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新課程解讀
1. 為什麼要在英語教育專業開設《英語課程標准解讀與教材分析》這門課程
好問題。
英語教育專業,需要英文教材,用英文授課。學習國際上英語教育的先進經驗回教答訓理論實踐。如果那個《課程標准》是用英文建立發展的,且包括一部分國際上英語教育的先進經驗教訓理論實踐,就要學;如果那個《教材分析》使用英文進行的,且分析的是國際上英語教育的先進經驗教訓理論實踐中編寫的教材,就要學。
就是這么個思路。
2. 高職高專英語大家認為這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重點掌握什麼樣的技能
首先,訓練閱讀能力,技巧的精讀課程。就和初高中的課本一樣,每篇文章有固定的話題回,也有要背誦的單答詞,短語音標等,同樣是需要記住聽寫的哦。
再次,訓練英語聽力能力,技巧的課程。訓練英語聽力會有專門的聽力,畢竟是為出生社會做准備。能聽懂,才能交流。不容小覷。
還有,口語能力的訓練,主要是表達。這對以後的職場相當重要。現在學校都會我外教,不過放心,外教也會根據難易程度來進行練習。可以提前取好英文名。
最後,語法訓練和寫作訓練。為說話時的句子結構做准備,也會說話流利做准備,同時儲存了基本的詞彙。
3.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B8%DF%D6%B0%B8%DF%D7%A8%D3%A2%D3%EF%BD%CC%D1%A7%BB%F9%B1%BE%D2%AA%C7%F3&pn=30&cl=3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作為教育部第一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指導性文件,於2000年10由高等 出版社出版,在全國頒布實施。《基本要求》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貢獻是,於2000年就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這一具有高職高專教育特色並充分體現了大學外語改革方向的嶄新的教學理念,得到教育部有關領導、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和廣大高職師生的充分肯定。 這一創新性成果解決了 98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專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三教統籌後,教育部如何對英語教學宏觀管理與指導這一重大難題,為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制定英語課程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設計教學、設計考試提供了理論依據。 《基本要求》主要特色是: 1) 對「三教」從總體上規定統一要求,明確提出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藉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並為今後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2)實行分級指導,提出A、B級要求:A級作為標准要求,B級作為過渡要求。 3)適當降低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降低「學術閱讀」, 加強「實用閱讀」, 即加強對 實用應用文獻的閱讀與模擬套寫, 使「學」與「用」更緊密結合,從而具體體現「培養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的教學方向與目標。 4)增設涉外「交際范圍表」:由「聽說」、「讀譯」、「寫」三大技能模塊,分A、B兩級具體描述涉外交際 的范圍與任務。其意義在於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便於制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設計教學、設計考試。 5)明確質量檢測的手段,把「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作為驗收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標准。 《基本要求》的頒布與實施對轉變教學觀念,推動英語課程教學基本建設和改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自頒布之日起,在全國廣大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師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近年來,他們努力貫徹《基本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從本科壓縮型英語教學的束縛中擺脫出來,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改革,在薄弱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領域形成了全國范圍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朝氣蓬勃的局面。本科研立項有70餘所高職院校完成了它們申報承擔的子課題就是最有力的佐證。幾年來參加全國和地區性《基本要求》宣講培訓的教改骨幹教師達萬人以上。 2. http://www.cflo.e.cn/xueshu/103/103.asp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內容體系和教材的特點 自90年代初開始,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領導下,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課程教學體系。概括起來,這項成果主要反映在基本要求、教材和檢測等三大方面: 一.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特色鮮明。 90年至93年期間,由教育部高教司組織制定並頒布的《普通高等專科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及後來又經修訂並於2000年頒布實施的「三教統籌」 (兼容高職、高專和成人英語教學)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這一《基本要求》在過去的10年中已成為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的綱目,突出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已得到各級教學領導和各校的普遍接受和積極貫徹。新的基本要求體現了以下原則和特點: 1.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突出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 2. 充分反映十年來普通高等專科英語教學改革所堅持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大方向和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將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滿足 21世紀經濟發展對高職高專人才的要求。 3. 為適應改革開放對涉外業務交際能力的需求,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在適當降低『學術閱讀』的要求的同時,要加強『實用閱讀』的訓練與培養,也即加強對實用應用文獻的閱讀和模擬套寫訓練, 使『學』與『用』更緊密地結合,具體體現『培養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的方向和目標。 二. 建立以培養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教材體系: 教材是體現基本要求的根本保證,為此近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與組織編寫符合基本要求的高職高專和成人英語教材。我們組織編寫的《實用英語》《實用業務英語》和《成人英語》以及《高職高專版英語》等系列教程,由於認真貫徹體現《基本要求》的規定,指導思想正確,編排符合我國學生實際,受到普遍好評。我們特別注意體現如下基本原則: 1.處理好語言基礎與學以致用的關系 打好語言基礎是重要的,但也是相對的。基礎的厚薄決定於培養目標與教學時數。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由於教學時數與學生入學水平的限制,以及學生畢業後參加第一線工作的需要,必須在「學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基礎,「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只有學用結合,才能克服教學脫離實際、效果差的局面。