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與幼兒課程
①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發展有什麼聯系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課程價值取向比較 1.三種環境創設反映三種不同的課程理念 試看我國傳統的幼兒園環境:戶外是開闊的場地,場地上縱橫清晰地點綴著小圓點,便於幼兒在此整齊地列隊操練。室內是開放的空間,其設計思想是根據班級的人數安排桌椅,因為全班三十幾名幼兒將同時排坐,便於集體教學;牆面上的布置有提示老師教的,有示意幼兒練的;而玩具和材料在靠邊的玩具櫃里,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則在教案上,這一切都將在一個規定的時候呈現。在這樣的環境中,集體活動時井然,自由活動時喧囂。顯然,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集體授課為組織形式的課程模式,它更多地強調了整齊、劃一和規范,更多地強調了個體對集體(權威)的應答和服從。 再看今天改革中的我國幼兒園環境:戶外場地增加了現代化的氣息,大型組合性運動器械和塑膠場地使操場更加氣派。室內用矮櫃區隔了若干個活動區角,各個活動區都固定地陳列著豐富的材料,便於幼兒個人或小組選擇性的操作。區角若在四周則騰出中間的空地,區角若佔用一半室內則騰出另一半空間,以便保留集體教學的位置。在此,我們欣喜地看到,教育的意圖正在盡可能地客體化,教育目標隱蔽在環境和材料中,並且在個體操作和集體教學的互補中得到實現。 在德國看到的幾所幼兒園環境:戶外基本上是土坪和草坪,帳篷、木屋、石階、木樁以及大型的沙池和可移動的廢舊物、自然物,實為原始古樸。而活動室基本上都是用櫃子、木架、屏風和布簾將室內區隔成大小不等的區域,區域沒有固定的學習功能,材料可以任孩子們搬來搬去。除了區域性的空間,很少再有專門辟出可以容納全班正規集體教學的空間,所謂集體活動也只是隨地就坐圍攏在一起討論問題,時間很短,也要不了多少空間。很明顯,這是一種以個別和小組自由活動為主的形式,課程主張的是讓兒童自主、自由地發展,老師對環境的創設是刻意的,而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卻是自然的。 2.幼兒園環境與課程特色的體現 改革中的我國幼兒教育,出現了不少具有個性化的幼兒園課程,標以游戲的特色、情感的特色、體育的特色、藝術的特色、數學的特色、科技的特色等等。這些幼兒園都在本園課程的特色上下了很大工夫,從而都能拿出一套非常成熟的課程方案和研究成果——活動設計或教材。然而在欽佩之餘卻總不免有那麼點遺憾,因為與課程特色相應的理念和新的教育觀念,大都落實在活動的設計和教材的編選上,課程的思想僅僅在教師自己的把握中。走進這些幼兒園,如果沒有園長對課程方案的介紹,如果沒有老師對現場活動的解釋,僅憑幼兒園的環境就很難區分出各種不同的課程特色。一個新進該園的教師,如果不經過一定的培訓,就很難使她的教育工作立即得到該課程思想的體現。 在德國參觀了九所託幼機構,原以為幼兒園看多了會由於其大同小異而失去興趣,然而每新到一個幼兒園,就會迎來一個新的面貌,園本化的特點不斷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悟。有一個幼兒園完全是家庭式的環境創設,每個班級(他們稱為小組)好似是一個大家庭,有高的大桌子,有矮的小桌子,有閣樓、有半邊隔開的板鋪,可睡覺可活動,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另一個幼兒園充斥著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設施,專門的體育室里各種在我們看來需要高難度運動技巧的設施,孩子們靈巧地在上面玩耍。走廊里也是可用於鑽爬壘高的設施,室內部分用架子和布簾做的開放式區隔,使室內空間變大,便於孩子們的大肌肉活動,戶外則是大片沙石,木板、石墩之類。一看就是一所以體育為特色的幼兒園。還有一所則明顯是年齡跨度很大的混齡教育機構,因為每個活動室都有適合最小年齡(如學步兒)、適合中等年齡(如幼兒)、適合較大年齡(如小學生)的不同設備和用品,牆上的格言是「小的進來,大的出去」,意即每個孩子進來時是班上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出去時已經成長為班上的大哥哥或大姐姐了。另有一所很有特色的幼兒園,是集中游戲,即一年中有兩個月的集中游戲,平時是以主題活動為主線來實施課程的,環境的創設要配合主題。而有兩個月則完全是孩子們的自由活動,在這期間,老師不加任何干預,孩子們的自由程度就好象是在兒童樂園里玩耍。這時候孩子們可以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活動室、自由搬動可以搬動的材料,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環境是隨孩子的意變化的,老師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和監護,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支持。 同樣是課程特色的反映,我感覺一個很大的區別是,聽我們的幼兒園介紹課程,新的理念新的觀點新的做法很令人鼓舞,但聽完介紹看環境看活動卻大同小異,特色如何體現,只能帶著一套研究成果回去嚼味,很多則味同一般,有的還不堪細嚼。而在德國參觀,感覺他們並沒有在理論依據上大做文章,也沒有在教材的編寫和活動的設計上費盡心計,特色就在環境的創設中體現了,要問他們依據什麼,有個園長說得很朴實,「是孩子喜歡的,也是我們認為值得的。」 由此我們認為,環境應當能吸引人的注意誘導人的行為,應當能使身處其境的人受到潛移默化和感染,至於吸引人注意什麼?誘導人去怎樣行為?潛移默化人的哪些品質?那就是課程思想在環境中的暗示了。