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的成長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的成長

發布時間: 2021-01-08 08:54:57

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新的理念

新課程教學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師決定著新課程實施的走向,課程標准和新教材能否落實到位,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因此,加強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性工作。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到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教師的專業成長及內容1、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是提高專業自立能力的過程,或者說是指教師個體的、內在的專業性和提高。2、新課程中教師的專業成長內容:首先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師德是一個教師的立身之本,教師應加強職業道德的自我教育與提升,與時俱進,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職業道德的提升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是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新課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水準,才能滿足新課改的需要;三是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教師對課程、教材的研究能力包括:課程整體設計能力、課程內容綜合能力和課程標准研究能力。有這三個層面的研究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整體高度把握課程、以科學知識技能整合視野、以教材知識技能體系編排教材、靈活運用教材等問題就自然得以解決。二、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用新課程觀念指導教育教學這次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新中國建立以來最全面、最深刻的變革,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面對新課程、新教材、中小學教師:一是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盡快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學模式。即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觀;二是要樹立現代課堂教學的全新理念,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讓教師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方式上注意以學生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即採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的需要來設計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三、教師如何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第一,教師自身要有專業成長的理念和意識,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建立專業責任感;第二,從教師成長的過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師的專業成長分為四個階段:1.適應磨合期——前3年的教師稱教學新手。其特點是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學經驗;2.適應發展期——4-6年的教師,其特點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出色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稱經驗型教師;3.成熟提高期——7-10年的教師,在適應期的基礎上,教師因為個人職業的理想和發展需求,產生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的慾望,教學能力與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協調發展的成熟教師(又稱研究型的教師);4.反思創新期——10年以後,教師開始由固定的、常規的、熟練化的工作進入探索和創造時期,是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的教學風格的時期稱專家型教師。每位在職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論教齡)去參照教師成長的「四個階段」制定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即制定出教師個人的總體目標(30年)、長期目標(5年以上)、中期目標(3-4年)和短期目標(1-2年)。第三,積極參加在職學習和培訓,突出校本,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隨著課程教學的推進,很多教師現有的知識與技能遠遠不能緊跟時代形勢,要想做一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好教師,必須得加倍努力學習。目前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電子學習」,學好新課改的「四觀」精要,即新的課程觀、新的教學觀、新的教材觀和新的評價觀。把握好各學科的課程標准,改變教師固有的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通過對比原有的教育觀念與新課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同時,教師個體要加強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師之間的專業切差、相互聽課、評課和說課,可使教師個體少走彎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長。因此,教師應加強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不同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第四,在實踐中成長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效益,否則就不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 = 經驗 + 反思教師的反思是從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或者說,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可以說「反思」是「教書匠」與「教育家」的根本區別,是當前教

② 對於教師來說,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教學觀是什麼

新課程強調的教學理念主要有:
(1)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交流,是溝通,是對話;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是師生與教材的對話。
(2)教學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與方法。
(3)教學應是認知與情意的統一,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有機貫串於教學全過程。
(4)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③ 新課程核心理念是什麼課程目標是什麼

新課程的三大基本理念: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在進行學生教學發展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也很關鍵,正確的做法,老師應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④ 新課改的三大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4)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的成長擴展閱讀

置綜合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特徵,實施綜合課程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知識的瑣碎化問題。在分科課程中,一個教師只需要處理某一學科領域中的問題;而在綜合課程中,一個教師必須根據活動或任務的需要,選擇許多學科領域中的知識並加以整合。這對習慣於傳統分科教學的教師而言是很難適應的。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東鱗西爪,把許多知識信息機械地甚至牽強地拼合起來,從而導致知識的瑣碎化。

第二,教師的知識和經驗問題。成功地實施綜合課程需要教師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如果教師缺乏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技能,就不可能將這些知識技能成功地整合起來,這樣就很可能導致綜合課程形同虛設。

另外,如果教師本人從未體驗過綜合課程,那麼他們實施綜合課程的難度將更大。這就要求師范教育的課程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未來的教師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都具有充分的理論理解和實踐體會,這是實施綜合課程的必要條件。

當務之急是綜合課程的師資培訓要到位,要幫助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兩方面認識和解決綜合課程的諸多問題,提高教師對綜合課程的理解和信任。

第三,管理的問題。要在工作量計算、教學質量評估和學生學業考試上充分考慮綜合課程的特點,營造有利於實施綜合課程的外部環境。



⑤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5)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的成長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⑥ 簡述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

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
一、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在進行學生教學發展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定位也很關鍵,正確的做法,老師應是一個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
二、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三、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①情緒狀態:學生是否具有濃厚的興趣,對學習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否能長時間保持興趣,能否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學習過程是否愉悅,學習願望是否可以不斷得以增強。
②注意狀態:學生是否始終關注討論的主要問題,並能保持較長的注意力;學生的目光是否始終追隨發言者(教師或學生)的一舉一動;學生的傾聽是否全神貫注,回答是否具有針對性。
③參與狀態: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活動;是否積極主動地投入思考並踴躍發言,興致勃勃地參與討論和發言,是否自覺地進行練習。
④交往狀態:看整個課堂氣氛是否民主、和諧、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友好分工與合作;是否能虛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發言。遇到困難時,學生能否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⑤思維狀態:學生是否圍繞討論的問題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 是否善於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是否敢於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創意。
⑥生成狀態:學生是否掌握應學的知識,是否全面完成了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強,是否有滿足、成功和喜悅等積極的心理體驗,是否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了信心。

⑦ 教師必備:新課程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1、「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內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容
2、開放型的新課程觀是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3、民主化是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課程管理體制的牢固基石。
4、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
5、樹立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
7、批判與創新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靈魂。
8、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歸屬。

⑧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三大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倡導如下三大基本理念: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①情緒狀態:學生是否具有濃厚的興趣,對學習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否能長時間保持興趣,能否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學習過程是否愉悅,學習願望是否可以不斷得以增強。

②注意狀態:學生是否始終關注討論的主要問題,並能保持較長的注意力;學生的目光是否始終追隨發言者(教師或學生)的一舉一動;學生的傾聽是否全神貫注,回答是否具有針對性。

③參與狀態: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活動;是否積極主動地投入思考並踴躍發言,興致勃勃地參與討論和發言,是否自覺地進行練習。

④交往狀態:看整個課堂氣氛是否民主、和諧、活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友好分工與合作;是否能虛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發言。遇到困難時,學生能否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⑤思維狀態:學生是否圍繞討論的問題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於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是否敢於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創意。

⑥生成狀態:學生是否掌握應學的知識,是否全面完成了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強,是否有滿足、成功和喜悅等積極的心理體驗,是否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了信心。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