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英語課程分析

小學英語課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12 05:22:13

1.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課程過程性評價方式

課堂教學是實踐課程目標的主陣地,教學設計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教學設計由分析、設計和評價三部分構成,教學設計的開展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 一、需求分析任何教學都應該起於需求分析,包括學習者分析、教學資源分析和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分析包括學習者學習動機分析、學習風格分析、多元智能分析和語言基礎分析.動機、學習風格和多元智能分析一般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最好在教學之始開展,以便為整個學期的教學設計提供必要的學習者信息.語言基礎分析一般可以採用測試的方式進行,鑒於教學設計的特殊要求,應該避免目前比較流行的分級測試,採用主觀性任務,以便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的基礎進行診斷. 教學資源分析在教學設計中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資源分物化資源和非物化資源,物化資源包括教材、參考書、課件、掛圖、視頻、音頻等各種服務於課堂教學的物質化資料,非物化資源主要指教師的理論儲備、教學技術和研究能力. 教學目標分析指把《課程標准》中有關聽、說、讀、寫、譯,有關語法、詞彙、情感態度、文化策略知識,有關唱、做、畫等方面的要求具體化為單元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必須採用可以觀察的行為動詞表述,而不是籠統的「理解」、「掌握」.另外,教學目標分析還包括目標層次的分析.根據布盧姆的教育分類學,人的認知表現為知識、理解(領會)、應用(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就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而言,不管是閱讀還是聽說,不管是文化還是策略,都應該體現認知的不同層次. 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包含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技術設計以及評價測試設計五部分. 1.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策略設計指教學設計中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如閱讀教學設計中,是採用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情景閱讀教學模式、探究式閱讀教學模式、項目閱讀教學模式還是其他,是採用顯性的教學方法、演繹的教學方法還是隱性的、歸納的教學方法等都屬於教學策略設計的范疇.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源需要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小學與中學不同,中學與大學也不同;分析型學習者與綜合型學習者,體驗型學習者與視覺學習者對教學模式的要求也不同.小學階段可以多採用體驗型的教學方式,而高中和大學比較適合分析型學習方式;小學階段可以多設計游戲活動,而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設計游戲就應該特別謹慎. 2.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是一個經常被人們所忽略的問題.其實,一堂課如何導入,如何呈現任務和知識,如何訓練知識和技能,如何應用和評價所學,是教學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習活動錯置的現象.第一,活動難度錯置,認知要求高的活動反而被安置在認知要求低的活動之前;第二,活動目標錯置.比如,閱讀和聽力之前的詞彙教學其主要目的是服務於後面的閱讀和聽力,為閱讀和聽力等在語言方面做准備,那麼如果是聽力前的教學,詞彙應以語音和語意之間的聯結為主;如果是閱讀前的教學,那麼詞彙就應該是文本和語意的聯結為主.但是,我們卻經常看到很多教師在閱讀前和聽力前講解單詞用法,訓練單詞,有時還設計了詞彙應用活動. 3.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活動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一堂課由若干教學活動組成,設計教學活動時必須注意活動的層次性、系統性、適應性和銜接性. 所謂活動的層次性,第一指課堂教學的活動應該是逐步遞進,逐步升級的趨勢,活動由信息辨認、語音辨認、文化和策略的識別,到信息、知識、策略的理解、應用、分析和綜合,由功能、技能的訓練到功能和策略的運用和評價.所謂活動的系統性指所有活動必須指向同一最終目標,為同一個目標服務.所謂活動的適應性指活動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生的語言基礎,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活動的銜接性是活動系統性的保證.活動的銜接性指前面的活動是後面活動的准備或前序列,後面的活動是前面活動的繼續,建立在前面活動目標之上. 4.教學技術設計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開始走進英語的課堂教學.演示文稿在給教師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給外語教學帶來不良影響.所以,教學設計中媒體的使用必須考慮到媒體與教學材料,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接受程度之間的關系,而不能盲目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5.評價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評價既有形成性評價,又有總結性評價.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多為診斷性評價,一是診斷任務的達成與否,二是診斷學生是否按照預期的方式在開展活動,三是分析造成學習困難和設計難以有效實施的因素.課堂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可以通過觀察、師生對話、問卷等方式.教學設計中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必須分析每個活動可能出現的變化,然後根據可能性變化設計各種備用活動,即每個階段教師都必須設計預案. 三、教學設計實施教學設計是否合理需要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進行評價.教學設計不能付諸實施,其評價也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實施是對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具體檢驗,更是教學設計目標達成的唯一渠道.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收集各種相關數據,以便對教學設計進行評價. 四、教學設計評價教學設計評價指對教學設計科學性的評價.教學設計評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收集有關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信息,又要收集關於教學設計本身的信息.信息收集可以採用課堂觀察的方式,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請同事或者相關專家聽課;信息收集還可以採用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最好採用現場調查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與學生的座談了解學生的看法,可以通過專家與授課教師的座談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課堂結束時的問卷調查收集有關教學設計的各種信息. 五、完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本來就是一個過程性研究,需要一個迭代的研究循環,教學設計也因此不能是通過一次教學實踐就完結的活動.每個學校可以構建一個研究共同體,採用基於設計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行動研究方法,通過不斷地設計、實踐、完善設計,開發適合自己學校學生特點的教學設計. (責任編輯 池春燕) * 本文作者工作單位系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

