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舞蹈的課程性質

小學舞蹈的課程性質

發布時間: 2021-01-14 18:53:49

『壹』 少兒舞蹈或者兒童舞蹈課程一般分哪些類別

就舞蹈種類來抄講,一般設有有古典芭蕾、中國民間舞、古典舞、西方民間舞、爵士舞等等。
另外,少兒或者兒童舞蹈還會在創意舞蹈方面開設課程,例如童翼創意舞蹈,就有老師引導孩子根據音樂感覺、身體擺動等,結合舞蹈技巧進行孩子們自己的自身舞蹈創作。

『貳』 小學舞蹈課教什麼

1.舞蹈的基本訓練。少兒舞蹈基本訓練一般分為地面訓練、把桿訓練、中間位置訓練。地面訓練的內容包括頭、頸、肩、肘活動,勾綳腳、卧姿踢腿、跪下腰練習,通過這些訓練,能使學生身體得到較自然、全面的活動,增強動作關節的靈活性。把桿訓練的內容包括綳腳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這部分活動量大,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訓練效率。例如,在進行踢腿訓練時,有的學生怕踢腿疼,不捨得用勁,我就給學生講清楚踢腿練習的目的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腿的軟開度增強了,胯、膝、踝三部位的軟開度也隨之提高了,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通過把桿上的訓練,能規范學生動作,提高動作的軟開度。中間位置訓練,主要是學習手位、腳位、手臂姿態、基本舞步、小跳等,通過學習能使學生了解身體各部位舞蹈動作的要點,使動作輕巧、敏捷、穩重、有持久力。例如我在教學生走步時,首先讓學生聽音樂走步,要合拍,能行進或原地走,然後隨著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動作水平的提高和方位知覺的發展,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不同的人物、不同情緒、不同節奏、不同特點走,如老爺爺走、小朋友走、輕快地走、雄壯的走等。為提高學生動作訓練的興趣,還可加入學生喜歡的動物世界中「小夥伴」的走。如鴨走、熊走、企鵝走,使學生在愉快的模仿動作過程中,達到走步訓練的目的。總之,基本訓練教學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句話,即:動作要領先講清,精講多練不放鬆,勉勵學生勤練功,循序漸進量力行。2.活動課中的舞蹈教學。小學階段現行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律動、集體舞、表演舞。律動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等變化做不同的律動性動作。律動可以單一動作重復練習。也可將幾個關聯動作組合練習。如,形象模仿動作:鳥飛、兔跳等。集體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有組織、有規定的隊形、位置上做舞蹈動作,一般可以反復進行,舞蹈時要求學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動作和諧一致。集體舞主要是用來培養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變換隊形,在音樂中整齊、協調的動作、樹立相互合作的集體主義觀念。表演舞一般是指體裁廣泛、主題突出、有特定的內容、情節、角色,有畫面和隊形的變化,舞蹈性比較強,是部分學生參加用於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舞蹈,教師在排練舞蹈時,要給學生講清舞蹈中的故事情節、表演時應注意什麼。在教學過程要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的示範,並進行模仿,反復練習,達到教師的要求。例如,在排練舞蹈《花兒向陽開》時,主要動作是學生雙手作動態開花狀,腳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學時,學生動作做得較僵硬,我反復示範,並用啟發式的語調告訴她們:「你們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欣喜的開放。」學生理解了動作的含義,頭、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動作也就做活了。總之,在排練舞蹈時,具體動作應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精講多練,由基本動作到串聯,練習速度由稍慢過渡到原速。

『叄』 少兒舞蹈課程包括什麼

華夏童年告訴您少兒舞蹈課程包括
柔韌素質訓練及少兒舞蹈教程的方法技巧: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舞蹈演員的肩、腰、髖、腿等部位均需要具備特殊的柔韌性,才能在舞蹈中表現出大幅度的活動范圍。柔韌懷差的人,會影響掌握動作技能,還會限制力量及速度、協調能力的發揮,也會造成肌肉、韌帶損傷。在少兒舞蹈教程教學訓練中,既要解決舞者的軟開度問題,又要重視舞者的韌性問題,體現出柔中有剛和剛中有柔的效果。為此,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柔韌素質和訓練問題。

對柔韌的訓練可分為:主動柔韌性練習和被動柔韌性練習兩種:主動柔韌性是指舞者依靠相應關節周圍肌群的積極工作,完成大幅度動作的能力。主動柔韌性訓練培養舞者的柔韌能力,也起到發展力量素質的作用。

下面談談少兒舞蹈教程中柔韌訓練的方法與要求:主動拉伸與被動懷拉伸練習法必須相互兼顧。

主動的動力拉伸練習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將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拉長,提高其伸展性的方法。如:踢腿練習,可採用負重和不負重的拉伸練習。

