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舞蹈課程設置
⑴ 給我一份小學舞蹈課教案
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特點,是幼兒極為喜愛的一項活動。它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使她們從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於孩子身體的協調發展,促進她們快樂地健康成長。與成品舞蹈相比,基本功訓練相對趣味性差,難以提起幼兒訓練的興趣。因此,在上學期,大班幼兒剛接觸舞蹈的時候我著重進行舞蹈感覺和音樂理解能力的培養,僅設計了部分簡單的基本功訓練。下學期,體操訓練要求有規定動作,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孩子訓練基本功的興趣,我設計了一系列基本功訓練的措施。 活動過程 與舞蹈表演比起來基本功的訓練是一項比較枯燥無味的事情,如果孩子們對基本功訓練不感興趣,那麼練習的效果就會很差,為了孩子們能在短的時間內得到好的訓練效果首先要調動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入門」我採用了游戲的形式來對他們進行基本功的訓練。 一、踢腿練習 我在兩個柱子之間連了一根皮筋,先把高度調到很低讓孩子們用腳踢,慢慢的把高度提升,看看哪個孩子能踢得著,他們會爭先恐後的搶著練習,而且不會厭倦,老師不用強制他們也會練習的很起勁,不幾天的時間他們就把腿部的筋拉開,腿踢得很直很高。 二、打虎跳 打虎跳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兩只腳要脫離地面,從空中打過,完全用手部的力量支撐整個身體,而且要求也很嚴格,腿要直身體要正,孩子們一點自信也沒有,哪怕我保護他們讓他們一個個翻他們還是不敢,原來他們是害怕,於是我也故不了年齡的問題,給他們做示範,告訴他們老師能做到你們就能做的比老師做的更好,終於幾個大膽的能完成動作,但不是很規范,我還是利用皮筋讓孩子們感受腿從空中過物,現在我們班上的孩子都能獨立的完成虎跳這一動作 三、前橋 前橋是孩子們很喜歡但是難度非常大的基本功,孩子們的心裡想做卻又害怕,我採用單個訓練的方法,讓每個孩子先學會這個動作,知道怎樣保護自己,讓她們在練習的時候不會受傷,然後再調動他們練習的興趣,利用皮筋讓他們練習過橋。 四、壓腿組合 按照大班幼兒基本功的訓練要求,結合班級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壓腿組合,其中包括正壓腿、側壓腿、後壓腿、踢腿和搬腿等動作。這套組合動作連接緊密,音樂活潑,孩子們主動地把身體各部分活動開,這樣在練習基本功的過程中不容易傷到自己。 五、游戲 我們平時還通過騎馬、支撐、推小車來練習手臂的力量,通過跳青蛙來壓垮,活動量都很大,每次練習完孩子們都會出一身大汗,可是他們還是很開心沒有表現出不願意學的情緒,現在大班的孩子把基本功訓練當成一種很快樂的事情,每天都主動提出練習基本功,通過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明顯感覺到孩子們都變得結實了,通過趣味基本功訓練孩子們在游戲中鍛煉了身體,非常適合孩子。
⑵ 急求一份小學舞蹈課教案
1.教抄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襲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⑶ 小學舞蹈課游戲
比如讓學生們圍一個圈,讓老師在中間,老師如果說「一」同學們立正站好,說「2」2個同學抱在一起。。。。。
沒有人可以抱的同學,要接受懲罰的,什麼懲罰自己定
⑷ 小學生舞蹈課程應該怎麼上
先准備一些基礎的基本功練習動作 簡單些 讓他們一學就會 這樣他們才會有自信版 才會堅持學習 你也權要多鼓勵 不要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去教課 更要是一種交流模式去上課 這樣 不僅僅他們可以學的很放鬆 你也可以知道 他們對舞蹈或者對你的一些看法 才會知道 自己的一些不足 然後再做調整 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 練習舞蹈是很苦的 小學課程動作 可以參考中國舞蹈考級的教材 從地面到把桿 還有表演
