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陶藝課程開展

小學陶藝課程開展

發布時間: 2021-01-11 09:41:18

① 如何在初中美術第二課堂開展陶藝教學

陶藝,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陶泥製作的藝術品,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玩泥巴」。很多人都認為它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其實中國的陶瓷藝術早在五千多年前就聞名世界。從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發現的仰韶文化,到秦漢時期震驚中外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兵馬俑,再到明清時期被世人贊為絕倫的青花瓷,中國的陶瓷藝術似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隨著生產工業化的出現,某些陶瓷技藝的失傳及國外陶瓷藝術的異軍突起,被世人喻為陶瓷發源地的中國,似乎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陶藝吧」的出現,無疑給現代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個新的「亮點」。它既能滿足都市人「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強烈願望,又能使他們放鬆心情、陶冶情操,真正在陶藝的時空里馳騁。然而往返出入「陶藝吧」的很多是些都市時尚的「白領」,和很多在校的小學生似乎不沾邊,直到校園陶藝課程的開設、興起,才使祖國的下一代真正有了認識陶藝、接觸陶藝的機會。它既使學生接觸、了解到了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舞台」,使他們離開狹窄的書本和課堂,放鬆心情、回歸自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看著一件件陶藝作品從自己手中誕生,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信可樂也」。從這點上來說,陶藝教學在小學基礎教育教學,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教學中有著深遠的意義,下面就以我個人短暫的陶藝教學經歷談幾點體會,供大家分享。
賞——利用多媒體,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陶藝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而且操作性很強。所以在給學生上第一節陶藝課時,我並沒有直接帶領他們走進陶藝室,而是帶領他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播放了一張自己到宜興去學習陶藝時買回的VCD——《陶藝入門》。光碟中重點講解了我國陶藝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及陶藝製作的工具、要點、技法等,目的讓學生對「陶藝」這門新興課程有個感性的認識,對祖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充滿自豪感。隨後我和學生進行「即興提問」,把自己在剛才片子中看到的一些不懂和疑問都提出來,老師能解決的盡量在課堂上解決,不能解決的留到以後具體操作中來解決,學生發言很踴躍。然後我帶領學生走進陶藝室,讓他們去接觸真實的陶藝創作環境。當學生看到周圍的東西和剛才片子中看到的一模一樣時,一個個都興奮不已。隨即我邀請他們坐下來,觸摸自己眼前的這些陶藝製作工具有何感覺?談談這些陶藝工具有那些實際的用途?小朋友們又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最後我邀請他們每人上台領取一塊陶泥,利用這些陶藝製作工具,學習、模仿一些剛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藝創作方法,感受陶泥與眾不同的特性。這樣一堂課在學生的敲敲打打聲中結束,學生雖然沒有像模像樣地創作出優秀的陶藝作品,但對學生認識陶藝、接觸陶藝,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思——挖掘各種創作素材,作品要具有個性。
在結束了入門學習後,接下來就要投入到正規的學習創作階段,蘇教版的小學美術教材確實安排了幾課陶藝教程,但很多的社會實踐課、興趣活動課卻沒有正規的教程,即使是到書店買回的教材,也不一定適合各年齡段的學生,這就需要美術教師獨具匠心地安排設計了。「生活即教材」這是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貫倡導的。其實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為陶藝教學的素材,衣服、鞋子、動物、家電、器皿、交通工具等,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我們周圍的事物都可以成為活生生的「模特兒」。記得有一次學做「鞋子」,我先讓幾位小朋友上台,伸出自己所穿的鞋子,說說它的名稱、外形、色彩、圖案及穿上去的感覺,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花,爭先恐後地要求上台「展示」。然後我要求他們回憶自己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如爸爸媽媽穿的,老師穿的,在鞋子店裡看到的等等,隨即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其它類型、用途的鞋子,如溜冰時穿的溜冰鞋、下雨時穿的雨鞋、騎馬時穿的靴子等等,目的是讓學生拓寬眼界,認識了解鞋子「家族」里有著形形色色的「成員」,最後我要求他們利用陶泥為主要材料,寫生或創作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子,孩子們的創作興致都很高,也完成了一些出乎意料地優秀作品。
「個性是藝術創作的靈魂,沒有了個性,藝術就失去了價值。」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不要簡易的抄襲或臨摹教材中的作品,要有自己的個性。教師少示範,即使示範,也只要介紹一些製作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完成一些「半成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積極地思考,積極地探究,藝術創作最怕學生照著老師「依葫蘆畫瓢」。如果完成的作品都是「拷貝不走樣」的話,那還談得上什麼創新?談得上什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米開郎基羅、羅丹、亨利摩爾等雕塑大師的作品,若干年過去了,怎麼還會被人們牢牢記得,推崇為典範?
(三)融——從其它藝術門類吸收靈感,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
藝術是相通的,陶藝的范疇屬雕塑,雕塑又和繪畫、工藝、建築等同屬美術范疇,所以繪畫、工藝、建築等藝術門類對陶藝的影響可想而知了,我個人認為影響最深的當屬繪畫。如果繪畫是二維藝術的話,那麼雕塑可以劃為三維或者四維藝術,歷來很多的雕塑家都善於繪畫,而善於繪畫的卻不一定熟悉雕塑,陶藝實際上是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折。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業余時間多學些繪畫,高年級學生可以學一點素描,因為素描對陶藝教學的促進很大,低年級學生多畫些寫生以及富有創意的想像畫。另外,其它姊妹藝術對陶藝教學的促進也很大,如音樂,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製作過程中,經常播放一些優秀的中外樂曲,悠揚的古箏、抒情的小提琴、歡快的嗩吶及深沉的鋼琴、薩克斯等,目的是讓學生藉助音樂營造氛圍、發揮想像,提高他們藝術綜合能力,培養獨特的審美趣味。當然音樂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需要,合理運用,不然會適得其反。
展——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增強學生創作信心。
「信心是興趣持久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保證。」當學生的作品達到一定的質和量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舉辦一些展覽了。小到課堂展覽,大到學校、社會展覽,目的是讓學生保持創作興趣、增強創作信心及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我在每堂陶藝教學課結束時,都要利用數碼相機,把學生的作品,不管好壞、成敗拍攝下來,然後在下課前幾分鍾當堂展示。一方面讓學生清晰瞭然地看到自己創作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和評價,欣賞了解哪些作品最富有創意,哪些作品最耐人尋味,哪些作品有待完善和改進。當這些泥胚晾乾,放進火爐烘烤、冷卻、上鈾,完成最後一道程序後,教師就可以將作品集中一起,舉辦一些小型的展覽會了。如上完了「我喜愛的鞋」一課,教師就可以舉辦一個「鞋子展銷會」,把學生製作的各種民族、各種風格的鞋子放在一起,讓學生說說如果你是顧客,你會挑選怎樣的鞋給自己穿;上完了「我設計的茶壺」一課,教師可以舉辦一個「茶壺博覽會」,把學生製作的「精品」和大師的作品加以比較,體會大師和學生製作時不同的構思和技巧;上完了「火紅的端陽」一課,教師可以舉辦一個「端午風俗周」,把學生製作的有關端午節的事物,如粽子、香包、龍舟等放在一起,讓他們說說端午節的由來,人們過端午節的傳統,一邊滲透愛國、節日教育,一邊把學生對端午節的看法和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有機地表達出來。
誠然,陶藝教學還剛起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它的獨特魅力已經得到了無數專家、學者的認可。一方面,它繼承發揚了祖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使之後繼有人;另一方面也確實鍛煉了學生的手和腦,使學生在人格和心靈上都得到了升華。陶藝教學要從人類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在完整的藝術活動中形成藝術能力,同時,也不能以單純地掌握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讓學生圍繞人文主題的藝術學習中,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了解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獲得尊重、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和發展。陶藝教學的「春天」還剛來臨,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去迎接這美好的「春天」,使之在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成長,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做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② 陶藝課開展方式有哪些

