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在課程評價中的地位

幼兒園在課程評價中的地位

發布時間: 2021-01-13 09:49:51

『壹』 結合實際,談談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兒園要充分保證幼兒的本 體性游戲,因為幼兒的天性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膚淺的知識經驗,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的需求,游戲就為他們提供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機會,同時,在幼兒自主的活動中,其個性的發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諧的。其次,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必須游戲化,即重過程體驗,輕結果追求,這是幼兒教育的特徵。然而,幼兒教育終究要向學校教育過渡,幼兒教育必然要為幼兒入小學做准備,幼兒教育日益與學校教育接近,幼兒園中教學的游戲化也應體現出由高到低的難度。體現幼兒的特點。

『貳』 制定幼兒園課程評價標准有什麼意義

摘要: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我們的教育實踐者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往往過於重視教學活動的過程而忽視了教育目標的設定,以至於目標制定過大或與幼兒的實際能力及教材的內容不相符合,沒有發揮教育目標的指導作用,因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淺談一下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希望自己的拙見能為大家提供點滴啟示作用。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及結果的預期,是幼兒園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對於教育活動組織實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制定科學的活動目標,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此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發展需要實施科學教育,才能健康的發展。《綱要》中的教育目標是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方面及統一內容不同時期發展特點綜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指導性。如中班活動《濟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會為重點領域的活動。此活動可根據《綱要》中社會領域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目標。即目標一: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穿越馬路時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規則;目標二:通過欣賞濟南獨具特色的「泉」,萌發幼兒愛家鄉的社會情感;目標三:在旅遊中,提高幼兒自我解決問題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遊中,有的小朋友身體不舒服,同伴之間要給予安慰和照顧等),這些都是建立在總的社會領域目標的基礎之上的。
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塞爾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試驗,在這個實驗中,雙生子t和c:t從第48周起每日進行10分鍾爬梯訓練,連續6周;在此期間,c不作爬梯訓練,只從第53周起開始作爬梯訓練。根據他的實驗結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平。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兒童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種發展規律表現在,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做什麼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走路、爬樓梯,不到這個年齡,機體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訓練,也是事倍功半。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不能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如小班上學期活動教材中體育游戲《運沙袋》制定的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走」運沙袋,改成「跑」運沙袋,對於身體協調能力發展較差的小班孩子來講就太難了,孩子會因為沙袋總是在運送的過程中從身上掉下來,失去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從而放棄游戲。又如大班健康活動《小青蛙本領強》的目標之一是使幼兒體驗跳躍的動作要領,練習不同的跳法,發展跳躍能力,如果把「練習不同的跳法」去掉,單純體驗跳躍的要領,而平時孩子又經常玩跳躍的游戲,使得孩子失去了長時間練習跳躍的興趣。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例如小班健康活動《小烏龜爬爬爬》,這次活動的目標首先要建立在認識小烏龜特徵的基礎上,然後了解小烏龜爬行速度慢,而且是四肢爬行的特點,目標之一才能設計為引導幼兒學習手腳著地爬行。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如中班主題活動《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內容及其蘊含的意義,教師只把目標定為:能認真聽故事,並能復述故事;體驗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樂趣。而不是引導幼兒認識會生蛋的動物,並理解故事重復的結果預測故事的結局。那麼孩子只能單純的學會講故事,而不是在教師的引

『叄』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幼兒園課程的評價

課程評價是對課程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
評價課程的價值,
可以診斷課程、
修正課程、
對各種課程的相對價值進行比較、
預測教育的需求,
或者確定課程目
標達成的程度等。

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要素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針對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和組成成分,
分析和判斷幼兒園課
程的價值的過程,即評估由於幼兒園課程的影響所引起的變化的數量和程度。

(一)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作用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作用大致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可以滿足教師、
課程專業人
員、
幼兒園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其他負責課程編制人員的需要,
通過課程評價,

驗或完善原有的幼兒園課程,
或者開發和發展新的幼兒園課程;
其二是可以滿足
幼兒教育政策制定者、
幼兒園行政管理人員以及社會其他成員獲得教育方面信息
的需要,以便管理課程,制訂出影響課程的各種決策。

由於課程評價具有診斷功能,
因此,
它能被用於及時發現課程中所存在的問
題,並以此為依據,調整和改進課程,使原有的幼兒園課程更為完善;或者從根
本上改革課程,
開發和發展新的幼兒園課程。
作為編制課程的教師、
幼兒園課程
專業人員、
幼兒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或者其他課程編制人員,
有可能通過課程評價
的過程,
提高課程編制的水準,
從而更有利於原有課程的完善或新課程的開發和
發展。

