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我國近代幼兒園課程的發展歷程

我國近代幼兒園課程的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 2021-01-15 07:06:18

A. 七個教育之父都是誰

七個教育之父是:

1. 現代教育之父:赫爾巴特,同時也被譽為「科學教育奠基人」、「科學教育學之父」。

2. 課程評價之父:泰勒,同時也被稱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當代教育評價之父」。

3. 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首創「幼兒園」的名稱,也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4. 俄國教育心理之父:烏申斯基,也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5. 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是教育心理學之父。

6. 程序教學之父:斯金納,在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程序教學,成為程序學之父。

7. 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華生,最早使用「行為主義」一詞,是最早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

(1)我國近代幼兒園課程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被譽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德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影響力超越了德語區, 被視為教學法的經典大家。他是赫爾巴特教學理論和現代普通教學法的奠基人(ein deutscher Philosoph, Psychologe und Pädagoge, der über den deutschen Sprachraum hinaus als Klassiker der Pädagogik gilt. Er begründete den Herbartianismus und die Allgemeine Pädagogik)。提出了教師中心的傳統教學理論。強調教始終, 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 的三中心論。

B. 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思想家有哪些他們的主要理論成就

一、國外著名幼兒教育家理論簡說
縱觀國外幼兒教育發展歷史,幼兒教育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十五世紀前的「孕育階段」, 這一階段幼兒教育思想散見於各種著作之中;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的「萌芽階段」, 這一階段有幾位教育家提出了學前教育的基本觀點;十八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中葉的「初創階段」,這一階段開始了較為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研究;二十世紀後期至今的「新發展階段」,這一階段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心理學為學前教育提供了科學基礎。
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代表人物與學派思想。
(一)古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前「孕育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昆體良等。
1、柏拉圖。古希臘的柏拉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學前教育主張。教育思想有二:第一,強調心靈與體質的和諧發展;第二,重視故事、音樂、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
2、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要進行兒童年齡分期教育。教育思想有三:(1)順應自然,保護健康,以孩子的身體發育為主;(2)5歲前通過游戲進行身體活動,多聽故事,少做學業活動;(3)5歲後適當開始學業活動,主要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昆體良。羅馬的昆體良認為人的教育要從搖籃開始,凸顯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二)近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萌芽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誇美紐斯、盧梭等。
1、誇美紐斯。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著有《大教學論》及《母育學校》,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有五:(1)及早教育;(2)范圍廣泛的知識啟蒙教育;(3)重視良好的道德習慣的養成;(4)保護幼兒身體健康;(5)幼兒教育必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
2、盧梭。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著有《愛彌兒》,盧梭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有三:第一,要了解兒童,適應兒童的天性;第二,5歲前要注意身體健康;第三,5歲後,開始注意兒童的感官訓練,多接觸實際事物,從直接經驗中學習。
這一階段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徵主要包括四個基本點:(1)尊重兒童,強調發展兒童的個性;(2)主張教育必須「適應兒童」;(3)系統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體系;(4)重視兒童主動參加活動。
(三)近現代幼兒教育思想。
十八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中葉 「初創階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福祿倍爾、蒙台梭利、杜威、皮亞傑等。
1、福祿倍爾。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是幼兒園運動的創始人,被稱為「學前教育學之父」,1840年他首創幼兒園(幼稚園),學前教育的創立以此為標志。其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四:(1)教育應當追隨兒童發展之自然,順應幼兒自我發展;(2)自我活動是兒童教育的基礎,強調游戲的教育價值,鼓勵幼兒自我活動;(3)鼓勵幼兒參與社會性活動;(4)強調幼兒持續不斷發展。
2、蒙台梭利。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1907年在羅馬貧民區創設「兒童之家」,她還創立了九大敏感期理論及蒙台梭利教育法。其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四:(1)感知——運動系統訓練是一切教育的基礎;(2)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3)教育內容:肌
肉動作訓練、實際生活訓練、感官訓練、讀寫算準備練習教具;(4)個人自由先於社會紀律,自由第一,秩序只是其次。
