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讓小學生開設英語課程
1. 有誰知道現在的小學英語課文里為什麼一個漢字都沒有是那些主編和小編腦子壞掉還是根本不想讓小學生學英語
你思想過復時了。
江蘇的譯林版教材制是在2003年版「牛津小學英語」的基礎上大幅度降低難度而來,其難度在全國排在前面。你家小孩要是早生幾年,上的就是「真.牛津小學英語」了,更難。
現在的要求是純英語語言環境。按照教育部要求,英語老師在課堂上也是要盡量不使用中文的。
南外雙語班連其他課都是用英語教授。
至於你看不懂孩子的英語書,輔導不了,那是你的問題。
你孩子聽不懂老師純英語授課,那也是因為你沒上輔導班,與其在網路上bibi,不如花錢給孩子報個班。反正都是你的錯,教育局是沒錯的。
另外,輔導班挺貴的,一節課兩三百吧。不然為什麼江蘇省小學4點就放學了?趕在家長上班之前放學,就是為了讓老師開輔導班。
2. 如何讓小學英語課堂更貼近生活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因此,我們教師應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淡化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生活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步入了英語學習的殿堂。我們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創設情境,將英語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一、教學環境
在非母語――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從而來直接影響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這的確很難把握。因為這環境范圍太廣,不是我們教師所能左右的。因此,我們教師只能充分利用課堂中的教學環境,調動課堂中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
1、調整座位。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真實的語言交際為背景,緊扣課堂主題和教學內容來選擇課堂座位的擺放方式,從單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發展,便於學生進行交流和開展合作學習,創設一個開放式的小學英語課堂環境。「田」字形擺放法,適合於以情境對話為主要內容的課;圓形擺放法是撤掉課桌,只留下椅子並將椅子擺放成圓形,教師可以站在圓形的中央,這是做游戲時常用的擺法;U 形或 V 形擺放法,就是將學生分成兩隊,成兩條相對的 U 型或 V 型,教師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這種座位擺放法可以有足夠的課堂空間供教學使用,適合課堂分組競賽,也適用於情境教學……總之,課桌椅的擺放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靈活調整,還要盡量使所有學生與老師的距離都差不太多,以便教師能均勻地分布他的人文關懷,增強學生和老師的親近感。
2、布置「白牆」。其實可以在牆壁上張貼學生自畫的活潑的彩圖,貼上書寫漂亮的英文標簽,能使學生從視覺上受到英語信息的刺激,
更好地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情境中。在教學《 Let 』 s go to the zoo 》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畫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把窗戶變成熱鬧的動物園。在堂課上,學生按照自己的喜愛介紹動物:「 This is a……」還要用「What 』 s this ?」「 What 』s that ?」進行問答。在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會受到寬松、愉悅的交際氛圍的感染「動」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充分體現了愛學、樂學的積極情感。
3、開拓「課堂」。單一的教學環境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厭倦,和學生生活很貼近的教學內容,卻可以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一部分學生在座位上肯定想躍躍欲試。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教學內容
單一的教學環境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厭倦,所以直接豐富、美化教學環境很有必要。而學生生活很貼近的教學內容卻也可以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環境中去。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能增強語言交際的真實性,使語言交際從「空對空」變得「言之有物」,也使抽象的東西直觀化,提高了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1、走進生活,自主學習。隨著「地球村」概念的形成,英語與我們的生活已密不可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商標、標志等,都出現了英語的蹤跡。這時從生活經驗中選取教學內容,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易學,能使孩子適應學習,獲得經驗,得到發展。小學英語教材本身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也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經常運用的知識。如同學們最愛逛的公園、動物園;同學們最喜歡吃的水果、牛奶、冰淇淋;同學們掛在嘴邊的一些日常禮貌用語;還有學生自身的、家庭的、學校的生活內容等。小學英語課程標准從教學內容上規定了十五個話題這些話題貼近生活,和小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僅靠書中的知識點還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情景。學生在學習字母時感覺熟悉,熱情也就高漲,思維異常活躍,效率當然會隨之變好。學生不但學到了課堂上沒有的知識,還自信地感到自己揭開了英語的神秘面紗,與英語親近了,畏難情緒人大減弱了。