在課程管理的層面上,
幼兒園課程政策制定者、
幼兒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以及
社會其他成員需要獲得有關課程方面的信息,
以此作為對幼兒園課程質量的鑒定
或推廣的依據。
由於課程評價具有鑒定功能,
因此,
可以通過對課程中各種成分
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或者可以通過對不同課程的比較,
對課程的實際
效果進行評定,
對課程是否值得推廣、
在什麼范圍內推廣以及如何推廣等做出結
論。

幼兒園課程評價可被用於
3
個方面:
其一是對課程方案本身的評價;
其二是
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
其三是對課程效果的評價。
對幼兒園課程的每一種評價
都有可能涉及這
3
個方面,只是其側重點有所不同。

對課程方案本身的評價,
主要是考察和評定幼兒園課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以
及所強調的主要價值取向是否與幼兒園所在的社會文化背景相契合,
是否與幼兒
園教育實際狀況相契合;
考察和評定幼兒園課程的目標、
內容、
方法和評價等課
程的各種成分是否在課程理念的統合之下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
並發揮其總體的
功能。

對課程實施過程的評價,主要是考察和評定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動態因
素,
如師生互動的質量、
幼兒和教師在課程運行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
幼兒園環
境的創設和利用,以及動態變化中的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等等。

對課程效果的評價也是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功用。
課程效果,
有的是顯性的,
有的是隱性的;
有的是長效的,
有的是短效的;
有的是預期的,
有的是非預期的。
對課程效果的考察和評定,會涉及什麼是效果以及如何去衡量效果的問題。

(二)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人員

幼兒園課程的評價人員由誰承擔,
取決於課程評價的目的、
種類、
評價人員

與被評價者的利益關系等因素。例如,如果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總結性的(如:向
教育行政部門做有關課程發展的報告、決定課程的優劣等)
,那麼課程評價人員
應從那些不受評價對象制約和影響並具有評價知識和經驗的人中去選擇;
如果課
程評價的目的是形成性的
(如:
為課程編制和改進提供指導意見、
發現課程實施
中存在的問題等)
,那麼課程評價人員應從那些接近評價對象並具有評價知識和
經驗的人中去挑選。

(三)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標准和指標

在評價課程時,
都需要有能衡量課程設計
課程實施狀況和課程效果的標尺。
課程評價的標准就是這種衡量的標尺,而評價指標則是評價標準的具體化。

從一般的意義上說,
課程評價理當客觀、
公正和標准化,
課程評價的標准和
指標也應規范化。
但是,
課程評價是極為復雜的事,
它是對課程的價值做出判斷,
而價值觀是相對的,
不同的價值觀會對同樣的課程做出不同的判斷,
由是,
從不
同的價值觀出發,
就有可能運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和指標作為課程評價標尺;
以不
同的目的、
用不同的方式所作的課程評價也會運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和指標作為課
程評價標尺。

例如,
在對以目標模式設計的幼兒園課程的效果進行評價時,
常以課程確定
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評價指標,
這些課程目標本身比較行為化和具體化,
從上一
級指標到下一級指標,
多層次的指標構成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
課程目標中所確
定的許多具體的、可觀察的行為,都是評價這種課程效果的指標。

又如,
在對某一以幼兒經驗為主展開的主題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時,
評價指
標就不會十分具體,
常常會採用無記名方式,
讓一些評價人員根據其經驗,
運用
等級評定方式,
評估各要素在評價指標中的重要程度,
並進行加工,
以此作為評
價該課程效果的依據。
在對同一主題活動的實施狀況進行評價時,
則可在課程評
價專家的指導下,由教師為評價主體,由幼兒園園長、其他教師、家長以及其他
人員參與評價,
分析、
發現和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使課程的實施得以改
進。

項宗萍

1995

根據因果關系模型及一些相關因素分析,
提出對教育過程進
行評價的一些指標:

1
、教師對兒童活動的安排:


1
)讓兒童使用玩具材料的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2
)讓兒童自選玩具材料與操作內容的時間占學與玩時間的比重;


3
)夥伴可交往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讓;