實踐證明,套用本科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打基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沒有鮮明的針對性是造成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基本上不具備使用英語進行工作的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學應緊緊圍繞實用能力的培養 1) 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用它來進行涉外交際。因此,外語教學的目的應當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應用能力。但是應用能力既可泛指應用語言的一般能力,更是指把語言運用到實際涉外交際環境中的能力。後者也可稱為「實用能力」。「應用能力」是「實用能力」的基礎,「實用能力」則是「應用能力」的最終表現。將二者區別開來,更有利於體現「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英語課程教學體系的建立。也即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以實用能力的培養為最終目的。 2) 「實際的涉外交際能力」是可以分層次的。這主要體現在語言的准確性和流利程度上。高職高專學生將來從事的是與其業務有關的涉外活動,而不是專業翻譯,只要能用外語解決實際業務問題就可以了。要求他們從一開始工作就能流利地運用「道地」的英語是不切實際的,他們只能在工作中不斷鍛煉和提高。 3.實事求是地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外語教學「重閱讀輕聽說」,造成學生「開不了口」的後果。然而,外語學習的關鍵是「熟巧」。要達到「熟巧」就不能只是「學懂」,還要「記住」和「會用」。 因此,「表達運用技能」(即說與寫)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1) 改革開放為高職高專學生提供了廣泛參與涉外活動和在外資、合資和涉外等企 業和單位就業的機會。他們首先遇到的是簡單的口頭交際和書面交際。因此,他們有全面發展語言能力的需要。我們編寫《成人英語》的實踐證明,培養一定的聽、說、寫能力是完全可能的,也是符合外語教學規律的,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 2) 還有必要提出,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打破「以閱讀專業書刊」為目的的傳統教學模式。高職高專學生將來主要不是通過閱讀外文專著來提高科研和學術水平,而是要看懂應用文獻(單證、說明書、手冊、專利、合同、廣告等等)來進行涉外業務工作;有時還要書寫應用文(通知、商業函件、個人簡歷、廣告、合同等等)。因此,引入應用文的閱讀和寫作教學勢在必行。我們這些年一直在作應用為的寫作教學工作。 4.力求創新、突破傳統 建立高職高專自己的英語教學體系是一項新的任務,我們既要向已有的經驗學習, 也要敢於創新。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 1) 重視思想性。編寫「基本要求」與編寫教材要充分體現改革開放、友好對外的精神,重視中華民族的文化素養;與此同時,還要體現不卑不亢、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 2) 高職高專的教學內容必須是涉外交際中實際需要的,而且要具有典型性。所選用的口頭和書面語言材料以及語言情景,都要符合中國學生在國內的涉外環境下可能遇到的,也是他們所能適應的。要貫徹「少而精」、「用得著」的原則。 3) 體現現代精神。高職高專的英語教材要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鼓勵現代化手段的研製和使用,例如多媒體和視聽軟體的製作與使用。與「實用英語」「成人英語」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已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 4) 注意教材的生動活潑。要改變教材和教學方法枯燥乏味的狀況。趣味性不僅在於教學的生動活潑,而且更要使學生感到就學內容學了就會用並且在交際中用得上。同時,也要使學生覺得「易學」和「好用」。 三. 建立科學的教學檢測驗收體系: 1) 要嚴格區分考試在檢測教學效果中的作用和應試教育。「基本要求」實施以後的效果如何,教學質量是否在不斷提高,只有通過相應的檢測手段,也即考試來檢驗。沒有考試,「基本要求」不可能得到認真的貫徹,因為考試對教學的導向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片面追求應試技巧和通過率,導致應試教育,自然應當反對。事實上,多年來有些高職高專學校不實事求是,強求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才引起了忽視正常教學的不良後果。 2) 是否達到「基本要求」,只能用根據「基本要求」設計的考試來檢驗。「基本要求」強調了應用能力的培養,用考語言基本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來檢測,師生顯然不會重視應用能力的訓練,也不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水平。 3) 能真正反映學習效果的考試是會受到教師和學生歡迎的。關鍵是要設計出合理的考試,使其既能科學地反映教學成果,又能推動教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試題庫就是按這一指導思想設計研製的。它既測試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應用能力,又檢測把這些技能用於實際涉外交際的實用能力。以95國家重點科技改革項目《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檢測試題庫》為依據設計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實施以來,雖然還需要完善,但已經得到了各省市教學領導管理部門和學校師生的充分肯定,現已初步形成規模。 4) 為體現「分類指導」的原則,我們將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分為A, B兩級,其中A級為國家標准,B級為適應當前現實狀況的過渡要求,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最終全部達到A級標准。 我們希望,也有決心,在高教司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若干年的努力,能夠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和需要的高效實用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和檢測體系。 3. http://www.gjjy.com/news/html/2003-12-9/2003129104022.shtml( 教育部有關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文件選編 )
4. 英語教育(兒童英語方向)這個專業學什麼
主要課程,英語精讀、英語泛讀、英語語音、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內語口語、英容語寫作、英語視聽說、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現代漢語、英漢/漢英翻譯基礎理論、英美文學欣賞、報刊英語文章選讀、心理學、教育學、小學英語教材教法、英語課程標准解讀、教育實習等。
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較熟練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基本規律,能夠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的,能適應中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改革體系的中小學英語教師。
(4)高職英語新課程解讀擴展閱讀
考評證書;
畢業前可通過考試獲得的證書有:英語四六級考試證,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3級證書;小學教師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適合在中小學、幼兒園教學以及其他類型、層次的英語培訓機構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在各類各級公司、企業從事一般性翻譯或外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