2、依託生活,體會學習。小學生好玩、好動,枯燥無味的翻譯法顯然是不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生對身邊的英語特別有興趣,托生活化的教學,當然更便於學生的理解吸收,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 long 、 short 、 tall 、 fat 、 thin 、 big 、 small 等單詞時,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 Miss Zhang 』 s ruler is long . Xiaoming 』 s ruler is short .」「 Miss Zhang is tall . Wu Dan is short .」教學的同時,利用誇張有趣的簡筆畫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單詞的意義。通過學習這種生活化的英語知識,讓學生覺得這第二語言並非離他們很遙遠,是與他們一起孕育在生活中,走到哪裡都可以碰觸到英語,促進學生主動把學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並誘發他們去更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
三、教學手段
1、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有三種方式:⑴實物或模型;⑵圖片;⑶掛圖。實物、模型和圖片主要用於詞彙的教學,如食品、服裝,
可直接用實物,加強感官效果,突出真實性。而生動形象的模型,色彩鮮艷的圖片對於那些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的東西也是行之有效的。掛圖可用於比較簡單的對話,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
2、運用電教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
運用電教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可分為:⑴錄音;⑵錄像;⑶ CAI 課件。錄音機是英語教學中使用最多、操作方便的教學媒體。它可以播放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和對話,營造生活化的情境。錄像的優點在於聲、畫結合。它對於那些動態畫面較多的生活化情境創設很有幫助。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快捷、有效地從生活化入手,模擬、出示所要教學的內容又符合小學兒童的學習發展的直觀性特點。在利用現成的電器教學時,還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3、就地取材。在教學 boy , girl , teacher , student 時,教師可直接以班級學生和教師為操練對象這樣學生不僅記憶深刻,還覺得非常親切、有趣;在教了顏色單詞後,也可用教室里的一些物品進行鞏固和操練,信手拈來,方便自然,學生易懂易記。如 Open the door . Close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 Clean the board . Etc .學生不僅感覺特別熟悉,而且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習語言、體驗語言,記憶特別深刻。
四、作業設計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論中提出,「教學做合一」是創造。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給學生盡量多的事去做,而且是用英語做。課後練習是否有效,關鍵是讓學生「學以致用」,並能保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
1、好動是兒童的天性,而畫畫是小學生極感興趣的事。根據學生這樣的愛好特點以及所教內容,設計多次趣味性的作業:如教了服裝和顏色單詞後,就讓學生當一回設計師,畫一畫自己喜愛的服裝,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還要剪一剪,貼一貼;教了動物、水果單詞後,再讓學生自製圖片卡,畫一畫,並在圖片底下標注英語名稱。這樣,學生在找找、剪剪、貼貼、畫畫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興趣,擴展了課外知識。
2、唱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知識的鞏固融於趣味性作業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單詞記憶是個乏味的項目,讓學生自編兒歌,學生的興致很高。如這首活潑又實用的《水果歌》:你拍一,我拍一,水果店裡去shopping !你拍二,我拍二,又大又紅是 apple ;你拍三,我拍三,小船彎彎 banana ;你拍四,我拍四,酸酸甜甜orange …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切合了《英語課程標准》倡導的「任務型教學途徑」,能使學生形成開口提問的習慣,也鍛煉了學生口頭和筆頭表達能力,同時使所學知識得以內化。
4、寫生活。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年的英語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寫一小段話,以此強化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筆頭表達的能力。教學《 My family 》一課後,布置學生寫下第一篇英語作文,描述自己的家庭,並配上插圖,用彩色筆美化一番,優秀作品可在學校櫥窗展出。為了得到這次「露臉」的機會,學生會把自己的第一篇英語作文改了又改,認真細致地完成了作業。可見,只要我們給予學生應有的空間和時間,在成就動機的驅動下,學生是會產生主動完成作業的意願的。可見只要我們教師開動腦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及需要,精心設計貼近生活的各種作業,就能拉近英語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自覺自願去完成他們認為重要、有價值的任務,給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從而能達到作業效果的最佳化。每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身心發展及生長環境各不相同,智力、性格、興趣、經驗、生活環境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應該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實施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單詞認讀時,可推出一些不同個數和難度的單詞供學生選擇;布置的作業有選擇性,如:
我根據自己學生的素質、基礎及接受能力對教科書內容及時補充與刪減,依據學生的興趣、能力、需要加以講授。教材選編「生活化」是指教師所教的東西對學生要有價值,如果教師所教的教材對學生不適宜,就會降低、挫傷學生的學習動機。當今很多小學英語教材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教師應盡量為學生選擇「生活化」的教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3. 為什麼小學就開設英語課了
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有兩大難點:
首先,背誦英語單詞和短語難.