4
)安靜、紀律與等待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5
)非學前技能的學與玩時間與玩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6
)無目的、無材料、無教師差異的自由活動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2
、教師行為:


1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對兒童親切溫和與尊重兒童人格的態度與用語;


2
)教師聽兒童說、關注兒童情緒態度變化的頻度;


3
)教師對兒童積極肯定的評價頻度;


4
)教師參與兒童學與玩的頻度;


5
)教師面向每一個兒童的行為取向;


6
)教師完全脫離兒童活動的時間占非餐點時間的比重。

3
、兒童活動的積極性:


1
)兒童在園的言語伴隨頻度;


2
)兒童在園時的夥伴交往頻度;


3
)兒童在園的無所事事的行為頻度。她認為,運用這些指標,
"
能使評價
所致力於改進的方向與促進兒童發展的方向一致。
"
二、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取向

在對幼兒園課程做出評價時,
必然會表現出某種基本的取向,
反映出課程評
價者關注的是幼兒園課程的哪些方面的價值。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中,最為常見的取向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評價,
旨在通過對課程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材料的分
析和判斷,
調整和改進課程方案,
使正在形成中的課程更為完善。
形成性評價可
以在課程設計階段和早期試驗階段進行,
通過評價,
使課程設計和編制者獲得有
關信息,
在教育理論探討、
課程框架構思、
教育目標確立等方面發現問題和診斷
問題,及時加以修正;形成性評價可以在課程實施階段進行,通過評價,檢查課
程在實施中的有效性,
逐步修正或改革,
逐步使課程定型;
形成性評價還可以在
課程推廣過程中進行,
通過評價,
使課程的示範和推廣過程由於調整和鞏固而更
切合課程採納者的教育實踐。

總結性評價是一種結果評價,旨在對課程實施以後所獲得的效果進行評價,
以驗證課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廣價值。

但是,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過程中,
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並非是非此即彼
的,
例如,
在為課程發展而進行的形成性評價過程中,
可包含對某個階段教育的
短期效果做估計的總結性評價;
在以評定課程效果而進行的總結性評價中,
也可
包含一些形成性評價,作為課程判斷和決策的參考依據。

三、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模式

在幼兒園課程評價中,
有許多可供選擇的評價模式和方法,
如目標評價模式,
背景、輸入、過程、成果評價模式,外觀評價模式,目的游離評價模式,差距評
價模式,等等。

(一)目標評價模式

目標評價模式主要是在泰勒的
"
評價原理
"

"
課程原理
"
的基礎上形成的。

泰勒的
"
評價原理
"
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大致可以分為
7
個步驟:


1
)確定目標;


2
)根據行為和內容界定目標;


3
)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


4
)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


5
)設計獲得記錄的方式;


6
)確定評價時使用的計量單位;


7
)設計獲得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目標評價模式的主要關注點是確定課程預設的目標與課程實施的結果之間
的契合程度。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評價從目標入手,
因此,
明確地闡述目標是課程評價的重
要一環,
因為這是課程評價者要能知道課程目標實際達成程度的基本保證。
其次,
要確定課程評價的情境,
使兒童有機會表現出課程目標指向的行為。
第三,
目標
評價模式也特別強調評價的工具和手段,
因為它們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
度。

目標評價模式因為便於操作而又直接見效,曾在課程評價中佔領主導地位。
但是,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了預期的課程目標,
而相對忽視課程實施的前提和過程

『肆』 游戲和教學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和關系。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比較小,學習壓力大的話,那就是很困難的,所以必須要配合游戲一起,在游戲中學習。

『伍』 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含義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1;促進幼兒的發展
2;促進教師的自身成長
3;促進課程本身的發展
幼兒教育評價是指對幼兒的成長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進行價值判斷

『陸』 如何看待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評價"與"反思"在教學設計中的地位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創設問題情景,提出任務項目,提供相回關信息資源,提答出評價標准,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資源型學習和協作化學習,所以信息化教學設計包含了: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學習資源的設計、收集和利用;新型評價方式和評價量表的設計及實施等。信息化教學設計提出的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的答案。在知識體系和考試評價佔主流的現實狀況下,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逐步推廣應用信息化教學設計:一是以現實課堂教學為主,在保證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優選一些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的問題,提出項目任務,進行精心設計,課前由教師組織相關信息資源,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讓學生進行拓展、深入學習;另一種形式是與學生活動課、選修課、特長培養等結合起來,提出一些適度超出課程范圍的、綜合性的研究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在更大范圍內去探索、實踐、觀察,收集、處理信息,完成研究報告。