「百陶會陶藝教育」表示,陶藝課的開展方式有:

  1. 社團、第二課堂或研修課:陶藝教學在拓展型課程中開設率最高,反映了陶藝教學與拓展型課程相對靈活的課程設置和教育安排相適應。

  2. 美術課、勞技課或綜合實踐活動課:陶藝在教育時間相對固定的基礎型課程中開設率也較高,這得益於陶藝在美勞等學科中的滲透。

  3. 城鄉青少年宮:隨著城市(鄉村)少年宮中陶藝項目在部分學校的開展,陶藝教育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良好趨勢。

③ 傳統文化手工陶藝課能培養小朋友哪些方面

首先能培養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們對這個陶藝的興趣。

④ 兒童陶藝課的准備

軟陶了,色彩豐富,而且無毒無害,為了增加興趣的話可以做一些小孩喜歡的模型啊,比如福娃什麼的

⑤ 怎麼寫陶藝課上學生不足的地方

寫陶藝課上學生不足的地方,要找到他們的缺點哦,該鼓勵的要鼓勵,該批評的批評

⑥ 想在學校開設陶藝興趣班的課程,有具體的方案嗎

陶藝,,,比繪畫難入門很多,,,需要硬體,更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個人認為,最好到專業機構進修後再動手,否則,不但有始無終,而且更有可能誤導學子,恕我直言,很多學校開設的所謂的陶藝選修課都是胡搞亂搞,無序混雜,教學環境骯臟,作品也不堪入目,,,是一種對陶藝的歪曲。做不好不如不做。。具體如何找這樣的學習機構,請參閱我的其他回答,這里就容我省略了。。。希望你的熱情不會被困難嚇倒。