被動的動力拉伸練習是依靠老師或同伴的助力拉長韌帶、肌肉的練習。如:依靠同伴的助力幫助逐漸提高後踢腿或前踢腿的動作幅度。

而被動的靜力拉伸練習是由外力來保持固定姿勢的練習。如:依靠同伴的力量來保持高舉腿的最大幅度。

被動性拉伸練習的效果要比主動拉伸練習小一些,但它可達到更大的被動柔性性指標。而被動柔韌性的最大指標又決定主動柔韌性的指標,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兩者必須兼而有之,不可偏廢。如:舞者在地毯上縱叉很好,可是在做劈叉跳時卻達不到理想效果,很說明兩者的關系。

『肆』 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培養和必要性

淺談舞蹈教育在當今中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必要性
〔 作者:錢 櫻 轉貼自:網路搜索 點擊數:2831 更新時間:2005-11-27 〕
舞蹈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藝術。它起源於勞動,又與文學、音樂、美術相伴而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以動作的姿態、音樂的節奏和人的臉部表情為基本要素,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審美要求,同時又培養了人們優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舞蹈自產生以來不但具有供人欣賞和娛樂的作用,同樣也起到了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而如今它也已成為了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的途徑,並且與美的教育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蘇聯著名美學家斯托洛維奇曾指出:「人的審美教育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但是不能不承認,藝術是對個人目的明確地施加審美影響的基本手段,因為正是在藝術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對世界的審美關系。因此,藝術教育——對藝術需要的教育、對藝術感召和理解的發展、藝術創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組成整個審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審美價值的本質》第200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

最早提倡和發展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國家是美國。美國自20世紀初以來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普遍設立了舞蹈課,他們的這一做法基於他們對舞蹈藝術的基本認識:「幾十年來,美國教育系統里的舞蹈設置目標。初期屬於體育范疇,認為舞蹈活動,可以強健身體,糾正姿態,調理肌肉,使動作準確。在心理方面,舞蹈對學生適應團體活動,接受領導、遵守法律有幫助;對個人言行舉止,表情達意有益處。因為舞蹈是一種運動,對學生來說,是比柔軟體操更完備的一種體育課程。」(《世界藝術教育》第35頁),這無疑把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和「體育課」相結合,從另一種角度來審視了普通學校的舞蹈教育,這不僅可以使舞蹈教育獲得一定的發展空間,而且輕易的解決了師資的來源。

其實在我國中小學的教育中要獲得審美教育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在語文課、自然課、生物課、勞技課中都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只有實行藝術教育才是獲得美育的最佳途徑。而在藝術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曾經有很多學校開展了課外的舞蹈等各方面的藝術課程,但是由於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導致了此種教育的「名存實亡」,使學生在學校里參與美育的機會幾乎等於了零,使得我國人民的舞蹈意識普遍低下,無疑這種社會現象是不正常的,它只針對了少數孩子,而忽視了大多數成長中孩子的需要,這將對我國人種的智力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

凡是教育就必有它自身的教育目的,既都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而通常所說的舞蹈教育目的也正是寓於這種教育目的之中的。但是,在普通學校中開設舞蹈教育,其目的並不再局限為謀生的手段,它正伴隨著審美意義的擴大、觀賞性、娛樂性藝術的增多,而逐漸的發展成為了能滿足個體對藝術的強烈追求的、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和參與力的一種社會活動。此時的舞蹈教育作為藝術教育中的一個分支,充分顯示了其審美認識、審美教育、審美娛樂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為了更充分的顯示出舞蹈教育的優越性和獨特性,在中小學的舞蹈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了一系列適合非舞蹈專業學生的教學計劃、要求、目的、目標,希望能從多方面充分展示其審美功用的一面。

目前世界各國普通學校都開設了舞蹈教育課程,其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將舞蹈課列在正式課表內,成為必修課;一類是作為課外活動,對全體或部分學生施行舞蹈教育,具有選修課性質。當然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前者的優勢性更強,像美國就舞蹈作為了一種對學生身心、思想都有益的運動,把其列在必修課中。但在我國至今還普遍的採用後者。其實從美育的角度來看,在中小學中開設舞蹈課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這里有,不是毒,希望 對你有幫助http://www.05005.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362

『伍』 小學階段課程性質的特點有哪些

小學階段的課程基本性質,應體現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學階段版教育是義務教育,是權國家為每個適齡兒童提供的基礎教育,應提供均等的就學機會,因此,小學課程應保障學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質量要符合國家基本標准。(2)基礎性。小學教育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從事終身學習打基礎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課程內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的、有限的和具有發展性的。 (3)發展性。小、學教育的課程設置要給學生全面、豐富的發展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應有利於學生自主、多樣、持續的發展。 (4)可接受性。小學教育的課程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

『陸』 小學教學課程的含義性質和地位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回學生初步學答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柒』 舞蹈專業類課程屬於什麼課(如是實踐性課程嗎)

是實踐課,而復且可以和升學掛鉤制~高中舞蹈能報所有的有相關舞蹈專業的大學,高中舞蹈生最好報師范類或者綜合大學,因為那些大學文化要求過拋檔線,大概300多分,這個分數就能卡住很多藝術中專那些專業特別好,文化不好的舞蹈生,所以報考師范類或者綜合大學安全點,報考藝術音樂學院,會被秒殺,除非你專業特別強~~空翻轉什麼都能

