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7年級歷史答案
A. 七年級 新課程歷史答案
歷史
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卷
姓名___________ 成績____________
考試形式:開卷 試卷共三大題 卷面分數:100分 考試時限:45分鍾
出卷人:潘海燕 2005.6
一、 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0分,共50分)
選 擇 題 答 案 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B C D A C D A D C D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A B B D C A A B D
1. 隋朝大運河,連接淮河和長江的一段是 D
A.永濟渠 B.江南河 C.通濟渠 D.邗溝
2. 以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而著稱的皇帝是 B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
3. 哪位皇帝的統治被現代史學家郭沬若稱贊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C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4.唐代哪個省下設六部,分管具體政務 B
A.中書省 B.尚書省 C.門下省 D.內史省
5.下列史實能體現唐朝較為開放的社會風氣的是 C
①武則天登基成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產
③婦女以穿男裝、戎裝為時尚 ④允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參加科舉考試和做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大臣,會經常處理下列哪些少數民族的事務?D①吐蕃 ②回鶻 ③突厥 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唐朝稱天竺是指 A
A.印度半島各國 B.朝鮮半島各國 C.阿拉伯半島各國 D.馬來半島各國
8.「世上創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是郭沫若稱贊下列哪位詩人的對聯 C
A.王維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9.與宋朝並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有 D
①遼 ②西夏 ③金 ④海東盛國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10.郾城大戰的交戰雙方是 A
A.金與南宋 B.遼與北宋 C.金與北宋 D.遼與南宋
11.宋朝人的書中記載說;昔汴都(即北宋都城東京)數百萬家, 盡仰(依靠)石炭(古時稱煤為石炭),無一家燃薪(柴)者。該材料與下列內容對應的是: D
A、絲織業 B.制瓷業 C.冶鐵業 D.採煤業
12.在廣州等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C
A.隋 B.唐 C.兩宋 D.元
13.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是 D
A.李白 B.杜甫 C.寇準 D.文天祥
14.元朝時,開始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是 C
A.畏兀兒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15.我國四大發明中在北宋時候發明的是 B
A.造紙術和火葯 B.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
C.火葯和指南針 D.指南針和造紙術
16.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是: B
A.司馬遷的《史記》 B.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C.班固的《漢書》 D.孔子的《春秋》
17.「時京官入朝,必與妻子訣,若無事則相慶,以為又多活一日」的記載可能和哪些史實有關 A
①胡藍之獄的株連 ②廷杖制度的嚴酷 ③錦衣衛的無孔不入 ④文字獄的無中生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之處是 B
A.抗擊了當時世界上頭號殖民帝國 B.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
C.鞏固了明朝的統治秩序 D.台灣回到了祖國懷抱
19.清初,為了維護國家統一,御駕親征,平定準噶爾部叛亂的皇帝是 B
A.順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下列哪些是清朝在民族政策方面的措施 D
①平定準噶爾部、會部貴族叛亂
②規定喇嘛教活佛轉世的人選,必須用中央規定的金本巴瓶抽簽決定
③對少數民族地區一般實行減免賦稅等優惠政策
④通過會盟聯姻等方式加強聯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下面沒有修過長城的一朝是 C
A.秦朝 B. 漢朝 C.元朝 D.明朝
22.16---17世紀入侵中國的西方侵略者有 A
①荷蘭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是 A
① 鄭和七次下西洋 ②戚繼光抗倭 ③葡萄牙攫取澳門 ④清軍入關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4.中俄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是 B
A.《愛琿條約》 B.《尼布楚條約》 C.《北京條約》 D.《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25.馬克思說:「與外界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這里的「與外界隔絕」是指 D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題,第26小題10 分,第27小題12 分,共 20 分)
26.材料:「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歷……三十餘固,涉滄溟十萬余里,觀失海洋洪濤接天,巨濤如山,視諸夷域,回隔於煙霞飄渺之間。而我之雲帆高漲,晝夜星馳,涉仁狂瀾,若履通衙者……
⑴材料反映了哪一樁歷史事件?它的最遠航線到達什麼地方? 4分
鄭和七次下西洋;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⑵此事件發生在哪個皇帝時期?2分
明成祖朱棣時期
⑶材料反映出一種什麼精神?有何歷史意義? 6分
鄭和精神:鄭和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膽識,忠貞愛國和熱愛和平的精神。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人民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政府間和人民間的友誼;鄭和下西洋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27.材料一:「今之海寇,動計數萬,借託言倭奴,而其實處於日本者不過數千,其餘皆中國之赤字無賴者入而附之耳。」——(明)胡宗憲
材料二:「寇與商同是人,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盜。」
——謝傑
「濱海細民,以海禁過嚴,生理(活)日促(艱難),轉而從盜。」
——(明)趙文華語
材料三:「明穆宗、神宗時實行較開放靈活的政策,由於海禁開放,刺激了海上貿易的發展,私人海上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所謂的『倭患』就煙消雲散。」
——樊樹志《國史概要》
⑴結合課本與材料一,你所認為所謂的「倭患」由什麼人構成?材料一中認為倭寇中佔主要地位的是什麼人?(4分)
倭寇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中國的一些奸商、生活困難的百姓勾結而成。材料中認為倭寇中佔主導地位的是中國沿海的一些商人。