⑸ 如何在小學生中上好舞蹈課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各級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小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注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多年以來,多數小學舞蹈教育教學一直參照專業舞蹈院校的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注重舞蹈的規范性、訓練性和風格性,很少去尋找能夠適應非職業普及型的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特徵的孩子們的舞蹈教材和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結果,費盡氣力,適得其反,讓原本質朴、鮮活的生命變為僵硬笑容的呈現,變為枯燥無味的技術展現,使小學生厭倦了舞蹈、遠離了舞蹈。其實,作為小學生舞蹈教育,應該以普通藝術教育的普及化原則為基礎,不能人為地搬用一般專業舞蹈院校那樣的舞蹈專業教學大綱去訓練,更不能把舞蹈訓練作為一種藝術技能的培養,而是應該將學習舞蹈當成是在快樂愉悅中感知生活的美好、表達藝術情感、傳授生活知識,進而能夠改變形體狀態、氣質,提高舞蹈鑒賞水平的有效手段。
音樂是引導學生走近舞蹈的最佳途徑
教授孩子們學習舞蹈,一定要調動孩子們全身心地來參與。首先要有彈撥學生心弦的「手」——音樂。有人講「音樂是舞蹈的靈魂」,確實如此,音樂與舞蹈是最親密的姊妹藝術,是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內在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節奏和旋律在舞蹈的時間與空間中展開。音樂,會帶給孩子們無窮無盡的遐想,描述出學習舞蹈的運動特徵和情感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舞蹈美妙的世界。因此,我們應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孩子熟悉的音樂,找到他們喜愛的音樂語言,讓孩子願意聽,在此基礎上開始進入舞蹈課教學。海淀實驗小學馮琳老師編排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就是這樣,她選擇了孩子喜歡的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讓他們先學會唱,在理解了音樂的節奏、旋律後,孩子們雙雙邀舞,既有特定的儀式,又充滿獨特的情趣和意味。
游戲是培養學生熱愛舞蹈的嘗試
游戲是在舞蹈形成之初先民的一種娛樂方式,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就是典型的游戲範例。在小學生率真的天性中,游戲是很重要的學習手段,因此,在游戲中傳授舞蹈是誘發小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的有效途徑。這種游戲既體現在集體舞蹈中,也體現在個體的生活情趣狀態下,特別是在隊形、畫面、位置、調度等的設計與處理上,讓學生在變化的狀態中體驗快樂,讓學生在玩耍中學會生活。如石油附小劉燕鴻老師編排的《剪羊毛》,讓孩子彷彿看到草原,讓孩子模擬騎著馬兒飛奔,讓孩子彷彿看到撒歡的小羊,並和小羊嬉戲,在勞動後非常快樂地「笑哈哈」,這樣游戲般的教學,就會感染學生、啟發學生、調動學生,讓他們在游戲般的舞蹈中學會了生活。
律動是幫助學生體驗舞蹈美感的方式
舞蹈的本質是一種快樂的生命律動。這種律動始於心,傳於體,布於四肢,在肢體的起伏、扭擺中體驗生命,這是舞蹈的實質和核心。然而,這對於初學舞蹈的孩子難度較大,不太容易掌握,但在有一定舞蹈基礎時,也可以嘗試去做。海淀第四實驗小學崔琳老師編排的華爾茲舞蹈《蹦嚓嚓》就是一個較為成功的實驗。在課程中,她從熱身開始,讓學生體驗三拍子;從節奏切入,讓學生聽辨舞步的節奏及強弱規律;隨後,教師再分析舞步的強弱規律並導入基本舞步的學習;同時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練習舞步,讓學生在步伐的進退、旋轉的變化中,體驗舞蹈藝術的美感。
總之,舞蹈天然就是一種快樂情感的宣洩和張揚,作為小學舞蹈教育更多強調的是使學生在舞蹈中塑造一種健康的體態,養成良好的舞蹈習慣,感知生活的快樂和美好。作為小學舞蹈教育的主導——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專業化的舞蹈教育思想,讓學生快樂地起舞,健康地成長,讓更多的學生走進舞蹈課堂,在美妙的音樂中增進人際的交往與合作,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⑹ 高等師范類小學教育舞蹈課系
在網路查呀!
