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跨文化交際小學課程

跨文化交際小學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13 21:10:37

❶ 在小學教學中,如何發揮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作用

語言教學是要有環境的,良好的交際環境是語言學習的好條件

❷ 英語專業學跨文化交際課程,求推薦教材,書名,作者,出版社,謝謝

新編跨文化交際英語課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許力生
我們專業是學這本

❸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專重要途徑。本文從屬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內涵及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三方面對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力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依託。只懂得語言而不懂得相關的文化,語言學習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高中英語教師在教授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加大對外國文化的滲透力度,不斷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主要停留在語言知識的教學層面,一旦進入到真實的交際情景,多數學生不是有口難言就是詞不達意。

❹ 跨文化溝通這門課有什麼實際意義

實際意義:跨文化溝通是跨文化管理跨的重中之重。文化管理是現代企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卓有成效的溝通是跨文化企業管理的出發點。跨文化溝通這門課提供了解讀陌生文化的方法,並把對文化的理解與對具體的跨文化溝通問題的分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跨文化溝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發生的溝通行為。因為地域不同、種族不同等因素導致文化差異,因此,跨文化溝通可能發生在國際間,也能發生在不同的文化群體之間。

(4)跨文化交際小學課程擴展閱讀

跨文化溝通的概念來由

跨文化溝通概念的來由,源於經濟的全球化,國際間的交流首先是文化的交流。所有的國際政治外交、企業國際化經營、民間文化交流與融合,都需要面對文化的普遍性與多樣性,研究不同對象的特徵,從而獲得交流的效果。

因為文化差異的存在,新進入的人群,在適應中往往還會遭遇文化沖擊(Cultural Shock)。如今很多政府機構與企業組織就積極研究跨文化溝通。

在以往的國際政治外交活動中,出現過很多受歡迎的領導人夫人,很多積極的「夫人外交」的案例,其根本原因是除了女性的和善角色以外,一般比較了解對方的文化特色,而且交流的民間風格,導致很多積極的效應。

在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中,也有一些失敗的案例,比如被寫入哈佛MBA案例庫的迪斯尼樂園在法國投資失敗,就是源於母國文化中心主義,或者「自我參照檢查」(SRC)。

即便是同在中國,不同省份,語言可能不同;南方北方也有氣候差異、飲食差異,交流中會遇到個性差異,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說法,其實就是跨文化溝通中的適應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跨文化溝通