『柒』 課程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

淺談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
延安市富縣沙梁幼兒園 爨霞霞
【內容摘要】課程文化是一個對課程全方位透析和關注的視角,也是一個浸潤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關鍵元素。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幼兒園建設的靈魂。課程文化作為影響幼兒園建設的關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構建園本課程文化,統整幼兒園課程文化資源,培育幼兒園課程文化就必須尊重幼兒文化在幼兒園課程文化中的主體地位,這是促進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關鍵。
【關鍵詞】 幼兒園 課程文化建設
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幼兒園建設的靈魂。近年來,在學前教育改革過程中,幼兒園課程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核心手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居於主導地位。課程文化作為影響優質幼兒園建設的關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利用幼兒園主體性文化資源以實現其特有的教育目的,幫劣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迚幼兒全面發展的各種育人性資源的總和。幼兒園課程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文化在幼兒園教育領域中的一種創生。它集中體現了一所幼兒園獨特的底蘊和品質,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區別於其他組織機構的標志。因此,課程文化是一個對課程全方位透析和關注的視角,也是一個浸潤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關鍵元素。對課程文化的關注,應該成為今後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研究的重要路徑或思想方式。
一、為什麼要關注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
擁有豐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師,並不一定會帶來理想的課程文化。課程文化是團體性的,與團體的水平與性質相關。因此,課程文化建設經常與團隊建設 緊密聯系在一起。課程文化的特殊性在於課程文化是圍繞課程生長和發展的,團隊成員是否形成對課程的基本共識,對課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的認識是否一致等,直接影響到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同時,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凝聚團隊力量、聚焦課程問題、促進課程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注課程文化,是課程發展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課程文化的完善、更新和發展是課程不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動力。擁有豐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師,並不一定會帶來理想的課程文化。課程文化是團體性的,與團體的水平與性質相關。因此,課程文化建設經常與團隊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課程文化的特殊性在於課程文化是圍繞課程生長和發展的,團隊成員是否形成對課程的基本共識,對課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的認識是否一致等,直接影響到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同時,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凝聚團隊力量、聚焦課程問題、促進課程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注課程文化,是課程發展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課程文化的完善、更新和發展是課程不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動力。同時也是幼兒園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需要。幼兒園課程的改革,應該關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應只在形式和方法上兜圈子。關注課程文化建設的意義在於促進積極向上的良好課程建設和實踐環境的形成,使課程的建設者和實踐者形成關於課程的核心理念和實踐取向,不再使自己的思想飄忽不定,不再為跟風逐異所累。
二、如何建設幼兒園課程文化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如何建設適合本園發展的課程文化,需要在認真審視社會大環境及幼兒園內部發展狀況的基礎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價值觀和教育理念的變革為核心,以幼兒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即幼兒的社會化和文化化為落腳點,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因事 。園本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立園之本,是幼兒園形成自身辦園特色的基石,是幼兒園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建設和積淀所形成的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辦學特徵、品質和風貌。歸根結底,園本課程文化是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勱中表現出的不眾不同的風格。文化的發展以繼承性,即以文化的過去狀態和隨後狀態的聯系為前提。因此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面地加以組織和實施。
(一

『捌』 簡述日常生活活動為什麼在幼兒園課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1)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則,因此也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需要廣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動。 (2)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要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而日常生活活動包含了潛在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對多領域課程內容的滲透和綜合作用,因而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要背景和來源。

『玖』 日常生活活動為什麼在幼兒園課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1)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則,因此也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需要廣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動。 (2)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要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而日常生活活動包含了潛在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對多領域課程內容的滲透和綜合作用,因而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要背景和來源。 更多教育資訊請關注西周幼兒園官網

『拾』 論述幼兒園的課程評價應不應該有利於幼兒發展

1、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要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2、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在涉及到幼兒的學習情況與發展水平的課程評價應特別注意:首先要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其次應承認和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個人內評價為主,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增強自信心;第三,要注意多渠道、多方面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加以整理和分析;第四課程評價要在日常活動與教育教學過程中,採用自然的方法進行,使幼兒感到自然,沒有壓力;第五,除了用作課程設計和課程改進之外,要慎用評價結果。與家長溝通時應考慮怎樣才能有利於家園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特別注意不要傷害到家長的教育熱情和對孩子的信心。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