2. 小學英語課程評價應該以什麼為主

激勵學生學習為主

3. 小學英語教學目標,重難點怎麼分析

一、 學生分析學生就是教學的對象,分析其年齡、心理、語言知識的基礎和接版受能力,還要注意其權個性和知識水平的差異,以因材施教,同時還要能預見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難點,積極解決。二、 教材分析教師應把握教材的內容,理清教材整體的設計思路。根據教材的不同設計思路,設計不同形式的、有效的、切合教材內容的教學活動。三、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准》提出的五大目標(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結合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設定本單元和課時目標。也就是說,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達到用英語完成一項任務的目標。如學生能用英語簡單地描述一個人,能用英語介紹自己家庭的概況等。教學目標地撰寫,切忌不認真分析學生、教材,簡單照抄《課程標准》及教師用書上關於教學目標的論述。因為《課程標准》和教師用書上提出的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而各校各年級學生水平差異性較大,要求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實際,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使目標針對性強,切合學生實際。

4. 怎樣分析小學教師英語課堂師生互

英語教師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把重點放在交際能力的培養上,即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時,為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師生互動是特別重要的,尤其對語言教學而言,以往的「一言堂」或「填鴨式」教學絕不能培養學生交際的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特別是在新課標下,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是當代每一位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當然,我們的課堂已經逐步活了起來,我們教師也日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時間多了,學生的參與面也有所增加。盡管如此,我們很多教師在具體做法上還存在不足,很多時候課堂教學只停留在形式上的互動、表面上的熱鬧,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沒有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並不理想。那麼,如何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呢?
1.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尊敬師長,不少教師的內心深處仍保留著「師道尊嚴」的思想,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尊重學生人格,斷然否定學生的獨特見解。這種不平等、不民主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課堂交往中,就是人與人的交往,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ca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於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如果教師只對出類拔萃的學生感興趣,表現出厚愛,而冷落了成績差的學生,那麼就會造成成績偏好的學生自以為是,驕傲自滿,成績差的學生灰心喪氣,感到自卑,慢慢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現代情感心理研究已經表明,情緒狀態對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輕松、和諧的氛圍能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反感而產生的學習心理障礙,並且能調動課堂氣氛,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穩定學生的情緒,保證課堂效率。因此,在師生有效互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樂於學習,學會學習,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勇於質疑,積極創新,使學生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養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品質。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冷落,讓他們感到不ca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使之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你所教的學科中,教學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眾所周知,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要確保學習主體的參與,使課程變為學生「自己的課程」,喚起學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對教材進行詮釋、理解、改造和重組,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並積極參與。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如果你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生的學習動機被窒息。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英語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學;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盡可能不讓學生掉隊,要發揮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過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教材的溝通、對話與應答,共創共生,求異創新。