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中國加入WTO,國際交流增加,覆蓋全球區域最廣的語言英語越來越顯示出其無與倫比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新英語課程標准給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化意識就是其中的新概念,旨在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歐美國家以及大多數說英語的國家與我國在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方面有著很大差別,與這些國家的人士用英語進行真實交談時,往往會引出諸多麻煩和笑話。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幫助學生排除文化障礙,滲透文化意識,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把課堂教學作為滲透英語文化意識的重要渠道 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而且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時間也最長。課堂教學應該說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主要陣地,它可以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不斷汲取有關英語國家的知識,既有利於學生感受英語文化意識,又利於學生正確處理好英語和母語的關系。 1.通過詞彙學習滲透文化意識英語詞彙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涵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詞彙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切入口,注意對英語詞彙的文化涵義的介紹。在教到dog時,告訴學生狗在中國文化中多為貶義,如喪家狗、走狗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的狗卻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兒)等常用詞語。恰恰相反的是:龍(dragon)是我國人民千百年來崇敬的動物,是吉祥和智慧的象徵,但在西方它卻是邪惡的象徵,是不幸與厄運的預兆。再如,教到green、brown等有關顏色的詞時,我總是向學生拓展一些與顏色有關的英語習語,如a green hand(一位新手)、fell in a brown study(深思熟慮),避免學生望文生義而大錯特錯。對英語詞彙的正確認識、正確運用有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維交際的不良習慣。 2.通過文化比較滲透文化意識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輸送給學生,還要適當地導入英美國家的文化,文化導入離不開中外文化比較分析,在比較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授How nice!時我向學生說明:在英語國家裡,當別人用How nice!誇獎你的東西時,你應爽快地回答:Thank you,而不能沿襲中華民族的美德,謙虛地說:It' s not nice.,再如,在學到How old are you?時,我告訴學生,在中國打聽年齡很正常,但在國外問年齡特別問女士年齡時,她會說:It' s a secret.因為西方人認為年齡、收入等屬於個人隱私,隨意打聽顯然不禮貌。這些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是具體語境中影響交際的文化因素。通過兩種文化的比較,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禁忌,我們才不至於陷入說話不得體的尷尬境地。教會學生說話並不難,教會學生說話得體卻不易。說話得體關鍵在於幫助學生增加文化底蘊,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把課外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途徑 課外是一個廣闊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課內更富有吸引力。課外氛圍若是充滿了英語氣息,就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熏陶學生。中國有句老話:環境造就人才,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空,創設有利於學生英語學習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學習環境,使學生自由地感受到英語國家文化意識。 1.通過學習園地滲透文化意識小學生對圖文並茂的英文內容總是興趣盎然,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在學校的宣傳欄和黑板報爭得一席英語學習園地之地。充分利用這些空間進行英語文化宣傳,力求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英語,一個月或一個星期更換一次。園地的內容可以是利於學生記憶的習慣用語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語詩歌和兒歌。教師也可根據班上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論文編寫一些國外小孩子經常玩耍的游戲,如填字游戲、謎語等。這些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內容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感受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語感。 2.通過英語廣播滲透文化意識英語廣播也是營造英語氛圍的重要工具,教師可利用廣播把英語國家的文娛、體育活動介紹給學生,如美國的NBA職業籃球賽、英國的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這些賽事都是世界聞名的,學生從電台、電視等媒體上對它們已有所了解,而且對這些運動都很熟悉,有的還很熱愛。教師可以和小廣播員們一起收集有關這些比賽的資料,通過廣播進行介紹。迪斯尼是享有國際聲譽的動畫電影公司,它製作的許多動畫片深受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我們也可以把它們作為廣播內容,在播放內容的時候,為調節一下學生的心情,可在中間穿插播放一些歐美兒童經典名曲,如JingleBells等,這些都不失為學生更好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徑。 三、把活動教學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方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的機會,還要想方設法密切結合日常生活給予學生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增加體驗,從而把自己融入到相應的文化氛圍之中,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1.通過主題活動滲透文化意識節日是兒童最喜歡的日子,東西方各國都有各自的節日。教師可適時舉辦以節日文化為主題的交際活動。如新年晚會、生日晚會、聖誕晚會等,讓學生在真實的主題活動中感受西方文化。在新年聯歡會上,我讓學生齊唱HappyNew Year,並輔之一定的舞蹈動作,大家互相贈送自製的賀年片送上新年的祝福。在聖誕之夜活動中,讓某個學生扮演西方小孩子人見人愛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讓學生聆聽歌曲Silent Night,共同體會聖誕的寧靜與祥和,然後許個心願再贈予禮品,感受親情和友情。在感恩節來臨之際,帶領學生到郊外野炊,指導學生製作南瓜餅等西方食物來感謝大地對我們的恩賜。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感知西方文化和了解風土人情。 2.通過社會實踐滲透文化意識人們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語言的運用和發展均離不開社會文化環境。學生除了在課堂及校園里了解文化,社會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大課堂,有更豐富、更全面的英語文化信息等待著學生去發現、去挖掘。因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索和嘗試一切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各種實踐活動,比如,教育學生利用網路零距離地接觸英美人士,從而進行直接的交流和溝通。又如,隨著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大批外籍人士來到中國,我們可尋找機會讓學生與他們面對面用英語真實交流。再如,結合在我國舉行的各種重大活動,如The World Exposition、The Olympic Games等,開展諸如小小自願者、小導游等活動,豐富和拓展他們的實踐能力。隨著學生與英語為民族語的老外的交流、溝通,他們的西方文化意識也不知不覺得到了提高。英語論文外語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學生掌握和了解與語言使用有密切聯系的社會文化因素。教師應有意識地把西方文化意識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幫助學生排除交際中的文化障礙,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知識水平,從而使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立於不敗之地。

❻ 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

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語言綜合回運用能力的重要答途徑。本文從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內涵及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三方面對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力培養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依託。只懂得語言而不懂得相關的文化,語言學習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高中英語教師在教授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應加大對外國文化的滲透力度,不斷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長期以來英語教學主要停留在語言知識的教學層面,一旦進入到真實的交際情景,多數學生不是有口難言就是詞不達意。

❼ 英語專業本科跨文化交際都有哪些教材

英語本科可以使用以下專業教材:
跨文化交際英語教程 許力生(新世紀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本科生回系列教材答)
此外,以下中文教材也非常好,可以作為參考書目:
跨文化交際學 賈玉新
中西文化之鑒:跨文化交際教程
跨文化交際研究——與英美人交往指南 林大津
中英文化習俗比較 杜學增
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胡文仲 主編
下面兩種英文原版/引進版可以作為研究生讀物或教材: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Ron Scollon & Suzanne Wong Scollon)