⑵材料二中認為造成倭患嚴重的根源是什麼?(4分)
材料中認為倭患嚴重的根源是明朝實行嚴厲的海禁制度,造成海上貿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財之道。
⑶結合所學的知識和材料三,你認為根除倭患的原因有哪些?(4分)
根除倭患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戚繼光等人的武力清剿,盪平了倭寇的勢力,使倭寇難以繼續作惡;二是明朝後期實行較開發靈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貿易的發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從正常的貿易中獲取利益,無須再冒險搶劫。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2題,第28小題14 分,第29小題12分,共26分)
28.科舉制是選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請回答:
⑴科舉制開始於什麼朝代?(2分)其主要特點是什麼?(2分)
隋朝 ;通過考試,按才能選拔官吏。
⑵與魏晉南北朝時期根據門第高低選拔官員的「九品中正制」比,科舉制有何優點?(6分)
擴大了選官范圍,有利於人才的選拔;(2分)有利於提高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2分)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2分)
⑶為什麼明清以後,科舉制度受到人們的猛烈抨擊?(4分)
明清採取八股文取士制度,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29.明清時期中國軍民在反抗外來侵略、維護祖國主權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戚繼光抗倭;⑵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⑶清朝康熙帝時取得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勝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 ⑷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
2004-2005學年度第二學期
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卷答案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0分,共50分)
選 擇 題 答 案 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B C D A C D A D C D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A B B D C A A B D
二、材料解析題
26.⑴鄭和七次下西洋; 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⑵明成祖朱棣時期
⑶鄭和精神:鄭和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膽識,忠貞愛國和熱愛和平的精神。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促進了中國人民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增強了政府間和人民間的友誼;鄭和下西洋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27.⑴ 倭寇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中國的一些奸商、生活困難的百姓勾結而成。材料中認為倭寇中佔主導地位的是中國沿海的一些商人。
⑵材料中認為倭患嚴重的根源是明朝實行嚴厲的海禁制度,造成海上貿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財之道。
⑶根除倭患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戚繼光等人的武力清剿,盪平了倭寇的勢力,使倭寇難以繼續作惡;二是明朝後期實行較開發靈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貿易的發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從正常的貿易中獲取利益,無須再冒險搶劫。
三、問答題
28.⑴隋朝 ;通過考試,按才能選拔官吏。
⑵擴大了選官范圍,有利於人才的選拔;(2分)有利於提高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2分)為讀書人提供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2分)
⑶明清採取八股文取士制度,使科舉考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才智。
29.⑴戚繼光抗倭 ;⑵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⑶清朝康熙帝時取得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勝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侵略; ⑷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
B. 新課程同步訓練七年級數學答案
也太懶了吧 有電腦也不能當萬能解答器使吧 找語文解析 也許會有點 可能性吧 現在電腦 就 成了害人精嘍 我 現在也學得有點懶了 不過還好
C. 新課程寒假作業本 七年級答案哪能找到
英語:一1B2E3C4A5D,二A,B,C,A,B,C,A,C,C,C,A,C,三It is a key. Sell it piease. Hi Grace how are you? What is this in English. Nice to meet you. 英語角:中央電視台 英國 求救信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 英國廣播公司 聯合國 工商管理學碩士 影像光碟 世界衛生組織 上午 ◆一rabbit monkey panda dog frog elephant 二B,C,B,B,C,C,A,A,C,C,三I frist meet my his her answer boy and is 四girl her his my your 本來是想找答案,可一個也沒找到,就把寫完的打出了一點1—5. B B D C D
6---10 A C A C B
11—15 B A C C C
16---20 C DA D A
21—25 B A D C C
26.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7.適應,影響和改變 28.界 種
29.新陳代謝 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根,莖,葉 .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1)粗准焦螺旋
(2)細准焦螺旋 載物台 (通光孔)目鏡,物鏡,反光鏡 ,植物,動物
34.略 細胞膜 細胞核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36.滴清水 蓋蓋玻片 (2)D 37. 溫度的高低會影響水仙花的提前開花嗎
溫度的高低會影響水仙花的提前開花.
放置在室內加溫到25·水溫的三盆水仙花
放置在室內正常溫度的三盆水仙花
1.生命現象 生命活動規律
2.生物圈 3.非生物 生物 4.凹面 5.影響6. 物質. 能量
7. DNA
三. 連線題
1.
細胞壁
細胞膜
動物細胞 細胞質 植物細胞
細胞核
葉綠體
液 泡
2.
細胞膜 控制物質進出
葉綠體 使光能變成化學能
線粒體 動力車間
細胞核 遺傳信息庫
四. 實驗題
1. 動物 ( 3 ) 細胞膜 ( 2 ) 細胞核
2. 321465 氣泡 生理鹽水 細准焦螺旋
五. 探究題
1. 維生素C (A) 2. 維生素C能治療壞血病嗎
3. 維生素C能治療壞血病. 4. 對照
5. A組病人恢復了健康,B組病人病情沒有明顯的改善.維生素C能治療壞血病.
D. 初一年級新課程復習與提高歷史同步練答案
請問可以拍清楚一點嗎?我也是初一的,或許能為你解答。
E. 七年級上冊數學新課程新練習答案
樓主,你這個問題,問得范圍有點廣!