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般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最能體現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和創造性勞動的地方,無論哪一種課程方案,無論哪一種園本特色,根據現代教育思想,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遵循一個共同的理念:尊重—滿足孩子所需;信任—放開孩子的手;發展—給孩子以挑戰。 所謂滿足孩子所需,是指環境的規劃和布置是從孩子的視角,考慮孩子的年齡,考慮孩子的興趣,考慮孩子的發展需要;放開孩子的手,是指對環境的利用應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減少不必要的限制,減少過分的保護性措施;給孩子以挑戰,是指環境必須能使幼兒經常產生各種問題,不斷誘發著孩子的好奇心,驅使孩子永無止境的探索。在此前提下,我們從許多幼兒園的經驗中概括出四條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 1. 有利於發展的規范化布置 有一個教育督導員,在巡視了兩所幼兒園以後,對這兩所幼兒園的教室環境創設做了如下評價: 甲幼兒園的教室玩具材料充足、牆面欄目豐富、布置適合童趣、各發展領域的內容都能在環境中得到體現,但是各班教室整齊劃一,每個教室的環境布置都基本相同,沒有個性。園長說:「我規定了各班環境布置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某些材料由園方統一購置,並有意識讓各班老師相互學習,鼓勵創新,也鼓勵模仿。」 乙幼兒園的各班教室完全是個性化的,有的教室是區隔的,有的教室是開放的,有的教室廢舊物的利用很有特色,有的教室結構材料極其豐富,有的教室的語言表演區非常醒目,總能從不同的教室發現新的環境創意。園長說:「我提倡教師不斷創新,鼓勵每個教室具有不同於其他教室的獨特之處。」 在此,我十分贊賞甲幼兒園的那種規范化的做法。我們知道,環境具有誘導行為的意義,教育意圖的客體化,意味著我們的課程目標、內容和對全園幼兒的基本要求將隱含在規范的環境布置中,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潛移默化幼兒的行為和品質。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減少教師教育行為的主觀性,滿足了幼兒按自己的需要主動學習。二是各班環境的規范布置具有公正的意義,當我們創設了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豐富環境,就能讓幼兒更多地受益於環境的恩惠,較少地接受教師的說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之間由於知識和能力的差異,帶給幼兒接受教育的不公平性。 規范的布置包括與本園課程相應的激勵性格言和教育家的名言,這
② 你覺得什麼是幼兒園的環境它和課程之間有什麼關系
比如香港艾樂幼兒園的環境,跟課程是有關的,設置什麼樣的課程就要對於怎樣的課室,比如高爾夫課就要有高爾夫場地等等
③ 幼兒園環境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三方面:物質環境教育、精神環境教育和社區資源教育。
1、保護幼兒的天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應該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過程中,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為幼兒創設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2、尊重幼兒的個性,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精神環境是一種隱性環境,對幼兒的發展特別是情緒情感、社會性、個性品質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一所幼兒園能否成為幼兒真正的樂園,精神環境是關鍵。
3、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區資源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幼兒園、社會三大環境的相互作用。社會是幼兒密切接觸的一個生動有趣的大課堂。請進來,走出去是幼兒圓內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徑。
(3)幼兒園環境與幼兒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方法:
一、在活動室內設置各種活動角落
在活動室內可以為孩子們設置玩具角、圖書角、美術角、常識角、自然角等。這些活動角落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活動機會和空間,同時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增長幼兒的知識,開發幼兒的智力,加強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比如:在幼兒園設置的美術角,這是為幼兒提供美工活動的場所。孩子們在繪畫、剪貼、折紙、塑造、製做等活動中,使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得到了鍛煉和發展。美工活動既可以對幼兒進行形象思維的訓練,又可以培養幼兒抽象思維的能力。
美工活動是手腦並用、動靜交替、寓教於樂的好形式。幼兒在玩中做,玩中學,整個活動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可以使幼兒萌發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因此在幼兒園中設置美術角是十分必要的。為幼兒設置圖書角,可以使孩子們通過閱覽圖書,豐富知識,開發智力。圖書角有多種形式,條件好的幼兒園可以製做專用的圖書櫃,圖書架等,狹窄的幼兒園可以將圖書角設置在窗檯上。效果比較好的是布袋式圖書角。