其次,學習語法難版.
小學就開設英語,畢權竟有了一定的基礎,
到了中學後,要講到更多涉及語法的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就要好理解一些了,學習起來就要相對容易些了.
4. 小學英語課程應該怎麼開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 王薔 近日,教育部作出決定:從2001年起,以小學三年 級為起點,在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小學英語課程究竟應該怎麼開?應遵循什麼樣的課程理念?應使用什麼樣的教材?應採用什麼樣的課程模式和方法?如何對小學英語的教與學進行評價?上述種種問題都是每個英語教育工作者、教研員、小學校長、小學英語教師以及家長所關心的,也是關繫到千千萬萬小學生能否成為英語學習的成功者和受益者的大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學習英語,豐富他們的社會生活經歷,開拓其視野,樹立其英語學習的信心。也就是說,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枯燥的語言知識講解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要通過適合兒童年齡、心理和生理特點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把學習英語與用英語做事情聯系起來,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用環境,使學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語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他們升入初中以後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 全國要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大范圍地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應特別加強對課程的指導。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學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在教學總體目標上要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 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應當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願望,使他們樂於學;而學習興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效果,取決於他們能否獲成就感。教師要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比如:物質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大膽實踐,體驗成功。學生有了學習的成就感,就有了學習的自信心。 2.在課程實施上要重語言環境、重頻率、重效率。 小學英語教學要特別強調語言環境的創設,應充分利用和開發多種媒體(如電視、錄音、錄像、光碟等)進行教學,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此外,還要重視開課的頻率。過去小學開設英語課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開設課時不足,學生接觸語言的頻率太低。如一般學校一周開兩個課時,有些地區的學校每周只開設一個課時,這樣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容易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根據記憶的規律,如果所學的新內容不能及時得到復習,則會很快遺忘,而且相隔時間越長,遺忘率越高。因此,小學開設英語課要採用高頻率、短課時的方式,保證每周安排四次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提高其學習效率。 3.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要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 小學英語教學要從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傳統的語言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初級階段要學好音標,學好語法,記憶一定量的詞彙,為語言的運用作準備。這一方式的教學導致了課堂教學的教師中心化和學生處於被動記憶的狀態。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的嘗試與創造,才能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兒童具有模仿力強、求知慾強、記憶力好、心理負擔輕、表現欲和創造精神強等特點,這正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優勢所在。然而,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調的重復和機械的訓練等是他們的弱勢。如果我們讓小學 生學習並理解繁雜的語言知識,背記語音和語法規則,就恰恰忽視了小學生學習語言的優勢。不少學生就是因為學不會音標或不喜歡語法或記不住單詞而掉隊,以致放棄英語學習。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通過聽、做、說、唱、演、讀、寫和視聽等多種語言學習的方式,達到激發興趣、形成語感和培養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4.