⑦ 幼兒園怎樣開展陶藝課

陶藝教育走進幼兒園也方才幾年,在理論中我們發現陶藝活動能促進幼兒造型、想像、察看、記憶、審美等多種才能的開展,有利於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在活動中,我們容身於游戲,並充沛應用游戲的方式,將陶藝製造的技藝貫串「玩」的進程中,讓幼兒「玩」得開心、「玩」出水平、「玩」出個性。 陶藝來源於中國古代,是我們民族藝術的珍寶。因為一些前史的緣由,我們中國現代陶藝教育曾經掉隊於一些世界興旺國家。美國、德國、加拿大等早在二十年前陶藝教育就進入了中、小學。近年來,陶藝教育在我國獲得了教育界的遍及注重,從2001年起正式歸入到中小學課程。我們將陶藝教育引入到幼兒園,開端了陶藝教育的初步測驗,成為了最早的幼兒陶藝教育試點。 在活動中,我們發現陶泥來自於大天然,而且經由挑選,無毒、無害,柔嫩而易於成型,土壤作為的無固定外形的操作資料合適分歧條理幼兒,能在對幼兒沒有任何損傷的狀況下知足他們入手操作的願望。孩子對土壤情有獨鍾,他們喜好「玩泥」。關於幼兒來說,陶藝活動是一種進修更是一種游戲,一種新的測驗和探究活動。這種活動讓幼兒依據本人的想像、願望進行造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發明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能有用地處理家長的過火賜顧幫襯而惹起的幼兒入手操作才能弱、依靠性強,缺乏自動性、發明性等問題。 在幼兒園展開陶藝活動能有用地促進幼兒造型、想像、察看、記憶、審美等多種才能的開展,有利於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有利於傳承民族文明,有利於培育幼兒的民族驕傲感,由此,我們展開了有關陶藝教育的課題研討,並成為省級立項課題。 那麼,幼兒園的陶藝活動該如何展開? 幼兒園展開陶藝活動,要容身於「玩」,也就是要容身於游戲,並用好游戲這一方式,從幼兒需求動身,去指導幼兒,讓幼兒玩得高興,玩出程度,玩出特性。 一、玩得高興——培育陶趣 1、擁有童心 孩子的童心,能讓成人看到孩子的無邪無邪;成人的童心,能讓孩子看到成人的心愛可親。成人擁有童心也就搭起了成人與孩子溝通的橋梁。在活動中,我喜好將本人變小,從幼兒的視角看每次的活動。假定本人照樣孩子,「孩提」的我會喜好怎樣玩?會為什麼焦急、為什麼生氣?還用如許的心態去察看幼兒,揣摩孩子的心思,和幼兒攀談。 如,在教幼兒捏《船》的時分,我將本人也變「小」、變「弱」,對幼兒說我碰到了堅苦,,不曉得怎樣做船,請人人幫我一同想方法。孩子們聽我如許說,一會兒覺得本人很了不得,積極想方法,紛繁舉手通知我本人想的好方法。雖然孩子的答復還很稚嫩,有的詞語還不會用,只能靠手來比劃疏解意思,但我從孩子簡直不相同的答復中,看到了孩子真的在想方法動腦子。也雖然孩子想的方法存在著缺陷,有的辦法不克不及用,但這讓孩子和我變得親近了。 正由於我變「小」、變「弱」,釀成和孩子普通大的「巨細孩」,孩子們不需求仰視著看我了,這讓孩子和我成了伴侶,我才幹曉得孩子喜好怎樣「玩」,才乾和孩子「玩」在一同。 2、融於游戲 幼兒的生涯離不開游戲,游戲是幼兒的「生命」。將活動釀成游戲,能激起孩子創作的熱情。如在製造泥板畫《太陽》的時分,起首經過講述、賞識圖片激起幼兒想像,讓幼兒曉得有時分太陽像淘氣的小弟弟,一會跳出水面,一會又沉入海底;有時分太陽像叔叔,提議火來我們地球上就變得很熱很熱;有時分太陽像媽媽,在冰冷的冬天給我們暖和;有時分太陽像害臊的蜜斯姐,一會兒藏到山後,一會兒又顯露臉蛋;有時分太陽如美麗的阿姨,世界萬物被她一照也都變得美麗起來。