目出發,抓住「花」這個線索梳理本文的脈絡,看看「花」在全文的構思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當時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並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迄今為止,已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台灣報刊。
二、《城南舊事》簡介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後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夥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後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三、冬陽 童年 駱駝隊——《城南舊事》出版後記(林海音)
駱駝隊來了,停在我家的門前。
它們排列成一長串,沉默地站著,等候人們的安排。天氣又干又冷。拉駱駝的摘下了他的氈帽,禿瓢兒上冒著熱氣,是一股白色的煙,融入乾冷的大氣中。
爸爸和他講價錢。雙峰的駝背上,每匹都馱著兩麻袋煤。我在想,麻袋裡面是「南山高末」呢?還是「烏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見順城街煤棧的白牆上,寫著這樣幾個大黑字。但是拉駱駝的說,他們從門頭溝來,他們和駱駝,是一步一步走來的。
另外一個拉駱駝的,在招呼駱駝們吃草料。它們把前腳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來。
爸爸已經和他們講好價錢了。人在卸煤,駱駝在吃草。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胡須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
駱駝隊伍過來時,你會知道,打頭兒的那一匹,長脖子底下總會系著一個鈴鐺,走起來「鐺、鐺、鐺」地響。
「為什麼要一個鈴鐺?」我不懂的事就要問一問。
爸爸告訴我,駱駝很怕狼,因為狼會咬它們,所以人類給它們帶上了鈴鐺,狼聽見鈴鐺的聲音,知道那是有人類在保護著,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
「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裡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們,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說:
「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松的步伐里響得更清脆。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
「夏天它們到哪裡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
「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選自《城南舊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四、城南舊事(代序)(林海音)
差不多快十年了,我寫過一篇題名《憶兒時》的小稿,現在把它抄寫在這里:
我的生活興趣極廣泛,也極平凡。我喜歡熱鬧,怕寂寞,從小就愛往人群里鑽。
記得小時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個小板凳擠在大人群里聽鬼故事,越聽越怕,越怕越要聽。猛一回頭,看見黑黝黝的夾竹桃花盆裡,小貓正在捉壁虎,不禁嚇得呀呀亂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是慫恿著大人講下去。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北平有一種穿街繞巷的「唱話匣子的」,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飯後,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門外去張望。先是賣晚香玉的來了;用晚香玉串成美麗的大花籃,一根長竹竿上掛著五六隻,婦女們喜歡買來掛在卧室里,晚上滿室生香。再過一會兒,「換電燈泡兒的」又過來了。他背著匣子,裡面全是些新新舊舊的燈泡,貼幾個錢,拿家裡斷了絲的跟他換新的。到今天我還不明白,他拿了舊燈泡去做什麼用。然後,我最盼望的「唱話匣子的」來了,背著「話匣子」(後來改叫留聲機,現在要說電唱機了!)提著勝利公司商標上那個狗聽留聲機的那種大喇叭。我便飛跑進家,一定要求母親叫他進來。母親被攪不過,總會依了我。只要母親一答應,我又拔腳飛跑出去,還沒跑出大門就喊:
「唱話匣子的!別走!別走!」
其實那個唱話匣子的看見我跑進家去,當然就會在門口等著,不得到結果,他是不會走掉的。講價錢的時候,門口圍上一群街坊的小孩和老媽子。講好價錢進來,圍著的人便會挨挨蹭蹭地跟進來,北平的土話這叫做「聽蹭兒」。我有時大大方方的全讓他們進來;有時討厭哪一個便推他出去,把大門砰地一關,好不威風!