布袋式圖書角具有製作簡便,不佔空間,價格低廉,幼兒取送圖書方便,美觀大方,富有幼兒情趣等特點。同時,可以培養幼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布袋式圖書角,可以設置在風琴的背面和門上,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布置家園聯系,小紅花園地等專欄
家園聯系、小紅花園地專欄,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欄園。家園聯系專欄是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系的園地,該專欄可以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的教學情況,以及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
教師還要以通過家園信箱欄目,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見解和要求,通過信箱傳遞給教師,共同為教育好幼兒做出努力。幼兒園設置小紅花園地,是為了表揚和鼓勵幼兒進步,激發動兒積極向上的願望。
小紅花代表的內容可以根據幼兒的特點和情況確立,如午睡小紅花,進餐小紅花,學習小紅花,守紀律小紅花,講衛生小紅花等。在周末總評時,就可以比一比,誰的紅花最多,誰的進步最大,通過在幼兒園設置小紅花園地,使孩子們能夠在德智體等多方面得到發展。
三、幼兒園瓷磚牆壁的利用
在幼兒園設置瓷磚牆面,為師生共同參與裝飾、繪畫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是幼兒園布置環境較為理想的方法。
在師生共同設計、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在活動室的瓷磚牆壁上,使幼兒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增添一種親切感,提高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這樣不僅可以通過美的環境陶冶了幼兒的情操,也可以發展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美術技能。
如果幼兒園結合主題教育與季節的變化,隨時更換幼兒的作品,就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了知識傳授。
在活動室設置瓷磚牆面,為幼兒提供了即興作畫的新天地。瓷磚牆面光滑,潔白、易畫、易擦、易清洗,是幼兒作畫的最佳場所。幼兒即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育的主題作畫,也可以按著自己的想像即興作畫,還可以幾個小朋友自由結合集體作畫。
從個體上來說,不但提高了幼兒的繪畫水平和興趣,而且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從整體上來說,既美化了幼兒生活環境,使幼兒生活在不斷變化,富有新意的童趣世界中,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與集體主義思想。這項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
在活動室設置瓷磚牆面,也為教師展示美術技能提供了極好的舞台,教師在瓷磚牆面上既可以根據教育主題的內容選擇粘貼的題材,也可以按著自己的愛好進行粘貼,還可將牆面塗上顏色,然後再進行粘貼。
這樣既能不斷提高教師手工技能,又給幼兒創設一個和諧輕松、富有美感的環境。幼兒在這樣一個天地里,即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受到知識的教育。
四、用紙貼畫,布貼畫裝飾布置幼兒園環境
用各種紙貼畫布置幼兒園環境,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里說的各種紙包括吹塑紙、絨紙、舊掛歷紙、手工紙和不幹膠紙等。這些紙粘貼出的作品,色彩鮮艷,畫面生動,具有一定的藝術效果。比如,採用比較先進的彩色不幹膠紙粘貼玻璃畫,布置幼兒園環境,效果十分顯著。
這種形勢是把不幹膠的艷麗色彩與玻璃的透明作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深受幼兒的歡迎。特別是具有主題性的內容,不僅美化了環境,同時,使該於們受到教育和啟發。不幹膠紙粘貼的玻璃畫,優點很多,最主要的是不怕水,不怕擦,不易損壞,還可以隨時更換。
用布貼畫裝飾、布置幼兒園環境,會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新穎別致的良好空間,布帖畫是一種比較獨特的作畫方法,畫面材質新穎,色彩十分明快,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將不同規格和內容的布貼畫分別布置在梯廳和活動室內,可以使孩子們在獲得美的感受的同時,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使他們受到教育。真正是寓理於情,寓教於樂。