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要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 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設備,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體驗和模仿等實踐活動,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語音語調的訓練不能僅僅以單音準確為目的,要明確語音語調包括發音、重音、語調、節奏和語流等方面,要通過培養語感以及有意義的語句或語段的模仿和訓練來奠定學生語音、語調的基礎。要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就要創設交流的情景,使學生通過參與交流活動培養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5.在教學評價上要重態度、重參與、重能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小學英語課程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採用平時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方式進行,並重視學生的態度、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評價應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講故事、說歌謠、唱歌曲、表演對話或短劇等)、與學生交流、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等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除形成性評價外,小學高年級期末或學年考試可採用口、筆試相結合的方式。口試主要考察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筆試主要考察學生聽和讀的技能以及初步的寫的能力。評價可採用等級制或達標方法記成績,不應按學生成績排名次或以此作為各種評比或選拔的依據。 關於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可行性問題,不能簡單地認為好或不好,可行或不可行,有利或不利。只要有好的師資條件,遵循正確的教學理念,採用適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開發和利用多種教育資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採用以激勵為目的的評價方式,小學英語教學是完全可行的。實踐證明,小學開設英語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會促進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利於小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和交流態度,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然而,師資條件不具備,教學觀念和方法陳舊,以應試為目的的小學英語教學,只能給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也必然是不可行的。(摘自2001第5期《中小學外語教學》)
5. 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開設小學英語課程的
2001年,教抄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英襲語課程標准(實驗稿)》,這是小學階段正式出台的第一部英語課程標准(大綱)。在這之前,教育部大綱都是以初一為英語學習起始,不論之前在小學是否有英語基礎,都從初一開始零起點學習英語。
同年(2001年)教育部印發《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課程的指導意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從2001年秋季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2002年秋季,鄉鎮所在地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工作目標和步驟。
由於各地教育水平差異和小學階段普及英語課程的進度不同,在2009年前升入初中的學生仍然會從ABC教起,例如在江蘇,特別編寫了零基礎的《英語預備課程》,供正式學習七年級英語前使用。但在2010年後,隨著小學英語教育的普及和水平提高,小學英語真正成為了英語學習的起始,初中也不再安排重新學習。
6. 為什麼要進行小學英語課程改革
小學英語課程改革是勢在必行,原因如下:
一、轉變觀念,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觀念不僅在中學存在,在小學也存在;不僅在老師中存在,在家長中也存在。它削弱了學生學習的廣博性,強化狹隘性;割裂能力的綜合性,突出片面性;剝奪學生學習的樂趣,導致厭學、棄學。為了消除應試教育觀念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影響,首先要改變考試和評價方式,突出形成性評價,淡化終結性評價。同時,還要改革對英語教師的評價制度。
二、新一輪基礎教育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要突出中國教育的特點因此,課程改革要樹、)_『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_