3、杜威。杜威是美國著名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其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有四:(1)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強調做中學,當今美國開放式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論的產物;(3)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4)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
4、皮亞傑。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其基本理論要點有三:(1)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先後次序是固定不變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顛倒,所有的兒童都遵循這樣的發展順序,具有普遍性,但發展階段出現的年齡可因兒童的社會環境、文化教育的差別而加速或推遲;(2)在兒童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都具有獨特的認知結構,這些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決定兒童行為的一般特徵。兒童發展到某一階段就能從事水平相同的各種性質的活動;(3)認知結構的發展是一個連續構造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對前一階段進行改組而形成的新系統。皮亞傑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強調了兒童認識發展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教育要按照兒童的認知結構(智慧結構)來組織教材,調整教法,這些思想對幼兒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現當代幼兒教育理論。
二十世紀後期至今「新發展階段」有四大代表學派,即成熟主義、精神分析、行為主義、 認知學派等。
1、以美國的格塞爾等為代表的成熟主義。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是:(1)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順序的,由先天因素決定;(2)強調成熟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2、以奧地利的弗洛伊德等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是:強調幼兒階段的生活經驗是人格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影響成年以後的性格、人際關系、社會性行為、家庭生活等。
3、以美國的華生等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學派。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是:(1)環境是影響兒童行為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為是後天習得的,是個人經驗的產物;(2)兒童的行為與發展具有可塑性和可控性,可以通過外部因素的影響來塑造與修正兒童的行為。
4、以瑞士的皮亞傑等為代表的認知發展學派。其幼兒教育主要觀點:(1)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2)活動是經驗的來源;(3)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4)教育的內容要適合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5)重視幼兒與同伴、成人的社會性交往。
辨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的科學基礎。心理學對學前教育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1)強調早期經驗和教育的重要性;(2)強調幼兒教育應以培養健全人格為目的;(3)強調道德教育應以順應兒童的本性,避免教條灌輸;(4)主張給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強調開放教育。
二、中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理論簡要梳理
中國幼兒教育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經過了漫長的路程。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以及中國幼兒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豐富與完善。其發展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的幼兒教育思想、近現代幼兒教育理論的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當代幼兒教育理論。
(一)古代幼兒教育思想
我國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視嬰幼兒教育,採用了一系列符合幼兒心理、生理特點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這些原則和方法對現代幼兒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我國古代對幼兒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教學內容,且以家庭教育為基本形式,沒有幼兒教育機構。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查找到古代幼兒教育家,我僅從古代一些幼兒教育的書藉中體會出一些古代幼兒教育思想,如孔子、朱熹、顏之推、王守仁等。
1、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核心是人本思想,他強調人之初,性本善。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重視人的生命;(2)依據「性相近,習相遠」而提出的「有教無類」;(3)「樂學」與啟發式教學。這對當今改革幼兒教育,尊重人的認知規律,培養幼兒學習主動性,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無疑起到積極作用;(4)重視個人的現實存在和自我實現的價值。因此,幼兒教師在教育中要鼓勵幼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與意志力去戰勝困難,實現自我。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顏之推。顏之推是儒家思想的倡導者,重視早教。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2)重視環境的影響、提倡愛教結合、主張慈嚴結合;(3)《顏氏家訓》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書,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內容全面、系統,闡述了學前教育的意義、內容、原則、方法,至今仍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3、朱熹。南宋時期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學集大成者。他為兒童編寫《小學》與《童蒙須知》兩本教材。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他強調在幼兒教育中應注意「慎擇師友」,強調學「眼前事」;(2)與顏之推一樣注重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3)注重「眼前事」的學習,也就是要求從小事、身邊事做起,這是至今兒童品德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4、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其教育思想主要有:(1)反對「小大人式」的傳統兒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體罰等教育手段;(2)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強調順應兒童性情,根據兒童的接受能力施教。早在15、16世紀就已提出這一思想,確是難能可貴的。