以上樹木網上可以搜索到出版社信息,不外乎外研社、上外社、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等幾大外語出版社

❽ 怎樣學習跨文化交際課程

跨文化交際與中學英語教學

文章摘要:隨著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和加入世貿組織,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在當今社會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的進行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目前首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更是身感責任重大。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本文論述了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中國與其他英語國家文化的不同,還闡述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於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同。在交流中, 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做出不準確的推論, 從而產生沖突和矛盾。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
一、注重文化差異教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對外交往日益頻繁, 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 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 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時代的變化和要求, 使許多語言教師對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故障問題, 對於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因為英語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培養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彙並不意味著學會了這門外語能順利地進行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因此廣大英語教師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中國與英語國家在交際文化方面的不同
現行的初中英語教科書已經以新的英語教學要求為基礎,在教學材料和內容上做了調整,文中的對話側重語言的交際功能,如:打招呼問候、自我介紹、打電話、表揚和表示感謝等等。這些對話充分體現了中國與英語國家在文化方面的不同。
(一).稱呼(Addressing) 稱呼方面中西習慣不大一樣。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對方是否已婚的情況下, 可用Ms,這是英國女權運動的產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單獨用以稱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與自己的姓名或姓連用, 而不能單獨與名連用; Mrs只能與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連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與姓, 也不與名連用, 而是單獨使用。在中國, 習慣上有「李同志」、「王經理」「林老師」等稱呼, 在英美國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銜, 如法官、醫生、博士、教授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覺得親切、自然。
(二).介紹(Introcing) 學習介紹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之分 。在會場上介紹一位來訪嘉賓或重要人物時主持人說:「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這樣的介紹既鄭重又得體。在非正式場合介紹方式則隨便多了。帶朋友到家裡可這樣介紹----「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在介紹兩人相識時, 一般要注意以下順序:先男後女;先少後老;先低後高;先客後主;先小姐後太太;先近後遠等。
(三).打招呼(Greetings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語國家,朋友在街上見面都習慣打招呼問候,在這方面,兩者也存在著差異。在英語國家,人們只用一些簡單的問候語來招呼對方,如: 「Hello!」
「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等。在中國,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文化差異,他們見到外國人時,就會用中國人的習慣去打招呼,如:「Have you eaten?」 你吃了嗎?「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去哪?「Are you going to work?」 你是去上班嗎?等等。對於所有這些問題,外國人都會感到迷惑不解,他們會認為你是在邀請他們吃飯或你有麻煩了需要他們的幫助。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故事講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女士到中國來工作,剛開始,她不懂中國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一天,她去銀行,剛一進門,一位銀行職員就很熱情地迎上來,問了一句「Have you had your lunch?」( 你吃飯了嗎?)聽到這句話,這位女士非常吃驚,因為在英國這句話的含義是:說話人有意邀請她去吃飯,如果是兩個年輕人之間,這句話還可以表示男士有意與女士約會。最初的幾天,她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為此,她花了好長時間才弄清楚這只是中國人表示友好的的一種問候方式。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對於一名中國學生,了解異國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四).謙虛(Modest)。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是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當受到別人贊揚時, 自己卻貶損自己。如:中國人在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長相、衣服漂亮時, 往往會謙虛一番,「 哪裡, 哪裡。」當這種贊揚遭到中國人拒絕時, 美國人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他們之間跨文化的接觸很可能是以一場交流失敗而告終。在送禮物時, 中國人常謙虛說: 「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這是「謙虛」的說法, 他們會很納悶為什麼要送一件自己認為「not very good」的小禮物給別人。因此, 老師在教學中, 應教會學生當聽到英美人士贊揚時, 可以用:「Thank you」.來回答。