要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體驗性。活動的體驗性是針對傳統教學忽視教學過程的親歷性和自主性而說的。體驗性教育十分強調學習者的親身參與和實踐,這就決定了其教學的最佳方式應當採取參與式、探究式和主體活動式,促進學生自得自悟,在實踐中學習,在互動中發展,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形式,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教學中的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共同參與的師生關系在學生的認識發展中能起著重要作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言是人們相互交流的一種工具,因此,要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除了從道理上宣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之外,還要積極創造教學情境和環境使學生盡可能多用英語交流,讓他們在運用中嘗到樂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合作非常重要,比如教學單詞時,盡量讓學生全身器官參與學習活動,念到dance時不妨要求跳一跳,念到hand時拍拍手,念到foot時跺跺腳,由於例子較直觀、形象、生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很高。常用的活動形式有正反兩方辯論(debme)、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 play)、兩兩對話(pair work)、對話表演(dialogue—acting)等等都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如在做一些討論性,總結性題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時,我通常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group work)每一個小組制定一個組長,在討論問題時,大家集思廣益,小組成員互相合作,有爭議時各抒己見,最後達成共識,將小組結果作為集體智慧的結晶,向全班展示。再如,教對話和閱讀文章時,我只做一段簡短的講解,然後讓學生進入到分組活動階段,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這樣學生在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和強化了知識,同時教師有更充裕的時間去發現問題,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並進行個別輔導,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學生之間也因成功的合作,增進了友誼,客觀上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可以充分體現英語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教英語知識,學生學英語知識的場所,而且還是以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由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社會活動。

5. 小學英語課標解讀ppt

PPT(來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軟公司的演示文源稿軟體。用戶可以在投影儀或者計算機上進行演示,也可以將演示文稿列印出來,製作成膠片,以便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僅可以創建演示文稿,還可以在互聯網上召開面對面會議、遠程會議或在網上給觀眾展示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來的東西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後綴名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為:pdf、圖片格式等。2010及以上版本中可保存為視頻格式。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頁就叫幻燈片,每張幻燈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內容。

.如果Word文檔中的格式是結構化的且符合生成PPT的規范,那麼就可以直接生成規范的PPT。Word文檔中每個「標題一」就對應PPT中新幻燈片頁的標題。該「標題一」下的其它子標題和正文內容就對應該幻燈片頁下的標題和內容。

6. 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摘 要】一支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教好小學英語的重要條件,因為他們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是維系小學英語成功的樞紐,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整個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 英語 課堂教學

一支高素質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教好小學英語的重要條件,因為他們所帶來的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教學是維系小學英語成功的樞紐,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整個英語教學的效果。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不能過分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課程標准》向廣大教師所提出的一個要求,這個要求的重要程度也不容忽視。利用物質刺激激發學生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手段,但是,如果激勵手段僅局限於這堂課獎桔子,下堂課獎汽球,再下次獎橡皮等等,學生對英語課肯定是盼之又盼,得獎品成了學生學英語的目標。其實,對於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其分析能力還比較薄弱,教師過頻的獎物方法容易使學生養成追求物質的不健康心理。而且,借班上課的教師以物激趣的方法,還會給原任老師帶來諸多不利。
對策:真正理解「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內涵,琢磨教法,使學生體會和享受精神上學英語所帶來的快樂,發自內心的成功與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游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