『捌』 什麼時候規定中小學開設舞蹈課程

先准備一抄些基礎的基本功練習動襲作 簡單些 讓他們一學就會 這樣他們才會有自信 才會堅持學習 你也要多鼓勵 不要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去教課 更要是一種交流模式去上課 這樣 不僅僅他們可以學的很放鬆 你也可以知道 他們對舞蹈或者對你的一些看法 才會知道 自己的一些不足 然後再做調整 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 練習舞蹈是很苦的 小學課程動作 可以參考中國舞蹈考級的教材 從地面到把桿 還有表演

『玖』 我要教小學生舞蹈應該教些什麼

教小學生舞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舞蹈基本訓練部分
二是舞蹈教學部分

首先是舞蹈的基本訓練。少兒舞蹈基本訓練一般分為地面訓練、把桿訓練、中間位置訓練。地面訓練的內容包括頭、頸、肩、肘活動,勾綳腳、卧姿踢腿、跪下腰練習,通過這些訓練,能使學生身體得到較自然、全面的活動,增強動作關節的靈活性。把桿訓練的內容包括綳腳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這部分活動量大,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訓練效率。例如,在進行踢腿訓練時,有的學生怕踢腿疼,不捨得用勁,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腿的軟開度增強了,胯、膝、踝三部位的軟開度也隨之提高了,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通過把桿上的訓練,能規范學生動作,提高動作的軟開度。中間位置訓練,主要是學習手位、腳位、手臂姿態、基本舞步、小跳等,通過學習能使學生了解身體各部位舞蹈動作的要點,使動作輕巧、敏捷、穩重、有持久力。首先讓學生聽音樂走步,要合拍,能行進或原地走,然後隨著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動作水平的提高和方位知覺的發展,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不同的人物、不同情緒、不同節奏、不同特點走,如老爺爺走、小朋友走、輕快地走、雄壯的走等。為提高學生動作訓練的興趣,還可加入學生喜歡的動物世界中「小夥伴」的走。如鴨走、熊走、企鵝走,使學生在愉快的模仿動作過程中,達到走步訓練的目的。
總之,基本訓練教學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句話,即:動作要領先講清,精講多練不放鬆,勉勵學生勤練功,循序漸進量力行。

其次是活動課中的舞蹈教學。小學階段現行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律動、集體舞、表演舞。律動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等變化做不同的律動性動作。律動可以單一動作重復練習。也可將幾個關聯動作組合練習。如,形象模仿動作:鳥飛、兔跳等。集體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有組織、有規定的隊形、位置上做舞蹈動作,一般可以反復進行,舞蹈時要求學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動作和諧一致。集體舞主要是用來培養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變換隊形,在音樂中整齊、協調的動作、樹立相互合作的集體主義觀念。表演舞一般是指體裁廣泛、主題突出、有特定的內容、情節、角色,有畫面和隊形的變化,舞蹈性比較強,是部分學生參加用於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舞蹈,教師在排練舞蹈時,要給學生講清舞蹈中的故事情節、表演時應注意什麼。在教學過程要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的示範,並進行模仿,反復練習,達到教師的要求。例如,在排練舞蹈《花兒向陽開》時,主要動作是學生雙手作動態開花狀,腳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學時,學生動作做得較僵,學生理解了動作的含義,頭、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動作也就做活了。總之,在排練舞蹈時,具體動作應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精講多練,由基本動作到串聯,練習速度由稍慢過渡到原速。

在教學中,也嘗試創建了「欣賞—模擬—學創」式小學舞蹈課教學模式
小學舞蹈課教學模式的構成。

所構建的「欣賞—模擬—學創」式小學舞蹈課教學模式,是為教師在舞蹈課教學中提供的一個活動框架,它是依據教學過程發展規律而形成的一個正向的線性結構。該模式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知識及能力發展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欣賞—模擬—學創。
三個階段又包含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及情感發展的不同的五個環節:欣賞包含「初步理解」和「情感陶冶」;模擬包含「基本掌握」和「情感激發」;學創包含「鞏固運用」和「情感發展」。

(1)欣賞。這是舞蹈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階段,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後面階段提供背景和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2)「初步理解」是學生了解舞蹈知識的初始階段,其要點是認知激活、定向准備,即要使學生在此階段,從進入教學活動開始之時便處於認知活躍狀態,積極主動地去攝取知識,激發對舞蹈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學習目標的理解。

(3)「情感陶冶」是通過欣賞優美的舞蹈動作,促進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追求。其中美包括形象美、動作美、旋律美、服裝美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美的欣賞,對美產生直觀的、初步的印象,同時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全身心地沉浸到情感交流和情緒體驗之中,從而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

(4)模擬。模擬階段是學生具體學習及掌握知識的階段,該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授及學生的模仿,使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5)學創。學創階段是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啟發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它是在舞蹈動作的掌握、有豐富的音樂感受和一定的舞蹈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初步按歌曲或樂曲內容自編簡單的舞蹈動作並表演。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