接著,我和幼兒一同玩「我是太陽ΧΧ」的游戲,讓幼兒用身體舉措學做太陽弟弟、太陽媽媽、太陽阿姨。最終,再讓幼兒考慮,你最想成為什麼樣的太陽?你這太陽又有什麼樣的身手呢?這時,孩子們曾經融入到太陽的世界裡,覺得到本人就是威力無比的太陽,有著超強的能量。孩子們邊想邊說邊做,不單有「太陽老奶奶」、「太陽妹妹」,還呈現了「太陽奧特曼」,每位幼兒都塑出了本人心中的太陽。 再如,在教孩子製造《茶壺》的時分,我將茶壺的內容編入故事,讓孩子給正預備請伴侶品茗、為沒有茶壺而懊惱的小兔製造各類各樣的茶壺,讓孩子有被需求的感觸,並留有幼兒自在創作設計的空間——製造本人設計的壺,可以有各類斑紋圖案,也可以還製造出用來品茗的杯子等。如許,比擬單調的《壺》的製造就釀成了人物游戲的一局部。孩子們完全投入到活動中,有的幼兒還製造了燒水用的大鍋;有的幼兒在茶壺上貼上了小貓等頭像,透露表現給分歧小動物運用的茶壺;有的幼兒製造了巨細紛歧的三隻壺,說大的是爸爸的,中等的是媽媽的,小的是本人的。 將每個內容都設置在必然的游戲情形中,就像依據單個的詞語寫一段話、一個故事,這關於我們每個教員來說都不是堅苦的工作。但這改動卻能給孩子帶來紛歧樣的感觸,孩子們覺得到的上陶藝課就是「玩」,教員就是和他們一同玩的「大孩子」。孩子在每個孩子在玩中都很高興,也都很投入,每小我都能本人去想像、設計,不時玩出本人的新把戲,他們沒有覺得到是進修的壓力和擔負。孩子們也就更喜好陶藝了,小聰的媽媽說:「我的孩子就是喜好來玩泥,曉得今日有陶藝課,比平常都要起得早。」 而有的小伴侶即便碰到身體不舒適,還吵著要來上陶藝課。可見,陶藝曾經走進了孩子的心裡,成為幼兒最喜好的活動之一。 二、玩出程度——進步才能 陶藝活動的「玩」,不是純真的讓幼兒縱容、任其自在地玩。教員心中要有目的,有目標地率領孩子「玩」。從縱向上來看,內容的設置要遵照有易到難、按部就班的准則。所以在內容的設置上,我們依照從平面逐漸向立體過渡來布置的。 在技藝技法的進修上,我運用的「四步」進修法,即「暢想——測驗——討論——拓展」這四個步調,起到了十分好的結果。 暢想——即幼兒本人先想像製造的辦法。 測驗——請單個幼兒將本人的辦法做給人人看。 討論——人人一同來評論測驗示範的幼兒辦法的可行性,總結出更好的辦法 拓展——教員依據幼兒評論狀況,進一步拓展幼兒的想像。 如,在教孩子製造母雞身體的時分,我先讓人人一同想怎樣做,然後請一名幼兒將本人想的辦法做給人人看,接著人人評論她的辦法什麼當地好,哪些當地還要改動一下的。小欣是第一個到前面來測驗的,但很快人人發現她的辦法不可,她用泥做出的雞身體頎長,有點像蛇,不像雞那樣胖胖的。接著,我就讓人人一同想方法,怎樣樣才幹做出胖胖的雞身體,經由人人評論、再次測驗後,怎樣樣做出胖胖的雞身體的印象會特殊深,做出的時分也就不會再呈現像蛇一樣頎長的雞身體了。 再如,在製造《武林高手》時,在幼兒暢想了製造辦法後,發現有兩種製造辦法,一種是辨別捏出人體的頭、身體、四肢,然後拼接在一同,組組成人;別的一種是直接用整塊泥捏出人頭、四肢和身體。這兩種辦法哪一種更好呢?兩種辦法我各請了一名幼兒測驗,在測驗的進程中人人發現了兩種辦法都各有長處和缺陷,人人針對第一種辦法各個局部輕易失落的缺陷想出了用輔佐資料協助銜接的辦法,並針對第二種辦法呈現四肢太細的缺陷提出了修正定見。 這種測驗、討論的進修辦法營建了寬松、興奮的氣氛,也樹立了一種溫馨、調和的師生、夥伴關系,改動了機械教授的進修辦法,調動了孩子自動進修的積極性,有利於幼兒優越進修質量的構成。 在幼兒把握首要的製造辦法後,我再提示幼兒,回想以前學過搓、刻、貼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