三、進一步確認了我國英語教學的類型
我國的英語教學類型是英語外語教學,!八丁非英語二語教學。在中國這樣一個缺乏語言環境的國家裡,首先要發揮學習者的認知機制,要重視對語言技能和知識基礎的培養,形成一定的語言素養之後,為進一步語言學習打下基礎。這是中國人把英語作為外語教學探索的一條出路
四、加強小學英語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
培養小學英語師資是開好英語碟、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任何好的外語政策、教法、和教材都必須由合格的教師來實施目前,我國的小學英語教口l1j來源狹窄,在職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能力、教學理i侖和教法水平不太理想應該在加快培養高素質型教師的1司11 寸,加快對在職教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以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的水平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模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觀摩教學、集體備課、假期培訓、周末培訓、網路培Ull和以老帶新等形式
五、小學與中學的銜接問題亞待解決
銜接問題就是教學效益問題雖然已經有一些條件好的小學與中學銜接上,使一部分小學生可以在中學能進行高起點的學習,縮短了英語學習的時間.為別的課程學習留下了空間。但是,大部分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學還不能與中學英語教學接L頭,有的甚至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這勢必會給我國的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
7. 關於中小學是否應該開設英語課的辯論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不斷地深入,各省市在國家課改總綱的指導下,制訂各種方案,採取各種措施,努力完成歷史賦予的重任。就開設的課程來說,小學三年級起由原來的語文、數學兩門主要課程改為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要課程,其目的是培養新時期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這是時代的需要,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需要。小學開設英語課,讓孩子從小接觸英語,為今後的學習奠定外語基礎,為其終生服務,有其必要性。但決策一個問題,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應掌握一個「度」的問題,不然就難以達到目的,難以登至理想的彼岸。
一、英語教學擠壓了母語教學。
英語被列為主課,在目前「全員總動員」上好英語的局面下,教師要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於是早上進班抓英語,中午進班搞輔導,英語課成了三門主課中的重點工程,而原來早上學生用來讀語文、吟誦中國經典語言文字的時間全部讓英語佔領。母語學習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也難怪低、中年級的學生拼音發音讀成英語,英語發音讀成拼音;也難怪語文教師哀嘆中國的學生中文學不好,外文學不了。
二、小學英語教材不固定,不統一。
目前,讓教師更為難的是教材不固定。前幾年我們常州地區許多學校使用的是譯材版小學英語教材,如今統一規定使用牛津版小學英語教材,後者要求學生掌握的詞語要比前者增加近一倍,學習難度更大。如現在的六年級,為了彌補學生前一、二年學習的不足,各學校只能利用暑假為學生補課,少則半月,多則一月,師生冒著酷暑,頂著烈日,加班加點,拚命突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明知是違反國家規定,明知是摧殘學生,加重學生負擔,剝奪學生休息度假權利,但也無奈,只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不然學生就難以應付開學後的統一考試乃至小學畢業考試。學校來說更是無奈,如此違心之事迫不得已,何況還要向學生收取一定數量的補課費,以支付教師的加班費和補習班各種辦公費用。學生是無辜的,學校領導和教師是無辜的,那麼違規的責任究竟由誰來負呢?
三、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不如人意。
由於師資教材等各種原因,目前小學英語教學質量不如人意。家庭條件好的可請家教,家長英語素質好、學生智力高的一部分學生英語成績較好;而家庭條件差,請不起家教,家長不懂英語,無法輔導的成績不理想,智力稍弱的成績就跟不上。各地都出現了英語成績參差不齊的現象。如有個別學校六年級在今年期中摸底調研測試中,出現及格率不到25%,40-50分的學生特別多的現象。這給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以上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現狀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
1.小學究竟以母語為主還是以英語為主。任意搞一個調查就可以知道,任何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每天實際化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要比語文學習的時間多,如此下去,漢語作為世界上的使用人數最多的語種,作為中國人自己的語種必將成為一種弱勢語言,那麼,中國人又如何繼承和發展自己的母語。試問在美國、英國、俄羅斯等發達國家小學中也這樣開設外語課程嗎?
