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科學課屬於什麼課程

小學科學課屬於什麼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11 13:22:07

❶ 小學科學是初中什麼課

科學課到了初中。
就是地理。
應該是這樣

❷ 小學科學課程的認識和理解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就科學學科而言,如何准確地理解新課程標准的核心,卻是一個嶄新問題。以前的大綱把目標分解為三大塊,即知識、能力與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師是首先考慮如何達成知識目標,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兼顧能力和科學精神等內容。這樣,過去的自然課就總會在課的結尾形成一些結論性的知識,最終為評價教師的教與學,評價學生的優與劣作基礎。;新的課程標准在定位目標時,首先強調科學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呢?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基本的,那就是科學探究首先應該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幾個基本環節,並且在全過程中都強調如科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樣課程目標就與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師如果還是抱著首先要形成一個什麼樣的結論的想法不變,就肯定會與新的要求背道而馳。我以前在上課時,程序井井有條,學生按部就班,最後的結論也無可非議,但就是拿科學探究的尺子來衡量時,漏洞百出。因為學生學習了這一節課,可能對什麼是科學探究,怎樣去探究一問三不知。在執行科學探究的目標時,機械地理解,模式化的實施,使課堂顯得十分呆板。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准確地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而不被眾多表面現象所干擾,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新課程標準的表面與核心的不同,以及反映在教學目標上的基本定位的變化。我認為,在教學教研工作中應努力解決好以下個問題:切實解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問題。用教材教需要教師提高科學課程多方面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潛能的智慧:哪些知識的學習可以超越知識本身的價值。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了科學素養的諸多方面: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後幾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們更大程度上要靠親歷、體驗各種與科學有關的活動達成;同時,又不能離開有關的知識單獨進行。我們教師必須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有機結合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以充分實現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多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從操作的角度講,主要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供條件或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活動中反復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不斷積累他們的科學知識,逐步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觀念。

❸ 小學科學課屬於廣域課程嗎

廣域課程是關聯和融合的擴展,即把數門學科的內容加以合並,組合一門綜合性大學科,現在英美等國實行的「社會研究」的課程就屬於此種類型。
起初,這門課是融合地理與歷史而形成的。後來,在合並史地的基礎上又加入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和人類學的有關內容。此外,「綜合自然科學」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生理、生態、實用技術等。「語言藝術」綜合了文法、閱讀、寫作、戲劇、電影、電視、新聞和實用語言;「創造藝術」綜合了繪畫、美工、雕塑、音樂、舞蹈、工藝和廣告藝術等,這些都是比較通行的廣域課程。最早設立的廣域課程是1914年阿姆荷斯特學院創立的「社會和經濟制度」。較完整的廣域課程誕生於1923—1925年的芝加哥大學,由反省思維概論、世界和人類的本質、社會中的人、藝術的意義和價值等學科組成。理論上,廣域課程有助於克服分化與瑣碎之弊端,打破原有學科組織的界限,將過去分割的知識統整為一個整體。有利於學生概要地掌握科技文化常識,開闊視野,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過程有一個全面、完整的表象。這樣的課程對於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其弱點是:可能因為籠統的概括,忽視細節而使學生不能做精深的研討。同時由於范圍的廣泛和籠統,難免缺乏邏輯性。後來有人提出了廣域課程的改進形式,即「浮現性課程」。這種課程的編制方法是讓前一個課題「自然地」引出後一課題,就好像後者是從前者中「浮現」在師生面前一樣。例如,在學習某地城市的歷史時,自然引發了對該市經濟的興趣;在對該市經濟的學習中,又不能不對其地理、文化、民族、人口、政治等都有所了解。就這樣一環套一環,最後形成了一個涉及多門學科的綜合性大學科。

❹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4)小學科學課屬於什麼課程擴展閱讀: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❺ 小學科學課有哪幾種課型百度百科

一、 課型的分類

課型的分類,因基點選擇不同而有區別。

1 、以教學任務為基點可分為:新內授課、練習課容、復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等,統稱單一課。

2 、 以教學內容為基點可分為: 自然科學課、人文科學課、思維科學課、藝術科學課 。

3 、 以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為基點可分為:講授課、討論課、自學輔導課、練習課、實踐或實習課、參觀或見習課等。

二、小學科學課的劃分:

以學生獲取事實的方法或途徑為基點來分,可分為以下五種課型

科學觀察課

科學實驗課

科學閱讀課

科學技術課(製作、種植、飼養等)

科學討論課

❻ 什麼是小學科學觀察課

小學科學中的「觀察」是指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狀特徵」的活動過程。在此過程中,包含著積極的思維和對觀察的結果進行記憶或記錄。在小學科學課中,以「觀察為主」組織教學過程的課屬於觀察課。

❼ 小學科學課,到底學什麼,怎麼學

一、科學課程學什麼?
答: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
二、怎麼學?
1、與數學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探究中的數據處理模型建立都離不開數學。要盡可能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例如通過連續測量一杯 熱水的溫度繪制曲線圖。
2、與語文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課有很多聽、說、讀、寫的機會,教師應多提供這些機會,並設法使之帶有科學 色彩。例如,讓學生撰寫觀察日記,閱讀科普書籍,按科學探究的線索重組科學家傳記中的信息,撰寫科學小論文,編寫與表演科普劇等。
3、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探究的許多課題可以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對這些課題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實性和時間的機動性而使學生獲益。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因科學與社會問題的交織而相得益彰,與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議題較為容易實現兩者的互動與整合。
4、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
科學(science) 技術( technology)工程(engine) 與 數學 (math) 即 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科學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

❽ 幼兒園科學教育和中小學科學課的區別是什麼

全教育的話,主要是引發他的興趣,在尤其是在科學課上,更多的展現的話,是從現象的這種奇特性,或者說造成效果的,這種對孩子的吸引而斬展開的,對原理的探究的話,相對比較弱,而且中小學生的課程的話,更多的是進去之外的話,更多的展現的是一些基礎的常見的原理的開展,然後引發他對對對對的一個

❾ 在小學階段,我們都上了科學課,你知道科學課中哪些屬於地理知識

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沙漠、城市、農村、交通、等方面的知識屬於地理知識。

❿ 小學科學教育學科課程體系包括哪兩類課程

小學科學有著極其豐富多彩的需要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作和資源呈現工作的內容,將信息技術用於教學,不僅是科學學科本身的需要,也是學生有效的科學學習的需要,更是為為教師提高自己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需要。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