樓主想實現一勞永逸,迫於時間緊急專可這么做,但當時間不是那麼屬緊的話,還在自己練習練習較好!
其實學數學就是個比葫蘆畫瓢的過程,舉一反三的過程,化未知為已知的過程!
有個數學家突然感覺學數學太累了,於是當了消防員,當有失火的時候,他就去滅火,但是有好久一段時間沒失火的事,他感覺無聊了,於是他就把別人的房子點著了,然後又滅了!
這事告訴我們,數學就是轉換的過程,沒失火,他就自己點火,轉化成自己經歷過的,然後用之前的思路去解決問題!
F. 新課程七年級下冊文言文專題訓練答案(人教版)
文言文閱讀訓練 一.閱讀課文《傷仲永》片段.回答問題。 ⑴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②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③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④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⑤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⑥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⑦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⑵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日:「泯然眾人矣。」 ⑶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 給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稱( )___________ ②泯然( )_____________ 2. 指出「之」在下列句子中的用法。 ①於舅家見之 之:________ ②不能稱前時之聞 之:_________ 3.「余聞之也久。」 ①用「/」表示句中的停頓; ②在文中起___________作用。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世隸耕 (2)父異焉 (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4)固眾人 5.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意義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 A.稍稍賓客其父 B.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C.卒之為眾人 D.從先人還家6.王安石認為方仲永由天才變為「眾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寫) 7.翻譯句子。 從先人還家。譯為__________________ 8.補充括弧里省略的成分,並釋說添加詞語的意義。 ( )令( )作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⑵段文字分為兩層意思,分別寫了_______和_______。段中「又七年」呼應「________」,「於舅家」則與「____________」照應。 10.文題中的「傷」應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文題里飽含著____________的感情。 11.方仲永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二.《木蘭詩》閱讀訓練 ㈠、積累整合。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可汗( )( ) 機杼( ) 軍貼( ) 燕山( ) 朔氣( ) 金柝( ) 紅妝( )胡騎( )傍地走( ) 2. 找出並解釋句中的通假字。 1)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通( ),_______ 2)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通( ),_______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寫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准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戰爭激烈緊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描寫邊塞戰地夜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突出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男子的議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思考與探究 1、《木蘭詩》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一說木蘭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尾一段是吟唱,以兔為喻,贊揚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對木蘭從軍一事是如何評價的?請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認為木蘭替父從軍,千百年來這一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閱讀下列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所用的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這句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軍書十二卷」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數,請聯系所學內容再舉兩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幾句運用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了木蘭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4.解釋下列句子。 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3)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出自本文的成語________,並解釋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6.「壯士十年歸」和「同行十二年」會自相矛盾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一. 1.①chèn 相當 ②mǐn 消失,泯滅 2.①他,指代方仲永 ②的,結構助詞 3. 余聞之也/久 過渡4.(1)屬於。(2)感到詫異。(3)同「攀」,牽、引。(4)本來。 5.A 6.不使學7.跟著父親回到老家(或「隨父親回家鄉」)8.吾(或「余」,「先人」、「舅」也可) 之(或「其」) 「令」的施動者是作者或親戚中的人 「作詩」的施動者或說是「令」的受動者是仲永 9.見聞 明道中 復到舅家10.哀傷 痛心惋惜 11.後天的學習對一個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二.《木蘭詩》同步練習答案: ㈠、略 ㈡、1、寫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和思親、辭官不就,團聚的歡樂等,都比較詳細;對於出征前的准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 理由:敘述的詳略,是由主題的需要決定的。請的重點不在於謳歌主人馳聘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於頌揚勇於獻身不圖榮華的高尚情操,所以對從軍緣由,辭官還家詳寫,而對征戰的艱辛,生活的寒苦,便幾筆帶過。 2、木蘭是一個雲鬢黃花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後,又謝絕高官,返回家鄉,重新從事的和平和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蘭的形象,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3、贊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 4、略5、木蘭是一個普通的紡織女郎,在國家危難之際,她能沖破種種阻繞,毅然代父從軍,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懷,又有英雄的氣概;既有為國家獻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純潔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這也正是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原因。 ㈢、 1.對偶 木蘭停機嘆息,表現異常,設置懸念。 2.策勛十二轉,壯士十年歸 3.對偶 當機立斷。 4. 1)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 2) 只願騎上千里快馬,送我早早回到故? -
G. 誰有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新課程學習指導的配套答案 也可以發前六課的答案
我也是七年級的孩子,和你同問,要是有配套答案就好了。。
H. 新課程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第一單元檢測卷(第1~5課)答案
選擇題CDACBABDBCDBAC
I. 七年級上冊華師大版歷史新課程成長資源答案
沒事 哥哥給你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