(二)近現代幼兒教育理論
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家有許多,但理論之深、影響之大的當推張雪門、陳鶴琴、陶行知三位大家。他們的幼教理論是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的精華,他們為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指引著方向,是中國近現代幼兒教育得以長足發展的領軍人物,也為當代幼兒教育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張雪門。張雪門是中國現代幼兒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教育家,被譽為「當代幼教宗師」。他在半個多世紀的躬身實踐中,提出的幼稚園教育理念、幼師專業課程體系、行為課程理論、幼稚園科學教育等思想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對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張雪門的幼兒教育理論概括的說有四個基本方面:
(1)幼教應完全以兒童為本位。張雪門提出「我們的幼稚教育的目的,應完全以兒童為本位」。他認為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應著重於使兒童以最大、最多的思考機會,利用生活環境中日常所見所聞的事物為教學材料,按時令的變化,從兒童的動機和需要出發進行教育。
(2)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自然規律。張雪門一直從科學的兒童觀出發,主張教育必須從兒童現有的能力與水平出發,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兒童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進程,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展,均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教育必須尊重兒童的自然發展時間表。
(3)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與需求。張雪門注重使學前課程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內容上,課程的具體內容大都是圍繞兒童的生活世界來選擇。與此同時,始終把兒童作為教育主體,注意觀察與分析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現時的需要與興趣等,努力使課程與兒童當前的實際需求相符合。
(4)讓兒童進行自由的探索。張雪門認為「兒童從行為中所得的知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從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這意味著在幼兒園中,應該更多讓兒童進行操作性活動。它的特徵應該是允許兒童自由操作,或者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滿足自己的興趣、實現自己的願望,兒童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尊重感和滿足感,表現出一種自由生長的力量。
2、陳鶴琴。陳鶴琴是我國傑出的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他在兒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特殊兒童教育、社會教育、文字改革等諸多教育領域都有獨創性研究和重大貢獻。陳鶴琴對現代中國幼教有著開創性貢獻。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抗戰時期,又創立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江西實驗幼師。陳鶴琴是我國早期幼稚教育研究組織和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創辦人之一。陳鶴琴的幼兒教育理論主要有以下五點。
(1)創立「活教育」理論體系。「活教育」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為我國幼教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活教育」三大目標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陳鶴琴把教人做人定為「活教育」的三大目標之首。「活教育」對我國傳統教育的合理因素加以吸收改造、發展並賦予新的內容,從而構造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又體現時代精神和科學發展內涵的人的全面素質的概括。「活教育」要講做人,以求得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這就賦予現代改革精神,具有時代的進步性。他提出的「做中國人」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他提出,做現代中國人的條件是:健全的身體、創造的能力、服務的精神、合作的態度、世界的眼光。「活教育」不但要求做中國人而且要求做世界人,做世界人要愛國家、愛人類、愛真理。
(2)開創了實地研究兒童心理之先河。他提出了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他認為,只有按照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兒童教育規律,才能教育好兒童。陳鶴琴抓住兒童觀、教育觀問題作為幼教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他說,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兒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身心特點;有他自己的需要、興趣、情感和性格。兒童一生下來是一個有生命力、生長力,能夠分辨與取捨外界刺激,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個體,是一個對環境的主動探索者。
(3)主張幼兒園第一要注意兒童健康。不僅身體要健康,他還強調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他提出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和性格,養成快樂情緒和勇敢精神,有自尊心、自信心等。
(4)主張幼兒園的教師應是兒童的朋友。他說,幼稚園的教師要熱愛兒童、了解兒童;要有研究精神,有創造性和改造環境的能力;要了解和精通幼教業務。教師要參加到兒童的隊伍里去,和兒童同游同樂。
