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課程中傳統文化
㈠ 淺談小學課堂中如何運用傳統文化
《中國教育復改革和發展綱要》制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語文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小學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也可以將傳統文化植入學生心中,使我國傳統文化可以有更好的傳承。而古詩詞教學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真實地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生活,在古詩文中,有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品質,有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氣節,還有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都是傳統文化。古詩詞易記易背,讀起來朗朗上口,可謂是廣為傳誦。教師在講授古詩文的同時滲透傳統文化進去,相得益彰。
小學階段的課本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老師在教這些名詩佳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涵,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
㈡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開設目的和任務
1、有利於培養青少年文明交往行為和方式,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專全面發展。2、有利於繼承和發展中華屬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實現文化創新。3、有利於弘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4、有利於提升青少年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並激發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和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提升文化自覺與自信。5、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
㈢ 在大學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有哪些意義
、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助於增強大學生的智慧與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自古至今的演變過程是中國人的生命歷程。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價值原則和生活方式是中華民族迎接各種生存挑戰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記憶力的基本形式,也是我們獲取智慧與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善於吸收各種不同流派的思想學說,以豐富和發展自己,這被稱之為「會通」之學。《易傳》中「天下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說的就是會通之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今天的大學生在學習各種文化的時候應該汲取的智慧,學習不應僅僅局限於專業領域,還要擴大視野,力求文理皆通,學貫中西。 同時要善於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強個人生存的智慧與能力。古人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上許多豐富的經驗教訓至今仍然對我們有啟迪作用。比如中國歷史上為人稱道的「康乾盛世」,為什麼後來迅速衰落了呢?當時的中國面臨三個前所未有的難題:一個是人口在半個世紀內翻了一番,從1.5億猛增到3億,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西方列強咄咄逼人的態勢也是歷朝歷代沒有過的;再一個就是中國政治體制的痼疾,即皇權專制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由於這三個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所以其衰落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這個經驗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生存的國際環境是強國、大國林立,競爭異常激烈,國內環境是人口過剩,資源短缺。我們既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同時也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如若在國際上立於不敗之地,靠誰呢?靠的就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民族智慧,靠的就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刻苦鑽研、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培養當代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一)傳統文化重視個人道德修養,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 我們的傳統文化將「修身」與治國平天下聯系在一起。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必治其國,欲治其國,必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是為人、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則一事無成。當代大學生常不注意自身修養,如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在宿舍不打掃衛生等給別人造成了很大困擾,大學生若能夠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會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傳統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於培養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確良好習慣。
傳統哲學重視調解人際關系,推崇以誠待人,孜孜追求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對於營造安定的局面有積極作用。所謂「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由自己想到別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要強加於別人,這個社會將會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當代大學生時有缺乏為他人著想的現象,大家同在一個寢室,卻不和睦相處,經常為一些瑣事斤斤計較,若懂得了正己正人的道理,同學之間的一些矛盾或將大大緩解。
(三) 傳統文化鼓勵好學篤行,豁達樂觀,鄙視侈奢享樂的生活態度。有利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做的處於逆境能堅強面對,處於順境不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 孔子曾稱贊自己的學生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當代大學生若能降低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具備鄙視享樂奢靡的生活態度以及豁達樂觀、好學上進的學習態度,就能更加正確的設計自己的未來藍圖,不會盲目中向利益集中的行業。 三、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作用 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劇烈變遷決定傳統文化教育既要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成果,又要結合現代社會的客觀情況。大學生是社會上極其特殊的一個群體,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並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延伸,傳統文化教育和大學生認知的關系也必然是豐富的,復雜的,不斷變化發展的。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對國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群體,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著社會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要求當代大學生要具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較高的道德素質,這就要求大學生要不斷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說,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與提高,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在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時候不要忘了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中國傳統文化。
㈣ 山東中小學全面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是真的嗎
近日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山東省中小學將全面啟用中華優秀版傳統文化的相關權教材。山東也將成為全國首個在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3個學段,全面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省份。
山東教育部門分學段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小學學段,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在初中學段,旨在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知,使其形成一定的價值認同和道德實踐能力;在高中學段,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研讀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分析和系統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