2.小學究竟從幾年級開設英語為宜。鑒於中國的國情,鑒於目前中國教育和師資的實際情況,小學開設英語有一定的必要和條件,但這些條件還不充分。幾年來的實踐也證明,小學從五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為宜。二十班以上的學校只需二至三個專職英語教師,學生的接受能力也在許可范圍之內。
3.小學英語教學要求要降低。我們的學生從小就生活在漢語生活的大環境中,從他們哇哇學語就接觸漢語,他們靠漢語生存,靠漢語增長智慧,靠漢語成長,而成材之後絕大多數都仍生活在這個環境中,服務於自己的祖國。在這種大環境中開始學習外國語言,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小學階段必須降低英語教學要求,是否可以以口語為主,不要過多的追求學生對單詞的背誦、默寫和對句子的理解。幾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原來使用的譯材版小學英語教材較為適合,甚至還可以降低一些難度。
4.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十分重視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減輕。目前由於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小學生負擔不是減輕而是加重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們培養的是國家的建設者,不能把孩子當成「試驗品」。一個試驗不成再搞另一個試驗,這將耽誤一代人,坑害一代人。如果研究小學教育教學的專家、教授們,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者對自己身邊的孩子進行一些調查,再到農村、城鎮進行一些調查,關注孩子身心素質發展的研究,與外國同齡孩子認真地、實事求是地比一比,那麼也許就會更強烈地呼出十年前已發出的聲音:「救救孩子」。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為了孩子,為了未來,讓我們大家來正視這個問題,把中國的教育改革得更好些。
8. 小學為何要開設英語課
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這門課程,有兩大難點:
首先,背誦英語單詞和短語難。
你瞧那些英語單詞,都是由不同的字母組合到一起,找不到一丁點的記憶規律,為何?他沒學過國際英標,學過國際英標的人都知道,一個單詞的發音,基本上讀出來了,差不多就能拼出來了。可想而知,對於一個沒有學過英標的小學生來說,去記憶一個單詞會有多難嗎?單詞是學習英語的攔路虎,單詞記不住,還談何對英語的學習呢?那隻能是一紙空文。
其次,學習語法難。
就算你把英語單詞和短語都能記得了,可是,英語涉及到時態和語序的問題,一個單詞和短語它的原形是這樣的,可是它到了句子當中運用的時候,它會跟著時態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且英語跟中文的語序也有很大的不同,把一句漢語翻譯成英語,並非是按照漢語的順序來進行的。背上來單詞後,並非就是能照書算命,把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填充到句子里就行的。為何?小學生懂的中文語法少。讓一個小學生把一句漢語翻譯成英語真是難於上青天,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級了,從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可是將近三年時間學下來了,可是對於英語這一門課程的學習,他真的就是一個門外漢。如果是他的智商有問題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作為家長來說,真是心急如焚,說到這,也許有人會說,那你不能把他送給別人輔導嗎?這個,確實也想過。不過,是因為自己也懂一點英語,也可能就是因為懂了一點,看到孩子學不會,才會如此的著急!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一天晚上,他做完筆頭作業後,老師還布置了背誦的內容,課文內容充其量也就四句話,然而他從八點半一直到九點半,一個小時的時間沒把那四句話背上來,抑或背上來,再叫他把一句一句翻譯過來,他竟然是直翻白眼!當時,我真是急得抓耳撓腮,比我自己在學校學習時還要著急!只能是死記硬背,哪怕背上來後,也不會靈活運用。比如,當時,我把他所謂的會背的英語句子用漢語翻譯過來,說了漢語,再叫他用英語說出來,他竟然是直翻白眼。
假如到了中學後,中文要講到更多涉及語法的問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就要好講解一些了,學習起來就要相對容易些了。再一個,到了中學的孩子,他的年齡稍大了些,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學起來也會更容易些了。也就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了。我真的不明白小學為何要開設英語課哦!
9. 小學生為什麼要開英語課
就算你把英語單詞和短語都能記得了,可是,英語涉及到時態和語序的問題,一個內單詞和短語它的原形是這樣容的,可是它到了句子當中運用的時候,它會跟著時態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且英語跟中文的語序也有很大的不同,把一句漢語翻譯成英語,並非是按照漢語的順序來進行的。背上來單詞後,並非就是能照書算命,把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填充到句子里就行的。為何?小學生懂的中文語法少。讓一個小學生把一句漢語翻譯成英語真是難於上青天,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級了,從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可是將近三年時間學下來了,可是對於英語這一門課程的學習,他真的就是一個門外漢。如果是他的智商有問題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作為家長來說,真是心急如焚,說到這,也許有人會說,那你不能把他送給別人輔導嗎?這個,確實也想過。不過,是因為自己也懂一點英語,也可能就是因為懂了一點,看到孩子學不會,才會如此的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