⑺ 小學生學習舞蹈的好處
哎,都是些糊弄人的傢伙。
LZ,需要的話+我Q吧。 我發給你。
我老婆有寫這樣的論文,她是個幼兒教師。
727470818
⑻ 現在的中小學是否開設舞蹈課
現在的中小學並沒有開設舞蹈課,如果你想學的話可以報課外的興趣班
⑼ 我要教小學生舞蹈應該教些什麼
教小學生舞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舞蹈基本訓練部分
二是舞蹈教學部分
首先是舞蹈的基本訓練。少兒舞蹈基本訓練一般分為地面訓練、把桿訓練、中間位置訓練。地面訓練的內容包括頭、頸、肩、肘活動,勾綳腳、卧姿踢腿、跪下腰練習,通過這些訓練,能使學生身體得到較自然、全面的活動,增強動作關節的靈活性。把桿訓練的內容包括綳腳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這部分活動量大,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訓練效率。例如,在進行踢腿訓練時,有的學生怕踢腿疼,不捨得用勁,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腿的軟開度增強了,胯、膝、踝三部位的軟開度也隨之提高了,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通過把桿上的訓練,能規范學生動作,提高動作的軟開度。中間位置訓練,主要是學習手位、腳位、手臂姿態、基本舞步、小跳等,通過學習能使學生了解身體各部位舞蹈動作的要點,使動作輕巧、敏捷、穩重、有持久力。首先讓學生聽音樂走步,要合拍,能行進或原地走,然後隨著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動作水平的提高和方位知覺的發展,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不同的人物、不同情緒、不同節奏、不同特點走,如老爺爺走、小朋友走、輕快地走、雄壯的走等。為提高學生動作訓練的興趣,還可加入學生喜歡的動物世界中「小夥伴」的走。如鴨走、熊走、企鵝走,使學生在愉快的模仿動作過程中,達到走步訓練的目的。
總之,基本訓練教學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句話,即:動作要領先講清,精講多練不放鬆,勉勵學生勤練功,循序漸進量力行。
其次是活動課中的舞蹈教學。小學階段現行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律動、集體舞、表演舞。律動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等變化做不同的律動性動作。律動可以單一動作重復練習。也可將幾個關聯動作組合練習。如,形象模仿動作:鳥飛、兔跳等。集體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有組織、有規定的隊形、位置上做舞蹈動作,一般可以反復進行,舞蹈時要求學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動作和諧一致。集體舞主要是用來培養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變換隊形,在音樂中整齊、協調的動作、樹立相互合作的集體主義觀念。表演舞一般是指體裁廣泛、主題突出、有特定的內容、情節、角色,有畫面和隊形的變化,舞蹈性比較強,是部分學生參加用於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舞蹈,教師在排練舞蹈時,要給學生講清舞蹈中的故事情節、表演時應注意什麼。在教學過程要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的示範,並進行模仿,反復練習,達到教師的要求。例如,在排練舞蹈《花兒向陽開》時,主要動作是學生雙手作動態開花狀,腳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學時,學生動作做得較僵,學生理解了動作的含義,頭、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動作也就做活了。總之,在排練舞蹈時,具體動作應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精講多練,由基本動作到串聯,練習速度由稍慢過渡到原速。
在教學中,也嘗試創建了「欣賞—模擬—學創」式小學舞蹈課教學模式
小學舞蹈課教學模式的構成。
所構建的「欣賞—模擬—學創」式小學舞蹈課教學模式,是為教師在舞蹈課教學中提供的一個活動框架,它是依據教學過程發展規律而形成的一個正向的線性結構。該模式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知識及能力發展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欣賞—模擬—學創。
三個階段又包含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及情感發展的不同的五個環節:欣賞包含「初步理解」和「情感陶冶」;模擬包含「基本掌握」和「情感激發」;學創包含「鞏固運用」和「情感發展」。
(1)欣賞。這是舞蹈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階段,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後面階段提供背景和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2)「初步理解」是學生了解舞蹈知識的初始階段,其要點是認知激活、定向准備,即要使學生在此階段,從進入教學活動開始之時便處於認知活躍狀態,積極主動地去攝取知識,激發對舞蹈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學習目標的理解。
(3)「情感陶冶」是通過欣賞優美的舞蹈動作,促進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追求。其中美包括形象美、動作美、旋律美、服裝美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美的欣賞,對美產生直觀的、初步的印象,同時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全身心地沉浸到情感交流和情緒體驗之中,從而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
(4)模擬。模擬階段是學生具體學習及掌握知識的階段,該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授及學生的模仿,使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5)學創。學創階段是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啟發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它是在舞蹈動作的掌握、有豐富的音樂感受和一定的舞蹈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初步按歌曲或樂曲內容自編簡單的舞蹈動作並表演。
⑽ 小學生舞蹈刻第一節課
我教過小學生和中學生舞蹈,不知道lz是什麼基礎,讓學生信服是關鍵,現在的小孩子都版很有主見權的,他們會對喜歡的老師和不喜歡的老師劃分的很清楚,所以讓孩子喜歡你是第一要素。
第一堂課其實不用教什麼東西,主要是先了解自己的學生,可以先問下學生們的基礎,然後盡量記住他們的名字,這會讓他們對你好感倍增。
然後你要把你這個學期所要教的內容大概的告訴他們,當然不用說太詳細和太專業,他們也聽不懂,只需要告訴大概,比如說「這個學期我們要學傣族舞,你們都看過傣族舞嗎?」「我們需要簡單來練一些軟度,包括腿和腰。」這樣就可以。
一個半小時的課的話是很快的,剩下的就要看你的臨時應變咯,第一堂課最主要還是要讓學生喜歡上你,起碼要接受你,你然現在的學生對付起老師來可是有你受的,呵呵,但也不用太緊張啦,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