(5)兒童教育是幼稚園與家庭共同的責任。他倡導幼兒園的教師和家長密切合作,做家庭教育的助手。1928年陳鶴琴受教育部之聘,負責起草了我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准》,經試行修訂後於30-40年代在全國推廣實施,初步改變了我國幼兒教育的面貌,為幼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3、陶行知。陶行知是對中國教育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民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提出了面向工農大眾普及幼稚教育的主張。他認為普及幼稚教育,首先要讓人們認識到幼年時期生活與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讓人們認識到幼稚園教育的優點和它在兒童教育中應當佔有的地位;再次,要改變辦幼稚園的方法,要適應中國的國情,使幼稚園「中國化」、「平民化」;最後,要改革師資培訓制度,培養新型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幼兒教師。陶行知對束縛幼兒身心與個性的傳統教育的「六大解放」主張,直至今日仍然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陶行知的幼兒教育理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根據我國的國情,把它改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要先能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後才能講『學校即社會』;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後才能講到『教育即生活』。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幼兒教師要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滲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2)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做人,培養幼兒獨立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學做一個人》一文中指出:「做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我們可以在物質的環境里站個穩固;第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第三,要有獨立的職業。」陶先生有一首白話詩:「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這對幼兒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精神。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一文中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
(三)當代幼兒教育理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幼兒教育理論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即:(1)蘇聯幼兒教育理論與經驗的引進與學習時期(1949―1966);(2)幼兒教育理論發展的停頓時期(1966―1976);(3)幼兒教育理論的迅速發展時期(1976年至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幼兒教育工作者總結中國幼兒教育理論與經驗,吸取世界各國先進的幼兒教育理論與經驗,認真開展幼兒教育科學研究,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理論體系。我國當前幼兒教育理論特徵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兒童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成果為基礎,闡明對教育與兒童發展之間關系的看法,揭示指導幼兒教育實踐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五個基本觀點。
1、發展的整體觀。發展是指兒童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方面有規律的量變和質變過程。幼兒身心發展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2、發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觀。(1)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內部因素:遺傳、自我意識;(2)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環境與教育;(3)關注特殊幼兒多方面的成因。
3、學習與發展的幼兒主體觀。幼兒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幼兒的發展,要以幼兒的主動學習、活動為轉化的中介。教師要視幼兒為主動學習、發展的個體,善於引導與激發。
4、教育促進和參與發展的教育作用觀。幼兒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並不意味著教育無能為力。相反,教育可以影響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引導和幫助幼兒學習與掌握人類社會的歷史文化經驗,促進和參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當然,這要以尊重幼兒的主體,尊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的規律為基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育作用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5、活動是教與學的共同基礎的教育途徑觀。活動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與源泉。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活動之外無發展」。 幼兒的活動是教育者向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途徑,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身體的活動、心理的活動,同人和物的互動;幼兒自由觀察、自由選擇操作材料,體驗發現的樂趣,獲得直接經驗;與教師和同伴交流,形成基本的科學概念、體驗和操作技能等。
中外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和有影響力的學前教育家的幼教理論,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對人類幼兒教育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教育思想。中外幼兒教育理論的精髓,充實了幼兒教育理論工作的實際需要,也為我們今後學習學前教育類的其它理論奠定了基礎。

C. 學前教育考研都考什麼課程

課程包括一門外語(英、法、德、日、俄中任選一種),政治和版學科綜合(教育學專業基礎綜權合)。學科綜合包括教育學基礎和心理學基礎。

基本上設計了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如果從長遠考慮,需要多看一些中外教育家的經典著作和教育思想,比如杜威、誇美紐斯、盧梭的皮亞傑的等等,以及學前教育方面的專業書籍,如學前教育原理、學前教育心理學、學前教育課程論之類的,還有蒙台梭利、福祿貝爾等人的教育思想。

(3)我國近代幼兒園課程的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學前教育就業方向

1.能從事兒童教育產業的開發、組織和運作的工作,如幼兒園經營、兒童教育指導、兒童康復治療、兒童問題咨詢、兒童教育師資培訓、兒童玩教具開發、兒童營養食品開發、兒童傳媒編創、兒童教育網路建設等工作。

2.從事學前教育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有關政府機關、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任兒童發展評估和指導人員、兒童教育和衛生發展政策制定者、兒童教育咨詢專家等;從事與兒童相關的企業設計製作與營銷,各類兒童用品開發的專業顧問或市場調查和分析專業人士。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