二、不要過於追求英語課堂華麗的表象,忽視了英語課堂的本質——讓學生得到發展

豐富多彩的活動只是圍繞著教材轉.的確,如今的很多小學英語課堂,尤其是公開課,很是豐富多彩,花樣兒特多,多媒體也不再是「皇家」的特權,頻頻搬進課堂,顯示了教師一定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水平。但是,一堂課後,聽者總無法產生品茶之後所有的淡中有香的滋味,倒是想說:真累,總算完了。我想說,教師費盡心機,設計如此多的活動是否值得?一堂同樣適用於一年級小朋友的英語課設計是否對教材定位合理?
對策:活動固然重要,但不要被教材所束縛,讓學生盡玩些變形不離本的游戲。教師可否變通一下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記得有專家這樣說:「教師要求學生10分,學生可能掌握7分;教師要求學生掌握7分,學生可能掌握5分」。我們的學生具有無窮的潛力,教師的責任就是要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得到盡可能大的發展。《英語課程標准》指出,「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正確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師不能被困在教材這個牢籠里,而應適當拓寬。新的英語課程標准整體設計分級目標,這就給教師們提供了選擇教材、駕馭教材的機遇,我們就要抓住這份機遇。 三、重交流,不要讓對答如流的英語對話一直處於無信息傳遞的假交際上

英語課上,教師指著手上的書問:「What』s this?」學生齊聲回答:「It』s a book。」教師表示贊許之後,又指著遠處的門問:「What』s that?」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了。這是復習環節的一個片斷。這樣的現象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已是不足為奇。二組對話有個明顯的共同點:沒有信息差,明知故問,屬於假交際,對學生大腦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麼作用,反而會限制思維的發展。
對策:《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換句話說,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會思維才會發展得更快更好。義大利著名導演——羅思特·馬西里尼曾說過一句非常精闢的話,「再沒有比思考更快樂的事」,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小孩在英語課中感到快樂,讓他們感覺到思考的快樂,那麼,這種快樂將會深層而持久。學生在思考中同時還能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我學會思考了,我學會學習了。」
不要對明知故問感興趣,無論是什麼內容,教師都要記得:給學生製造一定的信息差。那樣編出的對話才會更真實、更有意義。比如:教學「How many」句型,教師在發問時就可讓學生快速瀏覽一遍事物後消失,讓學生以猜的形式給出不同答案,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不斷閃現跳動的火花,學生才會得以一定程度的發展。

四、要面向全體,不管是多是少,有人舉手就好——不注重學生的參與面和和參與實效性

小學英語開設的校際間的條件有所差異,主要表現為班額的大小。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先進的有能力的學校所看好。但對大多數學校來說,大班額還是個比較現實的特點。而一個專職的小學英語教師要負責的有近二百個學生,甚至更多。在英語課堂上,一方面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已有所體現。對此,教師採取的態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壞是好,有人舉手就是好。這種不積極的態度將導致兩極分化更加明顯,這樣就有悖於英語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要求。
對策:《英語課程標准》提出教師要具備的第一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關心愛護所教的每個學生,尤其關注後進生,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課,教師應默默地承諾,讓每個學生得到均等的機會,讓他們不斷地發展。

五、豐富的活動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中介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以日常交流語言為主,帶有很強的情境性。而孩子注意力的穩定性較差,這就要求我們將枯燥的教學內容還原為實際生活,將課堂教學活化為交流情境。而豐富多彩的活動正是英語教學的情境化中介,是優化英語課堂的關鍵,是教師了解實際的策略,更是教與學的中介。教師應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識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採取種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做學生學習與活動的參謀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對學生的差異要心中有數,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會有利於全面發展,使他們喜歡英語,喜歡上英語課。

六、積極的評價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

教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不斷發展的活動過程,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做出判斷和決定,由此產生相應的教育評價。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帶來的愉快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兒童想當一名好學生的願望就是依靠這個力量。」每個兒童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哪怕只是一次微笑。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形成性評價,注意發現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讓他們自主地參與活動,完成學習。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充滿希望,積極求索,認真反思,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將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