唱話匣子的人,把那大喇叭安在話匣子上,然後裝上百代公司的唱片。片子轉動了,先是那兩句開場白:「百代公司特請梅蘭芳老闆唱《宇宙鋒》」,金剛鑽的針頭在早該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的聲音,啦啦地唱起來了,有時像貓叫,有時像破鑼。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還要加價呢!不過因為熟主顧,最後總會饒上一片「洋人大笑」,還沒唱呢,大家就笑起來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時,大夥兒更笑得凶,亂哄哄的演出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母親時代的兒童教育和我們現代不同,比如媽媽那時候交給老媽子一塊錢(多麼有用的一塊錢!),叫她帶我們小孩子到「城南遊藝園」去,便可以消磨一整天和一整晚。沒有人說這是不合理的。因為那時候的母親並不注重「不要帶兒童到公共場所」的教條。
那時候的老媽子也真夠厲害,進了游藝園就得由她安排,她愛聽張笑影的文明戲《鋸碗丁》《春阿氏》,我就不能到大戲場里聽雪艷琴的《梅玉配》。後來去熟了,膽子也大了,便找個題目——要兩大枚(兩個銅板)上廁所,溜出來到各處亂闖。看穿燕尾服的變戲法兒;看扎著長辮子的姑娘唱大鼓;看露天電影鄭小秋的《空谷蘭》。大戲場里,男女分座(包廂例外)。有時觀眾在給「扔手巾把兒的」叫好,擺瓜子碟兒的,賣玉蘭花的,賣糖果的,要茶錢的,穿來穿去,吵吵鬧鬧,有時或許趕上一位發脾氣的觀眾老爺飛茶壺。戲台上這邊貼著戲報子,那邊貼著「奉廳諭:禁止怪聲叫好」的大字,但是看了反而使人嗓子眼兒癢癢,非喊兩聲「好」不過癮。
大戲總是最後散場,已經夜半,雇洋車回家,剛上車就睡著了。我不明白那時候的大人是什麼心理,已經十二點多了,還不許入睡,坐在她們(母親或是老媽子)的身上,打著瞌睡,她們卻時時搖動你說:「別睡!快到家了!」後來我問母親,為什麼不許困得要命的小孩睡覺?母親說,一則怕著涼,再則怕睡得魂兒回不了家。
多少年後,城南遊藝園改建了屠宰場,城南的繁華早已隨著首都的南遷而沒落了,偶然從那裡經過,便不勝今昔之感。這並非是眷戀昔日的熱鬧的生活,那時的社會習俗並不值得一提,只是因為那些事情都是在童年經歷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
我記得寫上面這段小文的時候,便曾想:為了回憶童年,使之永恆,我何不寫些故事,以我的童年為背景呢?於是這幾年來,我陸續地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地涌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兒。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裡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死,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我寫過一篇《我父》,仍是值得存錄在這里的:
寫紀念父親的文章,便要回憶許多童年的事情,因為父親死去快二十年了,他棄我們姊弟七人而去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女孩。在我為文多年間,從來沒有一篇專為父親而寫的,因為我知道如果寫到父親,總不免要觸及他離開我們過早的悲痛記憶。
雖然我和父親相處的年代,還比不了和一個朋友更長久,況且那些年代對於我,又都是屬於童年的,但我對於父親的了解和認識極深。他溺愛我,也鞭策我,更有過一些多麼不合理的事情表現他的專制,但是我也得原諒他與日俱增的壞脾氣,和他日漸衰弱的肺病身體。
父親實在不應當這樣早早離開人世,他是一個對工作認真努力,對生活有濃厚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多麼豐富!他生性愛動,幾乎無所不好,好像世間有多少做不完的事情,等待他來動手,我想他的死是不甘心的。但是促成他的早死,多種的嗜好也有關系,他愛喝酒,快樂地劃著拳;他愛打牌,到了周末,我們家總是高朋滿座。他是聰明的,什麼都下功夫研究,他害肺病以後,對於醫葯也很有研究,家裡有一隻五斗櫃的抽屜,就跟個小葯房似的。但是這種飲酒熬夜的生活,便可以破壞任何醫葯的功效。我聽母親說,父親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常到酒妓館林立的街坊,從黑夜飲到天明,一夜之間喝遍一條街,他太任性了!