幼兒天真、活潑,他們早期性格與習慣的形成,是與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的,幼兒生理上的弱性,決定了他們對環境的依賴性,幼兒行為的可塑性,決定了環境作用的廣泛性;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為幼兒創設良好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通過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精心的布置,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溫馨、優雅、舒美的環境。一個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不僅達到了對幼兒心靈塑造、情感陶冶的目的,同時,為幼兒一生的成長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④ 幼兒園環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要做好幼抄兒園環境設計襲,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並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主題牆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於讓幼兒真正成為牆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牆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於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慾,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⑤ 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優良的環境對於幼兒成長非常重要
⑥ 如何理解幼兒園環境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
1.與教育目的相一致的原則。幼兒園的環境是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價值的,我們應該把教育目的和教育價值隱藏在環境之中,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但是有些老師在創設環境時一味地追求美觀、高檔,卻沒有體現環境和教育目的一致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的目標來創設幼兒園的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
2.適宜性原則。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小中大班幼兒的環境創設應有所差異。此外,即使是同一年齡班,不同幼兒發展水平不同。為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我們不僅要提供圖書、繪本等材料,還需要豐富的玩教具等操作性材料。
3.幼兒參與的原則。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需要發揮幼兒的主人翁地位,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經驗豐富的幼兒老師可能會在創設環境時,專門留一面主題牆,讓幼兒將自己的繪畫、手工作品等粘貼在主題牆上,從而讓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的過程中。
4.開放性原則。這里的開放性原則是指我們在進行環境創設的時候既要對園內的環境進行創設,還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創設。這個小知識點也很容易在單項選擇題中出現,給我們一個例子讓我們反選這是屬於什麼原則。
5.經濟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是指環境創設應該根據本園的實際經濟條件和情況,因地制宜地來創設環境,避免出現盲目地進行環境創設,給園所的其他經濟支出造成負擔。
6.安全性原則。幼兒園是保教結合的教育機構,並且保育是教育的前提,這就要求在創設環境時充分考慮幼兒園的身心安全。如剪刀等鋒利的用品不能夠亂放,桌椅的稜角應用海綿做處理以免幼兒被撞傷,除此之外還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充分保護幼兒的心理安全。
⑦ 幼兒園環境對幼兒成長的作用
作為專門性的幼兒教育機構,幼兒園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回特別是其特定的答環境設置,必然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廣大兒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環境是兒童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在早期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幼兒的生存質量得到普遍關注,幼兒園環境創設是改善幼兒生存環境、提高幼兒生存質量、創造環境將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內容。
所謂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它是由幼兒園的全體工作人員、幼兒、各種物質器材、人事環境以及各種信息要素,通過一定的文化習俗、教育觀念所組織、綜合的一種動態的、教育的空間范圍和場所。這種空間范圍,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質,又具有教育性質;既是開放的,又是相對封閉的。它不僅受到特定的地理環境、空間方位的影響,又受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氛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