(五). 打電話(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電話, 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規則。比方說英國英語里私人打電話的模式一般為:①電話鈴響。②接電話者自報電話號碼。③打電話者要求與某人通話。這樣能讓對方明白有無掛錯,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說:"Is that ×××speaking?"而不說:"Are you ××× speaking?"。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發現每一種語言都有他的文化背景。如果一個人想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的產生和使用背景。因此,在教學中,要求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的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實際交際的能力。
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我們已經知道了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就應該把異國文化帶進我們的課堂,盡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異國文化的理解。
(一)提問和解釋
在英語練習中,必要的文化知識如文化背景、風俗和習慣等都應向學生介紹,使學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正確運用英語。例如,在初中課本第一冊第16 課中,有一段對話,有一個小女孩問一位英國老太太「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老人委婉地答到「Ah,it』s a secret.」(這是個秘密)在教完這個對話後,我問學生們一個問題:「如果我問你多大了,你們將怎樣回答?」學生們馬上說道:「我十一歲」「我十二歲」但當我問他們為什麼對話中的老奶奶沒有直接告訴小女孩她的年齡時,很多學生都搖頭。這時我告訴他們: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漢語里可以對任何人發問:「你幾歲了?」或「你多大了?」以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 除了對小孩, 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齡, 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權。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對這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並沒什麼不妥, 但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 他們很重視privacy, 不願別人過問個人之事。他們通常很尊重別人的隱私,就是知己之間也很少問到別人太「切身」的問題,也應當少談論第三者的事情,不請自來的訪客 (包括父親)是絕對不受歡迎的。因此, 根據他們的習慣, 這樣的問題不宜過問, 否則就是失禮。解釋後,孩子們一一點頭已示明白,並能在現實生活中正確運用。
(二)講故事
教風俗習慣方面的知識,講故事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就掌握了知識。例如,在表達接受表揚時,學生很容易犯錯誤,我就給他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名政府官員和他的妻子一起在機場歡迎國外參觀者時發生的事,訪問者下了飛機,見他朋友的妻子很漂亮,便有禮貌地對他說「你的妻子很漂亮!」這位官員聽了心裡很高興,但卻謙虛地說「哪裡!哪裡!」。翻譯人員由於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就將「哪裡!哪裡!」翻譯成了「Where? Where?」。外國人被他的翻譯驚呆了,啞口無言。但為了不冷場,便對著那位官員說「Your wife』s body is very beautiful! 」。故事講到這惹得全體學生鬨堂大笑。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外國人到中國來旅遊,他的一個中國朋友邀請他到家裡共進晚餐。打電話時,他對他的外國朋友說「My wife is not beautiful, and the dish prepared by her is not delicious at all, but I do hope you will there ! 」聽到這里這位朋友有些迷惑不解,於是便猜想:我的朋友是不是不喜歡他的妻子了?然而,當他來到這位中國朋友家時卻發現,他朋友的妻子非常漂亮,做的飯菜也非常好吃。而且,當他們在吃飯時,女主人也是一邊一個勁地說做的不好,不和您的胃口,一邊又勸其要多吃點。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中國人的習慣——謙虛。講完這兩個故事,我讓同學們去認真思考一下,到底他們錯在哪裡,他們都很輕松的回答出來。然後我問他們,如果是你在翻譯第一個故事中的「哪裡哪裡」時,你會怎麼翻譯啊?大多數同學都說用「Thank you 」.自從講完這兩個故事,他們在學習中很少再犯類似的錯誤。
(三)做練習
注意文化差異在教學中的作用。當教師在講交際文化背景時,應該組織學生多做一些現場表演,對話可以是關於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和經歷,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教師達到兩個目標,一方面是使學生精通語言本身,另一方面是使學生掌握語言的功能,即交際功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可以進行一些「角色扮演」、「創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景」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外語的交際氛圍。例如: 教材中, 打招呼的表達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等。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它們的使用對象, 以及使用時的時空意境。比如, 模擬這樣的情景: 小明在外地旅遊時偶然遇見一位老同學,這時, 打招呼可以用:「Hi, Mary! Nice to see you here! What a surprise!」 如果學生用:「Nice to meet you!」 就不夠得體, 這句打招呼用語是用在初次見面時。
初中課本第四冊第83 課有一篇文章是介紹不同國家的不同行為習慣,講完後我便讓學生根據我給的條件做模擬對話練習。例如,Tom 和John是好朋友,他們好長時間沒見面了,於是Tom 打電話給John,邀請他到家裡來共進晚餐。講完條件後,我讓一組表演第一部分打電話,另一組表演第二部分在Tom家。表演完畢後,首先給予肯定鼓勵,再委婉地指出學生口語中所犯的錯誤,進一步明確中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語言知識,更要教文化知識。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外, 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我們的教學更生動、更豐富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電視、錄像,鼓勵學生與native speaker面對面交談, 讓他們把自己在中國親身體會到的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告訴學生。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又豐富了學習形式,使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了解異國文化和風俗習慣,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❾ 學習跨文化交際有哪些課程

儒鴻書院的跨文化交際管理師培訓課程包括國學技藝課程(古箏,圍棋,書法,國畫,茶藝茶道),國學通論課程以及跨文化交際培訓課程。

❿ 請問跨文化交際英語是一門什麼課程

去見你想見的人吧,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你還年輕,趁他還未老。[彩虹]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