母親的生產率夠高,平均三年生兩個,有人說我們姊妹多是因為父親愛花的緣故,這不過是迷信中的巧合,但父親愛花是真的。我有一個很明顯的記憶,便是父親常和挑擔賣花的講價錢,最後總是把整擔的花全買下。於是父親動手了,我們也興奮地忙起來,廊檐下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搬出來。盆里栽的花,父親好像特別喜歡文竹,含羞草,海棠,綉球和菊花。到了秋天,廊下客廳,擺滿了秋菊。
花事最盛是當我們的家住在虎坊橋的時候,院子里有幾大盆出色的夾竹桃和石榴,都是經過父親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親自給石榴樹施麻渣,要臭好幾天,但是等到中秋節,結的大石榴都飽滿得咧開了嘴!父親死後的第一年,石榴沒結好;第二年,死去好幾棵。喜歡迷信的人便說,它們隨父親俱去。其實,明明是我們對於剪枝,施肥,沒有像父親那樣勤勞的緣故。
父親的脾氣盡管有時暴躁,他卻有更多的優點,他負責任地工作,努力求生存,熱心助人,不吝金錢。我們每一個孩子他都疼愛,我常常想,既然如此,他就應該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使生命得以延長,看子女茁長成人,該是最快樂的事。但是好動的父親,卻不肯好好的養病。他既死不瞑目,我們也因為父親的死,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經負起許多父親的責任。我們努力渡過難關,羞於向人伸出求援的手。每一個進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憐憫為恥。我也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為報答是負擔。父親的死,給我造成這一串倔強,細細想來,這些性格又何嘗不是承受於我那好強的父親呢!
童年在北平的那段生活,多半居住在城之南——舊日京華的所在地。父親好動到愛搬家的程度,綠衣的郵差是報告哪裡有好房的主要人物。我們住過的椿樹胡同,簾子胡同,虎坊橋,梁家園,盡是城南風光。
收集在這里的幾篇故事,是有連貫性的,讀者們別問我那是真是假,我只要讀者分享我一點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的愚呆而神聖嗎?
1960年7月
(選自《城南舊事》,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五、雙線並行,交相生輝——淺析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 (張百棟)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語帶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徵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小說以此為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愛花,是爸爸的稟性。但作品中,它並沒有把爸爸寫成一個花匠或園藝家,也沒有做潑墨的描寫,只是把它作為線索貫穿小說的始末。小說開頭寫道:
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台時一樣!」
小說的中間寫道:
爸爸是多麼喜歡花。
……他回家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那時太陽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著涼爽的風,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發上。
小說的末尾寫道:
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捆紮和施肥。
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
……看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
爸爸的花兒落了。
這些描寫在小說中是作為布局謀篇的手段而存在的。它除使作品渾然天成外,我以為其深層意義還在於:其一,借花的柔性來調和爸爸性格中的剛性,使爸爸的嚴厲和慈愛和諧協調地發展;其二,「花」在這里已經超然而成了一種象徵的事物。象徵使作品更具內涵。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挺旺;爸爸病危時,成為對子女的關懷、鼓勵;爸爸辭世時,花兒落了。
與爸爸愛花這條線索並行的另一線索是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前,寫爸爸病倒了,不能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爸爸病得怎樣?能否治好?作品在此設置了懸念。接著宕開一筆,採用插敘的方法,把爸爸多年來對子女的嚴厲管教,對子女真誠的愛,通過不讓「我」上學遲到這件事,作為重點進行描寫。這些材料看來很瑣細,並不偉大,但卻塑造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孩子逃學,「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抄起雞毛撣子,「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這是夠狠的了。但卻出人意外,在「我」上學之後,爸爸竟到學校看「我」來了,「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真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真、善、美在此時此地,在爸爸這一形象中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畢業典禮中,作者又疏密有致地敘述爸爸叫「我」到銀行匯款的事。匯款,本是大人乾的事,可是爸爸又出人意外地讓「我」去干,還說這是「闖練」。
作者之所以選取以上這兩件事作重點的鋪寫,我想其意重在表現教孩子熱愛學習和學會生存,側重點是不相同的。
畢業典禮後,英子聽到了爸爸辭世的消息,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安靜」。再聯想到英子在畢業時成為優秀生,「代表同學們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這樣看來,爸爸的花兒雖然落了,但所結出的果實卻是碩大的。小說把因果關系表現得如此顯眼,如此突出,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這就是作者力圖要表現的主題。
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這兩條線索中,前者應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導作用的。而後者則是副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置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然而這兩條線索相互輝映,既有利於情節的展開,又使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
『叄』 誰有語文新課程實踐與探究叢書(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的全部答案。拍下照片發給我.
自己下載一個作業幫或快對作業吧
『肆』 語文新課程新練習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答案
我是你的語文老師,明天來我辦公室一趟
『伍』 假日語文•新課標七年級答案急
七年級語文寒假作業
1
新課標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下冊語文寒假作業
七年級語文下冊預習題
一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與所給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提tí 提煉 提防 提心吊膽 B、分fân 過分 分析 分外明亮 C、塞sâ 堵塞 邊塞 敷衍塞責 D、橫hãng 縱橫 橫豎 橫行霸道 2、將對應的詩句連線:
此夜曲中聞折柳 憑君傳語報平 春潮帶雨晚來急青草池塘處處蛙 正是江南九風景 野渡無人舟自橫 黃梅時節家家 何人不起故園情 馬上相逢無紙筆 落花時節又逢君 3、原文填寫:(4分)
⑴《傷仲永》一文中方仲永的父親的錯誤作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木蘭詩》中寫木蘭不願接受功名利祿的賞賜而願辭官回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口技》中表演者表演第一個片斷後觀眾的反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兩小兒辯日》中一個小孩認為「日始出時去人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表意清楚的一項是( )(2分)
A、魯迅先生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文藝創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 B、老師看到我們非常高興,就把我們拉到他的辦公室里聊天。
C、雪中紅梅、雨後春筍、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些都可以說是生機盎然的象徵。 D、翁老師是前幾天才調到我們學校的,許多同學還不認識。 5、填入下面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全村的幹部群眾,都捐出了棉被、蚊帳、衣服等生活用品支援災區。雖然少了些,雖然舊些破些,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支蠟燭多一分光 B、多一聲響多一個鈴鐺,多一支蠟燭多一分光 C、多一個鈴鐺多一聲響,多一分光多一支蠟燭 D、多一聲響多一個鈴鐺,多一分光多一支蠟燭
5、讀下面一則軼事,詩人的回答表現了什麼( )(2分)
一位著名的詩人在只容一個人通過的小路上,與一個懷有敵意的批評家相遇。那個批評家
七年級語文寒假作業
2
蠻橫地說:「我從不給瘋子讓路!」詩人退到路邊,說:「我恰恰相反。」 A、表現了詩人的寬宏大量 B、表現了詩人的高雅風度 C、表現了詩人的反擊藝術 D、表現了詩人的自命清高
二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根據漢字寫出拼音。(2分)
①jí 妒 ②lán 語 ③ 污穢. ④ 磐.石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2分)
A. 義憤填膺 深邃 磐石 心會神疑 B. 慷慨淋漓 仰慕 嗥鳴 婦孺皆知 C. 回環曲折 逼俠 祈禱 人跡罕至 D. 鋒芒必露 蟬蛻 輕捷 惹人注目 3.名著閱讀。(4分)
① 高爾基這樣評價《童年》中的一個人:「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對困苦的生活。」這里的「她」是指 ,你如何評價這個人? ②《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因此,他總嚮往著去實現什麼樣的夢想? 4.默寫填空。(8分)
①《木蘭詩》中表現軍情緊急、行軍神速的詩句是 , 。 ②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相信吧, 。 ③ ,何人不起故園情。 ④峨眉山月半輪秋, 。
⑤寫一句有關黃河的古詩句: , 。 5.刪改下面句子中畫線的部分,使它與前面的句子組成對偶句。 (2分) 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樓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間面臨綠水的軒齋。 改後為: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樓榭; , 。
6.長樂市4路公共汽車站牌上有以下標志,請用一句話概述這一標志的內容。(不超過30字)(2分)
4路
城南車站 —— 金剛腿公園 首班6:00 末班22:00
七年級語文寒假作業
3
答:
三
1.下列加點字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確鑿.( zuî ) 哽.咽(gěng) 蟋蟀.( shuāi ) B.祈.禱(qǐ) 踱.步(dù) 熾.痛 (chì) C.雲鬢.(bìn) 書塾.( shú ) 可汗.. (kâ hán) D.哺.育(pǔ) 驪.歌(lì) 胡騎.(qí) 2.下列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菜畦 渲鬧 臃腫 人聲鼎沸 B.懊誨 蟬蛻 醜陋 來勢凶凶 C.訕笑 崎嶇 屏嶂 九曲連環 D.澎湃 祈禱 腦髓 回環曲折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春天的瀘州張壩桂圓林是個美麗的季節。 B.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沒有的奇跡。 C.上周,我校初2008級全體師生到郊外舉行了「感受春天」。 D.「福娃」成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吉祥物。 4.下列關於課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寫於九·一八事變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思念之情。
B.《黃河頌》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並表達中華兒女向它學習的決心。
C.《最後一課》是篇短篇小說,作者以韓麥爾為主人公,表現了阿爾薩斯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達出他們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D.《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是一篇雜文,它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歷史前行過程,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
5.選出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一項( )
A.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
七年級語文寒假作業
4
C.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D.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好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 6.以上下文連貫的要求來看,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最恰當的一項是( )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與母親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黃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黃皮膚的群落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B.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黃皮膚的群落 C.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黃皮膚的群落 D.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黃皮膚的群落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朝花夕拾》 B.《黃河頌》————司馬光————《資治通鑒》 C.《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現代作家 D.《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城南舊事》
8.根據你的觀察和生活的感悟,正確判斷,將下列選項的序號填入橫線上。
愛心是____________,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有溫暖;愛心是__________,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獨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____________,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潤。
A.一首飄盪在夜空里的歌謠 B.一泓沙漠中的清泉 C.一場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陽光 9.下面具體場合女主持人所說的一句話應該是( )
晚會帷幕徐徐拉開,女主持人姿態優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觀眾嘩然。此時,女主持人從容站起,神態自若地說了一句話,場內立刻掌聲四起。 A.女主持人說:對不起,我太緊張了,請不要見笑。 B.女主持人說:剛才,我是被大家的熱情傾倒了。 C.女主持人說:對不起,我太激動了,失禮了。
D.女主持人說:不好意思,剛才我跌倒了,幸好沒有扭傷腳。
七年級語文寒假作業
5
10.倫敦一條街上有三家裁縫店。有一天,一家裁縫店掛出「倫敦最好的裁縫」的大招牌,第二家馬上掛出「英國最好的裁縫」的招牌。最後一家店主苦苦思索,終於掛出一塊巧妙得體的招牌,想想看,他寫的是什麼。(3分)
四
1、選擇注音正確的一項,將序號填入括弧中(3分)
1.哽咽.
( ) A.yàn B.yâ C.yiān D.yiâ 2.踱.步( ) A.dù B.dïu C.ï D.diïu 3.懊悔.( ) A.huěi B.hǔi C.hueǐ D.huǐ 4.字帖.( ) A.tiâ B.tâi C.tiē D.tiě 5.懲.罰( ) A.chěn B.chãng C.chěng D.chãn 6.和藹.( ) A.ǎi B.yǎi C.ái D.yái 2.選詞填空。 備選詞語:走 沖 流 泄
(1)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_________ 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___________ 過去的。
(2)一條浩浩盪盪的長江大河,有時________ 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_________ 萬里。
3.在下面括弧中填入正確的關聯詞語。(2分)
備選詞語:因為 如果 所以 可是 而且 那麼
( )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錯誤,( )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的。( )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 4.下面的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 B.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C.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D.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5.指出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4分)
(1)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 )
(2)中華民族現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 ( )
(3)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賓士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 ( )
『陸』 初一下人教版語文新課程第七課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互動作業有
『柒』 初一語文新課程基礎訓練參考答案
我也是初一!而且我學校的也是發的 《新課程》基礎訓練!可惜沒答案...你哪學校的?
我青雲的,我的名字是:羅瑞
你是青雲的么?!
『捌』 七年級新課程寒假作業答案 語文數學英語
不能依靠電腦,自己做,加油!!!
『玖』 新課標語文七年級下冊專題測試卷一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16456.html
希望能幫助抄你。襲
如果版本不同,請自行搜索(搜索練習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